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鳴冤鳴出了權力正義?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核心提示]何耘韜有冤,不等於地方政府有冤,更不等於當時發號命令的官員有冤。雖然女兒為父「微博鳴冤」在網上形成了強大的民意,但到底是民意影響了判決還是權力影響了判決,還未能可知。

 

  廣東廉江國土局副局長何耘韜曾於2005年執行政府指令違規批地,2011年被以玩忽職守罪判處6個月,其女在微博鳴冤,他很快被釋放。6月9日,何耘韜官復原職,但未被安排工作,他表示被令不能同記者聯繫。(6月12日《信息時報》)

  無錯但有罪的官員有許多,何耘韜就算一位。很快,何耘韜成了權力無錯的「替罪羊」,雖然他只是一位認真執行政府指令的操作員。但是,遺憾的是,因為他個人的據理力爭,案子還是被細細地報導了出來。又加之女兒的「微博鳴冤」,正義也最終站在了何耘韜一邊——無罪釋放、官復原職。雖然這是遲到的正義,但這份正義還是到來了。

  但是,如果我們將何耘韜的無罪釋放、官復原職視為此案的最終答案,就大錯特錯了。何耘韜有冤,不等於地方政府有冤,更不等於當時發號命令的官員有冤。2010年7月,廉江市檢察院正式向廉江市法院起訴時,起訴的是「在開發商金都公司未繳足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簽發土地證」,而當時何耘韜是曾多次提醒上級部門「此舉違反規定」的,但是廉江市政府出於招商引資等考慮修改了會議紀要,允許「暫收40%土地出讓金辦證」。可以看到,何耘韜無錯,不等於地方政府無錯,在那時那地,某位廉江市政府領導一定犯了不該犯的錯。那個主導這個錯誤意見的重要官員,應該就是本案的最主要罪魁。

  除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責任外,何耘韜也不是沒有一點法律責任。根據《公務員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該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行的,公務員應當執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行的後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顯然,就死板的法律而言,當地紀檢部門讓何耘韜無罪釋放並官復原職,雖然看似合情合理,但並不正確。多多少少,他是應該有一些責任的。除非他當時對上級部門形成了正式的書面意見。

  更為讓人扼腕的情況是,在何耘韜案件審理過程中,廉江市政府對司法工作進行了許多幹涉。而真正的司法運行狀態是,權力和社會言論都不應該幹預司法。2011年2月22日,湛江市國土局向廉江市委市政府發函,力證何耘韜的行為不構成職務犯罪;2011年4月8日,廉江市政府向廉江市法院和檢察院發函,稱何耘韜雖有「工作失誤」,但其目的是配合政府工作,建議從輕判處。可以認定,雖然女兒為父「微博鳴冤」在網上形成了強大的民意,但到底是民意影響了判決還是權力影響了判決,還未能可知。如果說廉江政府「建議從輕判處」果真起到了作用,則司法之不獨立,就可見一斑了。

  整個事件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無所不能而且永無錯誤的權力。權力可以違反規定命令國土局「在開發商金都公司未繳足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簽發土地證」,也可以隨便找個替罪羊來背黑鍋,還可以為替罪羊洗脫罪名,更可以幹預司法「建議如何判處」……這些所有,都預示著廉江市政府的無所不能與永遠正確。這也正是此案的癥結所在,我們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答案——誰到底應該為違規批地事件負行政責任呢?

相關焦點

  • 權力、責任和正義
    權力、責任和正義 ——世界哲學大會專題會議綜述  2018年8月17日上午,主題為「權力、責任和正義(rights,responsibilityChaiwat Satha-Anand教授討論了「極端主義語境下的權力、責任和正義」的問題。他認為,極端主義之所以如此有力量以至於吸引了那麼多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參與到暴力行動當中,是因為他們認為有責任為他們自己的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權力和正義而奮鬥——而這一過程,在Chaiwat Satha-Anand教授看來,則是通過誇大極端主義本身的力量而完成的。
  • 徹查嚴辦「郭文思減刑案」,不讓權力套現玷汙正義
    如果郭文思在服刑期間達到了減刑標準,得到司法寬宥也沒有什麼問題,但現實卻是,在「好父親」郭萬普的人情和金錢攻勢下,一大批公職人員紛紛「繳械投降」,用手中的權力違規違法操作,幫助一個本應坐牢服刑的犯罪分子早早逃脫了法律懲罰。如此,不僅損害了司法權威和法律尊嚴,也玷汙了神聖的公平正義。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
  • 六小齡童的微博粉絲數變化看出:黑粉和正義粉之戰,正義粉完勝
    六小齡童的微博粉絲數變化看出:黑粉和正義粉之戰,正義粉完勝六小齡童,是我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他飾演的孫悟空真的是很多的人回憶,人家確實演得十分好。試問那樣不爭不搶的明星有幾個是一線,真的是太少了,甚至最後連戲都接不下好的,資源短缺,混到最後混不出什麼樣子。但是網友掐住這個事情一直不放,說他為人不厚道!
  • 淺析新浪微博中公共領域與私人和公共權力領域的互動關係
    僅就目前火熱的電商領域來說,新浪微博於2013年11月18日推出《2013年10月電商網站微博發展報告》,對電商的短鏈分享量、點擊量、回流量等給出了數據以及提及率、好評率等,甚至給出了用戶基本特徵及信息發布時間的建議(見圖2)。     可見,新浪微博平臺雖然具有公共領域的一些特性,根植於平臺本身的商業性對公共領域的侵入卻不可避免。
  • 王雨磊案和苟晶案從未「反轉」:追求普遍的結果正義
    其中,7月3日寫的文章標題就叫《苟晶案沒有反轉,觀眾給出的所有掌聲都值得!》,文章最後說:苟晶主演了一齣好戲,讓所有人參與其中,共同追逐正義,一起打贏了一次勝仗!這個世界只應該是對腐敗零容忍,而不是要求受害人的道德言行做到零瑕疵!我們對私權應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寬容,而對公權才應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
  • 圓圈正義 1
    第三章:圓圈正義與安提戈涅如果把現實中的理想的完美的『圓「的應然狀態,所以現實中所有所有不那麼完美的」圓『就可以看成正義的應然狀態。身居高位者會知道權力有其邊界,不會以黑為白,以惡為善,也不會自居真理的代表,自高到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在人間建立天堂;下級官吏也不會唯唯諾諾,有堅守初心的道德勇氣,可以抵制不正義的命令,即便身不由己,也可以「把槍口抬高一釐米』我們當盡心盡力,正義儘管遙遙無期,我們依然心存盼望。我們一時會感到絕望,因為正義即使眼不能見,但從來沒有離開過。正義在前方,是我們永遠前進的方向。
  • 程序正義是可感受的正義
    《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格言的評述,共評述23個常見的法律格言。該書緊密結合我國刑事司法現狀和突出問題,側重於從刑事訴訟程序角度進行解讀,從多個維度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程序正義的最大功能體現。
  • 電影《檢察長》首映:過程正義結果正義同重要
    影片中的顧剛檢察長是個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檢察人員,或許就是他的這份堅定信念使其太想將違法犯罪人員繩之於法,怎樣才能保證將犯罪嫌疑人「繩之於法」的過程正義,結果也是正義的呢?——王喜副市長,顧剛的老同學,當顧剛發現這個曾被眾多同學奉為模範的老班長竟是個濫用職權,為己謀利的違法人員,他痛心之餘毅然決定在其身邊當「臥底」,暗中收集其犯罪證據,最終依靠智慧在依法讓嫌疑人接受法律的審判。
  • 王希談美國憲政中的「社會正義」:美國「正義」的故事
    「正義」是美國長久以來的核心價值觀,也是美國的立國原則。王教授在講座中提出,「正義」這一概念本身在美國歷史上並非一成不變,各個歷史時期的美國人對它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闡釋,並通過制度的設計和運作,進行了不同的實踐和嘗試:從一開始指「權力」的正當性,司法程序的正確性和合理性(第一憲政秩序);逐漸加入「自由」和「平等」的內容(第二憲政秩序);到包含分享社會積累和政治權力的公平性(第三憲政秩序),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 股東大會程序正義才能確保結果正義
    股東民主就是股東大家做主,股東大會是上市公司最高權力機關、是股東參與公司集體決策的重要民主平臺。會議現場秩序不佳,康達爾(000048)工作人員在宣布罷免14名董事和監事等議案全部被否決結果之後,現場出現噓聲和小聲的爆粗口。
  • 翁鳴江:中國法治的程序正義如何為實質正義護航?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翁鳴江】 二、正當的程序 如果說法治以權利為本位,主張的是實質正義;那麼,法治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則是程序正義。社會主義的法治中具體的權利本位的要求,都需要正當的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來實現。 更進一步說,法治注重「程序先於權利」。
  • 權力是什麼?權力是如何運行的?
    我們常常不願意討論權力,尤其在它涉及到公民生活,涉及到我們如何在一個團體中共存時,在民主社會中,權力被認為屬於人民,討論結束,任何關於權力的深入討論和誰真正擁有權力,似乎都顯得有一點航髒甚至邪惡,但權力和火或者其他物理現象一樣,並不存在天生的好壞,權力僅僅就是權力而已,權力規定了任何政府的運作方式,它決定了誰來制定遊戲規則,因此了解權力如何運作才能變得高效,才能不被人忽視,不被人利用,在這一課中,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權力從何而來
  • 檢察官的正義是什麼?
    檢察官以人民的名義提起公訴,他們被期望公正和公平地行使他們的權力。一如正義女神,一手執劍,一手提著天平。以天平去制衡利劍,以利劍去維護天平。每一位檢察官都在宣稱自己在維護正義,在捍衛正義。我們的黨和國家也都在宣揚正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可是,正如加羅法洛所觀察到的那樣,當正義與人們的個人利益相衝突時,人們卻很少使其行為與這種觀念保持一致,他們有正義的觀念卻沒有正義感。唯有在各種利益的衝突中,在知行合一的情境下,正義的討論才能突顯出它的意義。那檢察官的正義是什麼,遇到下列問題,正義的檢察官又該作何選擇呢?
  • 程正義終獲正義,最重要的還是「程序正義」
    議論風生    程正義遭遇了沒有程序正義可言的刑訊逼供,只不過,時間會給人答案,此前法院採信他遭逼供的證據和而今法院開「恢復名譽大會」,又都體現了程序正義。  最近,一則官員被判十年終獲無罪,法院開「恢復名譽大會」公開致歉的新聞,在網絡廣為流傳。
  • 人是社會性的,社會的正義大於個人的正義
    軍官下令擊斃無辜的潛在感染者,儘管帶有權力的惡,但從履行職責的行為來說是正義的。人是社會性的,社會的正義大於個人的正義,他行為的目的是維護人類種族的存在,是此時最大的正義。網友評論:面臨生存權的爭奪,道德早已消失,最後僅剩下法律艱難地維護著僅存的次序。瀕危的社會次序必須用強有力的手段來捍衛。
  • 兩種正義觀:宇宙正義和傳統正義
    原標題:為什麼進步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在正義問題上意見不一致經濟學家託馬斯•索威爾認為,當今美國有兩種支配性的正義概念。今天,許多美國人在討論正義時,繼續彼此忽視。進步主義者往往認為保守主義者對窮人和被壓迫者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他們上街遊行抗議,要求伸張正義,認為保守主義者遠離這種抗議,是其種族主義和特權的標誌。
  • 人工智慧時代的算法權力:邏輯、風險及規制
    算法權力是泛在的權力關係,遵循商業邏輯、偏好原則、技術理性和隱性運行四大規則,可以影響甚至代替公權力進行決策。算法權力缺乏監管,過度的資本化和黑箱化消解了政治正義,催生了制度羞辱,並且導致了權利保護的危機。防止算法權力的異化,建立良序的網絡空間,需要以政府干預弱化資本依賴,以法律規制限制算法偏好,以算法倫理保障人的價值,以外督內審顯化權力運行,從而構建完善的算法治理體系,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 人言可畏,網民如何慎用手中的權力?
    琪琪姐姐在微博上公開指責涉事服裝店店主系「誣陷」,參與人肉搜索的網友的行為導致了「一個花季少女無奈走上絕路」。     由人肉搜索釋放出來的「洪水猛獸」也同樣禍及蔡某本人。根據報導,當地警方已於2013年12月8日以「侮辱案」立案偵查,並將犯罪嫌疑人蔡某刑事拘留。如今,在她的微博裡同樣出現了網民對她的指責與謾罵。     誰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為了公平正義,我們砥礪前行!
    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經濟建設穩中求進;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推進;拍蒼蠅、打老虎,把權力關進位度的鐵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描繪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匯集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繪就路線圖,拿出時間表,中國的改革與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 牢固樹立和踐行公平正義的理念
    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並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