老南昌的夏天(一)

2021-02-08 滾滾微塵

(只能想到這個童年了,為了應景就這樣了,文章本身也是應了夏天的景)


        夏天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最值得嚮往的,因為有長長的假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這樣想,暑假裡是不是有 沒完沒了的補習班、興趣班等著他們。好像我們個是時候,真的是盼望夏天。


        很多年前寫過一篇關於夏天的小文章,好像是這樣寫的:夏天是春花秋實的中介,它沒有季節的突然變化,它沒有春天的衝動,也沒有落葉的無奈。它有是的默默的傳遞和沉著的燦爛。人們總是把四季比作人生的幾個階段,那麼夏天該是一個強壯的青年吧,它拋棄了稚氣,也從不感到力不從心,它有自己的原則和信仰,它不需要讚美,也不在乎因酷熱而引來的埋怨,它用陽光、暴雨、果實建構一個完整的自己。


        物是人非,時過境遷,這樣的文字如今是沒法寫出來了。對於四季的變化好像越來越遲鈍,365天就是365個24小時,似乎再也沒有了太多的差別。花開花落,四季更迭,對於生活在鋼筋混泥土叢林裡的人們來說,已經沒有了太多真切的感受,最多也就是停留在回憶裡的遺夢。


冰棒


        我大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隨父母從武功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來到南昌這座大城市的。


        那個時候的南昌其實很小,當然我也很小。南昌的夏天最吸引我的就是有冰棒吃。賣冰棒的老婆婆掀開厚厚的棉被,菠蘿冰棒、奶油冰棒安詳的躺在厚厚的棉被裡,散發著誘人的涼氣。那個還是裝著木頭輪子的小推車最能慰藉孩子們的渴望。


        三兩分錢一根的冰棒,在那個時候還真不是隨便能夠享用的。這樣說吧,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春遊,我的口袋裡有一毛三分錢,就覺得那是一筆巨款,感覺特別充實。有一次外地來了一個親戚,帶著我去看電影,一下子給我買了兩根冰棒,那感覺就是幸福無比。那個時候我的外婆差不多80歲了,到了夏天,我就琢磨,為什麼外婆不去賣冰棒呢,如果外婆去賣冰棒那不是天天都有冰棒吃了,想想都很美。我的一位同學的外婆就是賣冰棒的,每天都會把即將融化、賣不出去的冰棒帶回家給孩子吃,感覺那位同學簡直就是幸福極了。



        南昌人都知道,丁公路的冰棒最好,無論是波羅冰棒還是綠豆冰棒都是「絕殺」。好在哪兒,現在想來一是糖精放得多,糖精如果沒有調均勻,會吃出一點苦味,也許是先苦後甜的原因,苦味氤氳開來,就變成了特別令人嚮往的甜味,而且停留在舌尖的時間還長,丁公路的冰棒就是這樣。糖精是一種什麼東西,我至今不知道,但肯定是一種非綠色的工業產品,在那個物質缺乏,不太甜蜜、還沒有發明矯情的時代,有這樣一種蔗糖的替代品就相當地不容易了。二是丁公路的冰棒配方估計有一番考量。製作冰棒好像是要加入適量的澱粉之類的東西,加少了,冰棒就是變得堅硬無比,鋼冰一塊,考驗牙口,一爵都是冰茬子。放多了,冰棒就會變得軟塔塔的,沒有「冰味」。丁公路的冰棒,軟硬適度、口感細膩,估計是在澱粉上做了一點文章。



       記得吧,後來條件好了一些,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南昌人叫娃娃頭的雪糕,好是風靡了一陣子,那個時候差不多獨生子女們也知道吃冰棒了,每天一個娃娃頭差不多是他們的標配。娃娃頭一改過去老冰棒的風格,更甜、更軟、更綿柔。無非也就是兩樣東西放得多,糖精和澱粉。娃娃頭是貧困時代「甜味壓抑」

的集中爆發,迅速佔領了市場,可是後來甜著甜著就有些膩了,當人們的口感變得越來越精細和挑剔,人們對甜味早已習以為常的時候,娃娃頭也終於被人們的味覺所拋棄。



        膩的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澱粉放的太多。我的老外婆吃娃娃頭的時候,總是會說:這哪裡是吃冰棒,跟吃飯差不多。現在想來這句話挺幽默,挺經典的。人們的味覺記憶總是那麼的根深蒂固,喜歡的味道和口感,召之即來,揮之不去。年紀大了,身體的溼氣重,夏天一般來說我都拒絕冰棒,但要吃就會選擇如今市場上好像叫老冰棒的系列,那個系列的產品有點像記憶裡的波羅冰棒和綠豆冰棒,像丁公路的。只是丁公路上早就沒有了生產甜味的那家工廠。



相關焦點

  • 老南昌的年夜飯菜譜
    本期江南都市報《洪城裡》,我們特別邀請了即將迎來成立百年的南昌老牌酒店時鮮樓的三位退休老師傅,給我們講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昌人過年吃些什麼,老南昌人的年夜飯有著什麼樣的講究和說法。    積攢了一年的票才能吃到香菇燉雞    南昌時鮮樓成立於1923年,付星如、萬衛黨、熊建秋三位老師傅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十幾歲開始就在時鮮樓學徒。說起老南昌的年夜飯,福羹、鯉魚、合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所謂合菜,即紅蘿蔔絲、白蘿蔔絲、芹菜絲、豆腐條子,這幾樣是不能少的食材,也是冬季的時令蔬菜。
  • 南昌探店,有南昌老味道的味福記,是否真的值得去吃?
    提到南昌比較有名和有本土特色的餐廳,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味福記了。味福記在南昌的名頭其實還挺大的,在南昌有好幾家分店,很多人都慕名去吃。今天探長也去探了探店,分享一下自己的用餐體驗。味福記以小吃聞名,據說是從以前在老南昌街頭賣小吃而發家的,很具有南昌的老味道。是不是南昌的老味道我無從知曉,畢竟我也是個外地人,這個話語權還是得交給本地人去評判。我這次去的是銅鑼灣廣場的分店,一進門是感覺店內很小,但人卻不少,裝修算是有一點復古的風格。特別是餐具,很有年代感,以及桌上也會貼上南昌老街頭的照片。
  • 工資低於6768元的南昌人,這個夏天怎麼活下去!扎心了!
    像我這種靠空調續命的沒點存款這個夏天簡直活不下去了口渴不要老想著喝奶茶日常還是買根白糖棒冰消消暑便宜清爽又解渴!不過還是要節約用電畢竟電風扇的電費也是一筆支出……電風扇也是很有講究的一檔風小不夠吹,三擋風大還耗電!
  • 吃貨天堂,南昌美食聯盟
    地址:象山北路與疊山路交匯代表南昌口味的小吃還有很多,比如百盛後巷中山路177號的一品鮮、象山南路口和孺子路交界口的天天大餅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喝了湯,吃了小吃!正餐總要找個飯店坐坐吧!贛派口味的飯店有嗎?
  • 「七門九洲十八坡」,老南昌人的這句俚語是什麼意思?
    其實形容「老南昌」的地理分布,老南昌人有一句俗語——七門九洲十八坡,這句話基本就概括了古代江西省城南昌的情況,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先說「七門」,顧名思義,這就是老南昌城的七座城門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命其侄朱文正都督南昌,大規模改建了城池,這也是南昌最末的一次大規模城池建設,南昌老城的格局形成,所謂「七門」也稱明代七門,分別是:章江門,廣潤門,順化門,惠民門,永和門,進賢門,德勝門。
  • 新四大火爐城市,一到夏天就熱得不想出門,氣溫經常超過40度
    轉眼到了7月,這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即將到來,今年終於從寒冷的冬天走了過來,迎來了明媚的夏天,城市的夏天總是充滿著熱浪的空氣,不間斷地運轉著空調和夜晚到公園給老人們降溫。剛剛進入7月的中國不少地方熱浪滾滾,夏季連續幾十天30多攝氏度的氣溫著實讓人不想出門,甚至有些城市一到夏天就成了火爐,平均氣溫尤其突出。
  • 南昌一市民1998年畢業 畢業證「老去」 補辦成問題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吳劍鋒、實習生符嬌報導:畢業16年,畢業證也因時間的流逝而「老去」。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保管不慎,畢業證上的內容已變得模糊,無法辨認,想回母校重新補辦。卻發現學校已經被撤好幾年。「現在畢業證成為一張廢紙,不知道該到哪裡補辦?」7月29日,省城市民胡先生向本報打來電話求助。
  • 【60個老南昌記憶】千年古街變「美食街」
    【60個老南昌記憶】千年古街變「美食街」 大字 日期:2018-10-17 來源:南昌晚報 「我從小就在建德觀長大,見證了這條街大半個世紀的變化,以前這裡很破舊,道路兩邊都是平房……」家住建德觀街的李老今年73歲了,對於這條老街的每一棟老房子、每一個店鋪都如數家珍。  李老說,上世紀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德觀街的街面狹窄,道路兩邊全是青磚灰瓦、磚木結構的平房,地面全是泥巴路。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建德觀街沿線的平房先後被拆除,鋪設了水泥路。
  • 南昌:老廠房變身文化創意園 推扶持計劃「引鳳築巢」
    南昌老工業廠房變成江西省目前規模最大的文化創意園,目前,文化創意園推出推扶持計劃「引鳳築巢」。一名沙畫師展示沙畫  大江網訊 王康、記者時雨攝影報導:南昌791藝術街區、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近兩年,南昌的「藝術殿堂」越來越多,這些地方讓市民感受到了精神領域的享受,人們也渴望這樣的「藝術殿堂」越多越好。
  • 洋學生在南昌 不怕南昌的辣 喜歡南昌的美 苦惱南昌的天
    這些外國留學生在南昌的生活狀況如何?是什麼吸引他們不遠萬裡來到南昌?他們心目中的南昌又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未來是否會留在南昌或者中國其他城市?10月8日起,《江南星期6》記者走近江西中醫藥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的8名外國留學生,探聽了他們的故事。
  • 中國新四大火爐城市:一到夏天熱得像蒸籠,氣溫超40度都很常見
    中國新四大火爐城市:一到夏天熱得像蒸籠,氣溫超40度都很常見城市的夏天是由充斥著熱浪的空氣、不間斷運轉的空調和夜間人們肆無忌憚的冷飲組成的。很多地方連續幾十天超過三十度的溫度真的叫人很不想出門。在重慶,三十多度的夏天很正常,甚至偶爾溫度都會超過四十度。當人們從室內走到戶外的時候,迎面而來的就是一股全方位包裹的熱浪。這些熱浪真的像是一記無法閃躲的重拳一般,讓人有強烈扭頭回到空調屋的衝動。重慶,是近些年來新舊火爐城市都榜上有名的,可見其厲害之處。
  • 南昌十大歷史文化街區,就這樣留住「老南昌」!
    地鐵換乘開啟、高架建設成環、一江兩岸「共長天一色」,南昌大都市區日前成型。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南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也日漸明朗,重點保護的「一城、三街、七片」框架出爐。南昌一城「一城」:為南昌規劃範圍內的歷史城區,保護古城的格局、形態,以及控制整個南昌古城的風貌景觀。歷史城區的保護,即為舊城區範圍,北起陽明路,南至洪城路,西起贛江、撫河,東至八一大道,面積為8.28平方公裡。
  • 南昌市資訊|探訪南昌的老街老巷——棕帽巷篇
    南昌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探訪南昌的老街老巷——棕帽巷篇棕帽巷是南昌歷史最悠久的小巷,相傳有近1500年的歷史。行文到此,我突發奇想,許遜當年的一頂棕帽的傳說,都能流傳一千多年,讓一條無名小巷得以一代代的衍生,到了我們這一代,該如何為這個美好的傳說再添一點傳奇,在續一把煙火,讓棕帽街的傳奇繼續下去。我想不妨在街北口立一尊許遜的雕像,不妨在街南口,高高懸掛一頂棕帽,沒準這麼一折騰,昔日的棕帽街就變成了著名旅旅景點。圖一,棕帽街在章江路上的南口。圖二,棕帽街的南端,很多地方都被高高的圍牆圍了起來。
  • 防曬不到位,夏天「老十歲」,這款「滅火式」噴霧一到夏天就斷貨
    防曬不到位,夏天「老十歲」,這款「滅火式」噴霧一到夏天就斷貨逐漸攀升的氣溫不斷地提醒著我們,夏天已經來了,,又到了大家露肉的季節了,身體防曬絕對是一個必修課程!天氣越來越燥熱,仙女們紛紛開始露胳膊露腿,可是你知道嗎?
  • 老南昌人最喜愛最地道的一味小吃,不是拌粉也不是瓦罐湯
    南昌拌粉加瓦罐湯已經作為南昌的一道特色名片充斥在大街小巷,不僅如此,在全國其他城市中也能找到它靚麗的身影。但其實南昌並不只有拌粉和瓦罐湯,還有很多其他的特色小吃,比如起源於明清時代,被譽為江西五大傳統名點的白糖糕,還有可以加入雞肉、雞胗、豬血、荸薺、香菇、豆腐等不同食材用薯粉調製的糊羹等等,但在老南昌人的心中,如果非要選出一份最喜愛最地道最能體現「南昌辣」的一味小吃,非涼拌藕片莫屬。
  • 「唆泡」「跑火」都是新南昌話 「萬老八」與生意人有關[圖]
    通過該劇,不少贛地百姓也學會了諸如「組西哩」、「萬老八」、「玩腦漿」等南昌方言中的一些特色語言。然而,很多觀眾不了解的是,他們學會的這些南昌話,大多屬於新南昌話,且方言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有時好笑,有時增趣。有新就有舊。什麼是老南昌話?什麼是新南昌話?新南昌話的形成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 南昌美食老街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南昌市出現越來越多的飲食街,與之前相比孺子路已然有些衰退,但在老南昌的心目中,孺子路絕對是不可磨滅的。因為當初是個賣蛤蟆的當口,除了賣蛤蟆的地方吃蛤蟆外,賣蛤蟆的農民很辛苦,所以早餐、晚餐、宵夜都在蛤蟆街上解決,漸漸的蛤蟆街就有了炒螺絲、炒粉,一瓶南昌啤酒下去,一碗螺絲就著吃,仿佛就是人家最大的美味了。在老南昌人眼中,蛤蟆算是高檔菜了。
  • 杭州首家南昌老底子拌粉一口愛上嗦粉
    一城一味,老底子南昌味道來杭州嘍~杭州首家來自南昌拌粉店你吃過了嗎?|藕片^藕片薄薄的,滿滿的醬汁,脆爽口感,真的是愛了呢[薄荷]環境:裝修一秒回到70.80年代,滿滿的懷舊風,儀式感太強了,老收音機、舊冰箱、保溫瓶、小零食、獎狀,滿滿的回憶殺,店面不大,做好拼座準備,生意非常好。
  • 又一老牌商場說再見!盤點南昌近年悄然謝幕的老商場
    如今在南昌,新一代購物中心來勢洶洶,正在搶奪老牌百貨商場的「飯碗」。4月17日,小編獲悉,曾經風光一時,在南昌人心目中佔據一定分量的南昌大眾購物中心,日前正式閉店停止經營。 ?  細數起來,除了南昌大眾購物中心,近些年來,不少南昌人熟知的老商場都悄然謝幕。
  • 南昌一高中假期補課2百一天
    不過,南昌一所中學的一些學生們在這個假期卻很鬱悶,他們告訴《都市現場》,他們被通知假期要補課。南昌民德學校一位高一學生告訴記者,此前學校發了通知說放假八天,正式返校上課時間是南昌民德學校高一學生:」9月30日晚上突然通知說要補3天課,自願補課,但是要家長請假,就跟強制性一樣,補課就是上新課 ,收200塊錢是老師口頭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