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人口結構老齡化、少子化困局,須童年、壯年、暮年通盤考量

2021-01-08 育鄰人
育鄰夢

為什麼只有將養老和育小併網才能解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之社會困局?

人類是自然物質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的「萬靈之長」,人類自動物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生命周期也最長。也正因如此,人類自誕生之日就面臨著一個終身待解的難題——如何撫育後代和贍養老人?

近日,多家官方媒體【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轉達社會下決心解決家庭生活「後顧之憂」【核心是因人口老年化、少子化造成的社會人口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新聞。同時,社會各級各類專家也為診治家庭生活「後顧之憂」開出了良方,包括以物質獎勵生育、延遲退休、新建更多的託育和養老機構等等。但是,如果這些「藥方」每個都單獨成策真能解決家庭生活的「後顧之憂」嗎?

答案很可能是不能!因為,這條路早已被西方發達國家實踐過,從實踐效果來看並不理想,獎勵生育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他們國家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的現狀【比如德國、俄羅斯】、高齡退休亦並未解決社會性人口結構問題【比如日本、冰島、紐西蘭、瑞士】、提供更優厚的育小養老福利也並未給社會人口結構帶來正向變化【比如北歐國家】。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好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結構性矛盾呢?

將養老和育小「併網」一同解決!

老少相伴已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童年和暮年都需要被照料

人是自然世界中最具智慧的生命群體,人類創造出了用於記錄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言文字】;通過種植/養殖將其他自然生命變成自己的食物、寵物或者勞動「奴隸」;通過改造自然物質將它們建造成適宜人類居住的房屋、輔助人類勞動生產和生活的工具......但是,人類智慧卻無法解決自身需要在童年—>壯年—>暮年之間輪迴的生命現實,而且人的一生之中童年和暮年必須在他人的輔助下才能實現幸福生活。

老人時常被稱為「老小孩、老小孩」。如果把人類壯年期的生存能力看作1,那麼童年的孩子就是從0起步,逐步通過學習【就是模仿借鑑】使自己的生存能力無限趨近於1;而進入暮年的老人則正好相反,他們的自我生存能力正逆勢從1緩步滑落到0。所以,社會之中把孩子和老人同時定義為「弱勢群體」,也就是人類在童年和暮年這兩個時期的共同特點就是都需要被照料。

養老和育小「併網」有助於社會代際和諧

人類生活最幸福的時刻不是加官進爵或積蓄了堆積如山的萬貫家資,而是生活到暮年之時能夠兒孫滿堂。生活中,每個人隨著年歲增長體力、智力都會越來越弱,遠方去不了了、很多工作也幹不動了、和朋友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少了......這時老人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帶帶孫子,能夠在生活中與孫子做個伴兒。

人老了總想有個伴,在孤獨的時候能夠有人說說話。孩子喜歡熱鬧,總是嚮往到更大、更熱鬧的地方玩耍。然而,城鎮化過半的今天,農村早已人散影稀,而城鎮也因為各種緣由造成童年和老年活動場所缺乏,比如公園相對集中且遠、小區文娛維保跟不上、較好的社會文娛皆為盈利性高消費...所以,社會必須把解決養老和育小問題看做一個整體,讓老人和孩子互為照料夥伴、促進人類社會代際和諧。

老人有許多關於生活的寶藏可以給予孩子

養老和育小「併網」有助於節省社會「福利」支出成本

託育所、養老院、社工組織......當今社會之中輔助養老和育小的機構和組織其實不在少數。但是,社會中老人和孩子無去處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機構太「盡職盡責」,以至於沒有一個機構願意多為一個人提供服務,比如託育機構輔助孩子成長,而送孩子去的其他人只能在一旁「呆若木雞」;養老機構只為老年人服務,因害怕孩子去搗蛋而缺乏基本生機活力;社工組織按政購清單服務,有圖、有表、有名額活動計次......所以,當前社會之中對養老和育小的投入並不少,只是所投入的資源缺乏統籌配給,讓資源投入服務效益低值。

老人和孩子共同學習

養老和育小「併網」能夠真正解決家庭生活「後顧之憂」

人生在世總共享有三天美好時光,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正在離我漸行漸遠、明天正在到來的路途之中,唯有今天是能夠被享用的。人類生命同樣也只有「三年」,分別是暮年、壯年和童年,壯年是每個人施展成長抱負、創造生命價值的黃金年代,而每個人的暮年和童年生活則不得不在壯年人的幫扶下實現幸福生活。

家是最小社會組織單元,平均一個家庭中也只有三個人,即老人、中年人和孩子。家庭生活的「後顧之憂」就是如何贍養老人和養育孩子,因為老人勞動生產能力正在逝去、孩子尚需在被幫助的情況下獲得勞動生產能力。但是,如果每個家庭都抽出一位中年人來照料自家老小,且不論是對社會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但就生活而言也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孤獨問題。因為,人類是群居、社會性動物,每個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之老年必須在子女的幫助下才能獲得幸福生活,而只有鄰裡之間彼此分享養老和育小資源才能實現更好的想法生活。因為,今天幾乎沒有哪一個人、一個家庭能夠獨自實現幸福生活,農民需要用糧食換取工業消費品、工人需要用勞動換取糧食、工廠需要依賴科研人員更新生產設備......

《人人為人人》

作者:圖維姆【波蘭】

石匠蓋房子,裁縫做衣服。但是裁縫要是沒有屋,露天他可怎麼幹活。要是沒有巧手縫衣服,縫出褲子縫圍腰,石匠光著膀子幹活,他可怎麼受得了!烤麵包的師傅,穿鞋子得拜託鞋匠。鞋匠不吃麵包,哪能做得這麼歡?這道理一說就明白:我們幹的樣樣都不可少。那麼讓咱們就好好幹吧,誠實,互助又勤勞!

分工協作是人類繁衍生息,從自然生命體系中的弱勢群體登上「萬靈之長」的核心法寶。分工讓人類個體單項勞動效率更高,在自然物質生存條件未見增加的情況下,人類勞動生產出的社會消費財富數量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豐富;協作讓人類能夠以弱小之軀解決宏偉的社會生存問題,比如建築房屋、興修水利、實現生存物質資源全球共享......

小學一年級課文:《日月明》

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二人從,三人眾。雙木林,三木森。一人不成眾,獨木不成林。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每個人都從孩童長大、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每個家庭中都有老人和孩子需要被照料......所以,社會需要將養老和育小「併網」,真正解決家庭生活的「後顧之憂」。

兒孫滿堂即為幸福家庭

人類社會歷史如同長河,童年、壯年、暮年是長河的上、中、下遊,河道治理需要上、中、下遊聯動,讓上遊水源充盈、中遊灌溉良田得力、下遊入海平穩。所以,治理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少子化困局須童年、壯年、暮年通盤考量,讓家庭生育孩子有保障、中年工作有奔頭、老年能夠和親朋好友一道樂享。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

相關焦點

  • 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對房地產有什麼影響?
    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這些都是對房地產市場不利的因素,不少人看跌房地產市場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是個大趨勢,如果政策沒有180度的大轉彎或者是女性生育意願突然大幅提升的情況下,這個趨勢是很難改變的。
  • 「少子化」倒逼人口政策加快調整步伐
    少子化這個詞來源於日語,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孩子太少,而且越來越少。3年前,日本人口學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他們製作了一個「兒童人口鐘」,發布在網際網路上,以倒計時方式提醒公眾日本距「只剩最後一名兒童」還有多長時間。根據他們的預測,到3011年5月,日本將沒有兒童。今天,很多網絡媒體都轉載了第一財經日報的這篇關於「中國已經進入少子化」報導。
  • 少子老齡化時代人口學教育的若干思考
    論文大膽地呼籲:突破基本國策的精神束縛,儘早地抑制少子化發展趨勢。如今,「放開二胎」政策總算姍姍而來,但或許為時已晚。還應該指出的是:「放開二胎」本質上並沒有跳出20世紀後半期「人口爆炸」的傳統思維方式。人們不禁要問: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把生育私權歸還給民眾呢?
  • 如何應對中國人口少子化挑戰?
    作為人口「元問題」,人口少子化幾乎是全部人口問題的根源。人口少子化的發展不僅關係未來勞動力人口發展變化、人口老齡化等年齡結構演變等產生的人口內部長期均衡發展問題,也關係未來社會經濟發展、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建構等產生的人口外部長期均衡發展問題。
  • 任澤平:放開生育,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挑戰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任澤平、熊柴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之一。我們近年建議全面放開生育,2020年提出先放開三胎,加快構建生育支撐體系。2020年10月,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1962-1976年的嬰兒潮人口即將退出勞動力市場,步入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 社科院鄭秉文:少子化和老齡化同時出現 建議放開三孩
    來源:紅星新聞原標題:鄭秉文:少子化和老齡化同時出現,建議放開三孩,學齡前教育實行普惠價格「十四五」規劃中,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如在養老方面,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社保方面,將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 探索健康養老新模式 努力實現幸福老齡化---《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
    《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戰略抉擇》一書,是由董萬章先生經過數年苦心研究而創作的學術著作。目前,我國人口正迅速老齡化,養老備養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觀的題中之義,也是黨和國家必須面對的戰略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人口老齡化加速應「儘快放開三孩」?人口學專家:意義不大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靜遠)近日,恆大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文章稱,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老齡化加速到來。因此,應儘快全面放開三孩,應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
  • 從國家層面編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具有未雨綢繆之深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下稱《規劃》),這是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從國家層面編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具有未雨綢繆、綱舉目張之深遠意義。
  • 中國社科院鄭秉文:少子化和老齡化齊現,建議放開生三孩
    人口政策方面,要不要「放開三孩」?民生保障還存在哪些短板?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圍繞上述問題和「十四五」規劃出臺,專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 鄭秉文表示,「十四五」規劃中將應對人口老齡化從「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足見這一時期的人口老齡化壓力比「十三五」要大得多。他建議,「十四五」期間,應先放開三孩,以後適時逐漸全面放開生育。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老齡化少子化加快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中國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嚴峻,抓緊調整人口政策事關人口健康可持續和長期經濟增長。生育政策調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一。應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 臺灣人口結構簡介
    近年來,臺灣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綠營學者則較為重視人口遷徙問題,憂慮南部人口持續向北遷徙對民進黨在各項選舉中的選情造成影響。1當前臺灣人口結構截至2017年底,臺灣戶籍登記人口為2357.12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651.19人。按性別分類,男性人口1171.96萬人,女性人口1185.16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49.72%和50.28%。
  • 人口學者黃文政:老齡化背景下需統籌考慮生育、延遲退休問題
    撫養比壓力提升記者:如何評價我國老齡化的水平,為何發展如此迅速?黃文政: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8.1%。如果對比人均GDP排名和老齡化排名,可以看到我國的老齡化水平遠遠超過同等人均GDP國家:我國人均GDP排名70名左右,但老齡化排名非常靠前,而且佔比在快速增長。
  • 任澤平建議放開三胎改善少子化、老齡化,談何容易?
    事實上,我國放開二胎生育已經許多年了,除了在放開政策那一年,許多一直受制於政策限制無法擁有二胎的高齡人士迫不及待的懷孕生子從而導致新生嬰兒有了較高的增長之外,之後年份人口出生率就不斷在降低截止到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只有1465萬,人口出生率10.48%,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3.34%,完全不及預期。另一方面,我國2018年人口死亡率為7.14%,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了12.6%,這說明我國已經進入了少子化、老齡化的發展階段,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成本提升,養老成本增加、整個社會成本增加,由此帶來一些類負面影響,這對於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 茆長寶:關於應對少子老齡化挑戰的思考
    關於如何應對「少子老齡化」挑戰,文章提出了一些延展性、學術性思考,這些思考有益於拓展讀者的思路。但實際工作仍應嚴格遵照執行現行各項法律制度。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中國人口的核心問題,未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制度建設都將因人口老齡化而發生全面、深刻變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中國十大長遠危機之一】少子化問題
  • 統計局:中國人口結構扭曲 危機要爆發!
    姚美雄:這種現象就說明有關方面還沒有真正認識到人口形勢的嚴峻,還在用過去那種傳統的控制人口數量的思維在管人口。現在中國人口的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首先是人口結構嚴重扭曲。0-14歲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2014年只有16.5%,已經處於嚴重少子化,大大低於世界27%的平均水平。
  • 河北60歲及以上老人佔比達20%,老年人口呈高齡化、少子化、空巢化...
    河北省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佔比逐年攀升,呈現持續、快速、深度發展趨勢。2019年底,全省共有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18.3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20%;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017.32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3.40%,按照我國通用標準,河北省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推進養老服務發展任務繁重。
  • 黑龍江新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 空巢老人已近100萬
    其中,城市老齡人口佔比大,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綏化這6個區域性人口密集型城市的老齡人口最為集中,共有65歲及以上人口234.74萬人,佔全省65歲及以上人口的73.6%。數據顯示,哈市65歲以上人口85.54萬人,佔總人口的8.04%,與10年前比上升了1.12%,說明該市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