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定了!湖北11地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縣)!
綠意盎然的道路,景致怡人的公園......
如此好山好水好城市
被國家看中當之無愧!
近日,國家住建部通報了重磅消息:
2017國家園林城市、園林縣名單出爐!
湖北共11個地方上榜!
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
▽
丹江口市、枝江市、宜城市、
安陸市、石首市、利川市
2017年國家園林縣城
▽
鄖西縣、監利縣、羅田縣、
崇陽縣、巴東縣
恭喜以上市縣
人在綠中,城在園中。
那也有小夥伴要問了,
什麼是國家園林城市?
評選標準是什麼呢?
國家園林城市,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評選出的分布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人居生態環境清新舒適、安全宜人的城市,是國內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湖北這11個市縣憑啥入選?
湖北這11個地方脫穎而出
☟
丹江口市
丹江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遊,有「中國水都」之稱,是國家旅遊名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南水北調中線的調水源頭、中心庫區、壩區。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被譽為「亞洲天池」。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
通過幾年的紮實創建,初步建成獨具丹江口特色的、比較完善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57%、綠地率達到37.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1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15%,國家園林城市創建考核指標均已達標,城市園林綠化評價等級達到二級標準,「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城在山中、山在綠中、人在山水中」的現代化生態園林城市景觀初步形成。
枝江市
枝江是大溪文化的中心分布區,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為三國蜀漢名臣董和、董允父子的故裡。
立足「特色立市、生態美城」精心打造「水、綠、城、人」有機融合的田園城市。近三年,累積投入資金10.9億元,新建城市綠地189.72公頃,建成區綠地總量達775.27公頃,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為達到38.16%、33.56%、11.19平方米。沿江建有綿長的生態防護林,沿湖建有縱深的綠化景觀帶,綜合性公園、街頭遊園等公園綠地均勻分布,城市主次幹道綠樹成蔭,已形成「綠心」滿城、「綠帶」縱橫的城市綠化景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汙水處理率91.5%。
宜城市
宜城是全國糧食生產縣(市)、基礎教育先進市、文化先進市、科普示範市、民政工作先進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平安縣(市)。2006年、2007、2008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稱號。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舉辦國際鐵人三項賽。宜城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快速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綠地面積增加到71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5.7%、綠地率達到29.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7.1平方米。
石首市
石首是一座山水園林式的城市,以「有石孤立」於城北的石首山為名。長江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溼地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石首市,石首被授予「中國麋鹿之鄉」稱號。
石首的特色在山,靈氣在水,底蘊在綠。三年來,新建城市綠地211.6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820.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6.43%,綠地面積713.3公頃,綠地率達31.6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21平方米。
安陸市
安陸市是楚文化發祥地,是歷史上鄖子國、安陸郡(安州)、德安府所在地。歷史上安陸古城所在地。
截至目前,城市建設區綠地面積655.6公頃,綠地率33.1%,綠化覆蓋面積750.1公頃,綠化覆蓋率37.9%,公園綠地面積192.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85平方米。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利川市
利川作為「中部涼都」、「天然氧吧」,充分發掘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山水特色,打造「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水園林」體系。
截至目前,建成森林公園1個,山體公園32個,城市公園5個,綜合公園3個,在清江公園建設有2.1公頃的水杉專類園。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649.04公頃,綠化覆蓋率39.56%,綠地率34.16%,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1.2%,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0.13。以市樹水杉、市花杜鵑為主體,自然造景,形成多品種、多層次、多花色、多季節相結合的綠化模式。為使優良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結合統籌城鄉生態空間,將城市外圍自然要素引入市區,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鄖西縣
鄖西縣緊緊圍繞打造綠色鄖西、生態鄖西、美麗鄖西,以「一城兩線」為重點,以「綠滿鄖西」行動為載體,大力實施造林工程、河道灘涂綠化、棄置地綠化、裸露山體生態修復及水生態修復工程,全方位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截至目前,全縣園林綠化總面積達到222.25公頃,綠地率達34.2%,綠化覆蓋率達39.7%,形成一街一品、一街一景的格局,達到路開通、樹成蔭的效果。公園綠地總面積94.05公頃,人均公園面積達到9.5平方米,建成的公園廣場星羅棋布,使縣城處處有綠,描繪出一幅園在城中,人在園中的美好畫卷。
監利縣
監利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基地,1990年位居全國產糧第8位。監利境內河網密布,湖泊星羅,土壤肥沃,素有魚米之鄉和芙蓉之國的美稱。
同時,全面開展生態環境、市政設施、市容市貌等全方位綜合整治工作,縣城面貌煥然一新。截至目前,建成區內綠地總量達到620.19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13%;建成汙水處理廠1個,汙水處理率8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羅田縣
羅田縣為建設成為一座「山環水繞、山清水秀、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小家碧玉型山水園林城市,高標準地編制各項規劃,並加強規劃執行管理,做到一張好的藍圖管到底。全縣綠化建設從見縫插綠、還債補缺階段進入到規劃先行、依規布綠階段。
三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近3億元,種植各類樹木800萬株,城區綠量繼續增加,建成區綠地率提高到37.12%,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0.99平方米。縣城形成了以街旁綠地和庭院綠化為點、道路綠化為線、義水帶狀公園為軸、公園綠化為面、城郊郊野公園綠化為環的城市園林綠化新格局。
崇陽縣
崇陽縣位於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2001年,崇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8年,崇陽提琴戲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崇陽結合城區總體用地布局結構,立足城區自然山水生態特色,實現「點、線、面、片、軸」相互滲透,綠道、綠網相互連接,建成綠地系統精品模式。將城郊可綠化的公路、河渠、堤防全面綠化,形成城市綠色長廊,打造城市綠色屏障;結合農田林網建設,通過綠道(公路、高壓走廊、河流)綠化,與深入城區的綠地融為一體,形成了城鄉一體、山水相依、城林共生的城市景觀格局。按照「條條道路是特色風景」的要求,高標準建設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林蔭道路。截至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綠地率34.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2平方米。
巴東縣
巴東縣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以常態「十治」、破解「十難」、實現「六化」為統領,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依託壁掛城市的特殊山體,市政管網建設中輕鬆植入了海綿城市排放理念。
堅持鄉土為主、適地適樹、喬灌草結合、立體綠化、綠隨路走,構建了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基本形成「春天花團錦簇、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綠意蔥蘢」的城市綠化景觀,綠滿巴東的景觀已然呈現。
截至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91.72公頃,綠色面積253.57公頃,公園綠地面積86.4公頃。綠化覆蓋率39%,綠地率33.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36平方米。
而沒在榜單上的地方也別灰心,
繼續加油,爭取早日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