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美食。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的揚州,自有其不可比擬之處。余光中先生曾言,「揚州菜香,舉國口饞」。
揚州美食源於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已經結束,各類美食想必也讓大家目不暇接,這裡來為大家「劃重點」啦,介紹揚州美食中的「爆款」。一起開啟我們的美好「食」光!
所以,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的揚州,有很多的特色美食等你來品嘗。
揚州炒飯
相傳揚州炒飯最早出現於隋煬帝巡幸江淮時的菜單,叫做「碎金飯」。
此後經年無所改,皆為蛋炒飯。到了清代,揚州太守伊秉綬加了三鮮進去,完成了菜點合一。中國的飲食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飯菜合一——揚州什錦炒飯。
揚州炒飯的可貴之處在於其平民性,可入國家宴席,可上平民餐桌。
有人曾說,世界上凡是華人開店的地方,都有「揚州炒飯」。此飯非彼飯,「飯紅是非多」,想要吃到正宗的揚州炒飯,請移步揚州~
蓑衣蘿蔔
淮揚菜刀工極為講究,相信大家在大大小小美食紀錄片中都見識過,比如著名的「蓑衣蘿蔔」,這是用蓑衣刀法處理的蘿蔔,唯美唯俏。
滷水拼盤
我對類似的滷水是毫無抵抗力的,豬耳豬尾豬舌,墊著的是滷水花生,我把圖發給福州餐飲朋友,看看人家是怎麼拼得,好好學習吧,美食有的時候要從視覺上第一時間就把顧客抓住。
六月黃燒雜魚
「忙歸忙,勿忘六月黃」,所謂「六月黃」,即指經過第三次脫殼性腺未發育完全的「童子蟹」,每年農曆六月左右開始上市,體重一般在2兩左右,具有外殼脆、內殼軟、鮮味足、肉質豐滿的特點。
六月黃是至鮮之物,用它來燒新鮮的湖魚,比我們在福州常吃的醬油水雜魚更鮮一層樓,光湯汁我就舀了好幾勺。
鹽水鵝
在揚州,鹽水鵝的攤點,大街小巷,遍地開花。上午10點、下午5點準時出攤。
揚州鵝菜歷史悠久,養鵝、吃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
著名作家汪曾祺的《鵝,鵝,鵝》、著名美食評論家董克平的《吃鮮兒董克平飲饌筆記》等,記載了對揚州鹽水鵝的回憶與眷戀。
「揚州環湖繞河,自古水多,養鵝、吃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唐代詩人姚合在《揚州春詞》中描述當時的揚州是『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揚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顧問施志棠介紹,揚州鹽水鵝歷史悠久,遐邇聞名。
唐代,揚州養鵝已經興盛;康熙、雍正《揚州府志》物產卷均載「鵝鴨」;《民國江都續志》物產卷載「鵝」。
「我的家族製作鹽水鵝的歷史有260多年。」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珏老鵝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玉鵬說。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