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油畫傘燈民間工藝品展銷館內,一隻寫著「喜」字的燈籠很應景。 陳麗霞 攝
中新網福建平潭8月17日電 (陳麗霞)一灣海峽,隔不斷閩臺的姻緣。來往於福建平潭與臺灣之間的「海峽號」高速客滾輪不僅搭載著大陸和臺灣的往來遊客,更為分隔在海峽兩岸的夫妻架起一道相聚的「鵲橋」。
8月盛夏,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鎮的臺灣油畫傘燈民間工藝品展銷館的桌子上放著兩個祈福的燈籠,每個來店裡的人都要在上面籤字。
其中一隻燈籠的上方,「莊榕翔」的名字緊緊地貼著「康桂箖」。康桂箖笑著說,這是先生特地寫的。除了是這家展館的負責人,康桂箖還有另外一個特殊身份——「臺灣媳婦」。
2007年7月,臺灣人莊榕翔受邀到大陸旅遊,康桂箖是當時的帶隊導遊,兩人因此結識,互留了聯繫方式。那時,剛走出上一段感情的康桂箖把心思投入到工作上,手機經常交給兒子,莊榕翔因此和她的兒子多了聯繫。
不知不覺,小兒子和莊榕翔日益親近,甚至稱呼其為「莊爸爸」。莊榕翔的耐心和關愛逐漸打動了康桂箖,兩人也走到了一起,並在2008年的七夕登記結婚。時至今日,小兒子還會時常打趣,「媽媽,你會嫁給莊爸爸,我是媒人。」
康桂箖接受記者採訪。 陳麗霞 攝
「姐姐和哥哥還因我嫁到臺灣吵起來。」雖有哥哥的支持,但康桂箖的姐姐不想讓妹妹遠嫁,並不支持這段婚姻。最終,康桂箖堅持帶著兒子隨丈夫到了海峽的另一端。這一去,便是多年。
「剛到臺灣,我就哭了三天。」初到臺灣南投,不同的居住環境、文化環境,讓康桂箖並不習慣。但在先生的關照下,她逐漸適應了臺灣的生活,不僅學習了中醫理療,還考取了中醫正式執照,在當地開了家中醫理療店。「我們一直相敬如賓,他就像我的大哥一樣,我有時都稱呼他『莊大哥』。」康桂箖笑著說。
雖然喜歡臺灣的生活,但每逢年過節,康桂箖就會想念家鄉平潭。2017年,康桂箖決定回到大陸,在平潭開一家臺灣油畫傘燈民間工藝品展銷館,向大陸推廣臺灣的傘燈文化。而這一舉動也得到了莊榕翔的大力支持,開幕那天,還幫忙拍攝照片。「我的先生一直很尊重我,他知道我要什麼。」她說。
轉眼又到七夕,康桂箖和莊榕翔也將迎來結婚十周年紀念日。當被問到分隔兩地,兩人會如何慶祝時,她笑著表示都是老夫老妻了,不會像年輕時那樣互贈禮物。「但那天我們會通個電話,之後我就會回去。」康桂箖透露,每個月她都會乘坐「海峽號」,往返閩臺兩三次。
2011年11月30日,「海峽號」高速客滾輪從福建平潭啟航,首航臺灣臺中,平潭至臺灣的海上航線正式開通。從娘家直達夫家,康桂箖無需經過金門,甚至到香港轉乘,乘坐「海峽號」,當天便可往返。
「所以人生真的像一場戲一樣,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誰,會發生什麼事,會成為什麼樣子。」康桂箖不禁感慨。
康桂箖表示,兩岸婚姻如同橋梁,臺灣人走過來,大陸人走過去。「人們常說『見面三分情,互動一家親』,我也希望通過展館,架起兩岸文化溝通的橋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