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支由日本理化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粒子物理學中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特性——CPT不變性進行測試時,對質子及其反物質——反質子的荷質比做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證明質子和反質子表現出嚴格的鏡像。
在現代物理學中,對稱性規律具有核心地位。作為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對稱特性,CPT不變性意味著當三種基本屬性反轉,即正反粒子反演(C)、空間反演(P)以及時間反演(T)時,系統保持不變。這是標準模型的一個核心原則,暗示著反物質粒子必須是物質的完美鏡像,只是其電荷相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核中心的這一研究團隊負責人斯特凡·烏爾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幫助解釋了為何宇宙大爆炸後儘管一定會產生物質和反物質,我們卻感到生活在一個沒有反物質的宇宙中。如果發現有違反了CPT的現象,則意味著物質和反物質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反質子也許比質子衰變的速度快。但是研究發現,在相當嚴格的限制中,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
該研究團隊使用了CERN的反質子減速器,從中得到了反質子和負氫離子(作為質子的代替物),然後在磁性潘寧阱中困住反質子—負氫離子對,將其能量降至超低。隨後研究人員測量了這對物質的迴旋頻率,確定它們的荷質比,並比較了二者的相似性。在超過3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共測量了約6500對反質子—負氫離子。
烏爾姆說:「我們發現它們的荷質比是相同的,誤差不超過萬億分之69。」與之前對質子—反質子對的測量手段相比,這次測量的能量解析度要高4倍,進一步制約了CPT不變性違規的可能性。
這一研究對已知的弱等效原理也有影響,該原理認為所有粒子,不論其質量和電荷怎樣,都將會以相同方式受重力影響。該團隊根據新發現計算,在百萬分之一誤差範圍內,重力對物質與反物質的作用是一致的。
該項研究成員之一的克裡斯汀·斯莫拉說:「我們有諸多理由相信,存在著一些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現象,包括神秘的暗物質和物質、反物質之間的不平衡。這些高精度的測量提出了新的重要約束條件,有助於我們決定未來研究的方向。」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上。(來源:科技日報 華凌)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