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公布學生欺凌事件處置方案:情節惡劣送工讀學校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馬海燕)中國教育部27日公布《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治理方案),對校園欺凌做出嚴格規定。涉嫌違法或犯罪的學生欺凌事件,處置將以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為主。
-
教育部:學生欺凌事件處置以學校為主,屢教不改的欺凌者可轉送工讀學校
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針對學生欺凌事件預防措施,《治理方案》要求:學校切實加強教育。
-
十一部門發文明確欺凌界定 處置以學校為主
為建立健全防治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發生,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昨天,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
-
重慶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公布 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
近日,市教委同時公布了重慶市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機構名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安全穩定辦公室及辦公電話: 023-63636009。學校要制定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相關崗位教職工防治學生欺凌的職責、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學生欺凌的早期預警和事中處理及事後幹預的具體流程、校規校紀中對實施欺凌學生的處分規定等。
-
十一部門發文治理校園欺凌 界定什麼是學生欺凌
資料圖/視覺中國明確學生欺凌的界定 嚴格調查及時處置《方案》中明確,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少女遭圍毆」處理結果引議 校園欺凌處置重平息?
在參與打人的8人中,4人身份已被警方確認,均為未成年人,其中,2人為文昌市在讀中學生,1人為因病休學的學生,1人輟學。 報導還稱,在打人視頻傳播過程中,認為發生了校園欺凌的網絡信息並不屬實。警方提醒網友加以辨別,避免傳謠。對於毆打事件發生原因等相關情況,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警方將在調查取證基礎上依法對事件進行處理,調查與處理結果將會公布。
-
寧夏明確界定「校園欺凌」
在校園公示欄等明顯位置公布預防學生欺凌舉報電話和學校責任人及聯繫方式,便於學生舉報、反映欺凌學生的行為。對有心理問題、暴力傾向的學生要加強心理疏導,必要時聯繫專業部門進行心理矯治。尤其要加強對治安情況複雜、問題較多的地區和學生上下學重要時段、學生途經重點路段的巡邏防控和治安盤查,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社會人員欺凌學生問題,及時進行預防處置,並通知學校和家長,做好防控工作。依法依規處置規範調查處理以學校為主。
-
學生實施惡性欺凌可送工讀學校教育
《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了界定,強調要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提出情節惡劣的欺凌事件,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教育;同時,明確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並強調對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要追究責任。
-
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於校園欺凌
大洋網訊 學生欺凌要怎麼防治,又要怎麼處理?昨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最新消息,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學生欺凌的定性、工作機制、預防和處置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本辦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
11部門向校園欺凌"亮劍" 情節惡劣學生可送工讀學校
那麼,究竟什麼是欺凌?欺凌和玩笑怎麼界定?27日,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學生欺凌有了明確定義——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紹,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作出明確界定,指出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治理校園欺凌的全國行動:各地陸續出方案,界定欺凌愈清晰
將「經學校教育再次恃強凌弱」、「行為違反治安管理法規,但未滿十四周歲不予處罰」、「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等行為列為屢教不改或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實施辦法》明確,學生之間發生的不涉及違法犯罪的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
-
【第211期】楓樹山南屏錦源小學 防止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整治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16〕22號)要求,進一步做好學校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範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園欺凌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級有關要求及相關法律法規,從我校實際出發,特制定本預案。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多數人被欺凌竟不知該如何處理……
有專家指出,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一些部門在處置時存在「重平息、輕教育」的傾向。那麼,遭遇校園欺凌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如何有效預防?能否提前幹預?本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學生 多數人若被欺凌不知該如何處理「你知道校園欺凌嗎?」「你有沒有碰到過?」
-
11部門: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的界定
主要明確了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的四個原則。一是堅持教育為先,通過加強教育,培養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等不同群體積極預防和自覺反對學生欺凌的意識。二是堅持預防為主,強化學校及周邊日常安全管理,及時排查可能導致學生欺凌事件發生的苗頭隱患。三是堅持保護為要,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嚴格保護學生隱私。四是堅持法治為基,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事件。 三是治理內容及措施。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什麼是欺凌?終於有了答案語言欺凌網絡欺凌都算
此外,欺凌的結果要件為造成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這也是區分學生間嬉戲打鬧、欺凌和暴力的關鍵。 什麼是欺凌? 方案明確定義,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一、定義: 中小學生欺凌(下稱「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 欺凌事件是指的有圍觀者,並在班級、校園或校外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的欺凌行為。 二、表現形式:
-
天津多部門治理校園欺凌 校園監控將接入報警平臺
校園欺凌如何界定《方案》首次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山東擬每學期開展一次校園欺凌隱患排查 欺凌行為納入學生綜合評價
學校每學期開展1次校園欺凌隱患排查,全面掌握學困生、特困生、父母離異學生情況,對情緒異常、有暴力傾向、有小團夥跡象等特殊群體及個體學生,要一班一冊建立臺帳;全面排查涉校涉生矛盾糾紛、校園欺凌線索和事件,並建檔立卡。各級教育部門要暢通舉報和求助渠道,設立學生欺凌舉報和諮詢平臺,線上線下接到相關線索信息時,立即組織會商研判並啟動應急預案,指導學校及時有效處置。
-
專家解讀「學生欺凌」新定義:欺凌與打鬧嬉戲有區別
此後,校園傷害事件頻頻曝光——山東泰安三裡小學五年級學生去上廁所途中被同學從樓梯上推下受傷;西安高級中學初一學生上廁所時被同學傾倒熱水燙傷手臂;西安齊力鐵路學校宿舍內,8名女生毆打宿舍內一名15歲女生,要求下跪,輪流扇耳光,用拖鞋打臉近幾年來層出不窮的欺凌事件處置情況中,如何界定校園欺凌成為一大困惑。
-
向校園霸凌說不!教育部明確欺凌界定 發布治理方案
來源:央視網對於校園欺凌事件,此前,教育部也發布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2017年11月,我國教育部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提出了預防的具體舉措,規範了處置程序,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