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者」瑪曲氣象站:剪一葉風雲測黃河奧秘,邀漫天雲水壯...

2020-12-11 每日甘肅

瑪曲國家基本氣象站高級工程師李維紅介紹觀測到的風雲數據。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通訊員金滿慧

「甘南是黃河重要的水源涵養補給區和長江最長支流白龍江的發源地,這裡擁有天然草場232.6萬公頃,溼地53.44萬公頃,林地156.6萬公頃,白龍江、黃河、洮河、大夏河及其眾多支流縱橫全州,黃河幹流在瑪曲境內流經433公裡,補給了45%的水量,具有得天獨厚的『造血』和『輸血』功能……」

8月5日,由中國生態學學會、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舉辦的第十屆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在合作市舉行。論壇上,今年7月剛剛出版的《生態甘南與綠色崛起》一書如是描述甘南的生態分量。

然而,作為黃河重要的水源涵養補給區,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蓄水池」的黃河首曲所在地——瑪曲,又是典型的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如何逐步洞悉這一區域的氣候特徵及其變化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對保護其生態尤為重要,也是學界和社會關切的問題。

多年來,甘肅省氣象局、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瑪曲國家基本氣象站等單位在基於觀測、研究、試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生態修復及保護技術,將開發空中雲水資源為瑪曲增加天然降水的人工影響技術攀登至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之上。

而位於甘南西南部瑪曲縣3471米處的瑪曲國家基本氣象站,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空中的雲水資源,在理解風雲中為瑪曲黃河重要水源涵養補給區更好利用雲水資源提供氣象智慧。

在這裡,天與地的信息融合在一起。

開發雲水資源,要知風知雲又知雨

盛夏時節,在甘肅省海拔最高的國家一類艱苦氣象臺站——瑪曲國家基本氣象站內,已經在這裡值守23年的李維紅正在查看微波輻射計觀測的氣象資料。

走近李維紅,他對任何一項數據都充滿著認真乃至感情。因為這一系列數據背後都有著重要氣象和生態價值。

李維紅介紹觀測到的氣象數據

「這是全省唯一一臺微波輻射計。」李維紅說,「它能根據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連續觀測到大氣溫度、相對溼度、水汽以及液態水含量等。比如,可以掌握一定時間段一立方米大氣的含水量。這不論對短期預報還是為研究大氣邊界層的含水量分布情況以及氣候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氣象微波輻射計

「在瑪曲,微波輻射計觀測的水汽和其中液態含水量對降水過程和可降水潛力有明顯的指示意義,可用於人工增雨條件的識別,為人工增雨作業選擇更加重要的時機。」李維紅認為,這是這一設備對瑪曲更直接的價值,也是為黃河上遊利用雲水資源,保護生態提供氣象智慧的重要支撐之一。

在微波輻射計觀測平臺旁邊是邊界層風廓線雷達觀測平臺。李維紅介紹,該設備每6分鐘掃描一次50米至5000米高空的風速風向,對分析暴雨、強對流天氣、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起著關鍵信息參考。

降水的形成要有充足的水汽,且水汽達到飽和與過飽和,即由大氣降溫而產生充足的凝結核。風的演變則直接決定了降水的強度、移動路徑和持續時間。而風廓線雷達提供的高時空解析度的觀測資料,可以很好地連續監測水平風的垂直切變及其發展的深度。

在氣象學上,雲和降水的形成、發展,除了受動力 、熱力條件外,其內部的微物理過程也起著重要作用。雲中微物理因素的微小變化都能影響雲的結構、降水等。所以對雲降水結構,特別是雲系中液態水的分布及其演變規律等的研究,對高空高解析度風的變化的掌握,為了解風、雲和降水的形成,提高預報準確率和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性提供重要信息。

保護大生態要懂「天地」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甘肅省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開放實驗室聯合在瑪曲國家基本氣象站設立了青藏高原邊坡(黃河上遊水源涵養)區域大氣環境與溼地生態觀測與試驗基地。同時,這裡也是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瑪曲大氣科學聯合試驗基地。

蒸滲計

在微波輻射計、風廓線雷達中間的草地上,一片草地被一巨圓形石圈圍了起來,裡面草木茂盛,引起參觀者的好奇。

「千萬不要觸碰到裡面!」李維紅像保護寶貝一樣地呵護著這個大圓圈。他說,「這是蒸滲計。反映自然下墊面的土壤水分蒸發量,人若站上去就打破常規觀測記錄了!觀測資料對研究瑪曲植被生長、保護有重要價值。」

不僅如此。

在旁邊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前,李維紅介紹,這裡實時探測地下1米的土壤水分,不僅知道土壤墒情,為瑪曲牧草生長提供氣象服務,其積累的氣候資料也為研究瑪曲草原植被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越過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李維紅帶記者走進農業氣象觀測場,這裡是觀測自然生長狀態下的牧草長勢。蹲在草叢裡,李維紅介紹,這裡有兩種牧草——垂穗披鹼草、早熟禾。今年雨水豐沛,這裡的牧草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

「這就說明,只要沒有人為影響,瑪曲的牧草可以自然長得這樣好!這也給人們保護和建設更好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堅定信心。」李維紅說。

談起瑪曲氣象站牧草觀測經歷,夏河縣氣象局觀測員、今年28歲的譚久亨說:「我在瑪曲氣象站工作了5年,每月1日、11日、21日我們都會到觀測場內進行牧草採樣,然後稱重、分析產量,之後發出旬預報,提出牧草生長趨勢和應對建議。」

瑪曲氣象站1966年建站,1967年1月正式業務運行,承擔氣候觀測和氣象要素的國際交換,為科學實驗、防災減災、經濟建設提供決策、公眾、專業氣象服務,為氣候變化研究、業務實驗提供高準確度、高可靠和穩定的觀測資料和產品。

瑪曲氣象站觀測設備

多年來,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等單位依託瑪曲氣象站的觀測資料,發表了《瑪曲地區5~10月水汽通量及強降水水汽來源分析》《2001~2011年青藏高原東北邊坡地帶雲水資源分析》《甘肅省瑪曲縣人工增雨氣象條件分析塵模擬結果的影響》《一次層狀雲降水過程雲中液態水含量的演變特徵》《瑪曲一次強降水過程的風廓線演變特徵》等一系列論文。

突破近4000米地區人工增雨作業界限

在近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區探索人工增雨作業的方案,目前在世界上還是挑戰,也極為少見。

但是,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等單位依託瑪曲氣象站的觀測資料,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為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空中水資源合理調控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首先,系統研究揭示了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降水氣候背景、水汽來源及通道,給出了適宜人工增雨作業的天氣系統、雲系特徵及作業催化的部位、時機選擇的依據。

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等單位對近50年來瑪曲及周邊地區氣象臺站常規資料研究發現,瑪曲地區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趨勢不明顯,但氣溫升高明顯,蒸發量增大,呈現暖幹化趨勢。首次研究、發現了瑪曲地區水汽來源及通道:低層水汽源地是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區,主要是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偏南氣流輸送到該地;中層水汽源地是印度洋及孟加拉灣,主要是通過印度季風及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氣流輸送到本地。探明了瑪曲地區不同等級降水多時間尺度的氣候特徵,以及層雲、對流雲的天氣背景。給出了適合人工增雨的雲況特徵以及天氣形勢,為人工增雨作業催化部位與時機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

瑪曲氣象站觀測設備

第二,首次建成了瑪曲降水資源調控集成業務應用系統,可為作業效果檢驗與評估提供客觀依據。

第三,首次建成了可供長久使用的「瑪曲空中雲水資源調控、指揮、人工增雨作業」觀測與試驗示範基地,為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空中水資源的合理調控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認真研究瑪曲地形、地貌、地表狀況等特徵的前提下,優化選擇曼日瑪、阿孜、瑪曲縣城為示範點,建成了布局合理的擁有基本氣象要素自動觀測、微波輻射計、風廓線雷達、波溫比測量儀、蒸滲計等特種觀測儀器的「空中雲水資源調控、指揮、人工增雨作業」觀測與試驗示範基地。形成了地面以火箭彈、燃燒爐相結合,空中飛機催化的立體式人工增雨作業技術體系。建立了瑪曲人工增雨作業效果評估體系,實現了能對人工增雨作業效果進行及時評估的功能。

傍晚時分的黃河第一彎,水天一色。

調控空中水資源,能使瑪曲年降水量增加10%以上

在一系列技術突破下,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等單位通過人影試驗發現,利用飛機或地面對瑪曲空中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控,能使瑪曲地區的年降水量增加10%以上。

2011年,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等單位在瑪曲利用有利時機開展了2次飛機增雨試驗,2012年開展了1次飛機增雨試驗和2次地面火箭增雨試驗。從近30年的瑪曲年均降水量571.6mm來看,2011年進行了飛機增雨試驗,年降水量達到637.6mm,比30年的年均降水量571.6mm增加了11.5%,比2010年沒有進行人工增雨的年降水量562.4mm增加了13.4%。到2012年1~10月,瑪曲降水量累計已達717.2mm,比30年年均降水量的571.6mm增加了25.5%,2012年進行3次增雨試驗的降水量又比2011年的2次增雨試驗的年降水量的637.6mm增加了12.5%。

瑪曲花草豐茂的山脈

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有關專家介紹,通過2012年5月20日的一次有效地面火箭增雨試驗的瑪曲和沒有增雨作業的碌曲對比,地面火箭增雨後發現:瑪曲站降水量為13.9mm,碌曲為7.7mm。就這次地面產生的降雨量個例試驗來說,試驗區的瑪曲降水量比對比區碌曲的降水量增加了80.5%。

由此說明,應用建成的「瑪曲空中雲水資源調控、指揮、人工增雨作業」觀測與試驗示範基地的觀測分析,利用飛機或地面對瑪曲空中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控,能使瑪曲地區的年降水量增加10%以上,對保護瑪曲草地植被和黃河水源補給能力,增強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澤溼地的水源涵養能力,起到重要促進作用,並進一步提升了整個區域高寒草地和黃河首曲沼澤溼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

2015年1月16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向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及主要研究人員張強、李耀輝、孫旭映頒發了《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生態修復及保護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證書。

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瑪曲)生態修復及保護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也與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的基礎有很大關係。據介紹,與國內同類工作相比,甘肅省是我國最早(1958年)開展飛機人工增雨試驗的省份之一,60多年來甘肅省氣象部門在人工增雨作業方面有雄厚的技術儲備、豐富的經驗積累、成熟的作業與指揮管理。

甘南州人影辦副主任王天福介紹人工增雨火箭彈模型

瑪曲縣氣象局局長王世文介紹,多年來,瑪曲縣氣象局與青海省氣象局配合,展開三江源生態聯防聯動,為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補給區開展飛機增雨作業提供氣象信息,促進黃河上遊雲水資源開發。

位於瑪曲縣阿萬倉的黃河溼地

為了讓黃河首曲更美,他們一直在路上

九曲黃河,首曲在瑪曲。

瑪曲是「若爾蓋——首曲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喬科曼日瑪為主體的溼地連片綿延,面積達562.5萬畝,被譽為「地球之腎」和「天然蓄水池」,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和調蓄區,素有「高原水塔」之稱。

但是,瑪曲也是典型的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在落後的技術和生產條件下,人類只能適應氣候,本能地躲避氣象災害和利用氣候資源,隨著科學技術快速進步,人類逐步洞悉氣候特徵及其變化規律,能夠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

53年來,瑪曲氣象站堅守在3471米的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補給區,觀測的資料填補氣象界的多個空白,尤其對大氣邊界層的研究,為保護生態、應對氣候變化積累了重要氣象資料。

這期間是書寫了一代代高原氣象人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精神,為祖國氣象事業奮鬥拼搏的感人故事。

拍攝於1983年冬的瑪曲縣氣象站 (甘南州氣象局辦公室提供)

像李維紅,從踏入氣象事業,已經在瑪曲氣象站堅守了23年,也是站內唯一的高級工程師。2013年,他從事新聞工作的妻子因工作從蘭州調到南京,如今李維紅的家安在了南京,他每年只有利用休假的時間才得以與妻子、孩子團聚。

今年56歲的瑪曲氣象站原站長王天福回憶起自己22歲來到瑪曲氣象站時的情景說:「我是拽著馬尾巴渡過黃河來到瑪曲的!記憶最深的就是我們找牛糞作為過冬取暖的柴火……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瑪曲氣象站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瑪曲氣象站老一代氣象工作者 (甘南州氣象局辦公室提供)

1991年出生的敦煌小夥兒譚久亨於2014年考入瑪曲氣象站,2019年4月被調到夏河縣氣象局從事綜合觀測和預報工作。

「我之所以選擇從事氣象工作,且把鍛鍊的第一個地方放在瑪曲氣象站,是受到爸爸的影響。我爸爸也曾經是瑪曲氣象站的一員,後來他又到甘肅另一個艱苦臺站——馬鬃山氣象站。我是從爸爸身上看到了那股精神和充實!」譚久亨說,「2014年,我爸爸親自送我到瑪曲氣象站,囑託我要到艱苦的地方去鍛鍊!今年4月,瑪曲氣象站的領導開著車送我到夏河,當車駛出了『黃河第一彎』的門時,當領導在夏河與我道別時,我內心非常不是滋味,無論對瑪曲氣象站還是領導都有了不舍的感情,瑪曲是我成長的地方,將影響我一生……」

如今的瑪曲縣氣象局

像李維紅、王天福那樣,像譚久亨和父親那樣,瑪曲氣象站的人們為了夢想一直在路上,以「手可摘星辰」的氣魄攬雲測幻、掬水弄清,在把握風雲開發雲水資源中,書寫著鮮活的大氣人生。

進入瑪曲縣城的開闊道路

相關焦點

  • 「中國夢 黃河情」飛越黃河九曲第一灣 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中國網9月21日訊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它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流淌在唐克草原的黃河,被當地人叫做「瑪曲」。
  • 遊泳賽前測水溫,沙灘排球前測溫度……35個氣象站緊盯軍運賽場風雲...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希 攝影蕭顥 通訊員唐悅 郝仁 陳聲超 沙灘排球比賽前要測沙子溫度,東湖公開水域遊泳比賽前要測東湖水溫,東湖帆船比賽前要測湖面的風向風速,射擊比賽要測能見度,這些賽事背後的細節,您聽說過沒?
  • 來到瑪曲黃河第一灣,行走在觀景木棧道上,欣賞平靜溫婉的黃河
    一個旅遊愛好者,也許你不知道瑪曲,但是,在瑪曲的一個景點你應該聽說過,黃河從巴顏喀拉山浩浩東下,在瑪曲縣境內形成了一個433km長的「九曲黃河第一灣」。在這裡,你可以見到黃河的源頭,站在高處向下望,盡收眼底。
  •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金羊網  作者:許悅、粵農農軒  2019-03-25 【愛國情·奮鬥者】開欄語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 初中生優秀作文:一枝一葉總關情
    初中生優秀作文:一枝一葉總關情 學子,憤筆,迴廊中。   斯人,獨立,寒窗前。   面對埋首讀書的學生,老師飽含深情地說了一句話:你們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寥寥數字,背後是老師多少熱切的期盼與離別的不舍?   看著這句樸素的文字,我突然紅了眼眶。我想像著,當高考結束時,走出考場時的情形。
  • 瑪曲42名小學師生暢遊蘭州
    孩子們在中山橋留影  蘭州晚報報導 「這就是黃河啊,水好大,中山橋好雄偉,我們都喜歡黃河母親雕塑,第一次坐地鐵感覺很平穩。」8月10日至13日,來自甘南瑪曲大草原的42名小學師生來蘭開展暑期研學活動,他們遊覽黃河風情線,參觀蘭州大學、省博物館、省科技館,深深體會到了蘭州近年來的飛速發展。
  • 瑪曲42名小學師生暢遊金城
    孩子們在中山橋留影「這就是黃河啊,水好大,中山橋好雄偉,我們都喜歡黃河母親雕塑,第一次坐地鐵感覺很平穩。」8月10日至13日,來自甘南瑪曲大草原的42名小學師生來蘭開展暑期研學活動,他們遊覽黃河風情線,參觀蘭州大學、省博物館、省科技館,深深體會到了蘭州近年來的飛速發展。
  • 大白食測 | 在這裡解鎖「宇宙奧秘烤肉蓋飯」
    整體口感和調味都是偏甜的,味道很不錯口感軟糯又有嚼勁,但是不夠冰涼,對比起「中心屋」和「和萌」的生拌牛肉,我還是更喜歡後兩家的酸味。攪拌均勻的御用飯,把烤好的喜歡吃的烤肉都鋪在飯上。在最上面放上生拌牛肉和梨條青瓜條,最後再淋上宇宙奧秘——「月見醬」!一碗「宇宙奧秘烤肉蓋飯」就完成啦!
  • 瑪曲瑪麥哲木道景區奠基開建
    傳承史詩文化 弘揚草原精神瑪曲瑪麥哲木道景區奠基開建每日甘肅網6月10日訊據甘南日報報導(記者 楊平 通訊員 當正杰)6月6日,在全縣上下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進文化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奮力開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 秦皇島開發區:小剪刀「剪」出大長城,代代傳遞濃濃愛國情
    6月12日,在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河北秦皇島非物質文化遺產家族單色剪紙第四代傳承人姜豔華、第五代傳承人梁浩用手中的剪刀精雕細剪,共同完成優美雄渾壯觀的巨幅剪紙作品——「萬裡長城」,展現出兩代人濃濃的愛國情。
  • 「小浪底」杯「黃河故事」全國楹聯大賽評選結果公示
    ——江西  鍾宇  題黃河治理  何分浪濁浪清,縱千番曲折迂迴,猶抱初心朝大海;  最是情深情重,看兩岸飛紅湧翠,長教活水潤蒼生。——上海  林為挺  水從天上來,大氣無倫,九曲放飛中國夢;  家在畫間住,初心不忘,千秋守護母親河。——北京  項光來  題小浪底水利樞紐  黃沙淨而圖書出,紅日升而禹鼎光,躍來九萬裡變化魚龍,何嗟浪急;  醉則邀太白金樽,歌則和東坡鐵板,淘盡五千年風流人物,已度春深。
  • 黃河的源頭在哪兒?
    中華的古文明,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遊地區,那麼黃河的源頭在哪兒?我們先看黃河三個重要的節點:積石峽、瑪多黃河橋、瑪湧灘地。唐朝與吐蕃的關係加深,我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就是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兩條河到底誰更長,由於支流眾多,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並沒有定論。直到2008年科考隊運用先進技術全面測量,才算完全破解這個謎題。瑪曲有兩個源頭,瑪曲本身和支流約古宗列曲。由於這兩個源頭得長度也有爭議,有時候我們也把約古宗列曲當做支流,瑪曲當做幹流。
  • 134歲的肥宅水,生日當天推出漢字「在乎體」
    「在乎體」的靈感,來源於可口可樂重返中國時所用的經典商標字體。而整套「在乎體」則是以天降、地潤的「水」作為設計原點,融入水的精神和形態,按照古人造法自然的理念設計而成。可見,對《老子》上善若水的解讀,我們且比不上這個原應該一竅不通的舶來者。
  • Tap Takeover | 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古時寺廟裡常會以「雲水僧」來稱呼雲遊四方的道人。於雲水之間,生命被解套,心靈得以舒展出開闊的空間,既平和又豐盛。如此古老的典籍竟會影響到遠在英國曼徹斯特的Paul Jones。Paul Jones, 他有2個我們不得不提到的身份:佛教徒、Cloudwater雲水酒廠的創始人。
  • 吟罷黃花塊壘消|秋韻秋思「詩詞選葉ZD393期」
    七絕·說秋文/花開*予舒詩情下筆不悲秋,花自飄零水自流。莫道飛霜多染鬢,將楓插向美人頭。七絕·秋思文/小橋秋水黃昏煮酒三杯醉,秋雨秋風秋錦被。夢裡歸鄉千百回,天明痴看梧桐淚。七絕·飲秋文/小橋秋水松青雲白菊花開,石徑層巖著綠苔。秋葉秋風秋色好,詩翁攜酒上山來。七絕·悟文/清風拂柳一、莫道當年情薄厚,試思片段漸分明。
  • 「黎明拾穗」72期詩詞49首,折梅人去瑤音遠,一寸冰輝一寸心
    「黎明拾穗」72期詩詞49首1.巨蟒穿雲千裡月,寶駒逐日萬重關。皇庭金輦龍頭影,草舍軒窗鳳尾端。七尺神耙妖鬼泣,擎冠託玉口三謙。12.七絕·霧天(平水韻)作者:莊雲(山東)霧起瑤臺仙境來,日隨乳化共徘徊。登高可觸凌霄閣,置驛猶如夢幻回。20.
  • 追雲?追日月 世界最高氣象站記錄風雲變幻
    追雲?追日月早晨7時30分,藏北安多的天空一片漆黑。此刻,戶外氣溫零下23℃。鬧鈴響起,洛松拉姆迅速爬起來,穿上羽絨服,戴上手套,拿著電筒,走出宿舍樓,頂著寒風,來到安多氣象局觀測場。貓著腰半蹲,觀察小型蒸發器皿內的結冰情況。
  • 「我情不堪如此」 藝術家
    艾米是誠實與叛逆的混合體,她把自己「愛誰誰」的生活態度完美地融入了每一首歌中。同時她的作品又都很誠實,甚至誠實得有點殘忍。與艾米合作了第二張專輯的音樂製作人馬克·羅森曾說,「很久以來,流行界都沒有人敢站出來承認他們的不完美,因為每個人都費了很大的勁,想為自己打造一個完美的形象。但艾米會說,是的,我喝醉了墮落了。怎麼了?她不膨脹,也不追求名利。」
  • 「移民就是不愛國」?別讓這些「誤區」耽誤你了!
    移民實質上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同,與「愛不愛國」沒有關係!在許多人看來:只要移民國外,就是「叛徒」,就是「不愛國」,實際上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是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錯誤認識!「愛國可以是深藏心底的情懷,可以是付諸努力的行動,但絕不是用來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工具,更不能成為裹挾民族情緒、對他人進行道義批判的依據。」
  • 行動支付賦能升級,騰訊雲「米大師」全面開放
    騰訊雲「米大師」依託於十餘年支撐騰訊業務支付計費及交易結算的經驗,近日正式對外開放,深度賦能各行業,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支付計費解決方案,打造支付計費生態服務圈。騰訊雲「米大師」提供聚合支付、帳戶託管、安全風控、對帳結算、營銷活動、數據分析、立體監控等多維度服務,支持多級商戶管理與分潤,全面支持各行業交易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