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掙大錢,而是要培養孩子們健全的人格

2020-12-14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鄭強教授一直關注國內的教育,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教育理念,個人認為,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鄭強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講到,現在的教育真的完全偏離了教育的本質,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再不改變,被毀掉的可是我們每個孩子的未來。他主要講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以後掙大錢,過上好日子,而是要培養孩子們具有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人格。

我們現在的教育真的是太功利了。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教育孩子時都特別強調: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掙不了大錢,就過不上好日子,仿佛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掙大錢。

但實際上學習知識從來就不是為了謀生和發展,如果想謀生和發展,直接打工做生意就行了。學習知識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了健全自己的完美人格。

看看現在的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分,追求名校,上名校的目的還是為了賺大錢,買大房子,買豪車。這種功利教育下,難怪清華北大的孩子都出國不回來了?人人都是為了自己,為了私心,誰還想著建設祖國報效祖國?

孩子們在這種教育下,心態已經完全扭曲了,變的極端的精緻利己。

第二:我們教育孩子穩重、深沉、不要太出眾,不要隨便說話,這就是在扼殺孩子們個性和天真!

鄭強教授說,現在教育上還有一個怪相。我們喜歡把老年人的穩重、官場的深沉當作優點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比如教育孩子不要隨便說話,不要太出眾,要看眼色行事等等。

孩子本來就應該是青春、靚麗和有朝氣的,敢於表現自己的。但看看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敢大聲說話的,更別說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很多孩子像成人一樣說句話還要揣摩老師和家長的心思。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把自己偽裝起來,變的虛偽、做作、老謀深算、工於心計。這樣的孩子真的好嗎?

孩子如果沒有了天真和率性還叫孩子嗎?

第三:大學不是比論文,比教授,而是應該比學生,看哪裡的學生更有朝氣,更自信。

鄭強教授說,現在對大學的評價也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比大學不是比誰的論文多,不是比誰的教授更厲害,而是應該比學生。比如太原理工永遠應該向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大這樣優秀的學校學習,但是作為太原理工大學的校長,我有信心,要讓我的孩子們在朝氣和自信方面,要讓其他學校向我們的孩子學習。

現在的大學把孩子們直接分成了三六九等,導致普通大學的孩子很多都沒有自信,甚至自暴自棄,這是非常可怕的。作為學校,不能看低自己的學生,而應該努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只要孩子們自信了,有朝氣了,自然願意努力學習了。

我們的教育問題確實太多太多了,鄭強教授面對現今的教育現狀,也是痛心疾首,無能為力。

教育目的功利性,已經深入人心,現在真的很難改變。大家學習的目的就是一個:考名校,掙大錢,過上好日子。這個暫時誰能改變?

不管是北大清華的孩子,還是普通院校的孩子,大家上大學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看看這些年清北學生的去向就明白了,除了出國,國內的也不想搞科研,一股腦的扎堆公務員隊伍,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公務員待遇好工作又輕鬆嗎?

教育到底為了什麼?也許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

相關焦點

  • 教授鄭強呼籲教育孩子要尊重生長規律,反對掠奪式的教育
    前浙江大學教授鄭強除了反對把孩子送出國外,給英語教育太大的權重之外,一直致力於呼籲教育孩子該尊重生長規律,不剝奪他們的天性、教育孩子重在人格培養而非知識這些方面。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講,讓他們去鄉村生活一個假期,收穫可能要大於他們好幾個假期在各種培訓班所得。當孩子們看到成群的小豬、新鮮的秧苗、打水的泵、用柴點火的農村大鍋,此刻歡呼雀躍,滿是好奇心的孩子們,跟大自然一樣充滿靈氣。天真、快樂,主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這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鄭強教授一直關注中國的教育,在最近舉辦的亞洲教育論壇上,我們的鄭強教授又出「名言」。對我國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在他看來,中國的孩子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只不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第二: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線上!我們中國家長最信奉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在的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教育的目的:並非僅僅培養高智商的人,而應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
    很明顯吳謝宇出現的這種極端的處理方法,是教育出現的結果。那麼國家充分地意識到了教育的目的:並非僅僅培養出高智商的人,而應該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是怎樣的呢?簡單的說就是:人格正常和諧的發展。健全的人格是指: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的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所以國家開始重視我們未來一代多元智能的培養,當然也更要求高考的時候能夠考察出在多元智能方面綜合能力表現更優的孩子,那與之對應,我們的家庭教育也就要更多地描向孩子8個維度,全方位的來培養自己家的孩子。
  • 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甚至有人會認為,學習成績好了其他方面自然就優秀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然而這卻是當今的一部分教育現狀、畢竟在這個社會上,成績好往往會有很大的話語權。
  • 教育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認識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關乎著他的未來,在孩子還沒正式進入校園的時候,父母就教會了孩子背唐詩宋詞,甚至還會送去各種輔導班進行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父母眼中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 蔡元培談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他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影響著孩子長大以後的路,現在的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能名列前茅,考上名牌大學,似乎這樣的教育才算成功。而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的誤解,是升學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產生的不良後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長城。
  • 網紅教授鄭強:越來越多的家長正在用錯誤的教育方式「殺死」孩子
    人生不是拼起跑線,也不是拼誰跑得快,跑的早,而是看誰跑得遠。我們應該給孩子從小養成堅韌不拔,一生努力的品格和人生的幸福不是由學歷和職位決定的人生觀,把自己的情感和熱愛奉獻給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樣一個理念。這才是科學的教育。
  • 長大能掙大錢的孩子,多數有這3個特徵,班主任強調:與分數無關
    多數人家都是普通家庭,為了生活拼命工作,有了孩子就更要多掙錢,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就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掙大錢,不是父母要沾光,而是不想讓孩子過著和自己一樣的生活,每天睜眼閉眼為了錢而發愁。也許這類孩子或許讓家長很操心,事實上,他們卻更能掙大錢,要知道能掙大錢的人
  • 抓住農村優勢,培養健全人格
    今天的少先隊員是新世紀的主導者和創造者,如何做好少先隊工作,提高隊員素質,培養隊員,健全人格,是提高21世紀培養接班人素質的關鍵。  根據我國國情,現階段的少年兒童以獨生子女為主,他們在家庭中充當「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家庭的溺愛養成他們任性、撒潑、攀比的心理也日益明顯,耐挫折力弱,這些都是與健全品格格格不入的。
  •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人格教育
    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重視和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代教育的主題之一。本文從阿德勒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入手,解析阿德勒人格教育內涵與特徵,並對其教育思想在當代運用、培養兒童健全人格進行有益探索,以幫助兒童選擇合理的行為方式,培養兒童的社會興趣,促進兒童的人格健康發展。
  • 堂吉偉德:「家務清單」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善舉
    (5月6日《焦作日報》)把家務作為家庭作業,製作成「家務清單」讓孩子去完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舉動並不多見。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這不僅在於勞動本身創造財富和價值,也是實現個人幸福和國家富強的必然路徑,更在於學會勞動才能熱愛勞動,擁有勞動的意識與本領,才會有健全而獨立的人格。
  • 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書的開篇,陳校長針對教育的本質給出了一個定義,明晰了教育的本質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在報滿課外補習班、追求分數至上的今天,很少有人真正思考過將孩子培養成才的真正含義。
  • 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標體系中,有一個問題,即人格問題,無論是教育者個體素質還是每個學生素質,都要以人格特徵表現出來,教育應該培養每個人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應建立在現代人格基礎之上。我國新時期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思想教育卻令人擔憂。
  • 家長朋友,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遠比你們眼中的分數更重要
    其間一同事說孩子讀書行不行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最重要。孩子童年就是需要有夥伴,孩子的童年就是快樂的、美好的。 雖然是閒談,但是大家閒聊中一致提到的就是,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全的性格很重要,成績是次之,孩子長大成人後,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有一席之地。
  • 鄭強教授談太原理工轉型,鄭強:不是幾個老師掙點工資過日子
    為了滿足當下中國的發展需求,對科技、人才都有了新的要求,而承擔著這份重要責任的國內高校,就需要面臨轉型。那麼高校的轉型方向究竟是什麼?關於轉型,著名的「網紅」教授鄭強就提出了自己的「三轉」,令人醍醐灌頂。
  • 如何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定得重視這些方面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裡的「秉性」就是指人格。它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近些年來,社會上頻頻發生的青少年犯罪悲劇,大多都跟人格不健全脫不了干係。父母並不能陪伴兒女一輩子,他們需要健全的人格來適應這社會。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 健全人格的內涵及特徵
    謙遜並非消極退讓,而是積極有為;謙讓也非優柔寡斷,更非自卑、畏怯、虛偽;(6)誠信不欺的正直精神。待人接物要真實.不虛偽;要相互信任,不爾虞我詐;要剛正無私,不要只顧自我:(7)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遇到困難或危險時,應奮不顧身,勇敢排除困難;但有時要等待時機,不可輕率冒進;(8)自我節制的調控能力。
  • 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人
    我們為什麼要逼你學習,就是為了你能夠在未來過得更好。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有個更好的未來。換句話說,家長們現在要孩子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生活與好的未來。那麼,你知道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什麼嗎?
  • 提出取消高考英語的,不是鄭強,而是這個人,但原因卻是一模一樣
    最近,鄭強教授再登熱榜,他從浙江大學遠赴太原理工大學履新高校正職,擔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雖然級別沒變,但肩頭上的職責卻是重了很多。太原理工大學作為老牌211高校,近些年的發展並不是特別快,優勢學科也不夠突出,此次鄭強教授赴任,也給山西的高等教育注入了一劑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