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室外活動場地,主要由分班活動場地和共用活動場地這兩個部分所組成。分班活動場地包括各班級的種植園地、認養樹、飼養角;共用活動場地包括設有大型活動器械、直跑道、鵝卵石路等的體育活動場地以及沙坑、水池等遊戲活動場地。
(一)種植園地
在幼兒園建築物後面,靠近園牆的地方,往往都會有一大塊種植園地,按班級進行劃分;在每小塊地上,都會豎著一個牌子,表示這是某班的領地,神聖不可侵犯;各班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栽種相應的植物;附近有水龍頭和水管,便於幼兒給花草澆水;許多有經驗的祖輩家長、農民家長,都會到種植園地來做義工,和教師、幼兒一起種花養草。
(二)體育活動場地
在體育活動場地上,會安置許多大型活動器械。從製作材料上看,可分為軟材料(如木頭、塑膠)器械、硬材料(如鋼筋、水泥)器械;器械的組合形式有單獨設置(只有一個器械,如鞦韆)、聯合設置(由兩個器械組成,如平衡木—鑽筒二合一)和複合設置(由三個及以上器械組成,如攀登架—蕩橋—滑梯三合一)三種類型。實踐證明,複合設置的體育運動器械對兒童體能發展的影響優於聯合設置,而聯合設置器械的效果又優於單獨設置。在邊角處,還會建立一個小貯藏室,用於存放皮球、呼啦圈、跳繩、滑板等體育活動器具,便於教師和幼兒隨時取用。
(三)沙坑
在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上通常會建設一個沙坑,供幼兒玩沙之用;在沙坑旁,會有工具箱,用於儲存小桶、小篩子、小鏟子等多種玩沙用具;沙池旁需配一塊大油氈布,在玩沙後,要蓋在沙池上,以防雨水進入,衝走沙子,或異物掉入,傷害兒童的手腳;如果天氣適宜,幼兒還有機會光著腳,在沙池裡玩耍,與沙子親密接觸,深入了解沙子的特性。
(四)水池
在沙坑附近,通常還會建立一個水池,供幼兒玩水之用,幫助幼兒了解水的特性,使幼兒知道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在水池旁,會擺放著塑料盒子、塑料瓶子、海綿、漏鬥等多種漂浮或下沉的玩具用品,供幼兒操作探索,幫助幼兒了解水的特性;如果氣溫適當,還應鼓勵兒童赤腳玩水,把水源通過水管引入沙坑,築渠修壩,南水北調,並藉機給幼兒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不僅能使兒童親身體驗到幹沙與溼沙的區別,還能使他們全面理解水的利弊兩面性。
幼兒園要綠化、美化戶外活動場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證兒童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不少於2小時(其中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以促進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