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嘉言】如何將「止」、「觀」與內心的認知相結合——洛桑康珠法師於聞思學處阜新群開示(三十一)

2021-02-18 聞思學處

大家下午好!看到學員寫的心得體會,對於自己內心的認知分析得比較深入。這篇心得所闡述的是將來我們要學習的《心類學》的部分內容。因為有學員已經從修行當中提前觀察出來了,因勢利導提前給大家講一講。但是,現在不要馬上去學習《心類學》,目前還為時過早,剛剛有一絲絲觀察出來的東西,馬上去學會很拙劣,速度也會很慢,反而影響了日後的學習。應該把心安住在當下,守護好現有已體悟到的捕捉能力,一步步往更加強大的方向去努力。

首先,經部宗把認知分為二種:一種是五根的認知,包括:眼根知、耳根知、鼻根知、舌根知、身根知;另一種是意根的認知,即意知。這兩種認知的增上緣不一樣。「增上緣」,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取境的工具。根識的增上緣是五根,即淨色根;意識是心法,增上緣是意根。

對於一個事物的認知,要經歷一系列的過程。以眼根知為例,我們看到面前的一棵樹,這棵樹是「所緣緣」。眼根緣到這棵樹以後,在瞳孔裡顯現出一個影像,被取境過來叫做「現前知」。然後把這個影像傳遞給意知,即分別心。

經部宗認為所緣緣—這棵樹,它是真實存在的。但如果進一步把這棵樹的影像傳遞到分別心上,所承現出來的這棵樹就不是真實存在的了,因為那棵樹不可能在心裡長著,只是呈現出的一個影像。被分別心取境過來的這個影像,叫做「義共相」。在我們的分別心上,所儲存的義共相有很多,這時候的分別心會與原有的義共相相匹配,識別出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它是如何生長的,有什麼特性等等。這些都是分別心的動作。

眼根所緣的境是真實存在的,清清楚楚的;當你閉上眼睛回憶,分別心上所呈現的只是影像,是模糊的。在面對一個境的當下,時不時的還會呈現一些其他的影像。比如,當你在緣念這棵樹的時候,昨天有人罵了你一句的圖像可能會突然跳出來幹擾你,讓你原本在分別心上顯現的模糊圖像更加地模糊。所以,貪、嗔、痴的所緣一旦夾雜過來,就沒有辦法把心只緣念在你想要關注的境上。

煩惱就是由分別心上所顯現的影像而產生的,它的名相叫做「錯亂知」。為什麼叫錯亂知呢?因為我們把內心中的影像與實際的東西執著為合二為一,與真實的東西無二無別。進而去打各種各樣的妄念,如回憶過去,勾勒未來等等。因為內心中所顯的影像是模糊的,當下所回憶或勾勒的事物也是錯亂的,不準確的。但是分別心通過義共相是可以「現證「的,例如:可以「現證」如眼睛所看到的真實的樹(眼根所緣到這課樹的第一剎那,就是現證)。分別心可以實現這樣的功能。

其實分別心的功能比眼根知還要強大,它可以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比如在修定的時候,首先從各種角度去仔細觀察一尊佛像或圖片,觀想在自己的雙眉之間,離自己有一臂遠的地方,有如蠶豆般大小,在義共相上去看,去修。如果覺得哪裡模糊了,下座以後再仔細地看,不斷地重複。這樣每天不斷地修,當某一天,突然間分別心上模糊的影像不見了,出現了一個特別清晰和自己所看的真實的東西是一樣的,這叫做「現證」。這些是要通過不斷地修行才能得到。

為什麼讓大家每天去觀察自己心上的念頭,就是要讓你們不斷地去練習。我們所修的空性和無常,最後都是可以現證的,做到現證無常、現證空性。假如不具備這些能力,不可能修得出來。從觀察自己的內心開始,這位學員所觀察的已經有些眉目了,可以繼續按照這種方式,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當然,觀察內心的這個動作是特別難的。但是通過觀察佛像,不斷地訓練,把分別心修成無分別心。把分別心修成無分別心叫做「止」,觀察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叫做「觀」,前面修「止」是為後面修「觀」做助緣。只有把心定住了,才能夠正確地觀察出自己的起心動念,假如心散亂如稻草,所觀察出來的東西也是錯亂的、顛倒的。

我們經常把觀修的所緣境比喻成一塊布,掛在外面風吹目曬,會變得越來越薄。一開始分別心上所顯現的影像都是黑色的,較為厚重和模糊。我們現在可以閉上眼睛想一下自己臥室的樣子,所念想的影像是厚重的、模糊的甚至是漆黑一團的。沒有經過一定的訓練,所觀察出來的佛像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每天都去觀察、去打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所緣念的佛像就像剛剛所舉的長期風吹日曬的那塊布一樣,會越來越薄,一下會把它吹破。那塊布就如同我們的分別心,一下子就會沒有了,做到現證無常、空性或是所緣的佛像。初期的「止」是觀察修的助緣,有「止」的功夫,才能夠更好地去觀察。知道了自己分別心的特點,就能夠找出心上的毛病和漏洞。

相關焦點

  •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12-08
    學誠法師:常思無常,體味無常。一切好的東西都會過去,一切不好的東西也會過去,不管是喜是悲,都不會久住。慢慢學會用平常心、收放自如的心、不粘滯的心來觀待一切。 A05、網友:請問師父: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無常?
  • 八聖道的學習修持——《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
    生死學‖禪修教育給直面內心、深度體驗的人的雜誌點擊「生死禪」,你有權利關注生命、生活、生死。  八聖道的學習修持——節選《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破除對身心起堅實的執著;怎麼見生滅法——《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破除對樂的錯覺——《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大願法師:《內觀禪開示》· 破除對常的錯覺大願法師:《內觀禪開示》· 內觀是什麼,所緣是什麼,作用是什麼,修法是什麼大願法師:《內觀禪開示》——純粹地覺知呼吸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問:如何面對生離死別?師父開示:這有很多面對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知道眾生沒有實際的內涵,眾生也是因緣所成法。所謂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只是一個名字,他的存在只是一個假相。文章來源:摘自明證法師《佛學問答1》更多開示敬請關注【明證法師如來藏講堂】微信公眾號修學戒定慧請關注【明證法師新浪博客】講經視頻請百度搜索「明證法師」
  • 良因法師簡介
    法師之解行以「深入經藏、行歸彌陀」為宗,曾於本院、蓮因寺、北部齋戒學會等多處講學,教授《南山律在家備覽》、《在家律學述要》、《遺教三經》、及天台、淨土等相關課程,所授課程部分已上傳土豆網流通(土豆網連結:http://www.tudou.com/home/_49772247/)。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 學誠法師應邀在廣州中山大學開示「禪的人生智慧」
    學誠法師應邀在廣州中山大學開示「禪的人生智慧」1500師生與會聆聽現場聽眾與學誠法師互動學誠法師向中山大學圖書館贈送《和尚博客》一套100本學誠法師認為,禪宗的教育使人從思想上、性格上提升自信,樹立成賢成聖、成佛作祖獨立崇高的人格。每個人通過參悟、心性覺悟,通過心來表達價值,就能夠把我們內心的佛性思想外化到日常生活當中,外化到語默動靜、行住坐臥當中,人就有智慧、有慈悲心、有大願力,慢慢成為大菩薩,就能自利利他。
  • 淨空老法師開示: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教材的選擇也很關鍵,因緣生所校集的《聖學根之根》已是優中選優、簡之再簡,自小學習的孩子最好能將其完全背誦,年齡偏大、實在不能全部背誦的學生,也至少將其中的《小兒語》、《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孝經》背誦下來,餘者也要不斷熟讀,做到心中有數。由於時間有限,今天只作簡單的分享報告。
  • 學誠法師開示如何教育孩子 , 看後99%的父母都在反思
    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了。在此,小編特意將《學誠大和尚答疑,如何教育孩子?》分享給大家。學誠法師開示之「孩子的教育與成長」01、網友:我兒子今年14歲,上初二,現在特別叛逆,他從小脾氣就不好,現在更加厲害,特別自我,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根本都不能說他,一說就不高興,甚至發脾氣。請法師指點,該怎麼辦呢?我現在已經不會教育了。學誠法師:他最擅長什麼?有什麼優點?最佩服什麼人?
  • 聖嚴法師的開示:真正命好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希望你也有
    聖嚴法師也說:真正的慈悲是關懷眾生,不論是親朋好友,還是路人,都要隨時準備給對方以幫助。那麼,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呢?法師認為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如果僅僅用財物,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必須要從心理、觀念、方法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 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四集)
    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第一集)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第二集)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第三集)老法師開示點擊標題 直接觀看海會聖賢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第一集)43、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第二集)44、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第三集)45、淨空老法師:世間所有一切眾生,他們的福報總離不開這個因果報應46、想要財富,想要聰明智慧,想要健康長壽,又不肯修因,哪來的果報?
  • 《印光法師嘉言錄》45
    大安法師開示: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見到佛來接引,是往生的人心識所變現的,還是真有他方的阿彌陀佛來接引?若有他方佛來接引,別人為什麼看不見?法師:臨終現前的接引境界是因緣所生法,是感應道交的產物。以下是《印光法師嘉言錄》的節選內容(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二、勸信願真切】白話文:乙、勸祛疑生信45.有人問:阿彌陀佛安居在極樂世界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師父在這個佛七給我們開示,有這個色身其實是一種果報,是一種業障,但是我們人往往不明白,把色身這個依報當做了正報,把我們的靈魂丟在了別處,所以到臨命終的時候,慌慌張張找不到去處。在靈陽寺我解決了這個答案,讓我真正明白什麼叫做了脫生死。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修持能證須陀洹果
    問:頂禮明證法師,末法眾生業較重,如何達到須陀洹果?師父開示:達到須陀洹果,就是要斷我見,斷了我見就證須陀洹果。不管你業重還是不重,只要你具足兩個方面就有可能。文章來源:摘自明證法師《不食肉的經典暨佛學問答2》
  • 大安法師:破地獄的偈
    大安法師:一萬佛號怎樣念法大安法師開示—真正的念佛人大安法師:淨土法門無比超勝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治病方法大安法師:每天拜佛的重要性印光大師:念佛後該如何回向大安法師親授東林佛號標準版大安法師開示:對治邪淫的方法印光大師:念佛人如何對待疾病?
  • 衍真法師禪修夏令營開示:禪宗的源流
    衍真法師  核心提示:衍真法師,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現任江西佛學院院長,兼江西省靖安縣寶峰禪寺代住持。他多次擔任生活禪夏令營導師,下文是衍真法師在第十四屆夏令營的開示:  我們柏林禪寺舉辦生活禪夏令營,這個禪是我們這次活動的核心。禪淵源於釋迦牟尼佛,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它是印度淨飯王的太子,他年輕的時候在宮廷裡面享盡世間的榮華富貴。後來他遊歷四門,看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所以發心要求得一條解脫之道。
  •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法師開示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法師開示。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條件就三個,第一個信,第二個願,第三個行。蕅益大師常說的信願持名,印光大師繼承了,印祖也常常說這句話,常常用這句話勸勉同修,信願持名。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你要問印光法師是什麼樣的人,十六個字講清楚了。我們現代淨宗學人要向老法師學習,把這十六個字做到。敦是親愛、是和睦,倫是同類。從自己家裡講,父母兄弟姐妹,同類,再擴大是我們的家族,再擴大是國家民族,再擴大是整個世界的人類,凡是人,皆須愛。這就是敦倫。
  • 開玄法師:懺悔念佛,腫瘤絕症病人恢復健康(附淨空法師開示)
    慚愧弟子釋開玄,頂禮感恩師父上人,真誠感恩師父上人大慈大悲,不舍弟子根機陋劣。弟子業障深重,本來沒有資格參與學習,蒙師父慈悲接引弟子回頭,胡大居士、齊老菩薩慈悲護持,令弟子有機會跟在其他法師後面聽課學習,內心無比感恩。   弟子參與學習《科注》一個月來,法喜充滿。看了來佛寺賢公上人的榜樣,弟子深受啟發。
  •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首次參訪香港 寬運法師做特別開示
    開示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林恩)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聯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大和尚為培訓營全體學員做特別開示,並接受了鳳凰網佛教通訊員的聯合採訪。本次參訪是鳳凰網佛教通訊員首次赴香港佛教寺院參訪,對加強內地與香港佛教交流,具有重要意義。西方寺座落在香港荃灣老圍村,背靠大帽山,前臨三迭潭,花木青蔥,流水潺湲,環境清幽。西方寺由永惺長老創建於1970年,2007年,寬運法師升座成為西方寺第二任方丈。
  • 開示—妙華法師應邀至上海下海廟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
    合影留念佛教在線上海訊 2016年6月26日,應上海市虹口區下海廟住持聖緣法師之邀,妙華法師繼續在下海廟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第十一次開示。法師從經文「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講解到「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圓滿開示完《地藏經》的「分身集會品第二」。《地藏經》裡說,釋迦牟尼佛為了慈悲度化各類的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僅以有情生命形式示現,同時也會以無情生命的形式來昭示佛法、度化眾生。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悟泓法師和星慈法師
    這是悟泓法師在新加坡淨宗學會舉辦的「弘法人才培訓班」學僧畢業時的感嘆。悟泓法師的簡歷:男,1952年出生,祖籍江蘇,1974年畢業於亞東工專,1985年初聞佛法於華藏圖書館,禮淨空法師為剃度師,1994年受具足戒於高雄妙通寺,茗山長老為得戒阿闍黎。我看了心想:這位法師有福,禮淨空老和尚為剃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