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核中心證明質子與反質子為真正鏡像

2020-12-25 科學網

 

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支由日本理化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特性——CPT不變性進行測試時,對質子及其反物質——反質子的荷質比做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證明質子和反質子表現出嚴格的鏡像。

在現代物理學中,對稱性規律具有核心地位。作為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對稱特性,CPT不變性意味著當三種基本屬性反轉,即正反粒子反演(C)、空間反演(P)以及時間反演(T)時,系統保持不變。這是標準模型的一個核心原則,暗示著反物質粒子必須是物質的完美鏡像,只是其電荷相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核中心的這一研究團隊負責人斯特凡·烏爾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幫助解釋了為何宇宙大爆炸後儘管一定會產生物質和反物質,我們卻感到生活在一個沒有反物質的宇宙中。如果發現有違反了CPT的現象,則意味著物質和反物質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反質子也許比質子衰變的速度快。但是研究發現,在相當嚴格的限制中,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

該研究團隊使用了CERN的反質子減速器,從中得到了反質子和負氫離子(作為質子的代替物),然後在磁性潘寧阱中困住反質子—負氫離子對,將其能量降至超低。隨後研究人員測量了這對物質的迴旋頻率,確定它們的荷質比,並比較了二者的相似性。在超過3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共測量了約6500對反質子—負氫離子。

烏爾姆說:「我們發現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誤差不超過萬億分之69。」與之前對質子—反質子對的測量手段相比,這次測量的能量解析度要高4倍,進一步制約了CPT不變性違規的可能性。

這一研究對已知的弱等效原理也有影響,該原理認為所有粒子,不論其質量和電荷怎樣,都將會以相同方式受重力影響。該團隊根據新發現計算,在百萬分之一誤差範圍內,重力對物質與反物質的作用是一致的。

該項研究成員之一的克裡斯汀·斯莫拉說:「我們有諸多理由相信,存在著一些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包括神秘的暗物質和物質、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這些高精度的測量提出了新的重要約束條件,有助於我們決定未來研究的方向。」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上。(來源:科技日報 華凌)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首次測量到反質子間相互作用力
    原標題:中外科學家首次測量到反質子間相互作用力  新華網上海11月6日電(王琳琳 劉燕秋)由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餘剛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研究員唐愛洪領銜的國際合作組,5日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上公布:反質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已首次被人類測量到。原來,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很高精度上都與正質子相同。
  • 自然的對稱性:歐核中心在反氫原子上重演狄拉克「關鍵誤差」
    一個帶正電的質子,加一個帶負電的電子,氫原子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原子。現代物理學上許多最精妙的理論,卻借這種原子顯現,堪稱大道至簡。1947年,在紐約州長島東段的謝爾特小島上,一場歷史性的學術會議召開,主題是量子力學與電子問題。
  • 核聚變與核裂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過程,為什麼都會釋放能量?
    原因主要原因是:每種原子內的核子(中子、質子、反中子和反質子的統稱),平均質量存在差異,在鐵原子中的平均質量最小。這將導致:(1)鐵以下的原子,聚變會釋放能量;(2)鐵以上的原子,裂變會釋放能量;核子質量原子一般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 又一家癌症質子中心正式開業!中國質子治療中心大盤點
    目前,放射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光子線,而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質子治療作為放射治療領域裡的「新貴」,其曝光率越來越高,被國際公認為最尖端的放療技術好消息據質子中國報導,10月29日,臺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即永慶尖端癌症醫療中心正式開業,成為全國第四個質子治療中心,每年可為1.5萬例患者提供質子治療。
  • 現代物理研究所馬餘剛院士團隊在正反超核質量和結合能測量中取得...
    位於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RHIC))將兩束金離子加速到每核子100 GeV的能量,在STAR探測器中心對撞產生一種溫度高達幾萬億度的新物質形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態,這種物質被普遍認為存在於宇宙大爆炸後的幾個微秒。
  • 歡迎來到真實的鏡像世界
    可是對於一些物理學家來說,所有事物都左右翻轉的世界(不妨稱其為「鏡像世界」)或許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說不定就藏在我們身邊。在那個世界裡,有鏡像原子、鏡像分子、鏡像恆星和行星,甚至鏡像生命。只是它們幾乎不跟我們的世界相互作用,才一直沒被發現。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永遠發現不了。
  • 盤點| 中國各地質子治療中心
    5.301醫院河北涿州質子治療中心2015年1月28日,質子治療設備供應商IBA和河北涿州建康喬投資有限公司籤署質子治療中心建設合同。該中心將成為中國北部第一座質子治療中心,位於距離北京30分鐘車程的河北涿州。預計2016年底建成,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質子治療中心,每年可以治療2000名腫瘤患者。
  • 微觀到結合夸克構成質子的「強核力」,它非常有意思
    質子由三個夸克構成。每個夸克都有自己的「色荷」。它們由強核力結合在一起5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四種已知自然力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每一種力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掌管著一片小天地。
  • 天體物理學家告訴你質子的質量從哪來?
    但是到了原子以下,質子、中子和電子層次的時候,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那個層次,有一個微小但非常明顯的差異:單個質子、中子和電子從整個人體中偏離 1%左右。這種差異是真實的。圖解:從宏觀尺度到亞原子,基本粒子的大小在決定複合結構的大小方面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構建基塊是否真正具有基本面和/或點狀粒子仍不得而知。
  • 質子到底有多大?揭開「質子半徑之謎」
    於是,測量質子有多大的問題留給物理學家的疑難本質是,他們要根據實驗測量和理論推演,掌握當一顆顆小球(電子)在地球(原子)那麼大的空間裡運動時,把正中央的籃球(質子)看作一個點(半徑為0)和慮及籃球的實際大小(半徑不為0)這兩種情況之間的差別,並從這種差別中精確計算質子的半徑。
  • 質子、電子呢?
    這還不打緊,更要命的是,就算它懶洋洋地在物體裡悠閒散步,那也可能是不得了的滾地雷,與其他物質的核就算碰瓷,那也驚天動地:釋放至少2 MeV 以上的能量,再翻兩番也不奇怪。好在造物主體恤蒼生不易,從原子核中解放出來的自由中子,沒有讓它自由自在的好日子太長,就給它戴上緊箍咒:大約15分鐘左右發生β衰變,變成帶電的質子,並高速射出一枚電子和一枚反電子中微子。多出的相當於1.524個電子質量的等價能量0.779MeV,就在電子動能,以及中微子之間分配了。相當一部分能量被中微子帶到無法想像和預測的天涯海角。
  • 說說高能所的研究機構——實驗物理中心
    這些都是世界上該能區最大的數據樣本,為研究粲物理、粲偶素與類粲偶素、輕強子譜、τ以及其他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BESIII還將在該能區其他能量點採集更大數據樣本。北京譜儀上取得了包括τ質量精確測量、R值測量、發現X(1835)、發現帶電類粲偶素Zc(3900)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使得我國成為世界強子物理研究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