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情不堪如此」 藝術家

2021-01-12 未讀

編輯=姜小瑁 | 轉載請聯繫後臺





你坐在一家有年頭的小酒館裡,酒館的桌椅和地面都是木製的,輕輕挪動就會發出沉重但不刺耳的撞擊聲。角落裡有一臺老式點唱機,很久無人問津,按鈕都已經有點發粘。你隨意選了一首歌,然後回到座位上,讓自己淹沒在周圍人吞吐的藍色或灰色煙霧中。旋律像是在酒中泡過,有點踉蹌地走進你的耳朵裡,你一頭栽入其中無法自拔。周圍的陌生人在低聲交談,像是在為這首歌伴著和弦——



這是每次聽艾米·懷恩豪斯的這首

《Love Is A Losing Game》時

未讀君腦裡都會浮現的景象





艾米·懷恩豪斯 Amy Winehouse

1983-09-14 至 2011-07-23 英國歌手



──────────



如果不是因為去年的一部紀錄片《艾米》,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流行樂壇上曾經閃現過一位叫做艾米·懷恩豪斯的天才。你無需是她的歌迷,也可以被她的唱腔擊中,就像你無需嗜酒,也可以被酒精放倒一樣。而從某些角度來說,艾米的聲音的確很像酒,不是很猛烈,但後勁十足,能讓人一直宿醉下去。




AMY | WINEHOUSE







十七歲時,艾米成功與唱片公司籤約;二十歲時,她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場唱作專輯《Frank》;二十三歲時,她的第二張、也是最後一張唱作專輯《Back to Black》席捲全球,並為她狂攬了五座葛萊美獎杯。在這之後,一切急轉直下:狗仔、毒品、愛人被捕入獄等一系列事件迅速將艾米拆解。2011年7月23日,艾米因酒精中毒意外辭世,年僅二十七歲。







誇張的蓬蓬頭,埃及豔后般飛揚的濃眼妝——這是成名後的艾米的經典裝扮。光看長相,我們很難想像她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女孩,而當她開嗓後,我們可能會更加震驚:她那慵懶、墮落、粘稠、有點沙啞、充滿磁性的聲音,像是一個已經對世界感到厭倦的人在做最後的告別,完全不像一個年輕人在憧憬未來的生活。所以很多人會說,艾米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古老的靈魂被裝進了一個年輕的身體內。




▲ 這首歌是很明顯的老靈魂






艾米十四歲時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因為當時的流行歌都無法表達她的心情和想法,又因為她小時候聽了很多經典的爵士樂,所以十五歲時她開始自己寫爵士。艾米是誠實與叛逆的混合體,她把自己「愛誰誰」的生活態度完美地融入了每一首歌中。同時她的作品又都很誠實,甚至誠實得有點殘忍。與艾米合作了第二張專輯的音樂製作人馬克·羅森曾說,「很久以來,流行界都沒有人敢站出來承認他們的不完美,因為每個人都費了很大的勁,想為自己打造一個完美的形象。但艾米會說,是的,我喝醉了墮落了。怎麼了?她不膨脹,也不追求名利。」




▲ Ivor Novello Award 獲獎作品






在創作第一張專輯時,艾米吸大麻吸得很厲害,大麻也對整張專輯的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吸大麻時我的狀態是很嬉皮的。創作第一張專輯時,我一直在聽嘻哈樂和爵士。大麻會讓你變得很自衛,很像:去你的,你根本不了解我。」所以她才能創作出像《Fuck Me Pumps》這樣的歌。而這種有點輕快的狀態,她今後再也找不回來了。




▲ 艾米第一張專輯中最著名的歌之一






創作第二張專輯時,艾米不怎麼吸大麻了,但酗酒比較厲害。加之她深愛的男友 Blake Fielder-Civil 與她分手回到了前女友身邊,艾米完全崩潰。但藝術圈的套路大家都懂,在創作瓶頸中困了很久的艾米突然有了靈感。第二張專輯中的所有歌都是艾米當時的心情寫照,尤其是專輯的同名主打。艾米只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寫完了《Back to Black》這首歌,或者用她的話說,這首歌一口氣寫完了它自己。創作成了艾米的情緒出口,但她並沒有在歌曲中呻吟、哭鬧、謾罵或抱怨,而是不動聲色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心碎與憤怒。果不其然,這首歌成了艾米最著名的作品。




▲「我們互告了再見 / 我早已死了千百次 / 你回到她身邊 / 而我回到 / 回到我們從前」——沒話說時就甩歌詞是未讀君的優良傳統






艾米一直過著這種浸沒式的生活,從一個癮症過度到另一個癮症——大麻、酒精、毒品、愛情——而將這些零碎瞬間串聯起來的,是她對音樂純粹的堅持與熱愛。艾米的一個朋友曾跟記者說,「我希望像艾米那樣戀愛,我覺得以前好像這樣愛過。」在一旁因安眠藥而昏昏欲睡的艾米回答說,「不可能不可能,如果你愛過的話,你活不下去的,因為你們不在一起了。」這就是她與Blake的真實寫照——他們兩個人很像,像到他們甚至會一起自殘。《滾石》雜誌的記者曾寫到,這兩人「就像兩個自我摧毀的靈魂,他們可以成為彼此生命中最棒的一面,也可以成為最糟的一面。」




▲ 經典歌詞——「我在廚房的地板上因你哭泣」






艾米與Blake最終和好如初並在邁阿密註冊結婚。但幸福與不幸總是結伴同行——從這以後,艾米像是坐上了過山車,急速衝向了人生的谷底。回到英國後,艾米在Blake的影響下開始接觸海洛因。她因毒品攝入過量差點喪命,也開始頻繁地在舞臺上崩潰和罷演。即使被送到了戒毒所,她也總能找到毒品吸。就這樣,曾被認為是靈魂歌派最有前景的繼承人的艾米,漸漸隱沒在狗仔的閃光燈和八卦專欄中。




▲ 艾米的唱片公司老闆曾想送她進戒毒所,第一次時她拒絕了,還寫了這首著名的《Rehab》作為回應——「他們硬要我去戒毒所 / 我說不不不」






2011年三月,近乎身敗名裂的艾米受邀與自己的偶像、爵士樂傳奇東尼·班尼頓 Tony Bennett 共同錄製一首歌。這段經歷被收錄進了紀錄片《艾米》中,看過的朋友一定還記得艾米無比緊張、多次因不滿自己的表現而十分沮喪的樣子。英國《電訊報》的記者 Neil McCormick 很榮幸地被邀請到錄音棚採訪艾米,他回憶說,自己看到的那個艾米「似乎正在重回巔峰」。他們聊了音樂,聊了未來,還聊了艾米害羞的天性,以及每次上臺前她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你知道那感覺像什麼嗎?我不是想表現得多愁善感或怎樣,但那有點像戀愛,無心進食,坐臥不寧,就是那樣。但登臺的一瞬間,一切都好了,你張口唱歌的那個瞬間。」




▲ 艾米與班尼頓合唱的《Body and Soul》






但沒想到短短四個月後,這個「似乎正在重回巔峰」的女孩的生命因酗酒戛然而止。很多人在追憶艾米時會用「燃燒得太劇烈」這樣的說辭來浪漫化她的死亡,但她的死是個十足的悲劇,不該被浪漫化。她的一生是很多個「沒想到」——沒想到音樂能當飯吃、沒想到自己會成名——和面對這些「沒想到」時的不知所措劇烈碰撞的結果。在生命結束時,她還是沒能過上自己最想過的生活:「我知道自己有才,但我活在世上不是為了唱歌的。我活在世上是為了成為人妻、成為人母、照顧我的家庭的。我愛自己的工作,但它不是生命的起點,也不是生命的終點。」




AMY | WINEHOUSE



很讓人惋惜的是,工作真的成了她生命的終點。有人用「自作自受」這樣的詞來定義艾米的一生。可對於艾米來說,除了全情投入之外,沒有第二種過活的方式——全情投入地去愛一個人,全情投入地去唱一首歌,全情投入地在生活的泥潭中痛苦地翻滾。





艾米·懷恩豪斯 逝世五周年祭



──────────



如果你也曾被這個老靈魂感動過

別忘了去文末 贊 下未讀君





—投稿或商務合作請聯繫—

unreadsky@163.com


▼ 點此進入未讀小店購買《老靈魂》

相關焦點

  • AI「幹掉」程式設計師後,又對藝術家下手了
    幾十年前,柯達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你負責按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在未來,AI 興許也會打起類似的廣告,「你什麼都不用幹,剩下的交給我們」。 人工智慧領域缺錢,但這兩個月來,他們不缺「好消息」。
  • 拆解改造Nike「Mars Yard Overshoe」,深度解構藝術家TomSachs!
    無容置疑,「NIKECRAFT:Mars Yard Shoe」 的出現帶給 Tom Sachs 很高的收視,亦將他的名字注入到每位的腦海之中,然而其實這位紐約當代裝置藝術家早於 90 年代經已在美國聲名大噪。
  • 束博|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藝術家
    每一個生命都在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成長中,包括個人審美的變化與思想的慢慢轉變,當材料變成石雕之後就會有很多隨機造型出現,那潛意識中就會帶入當時的心情、思想。雕塑是對空間的佔據,不同尺度的作品給人的視覺感受也會完全不同,每件作品都有它獨特的性格,會改變其周邊的微氣候環境。
  • 汪建民爆情變5天後首露面 憔悴認情傷「未放下寶媽」
    臺海網3月22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47歲汪建民和大他12歲的寶媽「姐弟戀」驚傳分手,爆出情變5天後,他21日首度露面,神色落寞又疲憊,之前外傳分手主因是負債,但他曾否認此消息,近來又爆出是女方另結新歡才分手傳聞,他聽聞連忙表示「不要亂說!」他也坦言還沒有走過情傷,「感情不是說放下就放下」。
  • 「見面三分情」
    4500年前)是怎樣教導他后羿的古人早在(禮記、學記)中就有精闢的見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史強國富民之本,而教育應該從兒童著手,從自己做起。我在大陸有兩個很好的朋友,他們是夫妻。剛好我要去他們家,跟他相約要去放生。結果我就想到,因為我們現在年輕人都是年輕人跟年輕人交往,很少跟對方的父母接觸,我就覺得這樣不好。所以我想他們可能會,我還沒有上他們家,他們就已經到大門口來等我,就出發。所以我就臨機一動買了一籃蘋果,做什麼?
  • 「重磅」木桐酒莊 2018 年份藝術酒標,由中國藝術家設計!
    徐冰用「英文方塊字」寫成的「人民藝術這可不是「瞎寫」的,每一個字母都有自己對應的漢字筆畫。負責人朱利安·德·博馬休伊斯·羅斯柴爾德(Julien de Beaumarchais de Rothschild)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有很多真正了解葡萄酒的鑑賞家。」
  • 陶藝工作室駐場藝術家「楊宗嘉」
    上海工藝美院陶藝工作室,這周邀請了來自臺灣的藝術家「楊宗嘉」以雙生為作為創作主題的講座。闡述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弟弟之間的情感。
  • 一句「發現中國的梵谷」,所有人都懂了
    「時尚公益」是苗世明提出的一個概念。「我覺得公益應該跟時尚、跟公眾的興趣點互動起來。」2013年,大黃鴨在香港展出,這種憨頭憨腦的龐然大物成為一時熱潮。苗世明馬上想,「無障礙藝途」能和大黃鴨有什麼關係。正好有一個叫巖巖的自閉症學員喜歡大黃鴨,「我覺得這是個故事。我要把他挖掘出來,要去包裝。」他親自給大黃鴨的設計者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寫信,邀請大黃鴨到上海來。
  • 「理性」和「感性」,並非是兩種「對立」的思維
    因為這是發自於我們內在「心靈」上的「真愛」,也可以說「感性」讓我們變得「有情」,「有情」而後「有義」,「有愛」則讓我們「義無反顧」。也就是我之前所說,「愛」即是「情」,是發自「內心」真正的「愛」。「愛」能使一個人「有情」、「有義」,這是出於人類「感性」的情操。
  • 「物我兩忘」、「梵我一如」、「我思故我在」究竟什麼是「我」?
    撰文:川流中國人以「物我兩忘」之藝術境界為高,印度人以「梵我一如」為終極目的,西方人則以「我思故我在」為哲學的裡程碑。究竟這個「我」是什麼?如何去理解這個「我」呢?佛陀從生命所面對的種種憂悲惱苦、疑惑恐懼作層層追溯,他看到世間無盡苦惱的根源,正是世人因無知而執著,以為有一個永恆不變、獨立存在的「自我」而來的。佛陀就是第一個徹底擺脫了這個「我執」的枷鎖,得到自由自在的聖人。「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 得物App 楊冰:從「性價比」到「情價比」,年輕用戶更願意為熱愛買單
    這個小小的細節恰好能證明一個事情:得物 App 並不是人們想像當中的一個「純賣貨」平臺,而是以用戶們的分享討論等內容作為同樣重要的版塊。得物 App 創始人兼 CEO 楊冰在極客公園 Rebuild 2020 大會中解釋到,用戶使用得物的很大一部分需求是了解、分享和交流,在後面「獲取」的環節其實才是交易。
  • 「醫」起搞視情揭榜 | 獲獎名單大公布!
    情牽醫患,連接你我。「醫」起搞視情——醫界短視頻大賽由丁香園旗下醫療行業品牌運營專家 醫院匯攜手 丁香醫生聯合主辦,旨在發掘更多優質醫療健康短視頻創作達人/機構,通過報名展示https://v.douyin.com/CJcesw/紀實類優勝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 42 歲女醫生捐獻全身器官給患者,助 5 人「重生」》https://v.douyin.com/Cnqd9w/三、單項獎最佳人氣獎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 周六活動:市集vol.4「白糖罐」 突 zhōng 然 yú 就來「上陽臺」了! +藝術英語
    突 zhōng 然 yú 就來「上陽臺」了!Yang 才 會在「上陽臺」作一個自我介紹,圍繞「楊立才賣楊立才」微店來聊一聊他近幾年來的藝術創作和未來計劃,關於野生藝術家的超級實用「謀生之道」圖10,「比目馬」明信片,我媽媽畫的。
  • Makiyo質疑羅志祥重提往日情為復出,歐弟發「心靈雞湯」回應
    (圖:歐漢聲IG、enya Fashion Queen時尚女王)藝人「小豬」羅志祥忍了18年,近日首度對外發聲澄清當年演藝圈盛傳他搶歐弟(歐漢聲)女友Makiyo的傳言,羅志祥強調「不是我中間插足」,指Makiyo是和歐弟分手後隔很久才和他在一起。對此,昨晚歐弟透過IG限時動態發聲,表示「及時停損有多重要」。
  • 藝術家眼中的英文字母,太美了!
    馬德裡工作室CESS推出的藝術字母表,代表荷蘭藝術家梵谷的「V」。圖/取自behance代表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的「P」。代表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 的「S」。圖/取自behance。代表英國當代街頭藝術家班克斯的「B」。
  • 臺北室內合唱團《不了情》,惆悵又溫暖
    自創團以來,臺北室內合唱團秉持著「嚴格訓練、追求精緻」精神,並以「精緻音樂藝術的實踐者」自我期許,在歷任指揮陳雲紅、翁佳芬、梁秀玲的指導下,以絕佳的默契與音色,展現極為優異的藝術水準。現任指揮為留奧音樂家陳雲紅女士,團員應有35人,為臺灣頂尖之合唱表演團體。
  •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全臺唯一玻璃帷幕「看海美術館」
    透過屏東縣府團隊努力打造藝術季活動,讓藝術家和在地居民共同構想及創作,把「風」融入「藝術」,讓「風」被看見,也希望遊客們一起親身體驗這塊成長的土地。浮空尖山今年的活動中,以《 逆風旅行 Headwind Odyssey 》為本屆主題,規劃「氣象電影」、「科幻經典」和「時間旅行」三大主軸,以「喜愛迎風挑戰的旅人」為創作精神,製作裝置藝術、建築、雕塑、音樂、多媒體、攝影、平面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共計 34 座藝術品。
  • 最靠北藝術季「2020基隆潮藝術」即將開展
    今年主題為「海的一日」,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邀請海內外15組藝術家進進駐基隆,運用藝術、記錄、社會參與等方式,挖掘不一樣的海港風貌。各類型作品散布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處,邀請民眾透過感知、記憶、滯留等不同途徑,體驗基隆獨特「海的一日」。
  • 「道」與「涅槃」、「輪迴」是什麼?
    沒有「法」,個人的不滿足(貪),將無止境地持續。佛陀不自滿於只達到帶來短暫快樂的覺察;他追尋從輪迴中終極的解脫。 ——姚秦三藏『輪迴』的定義:有兩個梵文,已經進入英語系中,然其意義常被誤解。第一個是samsara,輪迴。很多人都熟悉這個名相,雖然它常被不精確地使用。
  • 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78個在當代藝術領域,有一句話爭議不小,而且流傳甚廣,那就是德國藝術家博伊斯(Joseph Beuys)說的「人人都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