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大會程序正義才能確保結果正義

2021-01-08 雲財經網

......

股東民主就是股東大家做主,股東大會是上市公司最高權力機關、是股東參與公司集體決策的重要民主平臺。

會議現場秩序不佳,康達爾(000048)工作人員在宣布罷免14名董事和監事等議案全部被否決結果之後,現場出現噓聲和小聲的爆粗口。

另外,罷免議案既然與董監事相關,那麼相關股東及其代理人不得參與計票、監票,由康達爾(000048)工作人員來計票和監票,是否也可能違反相關規定。

即使康達爾(000048)認為京基集團無權罷免董監高是「正義結果」,這個「結果正義」也必須經過「程序正義」來取得,康達爾(000048)該次股東大會缺少推選兩名計票股東代表的程序,即使其中沒有任何作弊行為,其結果也難言正義。

......

相關焦點

  • 淺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
    當然,不論人們如何理解公正,在維繫、構建某種法律制度的過程中,公正被劃分為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  何謂實體正義?實體正義是指人們在對實體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確定所要遵循的價值標準,強調結果的正當合理與道德性。簡而言之,實體正義即指一個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所取得的結果是否符合某些公正標準。
  • 程正義終獲正義,最重要的還是「程序正義」
    議論風生    程正義遭遇了沒有程序正義可言的刑訊逼供,只不過,時間會給人答案,此前法院採信他遭逼供的證據和而今法院開「恢復名譽大會」,又都體現了程序正義。  最近,一則官員被判十年終獲無罪,法院開「恢復名譽大會」公開致歉的新聞,在網絡廣為流傳。
  • 長江日報:突破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困境
    然而,這裡隱去了程序正義的默認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當,且暢通可行。 房地產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不合法的途徑與手段公布了信息,這是一種程序不正義,那麼,有沒有可以行走的正義通道呢?通過合法途徑向紀委舉報被認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要堅持以程序不正義的方式來追求正義?事實上,這才是程序之爭的核心。 在此之前,廣州相關部門有沒有收到對「房叔」的舉報,外界很難知曉。
  • 程序正義的價值(上篇)
    他將平等地劃分這蛋糕,因為這樣他才能確保自己得到可能有的最大的一份。不完善的程序正義的基本標誌是:當有一種判斷正確結果的獨立標準時,卻沒有可以保證達到它的程序。羅爾斯將刑事審判作為不完善的程序正義的例子。他認為刑事審判期望的結果是只要被告犯有被控告的罪行,他就應當被宣判為有罪。
  • 法學匯|「案-件比」:實現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有機統一
    從法理上看,「案-件比」力圖要做到的是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之間的平衡,確保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司法活動始終能夠保持高度自覺。對於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關係而言,主要包括三種情形:實體正義優先,程序正義優先,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兼顧。
  • 淺議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均衡
    1997年頒布實施的刑事訴訟法從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利益均衡角度出發,一方面,在制度設計上規定了一系列抑制偵查權不當行使的法律規範,試圖在刑事案件啟動的源頭——偵查階段,從規範形式上初步平衡偵查機關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的力量對比,以確保一個較為客觀公正的結果。另一方面,出於發現案件真相、追求打擊犯罪效率的考慮,立法者賦予了偵查機關一定的優勢地位。
  • 程序正義是可感受的正義
    《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格言的評述,共評述23個常見的法律格言。該書緊密結合我國刑事司法現狀和突出問題,側重於從刑事訴訟程序角度進行解讀,從多個維度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程序正義的最大功能體現。
  • 司法的程序正義是司改的重中之重
    2014年10月23日,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起草過程向大會作說明時指出: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他說,「我曾經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句話: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了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源。」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
  • 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
    如果你也是,你就會發現,「司法」的英文翻譯用的便是「Justice」,而英文「Justice」就有「正義」、「公正」的意思。所以,「司法正義」也叫作「司法公正」,相應地,「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也叫「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要說明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得先說下實體法和程序法。
  • 程序正義的價值初探——以訴訟程序為中心
    為說明完善的程序正義,羅爾斯舉了分蛋糕的例子:一些人要分一個蛋糕,假定公平的劃分是人人平等的一份,什麼樣的程序將給出這一結果呢?我們把技術問題放在一邊,明顯的辦法就是讓一人來劃分蛋糕並得到最後的一份,其他人都被允許在他之前拿。他將平等地劃分這蛋糕,因為這樣他才能確保自己得到可能有的最大的一份。不完善的程序正義的基本標誌是:當有一種判斷正確結果的獨立標準時,卻沒有可以保證達到它的程序。
  • 程序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美國的司法體制是好的,但是他們的...
    X 程序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這個話說的很好,重點就在」未必「兩個字。
  • 網友評論:程序正義,還是結果正義
    一些司法理論家往往高呼程序正義,司法公正,尊重人權。但往往他們又是刻意以反面例子來求證這種理論,好象壞人得到保護就是公正,壞人得到尊重就是人權,就好象中國影視劇,好象不讓人傷悲就不夠深刻一樣。高高在上的他們難道忘了法律真正的目的是保護人民,打擊犯罪。法律的公正不是形式上的公正,而應該是本質上的公正,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公正只是舍本求末。
  • 【正義之聲】讓程序正義的陽光更加溫暖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
  • 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誰更重要?
    在法律界一直有這樣一條法律諺語:程序正義比實體正義更加重要。這句諺語正好能夠說明這一問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實體正義,即根據客觀發生的事實真相來依法裁判。我國從古至今、包括近現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實體正義,追求將所有壞人一網打盡的司法目標。但是,如果過分堅持實體正義,就難免會突破一些法律程序,以達到將罪有應得之人繩之以法。當然,一旦突破法律程序去辦理案件,就難免會造成「寧枉勿縱」的司法觀念,從而釀造難以救濟的冤假錯案。比如著名的「佘祥林」案件。
  • 翁鳴江:中國法治的程序正義如何為實質正義護航?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翁鳴江】 二、正當的程序 如果說法治以權利為本位,主張的是實質正義;那麼,法治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則是程序正義。社會主義的法治中具體的權利本位的要求,都需要正當的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來實現。 更進一步說,法治注重「程序先於權利」。
  • 實現程序正義的基本標準
    【主題詞】:程序正義 基本標準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從亞里斯多德以來,有關正義的學說可謂學派紛立,但這些觀念基本上屬於「實質正義」或「實體正義」的範疇,因為它們重視的是各種活動結果的正當性,而不是活動過程的正當性。在中國,一直以來,也都是追求實質意義上的正義價值。雖然程序正義不等於結果的公正,正如谷口安平所說:「影響結果的不僅限於程序。
  • 制度背離:基於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關係的學理闡釋
    制度的核心本質是程序,即制度的規定性是通過既定程序實現的,「程序應當很好地適用於產生正義的結果」,但現實情形中,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相衝突的現象屢有發生,也就是說運用公平的程序並沒有產生正義的結果,這也是正義理論的重要論題。
  • 法律概念科普第九彈: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
    程序正義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和法律程序的正義。即「看得見的正義」,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文化傳統和觀念。程序正義更強調的是執法、司法過程中行為的合法性,而不能單獨追求所謂「政治正確」的正義結果而犧牲過程,英美傳統法律理論認為不具有程序正義的「正義」結果是「毒樹之果」,是不會被法庭採信的。相反,實體正義又稱「實質正義」,它是刑事訴訟法的專有名詞,它是指通過刑事訴訟過程而實現的結果上的實體公正和結果正義。
  • 程序正義的哲學基礎
    狹義的在司法意義上的「程序法」被定義為「使法律權利得以強制執行的程序形式,而不同於授予和規定權利的法律;它是法院通過程序來管理訴訟的法律;它是機器而不是產品。」程序正義的觀念濫觴於英國,在英國,人們稱程序正義為「自然正義」(natural justice)。「自然正義」原則的具體內容是:1、任何人不得自己審理自己或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的案件;2、任何一方的訴詞都要被聽取。
  • 人民法院報:讓程序正義之光消融實體正義堅冰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