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鄉愁味道的全域旅遊樣板

2021-01-15 大眾網

  □萬維 報導  2月28日,遊客在東港區綜合性景區河山鎮沁園春風景區遊玩。

  □本報記者 董卿 從春龍

  本報通訊員 劉惠 盧立平

  「今天,我們村接待了700多名遊客。還有兩輛大巴,是江蘇來的遊客,他們在沁園春風景區滑完雪後,專程到我們村體驗草莓採摘遊。最熱鬧的時候,一天能接待三四千人。」3月6日,日照東港區河山鎮範家官莊村尚修幫忙得不亦樂乎。

  尚修幫家有兩個草莓大棚,一個棚一年能給他帶來3萬—4萬元的收入。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山草莓採摘已逐步趨向規模化、區域化、效益化,總面積達800多畝,畝均收入3萬元。河山草莓節也已舉辦多屆,成為小有名氣的鄉村遊名片。

  正在興起的河山草莓、月湖山水有機葡萄、後村杏坊黃金梨、陳疃藍莓、三莊盛旗蜜桃等休閒採摘項目已經成為展示田園風光、生產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的一大旅遊亮點,越來越多的城裡人慕名而來,體驗實實在在的「鄉村風情」。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才能培育旅遊經濟新增長點,建設旅遊強區。」東港區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是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立足於讓文化成為一種旅遊方式,近年來,該區不斷突破思維束縛、將「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東港旅遊由單純的「看山看水」向民情體驗、互動休閒變身,打造有鄉愁的全域旅遊樣板,迎接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

  花仙子景區轉型和那藍攝影文化藝術景區、維多利亞莊園等項目的運營,讓東港區婚慶文化產業內涵由單純的拍照向體驗休閒拓展延伸。龍門崮景區新的水上實景演出、龍門大劇院、水上樂園等娛樂項目,實現了由以登山健身為主的觀光景區向以休閒度假、文化體驗、康體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變身。沁園春景區滑雪、漂流、滑草、滑水與四季採摘項目的運營,更是填補了東港區在冬季旅遊、遊樂等業態上的空白。

  河山鎮的「山嶽+採摘」、西湖鎮的「花海」、陳疃鎮的「藍莓文化」……該區將這些豐富多姿、特色鮮明的鄉村文化資源加以利用,整合包裝,打造獨樹一幟的文化旅遊品牌。同時,東港區推動鳳凰厝古村落營造、石老山養生度假莊園、龍門崮「龍門千古情」大型演藝等文化旅遊項目建設。目前,全區10個鎮、街道各自都擁有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文化招牌,不僅避免了同質化發展,而且實現了優勢互補,以最大限度的集群化品牌吸引客源。

  如今,5家國家A級景區與28個鄉村旅遊重點項目相互串聯,「山水環繞、村村相連、上山下河、遊山玩水、綠道漫遊、嘗鮮摘果」的立體化旅遊魅力盡顯,創建了省級旅遊強鄉鎮1個、省級旅遊特色村1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4處、省級精品採摘園5處。去年,東港區旅遊突破1112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66.5億元。

  鄉村旅遊最具吸引力的是鄉愁。結合文化資源挖掘開發,去年,東港區拿出專項資金,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在近10個村建設了村史館,收藏民俗文物,著力培育了一批風情小鎮、人文特色村、鄉村記憶景觀,發展有歷史記憶、濃鬱地域特色的民俗旅遊,讓市民在望山看水中記得住鄉愁。

  石頭壘牆、茅草覆頂、黃土鋪地,上卜落崮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村落的本來面貌。在這裡,乾淨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民居,還有碓、石磨等一些已經幾乎被遺忘的老家什成為旅遊創意點,吸引眾多遊客流連忘返。以農民畫、民俗體驗、文化賽事等為代表的東港文化產業,也早已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的重要元素。目前,東港區35個國家、省、市級重點文化企業中就有10個是文化旅遊項目。

  圍繞把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品牌打造成有故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旅遊精品,東港區還將曲藝、手工製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注入旅遊產業。定期上演的春節文化廟會、風箏節、市民賞花節、採摘節、豆腐節等節會活動為東港創造了一個個旅遊「黃金周」、「黃金月」。春節期間,龍門崮、沁園春、五洞府等4個景區同時上演文化廟會,跑旱船、拔跌、舞獅等「東港曲藝」和剪紙、銅絲編織等「東港絕活」驚豔亮相,遊客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每天接待遊客超3萬人次。

相關焦點

  • 宜興創成無錫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描繪宜興美好新圖景,宜興找到了新抓手,即全域旅遊。「全域旅遊是引領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戰略選擇,是用新發展理念推動宜興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這樣的理念貫穿下,宜興充分發揮自然稟賦優勢,整合轄區內豐富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等,打造「城市即生活,生活即旅遊」新空間。歷時四年創建,宜興成功躋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
  • 青州打造全域旅遊空間 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
    青州緊扣「美麗青州、全域旅遊」主線,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旅遊品質,著力打造全域旅遊空間,建設全域旅遊目的地。春日的青州大地風光秀美、景色迷人。近年來,青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留住鄉愁,依託優質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著力打造鄉村旅遊「升級版」,形成了一個個特色明顯的鄉村旅遊村和示範點,推動了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在王墳鎮侯王村,鄉村氣息濃厚,生態美景醉人,人們在美麗的景色中品一下田園生活的樂趣,和家人一起接受一場孝文化教育。
  • 榮成:打造北方濱海全季休閒全域旅遊新樣板
    山風海韻,從「景點遊」到「全域遊」,榮成旅遊業發展變化來自理念轉變。近年來,榮成通過政策加碼、文旅融合、提升服務、打造精品旅遊等方式,探索符合實際、迎合市場需求的文旅融合路徑,於2016年被列入全國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2019年12月獲評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020年榮成舉全市之力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營造海洋生活、海洋小鎮、海洋城市的海陸層階式旅遊體驗,努力打造「以旅促漁、漁旅結合」北方濱海全季休閒型的榮成全域旅遊樣本。
  • 山東:連續兩年「大滿貫」 8縣(市、區)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經驗樣板
    截至目前,山東省已有8個縣(市、區)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充分發揮文化旅遊大省優勢,通過統籌文化、文物、旅遊各類資源,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把全域旅遊作為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 安順經開區:農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安順經開區緊緊圍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目標,以全域旅遊示範創建為突破口,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在品牌打造、宣傳推介、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重點培育了一批「旅遊+」深度融合的綜合項目,通過以文化遊、生態遊、康養遊以及休閒娛樂遊等旅遊需求元素為一體,以5個A級景區為輻射核心,構建了「吃、住、行、遊
  • 全域旅遊如何發展?世界級旅遊景區如何打造?專家學者有話說
    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全域旅遊承載了打造浙江未來發展底色的重要責任。在全域旅遊發展過程中,文化和旅遊部將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現實路徑,鼓勵示範區先行先試,推出一批全域旅遊示範典型,為全國全域旅遊發展樹立標杆,提供學習樣本。
  • 三門蛇蟠:唱響全域旅遊「重頭戲」
    在這個資源獨特的省級旅遊風情小鎮,遊客可以住海邊、觀海景、吃海鮮、演海盜、覓古蹟、賞石藝…… 近年來,三門縣蛇蟠鄉爭做全域旅遊的「特長生」和「模範生」,全力打造台州黃金海岸旅遊北部最優站。
  • 龍州全力打造全域旅遊品牌
    品嘗艾草餈粑三色糯米糰、觀看天琴女子彈唱表演、歡跳竹竿舞、體驗「高山流水」旅遊項目、坐著遊船「吹吹風」、住住民宿惹鄉愁……這是近年來龍州縣發展全域旅遊的基本內容。  近年來,龍州縣經過不懈努力,全域旅遊已初具雛形,東、西、南、北4大板塊映入遊客眼中:左江山水田園生態休閒旅遊區、中越邊關歷史邊境民俗旅遊區、龍州紅色文化邊疆風情旅遊區、弄崗喀斯特森林生態旅遊區。
  •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 奏響花園之城...
    今天的烏當,「都市周末花園·生活在烏當」「溫泉景城融合、遊憩醫養共享」「詩畫田園、鄉愁烏當」的全域旅遊願景正加速呈現;從「五全」促「五多」思路,到「12134」的全域總體布局,具有烏當特色的全域健康旅遊體系正在形成。
  • 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僑城助力雲南打造「詩與遠方」
    改造昆明世博園,升級祿豐恐龍谷,建設騰衝文旅小鎮,修繕保護古漁村……入滇三年來,華僑城集團(下稱「華僑城」)紮根全域旅遊,文化旅遊聯動發展,助推雲南旅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開啟了華僑城跨越式發展之路。
  • 杭州市商旅集團: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旅遊產業升級版
    ,是杭州地區首個全域國家3A級風景區名,市場開發潛力巨大。在相關部門牽頭下,市商旅集團作為合村鄉全域旅遊項目的責任單位,主動作為,紮實推動,將自身優勢與合村資源優勢深度融合,加速合村全域旅遊要素集聚和旅遊產業發展,力爭把合村鄉打造成為省內知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農旅融合的樣板和鄉村振興的示範。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聚焦民生問題,找準項目突破點。
  • 承德將打造生態文明旅遊新樣板
    承德市全力備戰第三屆省旅發大會項目建設開始「百日攻堅倒計時」承德將打造生態文明旅遊新樣板據甘彥秋介紹,本屆旅發大會目標在於打造生態文明旅遊新樣板,建設國家生態旅遊度假區;打造「樂享河北」新標杆,建設國際一流的森林草原自駕旅遊目的地;打造全域旅遊新範例,推動全域、全季、全民旅遊產業大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脫貧致富奔小康。旅發大會6 大組團20 個重點項目主要布局旅遊基礎設施、旅遊新業態、旅遊商業、旅遊扶貧搬遷等領域。
  • 嘉興湘家蕩:構建全域旅遊格局 打造文旅融合美麗城鎮
    浙江日報嘉興城區東北角,有一顆「綠明珠」——南湖區湘家蕩(七星街道)。暑熱,這裡綠蔭覆蓋。萬畝水域、萬畝森林、萬畝農田,繪就了一幅綠色生態畫卷。湘家蕩始終把生態優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原則,依託江南水鄉獨特的湖光景色和城市森林,構建全域旅遊格局,爭創文旅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
  • 以文化為魂打造全域旅遊的「桐鄉樣本」
    多年來,桐鄉旅遊以烏鎮為核心,抓住旅遊發展重點區域,圍繞旅遊產業融合,著力推進旅遊與文化、鄉村、工貿的融合互動發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具有桐鄉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文化為旅遊鑄「魂」,旅遊為文化揚「帆」。2019年,是桐鄉開啟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第一年。數據顯示,2019年桐鄉共接待遊客2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4%,實現旅遊收入337.8億元,同比增長16%。
  • 虹山鄉——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宜居鄉村
    堅持立足虹山自然資源稟賦,築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將鄉村旅遊確定為虹山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卯足動力,做強旅遊品牌。積極培植新稅源,通過以商招商、親情招商、政策招商等方式,動員在外鄉賢回鄉創辦企業,招引重點企業在虹山設立子公司,增加鄉財稅收入。堅持以《虹山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為指引,合理布局旅遊發展項目,分期分批、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 臨沂: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
    11月28日,臨沂市迎來了長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的300人旅遊大團隊;12月9日—14日,上海21家精品旅行社來到臨沂進行實地考察,並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向……2020年,臨沂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做出了「對標高品質旅遊需求,對接長三角客源市場,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當好長三角休閒旅遊後花園,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浙江:嘉興桐鄉全域旅遊打造文旅融合新樣板
    美麗的鄉村風景線,休閒的江南水鄉小鎮風情,風雅桐鄉全域旅遊呈現了怎樣的新面貌?文旅進一步融合又帶來了怎樣的新氣象?5·19中國旅遊日餘溫猶存,5月28日下午,2020全國融媒體嘉興採風行的記者們第一站來到桐鄉市烏鎮,走進了橫港村、陳莊村、烏鎮民宿,在風雅桐鄉進行了一次別樣的魅力鄉村遊,領略到步入「美麗」升級快車道的江南小鎮的真實蝶變。
  • 山口「客天下」項目籤約,將打造泰安市全域旅遊新標杆
    5月7日,從廣東梅州傳來消息,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政府、魯商鄉村發展集團、廣東客天下特色小鎮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三方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梅州客天下旅遊產業園舉行。這標誌著山口鎮又一重大項目籤約落地。據了解,三方籤約合作的項目為魯商客天下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項目,該項目位於山口鎮小馬莊村鳳凰山一帶。自 4 月初以來,泰安市、岱嶽區、魯商集團、山口鎮和廣東鴻藝集團、廣東客天下特色小鎮投資有限公司的相關領導通過多次的互訪考察調研、座談交流,最終決定將客天下模式在泰安市岱嶽區山口鎮落地發展,在泰山腳下繪製一幅極具文化特色的美麗畫卷。
  • 打造「全域旅遊」沙坪垻火力全開
    2016年2月,國家旅遊局公布了全國262個市縣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其中,重慶的渝中區、大足區、南川區、萬盛經開區、巫山縣共5個區縣上榜。2016年11月,全國238家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中,重慶市又有3個區縣上榜,分別是奉節縣、武隆縣和石柱縣。
  • 嵊州市裡南鄉打造「精品民宿」發展全域旅遊
    嵊州市裡南鄉立足打造精品民宿樣板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