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枕」不能「無憂」,反而會得頸椎病?
——骨科醫生的十萬個為什麼
「高枕無憂」怎麼解釋呢?如果是「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那這恐怕是諸多讓人費解的成語之一,因為只要是親自試一試就發現,沒有人會覺得高高的枕頭會讓人舒適。
「高枕無憂」出自《戰國策·魏策》:「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其實,「高枕」與「無憂」是並列關係,都是在描述一种放松的狀態;並不是因果關係,不是指高高的枕頭,所以睡得舒服、不必憂愁——這段對話不是為了解決魏王失眠的問題。「高」是指位置,「高枕」就是枕頭上的意思。「高枕無憂」白話文應該翻譯為:大王啊,只要是咱跟秦國搞好關係,您就枕頭上一躺,踏踏實實睡大覺,再也不用為國家的事操心了......
所以,並不是古人喜歡高枕頭,古人的頸椎和咱們有一樣的生理曲線,枕頭高了照樣受不了。要說區別也有,古人喜歡硬枕頭——因為髮髻。在沒有熱水器、洗髮水和電吹風且不能輕易剪頭髮的的時代,打理一次頭髮是非常繁瑣的。枕頭要夠硬才行,大戶人家的枕頭是陶瓷的,枕在脖子上,才不會一覺醒來亂了髮型。所以,繡花枕頭備受歧視——中看不中用啊!
當然,以上均是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後認為更準確的解釋,歡迎專業人士指摘。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更關注的是另外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枕頭不能太高;二是枕頭到底應該多高。
人睡眠時為什麼必須要一個枕頭呢?
主要是為了配合脊柱的形態特徵。人的脊柱由24塊獨立的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和它們之間的椎間盤構成的,從側面看,脊柱呈「S」形彎曲。自上而下依次為:頸椎7塊,向前彎曲;胸椎12塊,向後彎曲;腰椎5塊,向前彎曲;骶尾椎共同向後彎曲。4個彎曲所形成得生理曲線,是人類由爬行到直立行走而逐漸進化形成的。這樣的生理彎曲極大地增加了人體直立後頸、腰椎的活動度,而且在行走和跳躍時,生理彎曲的彈性作用可大大減少震蕩對大腦的影響。
人仰臥時,頸椎由於正常的生理前曲,和床面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枕頭就是為了填補這個空隙,並支撐頭部的重量;側臥時,肩部先與床面接觸,而頭頸部與肩部之間的高度差,也需要有一個東西來支撐,人才能安然入睡。否則,仰臥時頭過分後仰,頸前肌肉、韌帶以及皮膚過分牽拉、緊張,造成張口呼吸,一覺醒來口乾、舌燥、咽痛——也許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而側臥時,如果沒有足夠高度的枕頭支撐,一側的頸部肌肉過分牽拉而易疲勞,就會發生肌肉的痙攣和疼痛,也就是「落枕」。
同樣的道理,過猶不及,枕頭太高也不行——枕頭墊得太高,會造成頸椎後方的肌群過度牽拉而損傷,時間久了,會造成頸椎生理曲度減小、變直、甚至反屈,從而引起頭暈及頸、肩、臂、手指麻木等一系列症狀——這就是頸椎病的由來。同時肌肉緊張度過高也會造成血管的緊張,血流速度減慢,從而影響大腦血供,引起腦組織的缺血、缺氧,這就是「噩夢」的形成原因之一。此外,有來自武漢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頸椎病是急性腦梗塞的相關因素之一,睡眠時發生腦梗塞的頸椎病患者多數枕頭高度在15cm以上。
因此,枕頭過高過低都是會寓有損健康的。
那麼,多高的枕頭才是最合適的呢?這和每個人的體型有關係:適宜的枕頭高度=(肩寬-頭寬)/ 2,這樣無論是仰臥還是側臥,均能給予頸肩部一個良好的支撐,有利於其在一個正常的生理曲度下得到休息。也有更進一步的研究認為,個體化的枕高應為肩寬的0.167倍,再加上4.633cm,同時建議男性枕高不超過12.36±0.92cm,女性枕高不超過10.95±0.98cm。
還要強調的一點是,枕頭主要是支撐脖子的,不是支撐後腦勺的。所以,充填物的選擇,應為軟硬度接近於頸部肌肉的的彈性,不能太軟或者太硬。
但是,要注意:嬰兒不建議墊枕頭。
因為新生兒的脊柱是沒有生理彎曲的,是直的,平躺時脊柱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嬰兒的頭大,幾乎和肩膀同寬,側臥時頭肩也在同一個平面上。嬰兒進食後,為防止嗆咳,上半身應適當墊高。除此之外,3個月內的新生兒,不建議墊枕頭。因為,嬰兒從3個月開始學習抬頭,頸椎前曲就開始慢慢形成了。
此外,更好的選擇枕頭還有很多注意事項。譬如,「頭寒足暖」才能有助於睡眠質量。因為人在睡眠時,頭部的最佳溫度為25~30℃,因此,還應考慮枕頭材料在散熱方面的功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