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為寶爸寶媽要介紹下幼兒園,根據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可知,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適齡幼兒一般為3周歲至6周歲一般為三年制。其中,小班孩子為3周歲至4周歲,中班孩子為4周歲至5周歲,大班孩子為5周歲至6周歲。
幼兒園是學齡前孩子賴以成長重要場所,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幼兒園學習生活活動的環境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同時也是幼兒園長期發展的條件。一個豐富、科學的幼兒園環境有利於幼兒的成長,才能讓家長信賴和放心將孩子放在園所。當然幼兒園的環境布局、空間規劃設計最基本的分類是室內、室外。讓孩子成長在陽光,在孩子的天性得到釋放,讓友誼協作生根發芽基本上在室外的活動場地,室內是學習、培養興趣、生活的區域。那今天來說道室外場地規劃的原則和基本分區,讓寶爸寶媽有最直觀和基本的了解。
幼兒園室外設計一般分為區域規劃、區域空間設施、綠化造型、路徑通道等,會遵循四大基本理念:
留白:對於幼兒活動的空間,要減少室外水泥地、硬質地磚、花崗巖的出現雖然可以提升幼兒園的清潔度,不利於奔跑跳躍增加摔倒後受傷風險和嚴重程度,會減低幼兒運動的興趣也會讓家長帶來安全的擔憂,幼兒園室外設計理念中一定要注意留白,加大綠化,通過大自然的環境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
綠化:室外綠化不僅起到對幼兒園的空氣淨化的作用,更重要的事輔助幼兒園苗木知識方面的教育,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樹木花草,並在樹木花草掛上標牌,引導幼兒認識。讓綠化和教育共融,並通過專門的種植區設立讓孩子從小養成愛護花草,保護環境,植樹淨化空氣的理念。幼兒園裝修要求綠地率應不低於30%,軟質地坪面積應大於70%。
娛樂:幼兒天性就是玩耍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感知世界和獲得快樂。室外設計不可缺少娛樂的項目並且最好是奔跑和跳躍性的項目,比如草地、沙地、戲水等等,當然還有組合滑梯、室外鞦韆、攀爬繩索、攀爬牆等等都可以在幼兒園室外空間中設置。室外設計一定要注意顏色的選擇,要以清新的顏色為主,從而營造自由、自然的氛圍,陶冶情操,也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
自然:幼兒園室外環境重要的設計理念--融入自然。幼兒園活動空間本身強調自然性、舒適性,因此自然感的融入非常重要。自然感,要求室外空間在設計時,要將室外空間本身自由的內容進行整合,然後根據整體需求,進行布局和規劃。比如室外沙坑、足球場、跑道等的合理布局,都需要根據園區內已有的室外環境,在節省資源的基礎上,保證室外環境的多樣性規劃和發展。
在設計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園現場實際勘察,結合幼兒園特色和辦學理念、當地傳統文化,進行獨特性和個性化的設計。室外設計要根據功能進行分區,在幼兒教育最前沿的需求中融入園所的特性,對普遍的分區加以介紹:
室外設計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就是將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關係進行深入細緻、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終決定它們各自在基地內的位置、大致範圍和相互關係。功能分區常依據動靜原則、公共和私密原則、開放與封閉原則進行分區。也就是在大的景觀環境或條件下,充分了解其環境周圍及鄰近實體對人產生相互作用的特定區域。室外活動區域設計分區基本如下:多功能滑梯區,拓展攀爬區,鞦韆,搖馬區,沙水區,小型器械,路徑區域、地形區域。
組合滑梯
戶外攀爬
各式鞦韆
各種搖馬
小型器材
路徑規劃
地形組合
軟質活動場地——軟質活動場地區是兒童日常戶外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即滿足兒童體育活動上的需求又是大型戶外遊戲器械的放置區,滿足孩子們每天的戶外遊戲活動。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各種兒童戶外活動的特點,儘量避免各種活動之間的衝突,在提供一個安全遊戲環境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儘可能的營造出一個多彩活潑的活動空間。
EPDM地墊
種植區——種植區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觀念,讓孩子們體驗生活體驗自然並且在種植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秩序、遵守規則等良好的習慣。種植區位置在設計過程中避免在園區上風口,在種植區到建築路口之間儘量有室外洗手池的設置保證兒童入院的衛生安全,種植區亦可與養殖區結合形成一個生態的多功能體驗區。
玩沙戲水區——玩沙戲水區不僅是孩子們融入自然,獲取生活樂趣的場地也是可以讓孩子們互相配合併且培養動作的精確性及手眼協調等綜合能力。玩沙戲水區在設計上要要嚴格以兒童的安全為前提進行設計,區域一般安置在園區南邊有利於紫外線消毒,同時要有遮陽設施保護孩子們的夏日遊玩。
玩沙戲水設備
回歸到主題上來,室外設計讓你對幼兒園有個準確的判斷,當然最直接檔次判斷依據每月的費用。可是同類的比較上面你當然要知悉室外設計區別和細微的差別,最終還是為你的孩子挑選更好,更合適。最後希望通過室外設計的規劃讓你能對與幼兒園的對孩子成長、能力鍛鍊的基礎設施和設施配套的教育。回饋到家庭教育的時候,家長要從中學習到如何去鍛鍊和培養的方式,也為20世紀20年代的孩子尋找到他們童年的樂趣,他們的童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