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定律,是指人或環境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一個人若堅持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對獲得成功非常有幫助。
1
在哈佛大學的一堂心理學課上,教授對學生說:「今天我為大家介紹比爾博士,他是世界著名的化學家,今天來給大家做一個實驗。」
比爾博士拿出一瓶透明液體,對學生說:「這是我最近研發的化學試劑,無毒,有揮發性,還有少量的味道。我現在把瓶蓋打開,如果有同學聞到液體的味道,請舉手。」
當比爾博士打開瓶蓋後,同學們安靜地感受液體的味道,一會兒功夫,同學們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都依次舉手了。
然後,教授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的實驗到此結束了。但是,我不得不告訴你們,比爾博士只是我們系一名普通的教師,而瓶裡的液體只是普通的蒸餾水。」
學生們之所以感覺自己聞到液體的味道,是因為受到了教授和比爾博士的心理暗示,以為瓶子裡的液體能揮發出味道,最後就真的感覺聞到味道。
2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化學家利用心理暗示進行殘酷的實驗。化學家用黑布條蒙住一位囚犯的眼睛,對囚犯說:「我將用刀割開你的大動脈,讓你流盡血而死。」
然後,化學家用很鈍的刀刺了一下囚犯的手腕,並打開水龍頭,人能聽到水滴落到地板上的聲音。事實上,化學家並沒有割到囚犯的動脈,只是隔了靜脈,血一會兒就凝固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那囚犯竟然死了。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能把不存在的事變成真實。
3
心理暗示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我們應該善於利用心理暗示法。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避免消極的暗示。
首先,我們要確定自己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然後,每天默默地在心裡對自己說,我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例如,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家,你就經常跟自己說,「我是心理學家」。
在這樣的暗示下,你能得到許多的自我肯定,提高了自信心,並且盡力地去做一些讓自己真的能成為心理學家的事情,到最後,你成為心理學家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4
這跟吸引力法則非常相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能吸引什麼樣的事物靠近你,最後你能成為那樣的人。
不斷的心理暗示還能讓自己目標明確,不會浪費時間去做一些與目標無關的事情,從而能更快地實現目標。
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無論什麼時候,你若始終保持積極暗示,給自己鼓勵,最終你會發現,你真的成為當初想要成為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