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為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寓意「雨生百穀」。穀雨處於春夏交替之際,此時節要注意養生,打好健康基礎,為迎接盛夏做準備。穀雨後氣溫快速回升,雨量開始增多,空氣裡的溼度增大,人體很容易被溼邪入侵。所以,穀雨過後,人們要格外注意祛溼氣。大家都知道薏米是祛溼的,那你知道薏米怎麼吃祛溼,吃薏米要注意什麼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薏米的營養價值
薏米,也稱薏米仁、薏仁、六穀子等,是傳統的藥食兩用穀物類食物。薏米的營養成分豐富,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薏米中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等營養素。其中,蛋白質含量比米麵都高,薏米蛋白中人體需要的18種胺基酸比較齊全,必需胺基酸達到4.99%。薏米中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分別佔脂肪總量的51.6%,32.2%。
除此之外,薏米中還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包括三萜類化合物、酚類、薏苡多糖、薏苡素、薏苡酯、甾醇類,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預防腫瘤等功效。薏米也因此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
薏米的纖維質是五穀類中最高的,加之其低脂、低熱量的特性,所以它也是廣大減肥人士的心頭愛。薏米又是一種極佳的美容食品,醫書古籍均有記載,經常食用可以淡化色斑,消除痤瘡,使皮膚細膩潤滑,白皙有光澤。
薏米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在祛溼方面卓有成效。《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益胃,清熱補肺,去風滲溼」。所以,如果溼氣重需要祛溼,大多數的人普遍都會選擇薏米。可是有些人就有疑惑了,身邊的人食用薏米後溼氣沒有了,而自己吃了卻沒什麼效果呢?
薏米怎麼吃祛溼?
雖然薏米利水滲溼的功效很顯著,但是生薏米性偏寒,吃多了會傷脾。長期食用生薏米,寒氣在體內慢慢積累,最終導致脾虛,祛溼效果反而不明顯。另外,溼氣分為寒溼和溼熱。如果寒溼的人常吃生薏米,食物的寒氣與溼氣的寒性混合在一起,寒上加寒,祛溼不成,反而會加重。那是不是寒溼的人就不能用薏米祛溼呢?
當然不是了。中醫炮製方法裡把薏米用文火炒至表面泛黃、鼓起時取出,即可緩和生薏米的過偏之性,同時還能有效的溫脾健胃。脾是消化溼氣的重要器官,脾養好了,運水化溼的功能發揮出來了,自動把溼氣祛得一乾二淨。
熟薏米的炒制方法
1、把生薏米用清水洗淨,瀝乾水分,倒入鍋中,開小火,進行翻炒,期間要不斷、反覆翻動,使薏米受熱均勻,讓水分慢慢的蒸發掉。直至薏米開始變黃,有淡淡的焦香味,就可以關火了。
2、關火後鍋裡的溫度還很高,仍然需要再翻動,讓薏米的溫度均勻冷卻下來。
3、冷卻後的熟薏米用密封性很好的罐子密封保存。
小貼士:炒熟的薏米不僅可以用來煮湯,還可以在喝水的時候,加入炒好的薏米,浸泡30分鐘,就能享受到薏米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