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頭條小編微信:zzmxzwx
漳州頭條堅持宣傳社會正能量,傳遞漳州生活文化信息,是您了解漳州的窗口。QQ:630811429 報料熱線:114
《老鄭看漳州》由鄭德鴻原創,授權「漳州頭條」發表,每周一刊出,點擊文章標題下藍色字關注「漳州頭條」,你才能準時接收到老鄭的漳州歷史文化作品!
鄭瑞松正做葦芯蠟燭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流傳千古的佳句,一直被人們當作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花燭」,是在染成紅色的蠟燭外面再畫上龍鳳等吉祥圖案或寫上祝福的文字,具有喜慶、吉祥、闢邪之意。傳統蠟燭有線芯與葦芯二種。線芯蠟燭一般用模具製作,或者是將蠟倒入容器裡,再把紗線拉直,製作方法簡單,可用機器生產,產量大。葦芯蠟燭全憑手工做,程序相對複雜,勞動強度大,產量也低。
分檢葦芯粗細
用鍘刀把葦芯切斷
用小刀把紗線扎進葦芯
融蠟
漳州做蠟燭的歷史悠久,民國時,龍眼營有金吉星燭店和開春燭店,香港路有裕成燭店等。1958年,漳州市蚊香廠有生產葦芯蠟燭。由於企業改制及市場因素,漳州市蚊香廠倒閉,蠟燭也就轉為個體經營。但因傳統手工製作葦芯蠟燭利潤低,這些新辦的蠟燭廠家均不做。現在市場上機器做的蠟燭品種多,使用方便安全,而傳統葦芯蠟燭點時得用燭臺,因而逐漸被冷落。現在除了一些寺廟仍用葦芯蠟燭,特別是大型號蠟燭;家庭用的已較少,而且大部分是在結婚時才用得上。
把葦芯浸在蠟液裡,提起後就沾上一層蠟。
沾了幾遍後,蠟燭基本成形了
融掉蠟燭頭的蠟
把紅色顏料加進蠟液中
蠟液變成紅色
最後一遍沾上紅色
葦芯蠟燭的芯選用成熟的蘆葦花杆,經過曬乾後,按粗細截成不同規格的長度,粗的可做大型號燭,一支可達45釐米,重達500克;細的可做小燭,只有幾克重。葦杆在蠟燭中起支撐作用,蠟燭的燃燒要靠紗線汲取融化的蠟。在將要沾上蠟的位置,用指甲或小刀將葦杆切開一道縫,再把紗線扎入。把紮好紗線的葦杆在融化的石蠟裡沾上一層,冷卻後再繼續沾,小的蠟燭只要沾上四五遍,大的則要十多遍,甚至三四十遍,以達到所需要的粗細。然後把成型的蠟燭頭放在鍋底加熱,融掉頭部的蠟,露出葦杆,最後再沾上紅色的蠟,大的蠟燭表面還得手工畫上圖案或寫上文字,或是貼上印有文字圖案的塑料薄膜,一支充滿喜氣吉祥的蠟燭才算完成。
小蠟燭只是用毛筆抺上金色顏料
大的蠟燭則寫上吉祥的文字
或是貼上印有文字圖案的塑料薄膜
龍海市顏厝鎮丹洲村土白社,鄭瑞松(1964—)與妻子葉春莉,現在仍在用傳統工藝手工做葦芯蠟燭。鄭瑞松1989年與平和縣蘆溪鎮雙峰村下陳社的葉春莉結婚。因葉春莉的母親會做手工葦芯蠟燭,葉春莉自幼耳聞目染,也學會做,結婚後,便把做蠟燭的手藝教給丈夫及二個小叔子。雖然做蠟燭較辛苦,而且賺的錢也不多,但自己做自由自在,總比去給別人打工好。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蠟燭的價格與利潤一直很低,葦芯蠟燭利潤更低,因而工資較低,所以一直難以僱到工人,只能自己做。現在家裡就鄭瑞松夫妻及兒子媳婦在做,只有在節日時需求量較大,才僱工來幫忙包裝。
做好了的大號葦芯蠟燭
鄭瑞松做的各種蠟燭
因為工資低,特別是葦杆扎線,一個人一天也扎不了幾斤,只能賺上十幾二十元,現在已沒人願扎線,只能改用竹芯,而且竹芯比葦芯便宜。竹芯是用機器將竹子加工成形,再纏上棉花,接觸面積較大,燃燒時間短。在舉行較大型活動時,因燒的燭較多,需要及時撤下一些,而蠟燃燒後,竹芯還沒燒透,變成炭,容易燙手。葦芯蠟燭裡的葦杆燒後即成灰,不會燙手,而且紗線細,燃燒時間長。
文衡殿裡點上的蠟燭
除了做葦芯、竹芯蠟燭,鄭瑞松也做各種筒形工藝蠟燭。因沒人扎線,鄭瑞松現在家裡的葦杆只能自己扎線,但這些葦杆做完後,他也將都改做竹芯蠟燭。以後如果客戶要葦芯蠟燭,要特別定做。
鄭瑞松手機13806931097 龍海市顏厝鎮丹洲村土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