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很多媽媽在孩子身上的良苦用心,初心是好的,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孩子太「恨」母親了。
嚴厲的媽媽對子女的要求太過苛刻,到底是好是壞?
大多數媽媽都有一句口頭禪:「我都是為了你(孩子)好。」
真的是為孩子好嗎?我舉幾個電視劇中的劇情來說明!
現在的人們都喜歡一些接近現實的影視題材,電視劇中的情節,很接近現實家庭的日常生活。
林妙妙是一個古靈精怪的中學生;王勝男是一位爭強好勝的媽媽,總是嫌棄女兒(林妙妙)什麼都做不好。
整天在林妙妙耳邊嘮叨,林妙妙喜歡文科,但是王勝男一直想要女兒學習理科,認為理科生比文科生好找工作。
林妙妙是一個高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王勝男是現實生活中,每位母親的真實寫照,當真是很「嫌棄」林妙妙。
當然,王勝男不是真的「嫌棄」自己的孩子,而是恨鐵不成鋼。
林妙妙在生活中是個「馬大哈」,總是丟三落四,性格像個男孩子。王勝男為了林妙妙可謂是煞費苦心。
王勝男每天都在為了林妙妙的「前途」而奮鬥著;林妙妙每天為了媽媽的「嘮叨」而煩惱著。
這就是每個家庭為了孩子的現實寫照。
童文潔是一個小白領,深知社會壓力大,工作競爭多大,所以她就嚴格要求女兒方朵朵,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有美好的生活。
方朵朵的學習壓力很大,為了媽媽的一句話:「媽媽是為了你好,」在努力的奮鬥著。
方朵朵是一個初中生,才14、5歲,非常叛逆。是個女孩子,雖然不敢當面與媽媽頂撞。但是背地裡說她朝西,她偏要朝東。
媽媽讓她好好學習,她偏要偷著寫小說;媽媽讓她好好學習,參加中考,她因為學習興趣不大,所以成績一直上不去。
方朵朵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她在寫作方面很有天賦,寫的小說都出版成書了。
為了方朵朵的中考,童文潔可是沒有少和方朵朵吵架。方朵朵也不聽媽媽的話,還是該怎麼幹,就怎麼幹。
童文潔想讓方朵朵參加中考,方朵朵對自己的成績沒有信心,所以最後選擇了託福。
方朵朵去了美國之後,離得遠了,童文潔想管也管不了了。最後只能對方朵朵放鬆一些,準備生二胎。
喬英子的媽媽宋倩是個教師,喬英子是學霸一名,學習成績明明已經別人好多了,可是在宋倩眼裡,喬英子還是不夠優秀,給她報了很多輔導班 。
我自己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覺得劇情最接近現實。事實證明,不光是我喜歡,大多數人都喜歡。豆瓣評分高達8.4分。
宋倩對喬英子的要求有些過分,宋倩美其名曰:「媽媽,是為了你好。」
多麼簡單的一句話,聽在喬英子的耳中,就是很重的壓力。
宋倩與英子的爸爸離婚,所以英子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宋倩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英子身上了。
喬英子已經比別的孩子很優秀了,可是宋倩覺得喬英子還有進步的空間。
宋倩沒有想到自己給英子施加的壓力,讓英子患上抑鬱症,然後還差點丟掉性命 。
喬英子喜歡的是「航空航天」,而宋倩逼著英子學習「數理化」,導致英子的思想壓力日益加重。
通過林妙妙、方朵朵、喬英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媽媽對他們的教育都是「狠愛」式教育。
最後也導致他們「恨」媽媽。「狠」變恨,雖然字音相同,但是意思卻大不相同。
還好,經過和孩子的戰鬥,這幾位「媽媽」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對孩子也適當放手了,孩子們又以「恨」轉變為愛媽媽。
媽媽的口頭禪:我都是為了你好,最後會養出一個「恨」你的孩子!你認同這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