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重磅!教育部擬將「學生欺凌」納入教師工作考評: 教育最大的謊言,是全靠學校!

2021-02-18 巴東陽光教育
重磅!教育部擬將「學生欺凌」納入教師工作考評: 教育最大的謊言,是全靠學校!

近日,教育部發布《防範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提出,今後將學生欺凌防治納入教育質量評價和教育工作者的考評中。

在聯合國2017年發布的一份數據裡,全世界有32.5%的學生被欺凌。我們也總能看到許多校園欺凌的新聞事件。

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現當代學生最大的威脅。有學生,因為校園欺凌而自殺,還有學生因為欺凌而成為欺凌者,更有學生一輩子都無法走出曾經的欺凌經歷,而終生生活於恐懼中。

一位女生因拒絕其他女生要求其吸電子菸的要求,被扇耳光30多下。

還有最近陝西一名高三女生,因被同學辱罵而跳樓,母親希望得到施害者的道歉。

南通少年因制止校園欺凌,卻被欺凌者毆打致死。

這些只是校園欺凌中的一角,還有很多是我們沒有看到的。

對校園欺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阻止校園欺凌的發生,真的只靠學校就能實現嗎?

記得教育部長陳寶生曾說:

「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校園欺凌也是教育的一個方面,不能只是學校要防治,家庭更要疏導,社會要給予幫助。

實驗把孩子設置成了三個組,第一組看到一個成年人對不倒翁大打出手,第二組看到一個成年人在和不倒翁玩耍,第三個是對照組,不給看成年人的示範。結果表明,看到成年人對不倒翁施暴的一組,更容易在接觸到不倒翁的時候顯示出暴力傾向。但如果這種榜樣力量是消極的,尤其當這種力量與暴力有關,孩子更容易有暴力行為。而與孩子關係最密切的人是父母。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滲透著父母的身影。就像有句話所講的:不會通過家長而去批判一個孩子;但會通過孩子去評判一個家長。去年大火的電影《少年的你》,將校園欺凌撕開呈現在觀眾眼前。

欺凌帶頭人是一名家庭條件優越的女生,其父母都是優秀人員,受過高等教育。按理這樣的家庭,不應出現教育方式的問題,他們對孩子沒有毆打。沒有直接毆打,沒有言語直接傷害,對女兒復讀的討厭轉而為不理會,直接忽視她。久而久之,情感需求的不滿足,導致女兒心理問題,出現疤痕。就像一個法國動畫《傷痕俱樂部》,一個小男孩有著藍色的疤,其他小孩是紅色的疤。紅色是被父母打,而藍色則是被父母忽視才有的。

女孩對他人的施暴,是對自己情緒的宣洩。在之前被施暴女孩跳樓後,陳念為那女孩蓋衣服,遮住最後的難堪,就成為了她的下一個施暴對象。父母的忽視,讓她心理扭曲,但又不能自我疏導,而折磨別人能讓她得到一時的發洩。霍桑效應得出一個結論,良好的傾聽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對於孩子,需要一個合適的傾聽者,能防止情緒的積壓,阻止暴力的發生。作為父母,面對孩子,多點理解,少點埋怨,學著先聽聽他們的聲音。沒有無緣無故的欺凌,找到背後的原因,掐斷根源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曾經遭受校園欺凌,最先開始沒有反抗,後來實在忍受不了,對欺凌者還手了。老師最後卻批評他不應該還手。網友說從此不再相信老師,也沒有再反抗,作為一名老師,我也在思考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又該如何解決呢?直到今天在B站看到一個律師對校園欺凌的講解,終於找到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我們許多學生在遇到校園欺凌不願意告訴老師?為什麼明明老師幹預欺凌卻沒能解決問題?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處理工作問題要憑藉專業性,而不是個人情感老師的專業是傳授知識,再有就是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人格力量,對學生產生些許影響。大多數的欺凌者,認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為什麼就成了校園欺凌。什麼是玩笑?玩笑是你笑我也笑,沒人因為它而收到傷害。但如果是你笑,我不笑,並且讓我感受到侮辱時,它就是欺凌。用《少年的你》老警察那句話來說,校園欺凌中的孩子可怕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分寸,不知道那樣打同學,會死人。所以面對校園欺凌,除了要求學校加強防範,更重要的是讓專業人士進入校園,幫助孩子們明白什麼是校園欺凌,區分玩笑和欺凌,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普通老師很難對校園欺凌做正確的判斷,會加深家校、師生之間的矛盾,這對校園欺凌的解決沒有積極作用。之前就有一個老人在學校門口毆打孩子班主任,原因是老師對孩子在學校被欺凌的事沒有及時制止,並且還說不是自己的事情。家長看到自家孩子被欺凌,老師卻不作為,生氣之下便做出打人舉動。老師固然有處理不當的地方,但老師不是萬能的,不能將一般學生打鬧和欺凌嚴格區分來看,很容易就會處理失當。如果原本只是一次學生簡單的矛盾衝突,升級為欺凌,對學生不公。但如果把欺凌當成一般事件處理,會讓被欺凌者留下傷害。在山東省對校園欺凌,就做得很好,他們將第三方引入學校,面對校園欺凌的判別,不再是老師,而是第三方專業人士。對於校園欺凌,學校是積極的參與者,但不是校園欺凌的保險。學校處理校園欺凌,除了專業性不足,其實更重要的還是有心而無力。回到開篇提到的,少女被扇耳光事件,最後處理結果是:校長老師和相關人員都被處罰,打人者因為未滿16周歲而依法不執行,已經回到學校繼續上課。也許學校確實存在預防不當的問題,但是面對這樣施暴的學生,學校能做的很有限。
初中階段是不能開除學生的,最多就是教育,回家反思,最後還是要回到學校。可能情況就如網友所講的,也許不僅得不到解決,反而更糟糕。當欺凌者知道學校無計可施,只會變得無所顧忌,而學校卻防不勝防。對那些被欺凌者,老師能關注的時候,不會被欺凌。但老師不可能24小時隨時貼身預防,欺凌者總找到機會繼續施暴。學校確實是預防欺凌的重要環節,但是當欺凌發生,學校不是都有錯。如果學校面對欺凌不作為,甚至包庇欺凌者,這樣的校長和老師的確該罰。可是作為教育中的弱勢群體,他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又怎麼能保護孩子們呢?還記得前段時間,一個老師因為一群學生嚴重擾亂課堂紀律,用戒尺打打他們手心,最後得來的是停課道歉。臺南一老師,因為課上沒收學生手機。課後學生帶同學找老師討要,最後索要無果後對老師大打出手。整個過程中,老師一直企圖通過溝通解決問題,並且相信自己能說服學生。但學生可沒有給他這個機會,老師被他們從教室追到外面,至始至終沒有還手。頑劣的孫悟空之所以能陪唐僧取經,主要還是靠觀音給的緊箍咒,否則唐僧那嘮叨的說教怎麼能管得了他呢!學校面對校園欺凌,需要有一個像唐僧一樣的緊箍咒,就是懲戒權。如果希望欺凌得到制止,需要給那些欺凌者套上緊箍咒,讓他們明白所有事情都有邊界,離開邊界將會受罰。就像電影《教父》中臺詞所言: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希望將來不會再有校園欺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人。

相關焦點

  • 重磅!教育部擬將「學生欺凌」納入教師工作考評: 教育最大的謊言,是全靠學校!
    《防範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提出,今後將學生欺凌防治納入教育質量評價和教育工作者的考評中。在聯合國2017年發布的一份數據裡,全世界有32.5%的學生被欺凌。我們也總能看到許多校園欺凌的新聞事件。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現當代學生最大的威脅。有學生,因為校園欺凌而自殺,還有學生因為欺凌而成為欺凌者,更有學生一輩子都無法走出曾經的欺凌經歷,而終生生活於恐懼中。一位女生因拒絕其他女生要求其吸電子菸的要求,被扇耳光30多下。
  • 教育部:學生欺凌事件處置以學校為主,屢教不改的欺凌者可轉送工讀學校
    芥末堆12月27日訊,今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此前發布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簡稱「《治理方案》」)提出的新舉措及貫徹落實進行詳細說明。《治理方案》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通過每學期開學時集中開展教育、在道德與法治等課程中專門設置教學模塊等方式,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欺凌防治專題教育。組織開展家長培訓。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落實監護責任,了解防治學生欺凌知識。嚴格學校日常管理。加快推進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建設,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定期開展排查。
  • 山東擬每學期開展一次校園欺凌隱患排查 欺凌行為納入學生綜合評價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9月23日,省教育廳就《關於加強校園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有效防治校園欺凌,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學校每學期開展1次校園欺凌隱患排查,將欺凌行為納入學生綜合評價。
  • 普及防治學生欺凌知識和反欺凌技能
    本報訊(記者 黃鵬舉)為實施教育「奮進之筆」,推動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和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落地生根,促進中小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關於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行動的通知
  • 學生實施惡性欺凌可送工讀學校教育
    《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了界定,強調要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提出情節惡劣的欺凌事件,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教育;同時,明確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並強調對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要追究責任。
  • 河北要求全省中小學:國慶節前都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
    河北省教育廳還要求各中小學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學生欺凌專題教育,結合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防治學生欺凌知識和反欺凌技能。根據要求,9月30日前,全省中小學均將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明確學校相關崗位教職工特別是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防治學生欺凌的工作職責和具體任務。
  • 學生欺凌的法治之路——最新《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其納入三條措施
    說到學生欺凌,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很多事件報導。近些年以來,學生欺凌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在各部門持續數年的不斷治理之後,學生欺凌問題更是被2020年10月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納入,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專項治理近年來社會高度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問題。2016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加強學生教育、學校管理、學校周邊綜合治理、校園暴力處理等。
  • 學生欺凌事件處置方案公布 學生校園欺凌怎麼處置以哪方為主
    如何落實  防治欺凌不能僅憑一紙文件  方案提出,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逐步建立具有長效性、穩定性和約束力的防治學生欺凌工作機制。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明確將防治學生欺凌專題培訓納入教育行政幹部和校長、教師在職培訓內容。
  • ...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出臺必要時可將實施欺凌者送工讀學校
    資料圖片 記者 楊春燕 攝&nbsp&nbsp&nbsp&nbsp6月20日,市教育局下發了《西安市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我市將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工作情況作為考評內容,納入學校行政管理人員、教師、班主任及相關崗位教職工學期和學年考評。
  • 11部門: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的界定
    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並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劉延東副總理也多次批示要求加強校園欺凌預防和治理,堅決遏制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2016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在全國開展了為期九個月的專項治理。
  • 教育部:將編程教育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
    《答覆函》稱,教育部高度重視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已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培養培訓能夠實施編程教育相關師資,將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納入到中小學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位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
  • 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納入日常考核和年終考評
    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納入日常考核和年終考評 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2019-06-04 11:38 來源:澎湃新聞
  • 教育部要求將學雷鋒活動納入學生素質評價體系
    教育部要求將學雷鋒活動納入學生素質評價體系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
  • 重磅!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各校貫徹落實《規定》,依據《規則》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管和救濟機制,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 天津多部門治理校園欺凌 校園監控將接入報警平臺
    》,將通過調研、摸排、立法等環節,推動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工作在我市教育系統全面鋪開,確保我市不出現欺凌學生問題。  根據《方案》,相關部門要加強預防工作,指導學校加強安全教育。各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生欺凌防治專題教育,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作為每學期法治教育課的重要內容。要組織家長開展培訓,嚴格學校日常管理。
  • 教育部:將脊柱彎曲異常納入學生常見病監測網絡
    教育部高度重視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積極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青少年學生預防脊柱彎曲教育、落實相關的健康促進行動。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學校應當積極做好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矯治工作,脊柱彎曲異常作為危害大的常見病更應加強預防。
  • 《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下月施行,明確教師懲戒學生界線
    廣東省內第一部關於學校安全的地方性法規——《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簡稱「條例」)將自9月1日開學日起施行,明確教師懲戒學生界線——可適當管束、懲戒,但不得辱罵、體罰、侮辱人格尊嚴。條例還針對校園欺凌防治、校外實習安全等師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作出新規定。在8月26日的省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上,有關人士對條例的實施細節進行了解說。
  • 教育部: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予以懲戒
    一是積極推動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修訂工作,將「加強對學生欺凌問題的治理」納入有關修法項目。  二是持續開展法治教育,指導各地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強化校規校紀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  三是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壓實學生欺凌預防責任,營造團結向上、互助有愛、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
  • 治理校園欺凌的全國行動:各地陸續出方案,界定欺凌愈清晰
    將「經學校教育再次恃強凌弱」、「行為違反治安管理法規,但未滿十四周歲不予處罰」、「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等行為列為屢教不改或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實施辦法》明確,學生之間發生的不涉及違法犯罪的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
  • 教育部:編程教育將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
    一、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部署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提出「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育」「完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充實適應資訊時代、智能時代發展需要的人工智慧和編程課程內容」「推動落實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