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曾稱康德為黑暗時代之救世主

2020-12-18 鳳凰網讀書

康德在中國

康德第一次在中國「亮相」是1902年,梁啓超在《新民叢報》發表介紹西學的系列論文,其中有《近世第一大哲康德學說》,稱康德為「百世之師」、「黑暗時代之救世主」。

「五四」運動催發了國人對西學的興趣。1919年,宗之c在《晨報》副刊發表《康德唯心哲學大意》和《康德空間唯心論》。1920年,沈甫霖和南呂

分別在《上海周刊》和《學燈》發表《康德的教育意見》和《哲學的改造和現代的康德哲學》。1922年,王中君和訒生分別在《今日》和《東方雜誌》發表《康德的認識論和馬克思的認識論》和《康德與愛因斯坦》。《康德傳》作為第一本中譯本傳記,由羅章龍和商章孫合譯,1922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之後,中國第一位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張頤任北大哲學系主任,主持講授康德和黑格爾哲學,被賀麟認為是西方古典哲學進入中國近代大學的正式開端。1924年是康德誕辰200周年,中國掀起了介紹和研究康德的第一個高潮。《學燈》、《晨報》等紛紛刊登研究和紀念文章,《學藝》和1925年的《民鐸》雜誌都出版了「康德專號」。範壽康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康德》、《認識論淺說》,介紹康德的生平思想及其認識論中先驗的綜合、時間、空間、範疇及先驗的自我意識之統一等問題。

上世紀30-40年代出版了《純粹理性批判》(胡仁源譯)、《實踐理性批判》(張銘鼎譯)、《道德形上學探本》(唐鉞譯)、《優美感覺與崇高感覺》(關文運譯)等譯作,還翻譯了蘇聯、日本、英國學者的研究著作。鄭昕在德國留學研究康德哲學,1930年回國後任北大哲學教授,講授康德的三大批判30餘年。194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他多年講稿整理而成的《康德學述》,是中國學界康德研究的傳世之作,代表了這一時期康德研究的巔峰。

建國後,由於階級鬥爭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康德研究一度停頓。上世紀50年代末,作為馬克思主義三個理論來源之一的德國古典哲學開始受到重視,對康德重視的程度雖然不能與黑格爾媲美,但其研究得到了些許恢復。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蘇聯哲學家阿斯穆斯的《康德的哲學》(蔡華五譯)。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藍公武譯)、《實踐理性批判》(關文運譯)、《判斷力批判》(宗白華、韋卓民譯)也陸續出版,還有三種講解康德思想的譯作:韋卓民翻譯的《康德哲學著作選譯》(華特生編選,1963)、《康德哲學講解》(華特生著,1963)和《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解義》(斯密著,1964)。這三部譯作對中國的康德研究影響極大,幾乎成為當時的通行參考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隨後西哲研究幾乎一片空白的「文革」,居然各有一部康德的譯作(《宇宙發展史概論》)和研究著作(鄭文光的《康德星雲說的哲學意義》,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問世。但總的來說,當時的哲學史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的鬥爭史,康德也不可避免被貼上主觀唯心主義、先驗論、二元論、形上學等標籤,「物自身」概念成為不徹底的唯物主義的象徵,「善良意志」則是資產階級軟弱性的標誌。這時的康德是被扭曲的。

1978年在安徽蕪湖召開的「西方哲學研討會」是國內西方哲學研究的轉折點。會議圍繞哲學的性質、兩條路線的鬥爭、西哲史分期、研究方法等問題展開討論,從此,學界逐漸拋棄對康德的標籤化處理,走上健康發展道路。80年代甚至出現了「要康德,不要黑格爾」、「離開黑格爾而回到康德」的呼聲。李澤厚的《批判哲學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對康德的批判哲學作了近乎全面的探討,雖然沒有完全擺脫時代的影響,而且限於外語水平而有一些失誤,但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此後,康德研究一直是西方哲學的顯學。首先,原著的翻譯成果驚人,不僅舊有譯本一版再版,而且重譯和新譯不斷湧現。譯者既有老一代的龐景仁、苗力田、何兆武,也有新生代學者鄧曉芒、韓水法、李秋零等。臺灣譯者有牟宗三和李明輝。新時期的翻譯大多直接從德文翻譯,而且譯者多從事西哲教學和研究,翻譯質量明顯提高。此外還翻譯了一批國外研究康德的專著。

在研究方面,三大批判等傳統主題的研究開始深化,學界經歷了一段浮躁之後,放棄宏大敘事的研究方式,轉入對康德原著乃至具體概念的具體探討,將康德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外,康德的研究範圍和主題也進一步擴展。康德的前批判時期哲學、歷史哲學、宗教哲學、政治哲學、法哲學等引起學界注意,出現了大量的論文和部分專著。隨著中國康德哲學研究的深入,相關國際交流也進一步加強,中國的康德研究正逐步走向國際化。在康德登陸中國一百年之後,康德哲學研究依然方興未艾,如火如荼。

相關焦點

  • 奧特曼最強排行:迪迦倒數,戴拿位列前三,第一被稱「救世主」!
    奧特曼中有很多實力都是能秒殺怪獸的,排行一下迪迦奧特曼是最弱的,戴拿都進入了前三的排行,第一曾被稱為「救世主」的稱號!第五位:初代奧特曼初代奧特曼是被排行在倒數第一的,原本被稱為奧特曼後加上初代是自己的稱號,初代是昭和系的奧特曼一出場就擊敗了很多怪獸,但是對比以下幾個強勢奧特曼的對戰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 康德哲學誕生的時代背景和政治傾向
    康德講授過大量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課程,包括數學、理論物理學、地質學、地理學、礦物學等等(康德對人文科學也熟悉,對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均有了解。例如,他的著作中曾提到中國的老子哲學和「童叟無欺」的商店招牌),發表過許多自然科學論著。康德體弱,終生獨身,經常為疾病擔憂,不喜變動,極少離開故鄉,多次辭退普魯士王國教育大臣和外地著名大學的聘請。
  • 同有「救世主」之稱,為何杰斯獸贏得認可?而它卻是被人吐槽淡忘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 梁啓超與《新民叢報》| 札記
    報刊理論上,梁啓超在《新民叢報》上刊登一篇《敬告我同業諸君》,精準定位報館有兩大天職:一是對政府而為監督者;二為對國民而為嚮導者。簡言之,即為監督政府和嚮導國民。「報館者即據言論出版兩自由,以實行監督政府之天職」,「輿論無形,而發揮之代表之者,莫若報館」。關於嚮導國民,梁啓超認為「報館者,現代之史記也」,辦報要廣泛知曉全球近況,詳細闡述國家政治,博覽搜集要聞時事,刊載更多政論技術書籍。
  • 西方哲學史初識——康德之偉大
    文藝復興猶如一道曙光,劃破了千年中世紀的黑暗夜空。14到17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以詩歌、繪畫、戲劇等文藝形式為先導,衝破中世紀宗教的黑暗與蒙昧。歐洲人對古羅馬文化的自由與繁榮的美好嚮往,掀起了宗教改革與思想解放的新浪潮。17世紀是天才湧現的時期,霍布斯、培根、笛卡爾、洛克、萊布尼茨等偉大哲學家展現出超凡的智慧,為其後的啟蒙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 好書推薦|中國別樣近代史——《梁啓超傳》
    對於維新派領袖之一的梁啓超來說,變法的失敗迫使他流亡海外,於無邊的黑暗中奔走呼號,希望喚起民智,拯救國家危亡為己任。也就在這個危難關頭,他成為了繼李鴻章、康有為之後的又一中心人物。吳其昌作為梁啓超的嫡傳弟子,深得其老師梁啓超的思想傳承,他主要以歷史事件為中心解說人物,側重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以人物為中心說歷史人物,講述歷史之中人物的命運,這種方法將人物命運和時代特徵聯繫起來,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作者簡介吳其昌(1904~1944),字子馨,號正廠,浙江海寧人,歷史學家。
  • 違千夫之諾諾 做一士之諤諤
    蕭先生在學界以主張「新權威主義」而聞名,在晚清史、發展中國家轉型等領域均有獨到研究,常發前人之所未發。這一次他出版的《歷史的眼睛》,收錄了他多年來的散文隨筆精華。也許是因為畢生治史的緣故,蕭先生的散文隨筆極具文化歷史感,充分展示了他的自由個性和公共關懷。
  • 梁啓超推崇曾國藩 輯錄金句編成《曾文正公嘉言鈔》
    [內容簡介]  梁啓超在曾國藩去世第二年出生,早年就對曾國藩推崇備至,認為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經世致用人物,自己也把他的作品視作每天的必讀書。1916年,梁啓超輯錄曾國藩最實用、最容易記誦的名言,編成《曾文正公嘉言鈔》一書。
  • 梁啓超:知我罪我,讓天下後世評說
    近日,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梁啓超》一書,作者果遲,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以歷史題材為主,曾寫過《左宗棠》《李鴻章》《晚清風雲》《武則天》《林則徐》等書,約400萬字。《梁啓超》是他的又一部力作,全書分為二十一個章節,46萬字。
  • 康德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十年磨一劍 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秋零主編、主譯的9卷本《康德著作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開發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有其前期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之一——提出了著名的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的著作《一般自然史與天體理論》,後期的哲學研究成果有「三大批判」之稱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
  • 數碼寶貝:他們是遠古時代的「救世主」,白帝、須佐之男獸上榜
    而在遠古時代並沒有召喚的孩子們,那麼數碼世界遇到了危機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白帝和須佐之男獸挺身而出,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救世主」。白帝在劇場版《超惡魔獸的反擊》中出現,因為超惡魔獸的再一次進化為滅世魔獸,奧米加獸不敵滅世魔獸而被打成解體狀態。此時帝皇龍甲獸來救場,奧米加獸便把自己的力量給予帝皇龍甲獸,使之進化為帝皇龍甲獸聖騎士形態。
  • 梁啓超和《新民叢報》:被贊「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卻沒落收場
    《新民叢報》即取《大學》「新民」之意,並在創刊號《本報告白》中稱:   一、本報取大學新民之義,以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惟所論務在養吾人國家思想,故於目前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詞費也;   三、本報為吾國前途起見,一以國民公利公益為目有,持論務極公平,不貪偏於一黨派;不為灌夫罵座之語,以敗壞中國者,咎非專在一人也;不為危險激烈之言,以導中國進步當以漸也。
  • 學習康德好榜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雖然不會下崗(歐洲教授向為終身制),但個人聲望勢必跳水。康教授,厚積11年,居然沒有一篇科研成果!非議沸騰,康德由是名聲大振,一舉躍居平庸教授榜首,成為德國教育界的頭號笑柄。當時哲學泰鬥摩西 · 孟德爾頌(作曲家孟德爾頌之爺)公開稱康德讓所有的德國大學蒙羞。
  • 孔子與康德的在「道德」上的異同
    下面藉助於與西方的康德的批判哲學的簡單比較,看看「孔老二」(孔子)的地位。 相同的出發點自由意志康德哲學被稱之為哥白尼的革命,其目的與孔子一樣,是要探求人類生活的意義。正如孔子的學生所說:」君子遠庖廚「,有德之人,不能夠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這樣以來,康德道德哲學的出發點必然是:人是自由的。而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出發點,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五四哪些所謂的思想家高舉「賽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的大旗,可曾想過這兩者是矛與盾的關係?
  • 康德「道德的宗教」之實踐功能
    按照康德在《什麼叫作在思維中確定方向?》一文中的說法, 在黑暗的地方, 我們要辨別方向, 必定要有左右手的感覺, 並且要有一個參照物才能定位。那麼, 超出經驗事物而在一般的思維中, 我們就只能以邏輯方式來確定方向。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沒有一個知識的客觀根據, 只能按照一個主觀的區分根據來進行判斷。
  • 快與慢 | 科耶夫《論康德》:為康德在哲學史中「定位」
    科耶夫認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代表了從人類最初投身哲學的時代以來,從巴門尼德和赫拉克利特對哲學的「正題」和「反題」斷言之後,到康德為止,這期間為達到真理所做的最根本的努力。對柏拉圖來說,真理或概念是永恆的——因此是一種堅實的東西,它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毀滅——相對於永恆來說——甚至可以說比永恆更「堅實」,因為柏拉圖認為它是位於時間之外的。
  • 《梁啓超傳》:看一個人讀懂一個時代
    定 價:72.00元[編輯推薦]83年來最客觀、最詳實的梁啓超傳記讀懂梁啓超,就能讀懂近代中國劉再復作序,雷頤、止庵、吳思閱後推薦[內容簡介]  《梁啓超傳(套裝上下冊)》以梁啓超的生平經歷為縱軸,以梁啓超與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等人的交往橫向鋪展開來,以點帶面、以人帶史,重新評估了梁啓超及其思想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
  • 梁啓超:「散養式」教育,一門卻出了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不過,近代中國確實有一個人有九個孩子,而且個個出類拔萃,皆為才俊。教五子,名俱揚梁啓超的一生伴隨著近代中國的風起雲湧,興衰俱亡,也許是因為時代日新月異的更迭,梁啓超一生的思想也不斷變化。比如徐志摩曾為她寫過很多情詩,甚至可以說,沒有林徽因,也沒有他詩詞創作的激情。再比如一生痴情的金嶽霖,他一生未娶,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林徽因。不過,林徽因還是和梁思成度過了美滿的一生。次子梁思永是個旅美歸來的考古學家,也是「一門三院士」裡的另一位。梁啓超最小的兒子是梁思禮,才幾歲時,父親便去世了。
  • 王國維:曾為溥儀國文老師,被稱一代國學大師
    今人常以「國學大師」的稱號形容一個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著述等身的大學者,然而放眼當下的學術圈,真正能稱得上是大師的卻寥寥無幾,但王國維生活的民國一代,卻是大師頻出的時代。清華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歷史煙雲中的北大、清華,在清末至民國的大半個世紀中,可謂群賢畢至,大師雲集,而王國維正是這其中最為閃耀的傳奇人物之一。
  • 《王國之心》是如何塑造「黑暗」的?
    迪士尼的經典反派通常把「黑暗」定義為「負面的本質與體現」,但《王國之心》卻將其轉化為「光明不可或缺的伴生物」。為平衡而戰在《王國之心 3D:夢降深處》中,伊恩·希特在鍵刃使者索拉和利庫參加鍵刃大師資格考試之前曾對他們說過:「偉人們都會被簡單卻重要的問題困擾,能夠左右人們力量的心究竟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