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一直關注國內的教育,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教育理念,個人認為,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鄭強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講到,現在的教育真的完全偏離了教育的本質,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再不改變,被毀掉的可是我們每個孩子的未來。他主要講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以後掙大錢,過上好日子,而是要培養孩子們具有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人格。
我們現在的教育真的是太功利了。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教育孩子時都特別強調: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掙不了大錢,就過不上好日子,仿佛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掙大錢。
但實際上學習知識從來就不是為了謀生和發展,如果想謀生和發展,直接打工做生意就行了。學習知識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為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了健全自己的完美人格。
看看現在的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分,追求名校,上名校的目的還是為了賺大錢,買大房子,買豪車。這種功利教育下,難怪清華北大的孩子都出國不回來了?人人都是為了自己,為了私心,誰還想著建設祖國報效祖國?
孩子們在這種教育下,心態已經完全扭曲了,變的極端的精緻利己。
第二:我們教育孩子穩重、深沉、不要太出眾,不要隨便說話,這就是在扼殺孩子們個性和天真!
鄭強教授說,現在教育上還有一個怪相。我們喜歡把老年人的穩重、官場的深沉當作優點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比如教育孩子不要隨便說話,不要太出眾,要看眼色行事等等。
孩子本來就應該是青春、靚麗和有朝氣的,敢於表現自己的。但看看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敢大聲說話的,更別說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很多孩子像成人一樣說句話還要揣摩老師和家長的心思。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把自己偽裝起來,變的虛偽、做作、老謀深算、工於心計。這樣的孩子真的好嗎?
孩子如果沒有了天真和率性還叫孩子嗎?
第三:大學不是比論文,比教授,而是應該比學生,看哪裡的學生更有朝氣,更自信。
鄭強教授說,現在對大學的評價也是不科學不合理的。
比大學不是比誰的論文多,不是比誰的教授更厲害,而是應該比學生。比如太原理工永遠應該向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大這樣優秀的學校學習,但是作為太原理工大學的校長,我有信心,要讓我的孩子們在朝氣和自信方面,要讓其他學校向我們的孩子學習。
現在的大學把孩子們直接分成了三六九等,導致普通大學的孩子很多都沒有自信,甚至自暴自棄,這是非常可怕的。作為學校,不能看低自己的學生,而應該努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只要孩子們自信了,有朝氣了,自然願意努力學習了。
我們的教育問題確實太多太多了,鄭強教授面對現今的教育現狀,也是痛心疾首,無能為力。
教育目的功利性,已經深入人心,現在真的很難改變。大家學習的目的就是一個:考名校,掙大錢,過上好日子。這個暫時誰能改變?
不管是北大清華的孩子,還是普通院校的孩子,大家上大學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看看這些年清北學生的去向就明白了,除了出國,國內的也不想搞科研,一股腦的扎堆公務員隊伍,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公務員待遇好工作又輕鬆嗎?
教育到底為了什麼?也許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