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國大面積走入新高考的第一年,從最開始的「3+3」任選模式,到後面的「3+1+2」改良模式,新高考已經與最初有了很大的改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蘇省作為教育強省,既是第一年新高考,也是第一年採用全國一卷。
選課人數分布
我們來看一下,江蘇省作為全國頂級的教育大省,他們的學霸又是如何選擇學科的。江蘇省採取的是「3+1+2」的模式,根據統計的數據來看,江蘇省目前主流的選擇有六種,人數分別是:
1、物理生物地理:共計15.5萬人
2、歷史生物地理:共計7.1萬人
3、歷史政治地理:共計3.7萬人
4、物理化學生物:共計3.5萬人
5、歷史生物政治:共計1.7萬人
6、物理化學生物:共計1.5萬人
上面的學生選擇了主流搭配,還有1.2萬考生選擇了其它搭配,這些都比較小眾了。從選擇的數據我們能看出,江蘇省的學霸雖然多,但是大家還是以拿分為第一要務,兼具將來要報考的專業。
排名第一的物理生物和地理組合,雖然不是傳統的理科組合,但是地理一直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要注意一點,地理學科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卻是高考各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一科。選擇地理與其它兩科搭配,目的就非常的明確了,同時選擇物理來保障專業的廣度,這無疑是聰明的搭配。
打破文理科的限制
從報考的類型來看,雖然江蘇省未採用自由組合的做法,但是現在六種乃至更多的搭配模式,無疑是打破了過去僵化的文理科模式。考生選擇了歷史,依然可以選擇生物等偏理科的專業,選了物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過去純文科和純理科的模式,已經不再受到考生們的歡迎,學霸們的最佳選擇已經誕生。尊重考生們的興趣,實現全面的素質發展,這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國家在切實落實的政策,新高考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進一步的措施。
不過新高考雖說有一定效果,但是還未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優點和缺點尚未全部顯露出來。可從這兩年的結果來看,新高考除了對學生影響很大之外,對老師和家長們的影響同樣巨大,這主要體現在報志願上。
新高考模式下,大家都以提分為第一要務,而考生們的興趣不同,所以大家選擇的科目能報考專業也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覆蓋率,而不同的搭配之間所能報的專業又是交叉的,這樣志願填報的複雜度相較於過去文理科二元模式就大大提升了,甚至可以說進入「類混沌」模式。
即使選擇最好報志願的物理科目,依然要考慮錄取分數的變化,「衝、穩、保」這中間如何做到平衡,就是一個大大的難題。這裡就非常考驗家長們的智慧,老師們也很難給出很好的指導,因為新高考下很多經驗用不上,靠過去的分析模式很容易出錯。
對家長們來說,不能輕信現在網上的一些報志願方法,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搞明白。孩子一旦進入高三,最好就開始收集資料,結合孩子的興趣與想法,逐漸完成對數據的分析,新高考模式下「撿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