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鄭看漳州】漳州老行當——搖曳中的葦芯蠟燭

2021-02-11 漳州頭條

漳州頭條小編微信zzmxzwx
漳州頭條堅持宣傳社會正能量,傳遞漳州生活文化信息,是您了解漳州的窗口。QQ:630811429 報料熱線:114


《老鄭看漳州》由鄭德鴻原創,授權「漳州頭條」發表,每周一刊出,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字關注「漳州頭條」,你才能準時接收到老鄭的漳州歷史文化作品!

鄭瑞松正做葦芯蠟燭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流傳千古的佳句,一直被人們當作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花燭」,是在染成紅色的蠟燭外面再畫上龍鳳等吉祥圖案或寫上祝福的文字,具有喜慶、吉祥、闢邪之意。傳統蠟燭有線芯與葦芯二種。線芯蠟燭一般用模具製作,或者是將蠟倒入容器裡,再把紗線拉直,製作方法簡單,可用機器生產,產量大。葦芯蠟燭全憑手工做,程序相對複雜,勞動強度大,產量也低。

 

分檢葦芯粗細

用鍘刀把葦芯切斷

用小刀把紗線扎進葦芯

融蠟

漳州做蠟燭的歷史悠久,民國時,龍眼營有金吉星燭店和開春燭店,香港路有裕成燭店等。1958年,漳州市蚊香廠有生產葦芯蠟燭。由於企業改制及市場因素,漳州市蚊香廠倒閉,蠟燭也就轉為個體經營。但因傳統手工製作葦芯蠟燭利潤低,這些新辦的蠟燭廠家均不做。現在市場上機器做的蠟燭品種多,使用方便安全,而傳統葦芯蠟燭點時得用燭臺,因而逐漸被冷落。現在除了一些寺廟仍用葦芯蠟燭,特別是大型號蠟燭;家庭用的已較少,而且大部分是在結婚時才用得上。

 

把葦芯浸在蠟液裡,提起後就沾上一層蠟。

沾了幾遍後,蠟燭基本成形了

 

融掉蠟燭頭的蠟

把紅色顏料加進蠟液中

蠟液變成紅色

 

最後一遍沾上紅色

 

葦芯蠟燭的芯選用成熟的蘆葦花杆,經過曬乾後,按粗細截成不同規格的長度,粗的可做大型號燭,一支可達45釐米,重達500克;細的可做小燭,只有幾克重。葦杆在蠟燭中起支撐作用,蠟燭的燃燒要靠紗線汲取融化的蠟。在將要沾上蠟的位置,用指甲或小刀將葦杆切開一道縫,再把紗線扎入。把紮好紗線的葦杆在融化的石蠟裡沾上一層,冷卻後再繼續沾,小的蠟燭只要沾上四五遍,大的則要十多遍,甚至三四十遍,以達到所需要的粗細。然後把成型的蠟燭頭放在鍋底加熱,融掉頭部的蠟,露出葦杆,最後再沾上紅色的蠟,大的蠟燭表面還得手工畫上圖案或寫上文字,或是貼上印有文字圖案的塑料薄膜,一支充滿喜氣吉祥的蠟燭才算完成。

 

小蠟燭只是用毛筆抺上金色顏料

大的蠟燭則寫上吉祥的文字

或是貼上印有文字圖案的塑料薄膜

龍海市顏厝鎮丹洲村土白社,鄭瑞松(1964—)與妻子葉春莉,現在仍在用傳統工藝手工做葦芯蠟燭。鄭瑞松1989年與平和縣蘆溪鎮雙峰村下陳社的葉春莉結婚。因葉春莉的母親會做手工葦芯蠟燭,葉春莉自幼耳聞目染,也學會做,結婚後,便把做蠟燭的手藝教給丈夫及二個小叔子。雖然做蠟燭較辛苦,而且賺的錢也不多,但自己做自由自在,總比去給別人打工好。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蠟燭的價格與利潤一直很低,葦芯蠟燭利潤更低,因而工資較低,所以一直難以僱到工人,只能自己做。現在家裡就鄭瑞松夫妻及兒子媳婦在做,只有在節日時需求量較大,才僱工來幫忙包裝。

 

做好了的大號葦芯蠟燭

鄭瑞松做的各種蠟燭

因為工資低,特別是葦杆扎線,一個人一天也扎不了幾斤,只能賺上十幾二十元,現在已沒人願扎線,只能改用竹芯,而且竹芯比葦芯便宜。竹芯是用機器將竹子加工成形,再纏上棉花,接觸面積較大,燃燒時間短。在舉行較大型活動時,因燒的燭較多,需要及時撤下一些,而蠟燃燒後,竹芯還沒燒透,變成炭,容易燙手。葦芯蠟燭裡的葦杆燒後即成灰,不會燙手,而且紗線細,燃燒時間長。

 

文衡殿裡點上的蠟燭

除了做葦芯、竹芯蠟燭,鄭瑞松也做各種筒形工藝蠟燭。因沒人扎線,鄭瑞松現在家裡的葦杆只能自己扎線,但這些葦杆做完後,他也將都改做竹芯蠟燭。以後如果客戶要葦芯蠟燭,要特別定做。

 

鄭瑞松手機13806931097     龍海市顏厝鎮丹洲村土白社

相關焦點

  • 漳州老行當——傳統小吃麵煎粿、面發粿
    《老鄭看漳州》由鄭德鴻原創,授權「漳州頭條」發表,每周一刊出,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字關注「漳州頭條」,你才能準時接收到老鄭的漳州歷史文化作品! 在漳州的小吃中,面煎粿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金黃色的油炸皮,深棕色的粿餡,最中間還夾著一層料。輕輕地咬一口,皮脆餡軟,味道香甜,吃後口有餘香。面煎粿的原料為地瓜粉、麵粉、赤砂糖、桂花露、花生、黑芝麻、冬瓜條。以地瓜粉加水攪拌成漿料做皮,以麵粉加赤砂糖水攪拌成漿料做餡,再配上佐料。
  •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漂泊江湖的爆米花
    張秀宣(1967—)與弟弟張秀委(1978—),是漳州最後的街頭爆米花人。張秀宣兄弟出身在安徽省利辛縣新張集鄉郭圩村,該村是歷史上出名的貧困村。在老漳州人的心目中,安徽是貧窮的代名詞,「把你賣給安徽仔」,是當時嚇唬孩子的一句口頭禪。為了生活,郭圩村裡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爆米花是該村傳統的小生意,足跡幾乎遍布全國各地。
  •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傳統小吃雲片糕
    蘭志強在用力揉雲片糕的芝麻餡料雲片糕,也叫「豐片」,有芝麻餡與花生餡二種,是漳州的一道傳統小吃,入口爽滑,味道香美,甜而不膩,是休閒品茶時的好茶點。大號雲片龜幾乎佔了一張床小號雲片龜雲片糕是漳州的傳統小吃,市區現還有幾家仍在做雲片糕,但主要是做寺廟舉行宗教儀式所需的壽龜、壽桃,做小包裝的雲片糕只有蘭志強一家,市場需求仍較旺。
  •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竹器店裡話滄桑
    竹床、竹蓆、竹椅、竹桌、鬥笠、竹刷、竹簾、竹玩具,孩童專用的椅轎、搖籃,等等……在人們的生活中,竹製品幾乎隨處可見。竹床具有較好的導熱性,是夏天最好的床鋪,以前竹床在漳州幾乎家家都有。但隨著空調的出現,竹床被冷落一旁,少有人問津。竹桌竹椅也因不適應現代人的觀念,而且壞了沒人維修,買的人少。竹玩具在現代電子聲控玩具面前,根本引不起孩子的興趣。
  • 鄭德鴻:漳州老行當——讓黑白照片披上絢麗的色彩
    薌城區延安南路79號「鳳凰相館」,店主薛燕玲(1955—)仍然以手工方式為黑白照片上彩,獨自守著這漳州照相業最後的手工藝。由於過度勞累患上胃病,1960年回到漳州,在延安南路79號自家店面開起了「鳳凰照相館」。毛主席遺像薛燕玲自幼就跟著父母學照相及為照片上彩。由於喜歡繪畫,又跟鏡藝廠師傅學畫玻璃鏡畫。
  • 走進福建,漳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漳州歷來就有不少小吃與名餚,如豆乾麵粉、面煎果、漳州滷麵、石碼蠔仔煎、炒茶粉、炒茶醬、滷豬頭肉、滷雞、滷鴨等,這些美食不僅味美,而且極具地方特色。因此,漳州享有「遊在蘇杭二州.吃在泉漳二州」的說法.名副其實。
  • 漳州美女畫家手繪花樣漳州
    手繪漳州,花樣繁華。12月30日,漳州青年女畫家楊雅瑾的《手繪漳州》系列作品在花樣漳州古城體驗館開展。畫展以「花樣漳州」為主題,集結了楊雅瑾今年來創作的近30幅水彩畫作品,涵蓋雲下漳州、古城流韻、龍江彩虹、光影城雕等四個主題。古城流韻系列畫作「我在漳州生活了三十幾年,見證了漳州這座花果之城、魚米之鄉的蛻變和發展。
  • 漳州從前的繁榮,要從這些老商號作坊說起!你聽過幾個?
    今天 就讓我們走進這些漳州的老字號、老商鋪 看一看、聽一聽,那些落在夢裡的一簾故事 和其他的行當不同,生產瓷器的工坊和原材料所在地密不可分。且幸漳州境內有大河,可供瓷器成品運輸無虞。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國初,這400多年的時間裡,漳州的制瓷產業十分繁盛。漳州產的青花瓷、青瓷、白瓷、米黃瓷等風行一時。據說當年窯山上曾有「千裡窯煙,百口窯爐」勝景。這在窯址荒蕪的當下,現代人難以想像當時產業的龐大。
  • 「水上看漳州,唱響龍江頌」 漳州將打造西溪夜遊線路
    「水上看漳州,唱響龍江頌」   記者從調研中獲悉,漳州按照市區景區化標準,加快圓山山體夜景設計,打造「水上看漳州,唱響龍江頌」夜遊線路,促進消費業態升級,提升旅遊發展水平。
  • 可漳州這門「千年絕技」卻鮮為人知
    日前,在我市首次舉行的傳統中醫藥名老藥工評選中,9位匠人脫穎而出,他們中年齡最高83歲,平均年齡為66歲。與此同時,漳州中藥炮製特色技術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逐漸消逝的傳統中醫藥炮製特色技術留下火種。
  • 漳州小吃有哪些 漳州小吃
    漳州風景名勝很多,是個適合旅遊的好地方,那麼漳州都有哪些小吃呢?1、貓仔粥貓仔粥,是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的特色小吃,貓仔粥以白米飯、肉片、蝦仁、牡蠣、魚片、香菇等為原料,食之味鮮可口,回味無窮。2、手抓面手抓面,是福建省漳州地區的地方風味小吃。將黃油麵條煮熟後攤成巴掌大的麵餅,塗抹上醬料,再放上油炸豆腐乾,捲起來用手抓著吃。
  • 漳州市區豪宅在哪裡?「豪宅」也有DNA!
    關注+置頂漳州樓市情報第一時間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漳州樓市資訊點線面分布!細看漳州市區「老豪宅」!漳州市區房價20000以上的二手房小區名單(「漳州樓市情報」根據網絡公開報價整理,截止2019.6.1,點開圖片放大可看清晰大圖)漳州樓市情報據網絡公開報價統計顯示,目前漳州市區房價超過2萬元/㎡的老「豪宅」至少共有18個小區
  • 國慶漳州周邊旅遊景點推薦 漳州什麼地方好玩
    國慶漳州周邊旅遊景點推薦 漳州什麼地方好玩  村遊讓時間慢行,村居讓心靈皈依。不少美麗的鄉村依託自身豐富的旅遊資源,經過升級改造,慢慢地以鄉村旅遊勝地的姿態走進人們的視野。  我市曾評選過「漳州十佳最美古村落」,也曾重磅打造「金牌旅遊村」,更有不少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等各類權威榜單。
  • 您好,漳州110!您好,芝山三O!
    1996年10月,「漳州110」變「坐等出警」為「動中處警」,把大部分警力撒在路面巡邏,隊部設立接警臺通過電臺呼叫路面梯隊就近處置,大大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哇,怪不得我們漳州老百姓稱呼「漳州110」為「人民的保護神」!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可不僅僅是接接電話、做做記錄那麼簡單!這裡暗藏著與犯罪嫌疑人鬥智鬥勇的刀光劍影,接警員與路面梯隊配合默契,共同編織一張無形的天網。這份工作如此富有挑戰,頓時令我感到魅力無窮!一種保護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對即將面臨的接警工作滿懷期待……
  • 漳州旅遊攻略,遊客到漳州最愛去的五個景點
    漳州是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是「海上絲綢之路」九大申遺城市之一、國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 。漳州還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於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漳州也是一個歷史當中有許許多多歷史悠久的建築,今天就跟小編一起走進漳州,打卡遊客來漳州必去的五大景點。
  • 漳州啊,漳州,要說什麼好,感嘆一下吧!
    相對而言,漳州在閩南三傑中,一直默默然,一部分網友認為漳州和泉州被廈門吸血,漳州被泉州廈門看作閩南地區的農莊,泉州是被廈門看為工廠城市,而小資調的廈門一直是閩南地區的牌面,也甚至是福建省的名片
  • 漳州曾做過八天「國都」 老教堂見證「閩變」
    最近,網上一個帖子謠傳,說是「中國將重新劃分省區,廈門漳州汕頭一帶將成立廈汕省」,當然,這些都不是事實,只是一些好事者杜撰的。  不過,80年前,在漳州這塊土地上,卻真的存在一個「龍汀省」,範圍轄現在的漳州、龍巖等地,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在那次類似「西安事變」的「閩變」事件中,漳州還留下「八天國都」的軼聞。 探訪:繁華市區裡的古老教堂  11月的天氣,秋高氣爽,穿過中山公園,新華西路上,夾雜在林立高樓間的西式老教堂,尤為醒目。
  • 漳州文廟,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文廟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修文西路,是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乾隆《漳州府志》載,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建,政和二年(1112年)移於州左,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復故址。
  • 漳州十大美食
    漳州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東臨廈門,南與廣東交界,東與臺灣隔海相望,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漳州市要品嘗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              1、漳州滷麵漳州滷麵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屬於閩菜系,據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 2020年10月14日|早安,漳州!|全國人大常委會|漳州|蚵仔面線|早安...
    今日主播:韓靚早上好,這裡是漳州新聞網《早安漳州》欄目,我是韓靚。今天是10月14日,星期三,天氣多雲,氣溫22~32℃。今天主播向大家推薦漳州小吃——蚵仔面線。蚵仔,又名海蠣。在閩南,面線的做法多種多樣,而溫熱清甜的蚵仔面線一直是老少皆宜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