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滿頭是汗地回到家中,從冰箱內取出一罐涼茶一飲而盡,之後將空調降至20度。我對她說:&34;女兒卻不以為然,表示自己需要&34;。說完又從冰箱內拿出一罐飲料,完全不理會我的阻止。
全部灌入肚中的女兒,對我說:&34;我不禁感到疑惑,為何孩子對於父母的善意禁令產生排斥呢?
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生活中,看到各種禁止接觸的標誌,我們都會避而遠之,討論違背指令後的危害。尤其是和自身有所關聯的建議,更是謹慎遵循,擔心影響自己的身體。對於孩子的管教,父母也會對其下達各種&34;,規範他們的行為。
但很多孩子對於各種&34;無動於衷,和父母爭吵頂嘴後,便無所顧慮地嘗試。即便是受到嚴厲責罰,他們都會態度堅決地說:&34;為何孩子會和孩子唱反調呢?難道是進入了第一叛逆期?
其實孩子經常唱反調,並非是進入叛逆期,而是這三個原因導致。
第一個原因:自我意識的成長。
隨著年齡的略微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也逐漸&34;。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則更重視&34;。相比於父母的各種禁令,孩子會考慮到自己的&34;。同時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有自己的規律,也會憑藉個人喜好做事。
如果父母的禁令,違背了自我意願,孩子便會違反指令。家長的說教和責罵,都無法改變他們的自我想法。正如我讓女兒提高空調溫度,她認為那樣無法讓自己快速清涼,便會拒絕我的指令。
第二個原因:不知道事情的後果。
都說不知者無畏,不清楚事情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自然不會忌憚一些行為。小孩子也是如此,認知的局限性使得他們質疑父母口中的&34;。像是&34;、&34;、&34;等等,都是其無法理解的禁止行為。
他們不明白違反指令後會發生什麼後果,好奇心也由此產生。對於父母禁止的事情,他們也會&34;,親自一探究竟。
第三個原因:父母的語氣過於強硬。
有些孩子&34;,對父母的好言相勸乖乖執行,卻不喜歡父母的指責。很多家長為了樹立自己威嚴,都會以命令的口吻下達指令。但過於強硬的語氣,會使其產生厭煩和排斥情緒,感覺自尊心受到了打擊。
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面子,他們便會拒絕父母的指令,故意唱反調。尤其是受到打罵之後,叛逆情緒更加強烈。
孩子總是唱反調,家長要如何引導呢?可以試試三個方法。
首先,聆聽他們的想法。
當孩子對父母的指令產生質疑和拒絕,責罵和鞭打只會使其產生叛逆情緒。家長不妨聆聽他們的想法,可以問:&34;之後坐下來和他們耐心交流,聽孩子訴說心聲。家長也要解釋自己的想法,給其作參考。
對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自己的想法一番思考之後,孩子也會懂得父母的用意。溝通也使其感受到了尊重,自然會聽從指令。
其次,告訴他們違背的後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兒童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
對父母的禁止命令無動於衷,多次嘗試的孩子,家長要讓其懂得違背的後果。比如他們在客廳玩水,可以指出玩水可能會引起的觸電危害。
平時也可以通過相關的圖畫書或是視頻,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違背指令的後果。心中有了顧忌,父母再次下達&34;時,他們才會仔細思考並執行。
最後,讓孩子做選擇。
家長之所以用強硬的語氣約束孩子的行為,只為了讓其明白命令的不可抗拒。若是隨意的語氣下達指令,孩子也無法感受到父母態度的堅決。與其讓他們被動行事,產生負面情緒,不如讓其自己做出選擇。
比如不準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可以說:&34;有了主動選擇的權利,他們會仔細思考其中的利弊,便會選擇聽從父母的指令。
寄語:缺乏規範意識的孩子,好似失去韁繩的駿馬,在成長的草原上肆意衝撞。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各種&34;的後果,約束他們的行為,使其在規範內自由成長。你家寶貝會唱反調嗎?你會如何教導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