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侯印國
金陵晚報見習記者 汪潔
「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大學,探訪了這座被評價為「全球高校最美的圖書館之一」的杜廈圖書館,欣賞其珍藏的古籍善本,感受書香背後的名家故事。
古籍館內有密室 藏在牆後連門也找不到
「此次展出的古籍都是從你們身後那堵牆後面的密室拿出來的,裡面有普本庫、善本庫和秘本庫。」南大圖書館古籍部的李丹主任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堵牆上也是陳列古籍的書架,與該館的其他牆並無區別。門在哪兒呢?古籍部李主任賣起了關子:「這個可不能說。」「這個密室有三道門,四個人拿著不同的鑰匙,連館長都沒有全部門的鑰匙,我也只保管其中一道門的鑰匙,所以也進不去。」
李主任還告訴記者,這個密室是專門珍藏古籍的,對牆體厚度都有要求,而且裡面是恆溫恆溼的環境,還設有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以預防緊急情況。雖然密室沒進得成,但昨天展出了部分密室裡珍藏的「鎮館之寶」,讓人大飽眼福。
鎮館之寶有故事 七教授豁蒙樓酒後作詩
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名家手跡。「這是我們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它背後還有一段故事。」李主任說。
這幅真跡就是有「南雍佳話,金陵掌故」之稱的《豁蒙樓聯句》真跡。李主任向記者介紹,1902年冬張之洞來南京出任兩江總督時,為紀念其得意門生楊銳修建了豁蒙樓,現在在雞鳴寺裡。
1929年元旦,國學大師黃侃約請中央大學六位名教授,包括陳伯弢、王伯沆等,他們相約在豁蒙樓喝酒,後來覺得要作詩盡興,於是從寺裡借來筆,每人輪流一句作了五言古詩。
這個真跡原來是被黃侃先生的侄子,也就是武漢大學教授黃焯先生珍藏,後來,他把這幅真跡贈送給了有「近代李清照」之稱的著名女詞人沈祖棻,沈祖棻去世後,她的夫君、著名國學大師程千帆先生又將其捐贈給了南京大學。
古籍裝幀「顏值」高 一本書套印六種顏色
在古籍館中,記者還看到一些雕刻印刷的書籍,且這些書籍裝幀精美,具有很高的「顏值」。
據了解,被命名為「五家評杜工部集」的就是其中之一。
這本書就是由五位名人評語,各以紫色、藍色、紅色、黃色、綠色加以區別,加上字體本身的黑色,一共六種顏色,是套印書中顏色最多的一部古籍。
李主任告訴記者,它是光緒年間的,距今約一百多年,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套印水平。
記者還注意到旁邊的《西湖佳話古今遺蹟》,據李主任介紹,這部書配有三十多頁細膩美麗的版畫,包括西湖八大景圖16大幅,西湖全圖3大幅,色彩絢爛。
皇帝公務很繁忙 公務實錄記了厚厚一本
記者來到了一本厚厚的紅色硬裝的大書前,原來這是德宗皇帝的公務實錄,李老師說:「這是光緒二十年間的,裡面記錄的是皇帝每天做的事情。」「展出的這部才僅是一年中從正月到三月的記錄,其他月份的在書庫裡。」
李主任還向記者專門介紹了旁邊的這部書稿,「這是慈禧太后的『御用才女』王韶的詩稿,其實也是她的日記。慈禧太后逛園子、遊玩之時都讓她陪同,方便隨時作詩。旁邊的彩箋是她請當時的名家批的注。」
李主任表示:「她可是當時慈禧太后面向全國招的兩個陪讀之一,文採很高。」
名家捐贈特藏 有些生前便已籤訂協議
隨後,記者來到了名家捐贈特藏室。南京大學特藏部主任劉舒曼博士告訴記者,「南大古籍收藏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教授捐贈,如陳鍾凡、胡小石、汪闢疆、李小緣等,還有一些學者生前便與我們聯繫籤訂了捐贈協議。」
記者了解到,「潘重規教授捐贈圖書特藏室」是較早建成的,他是南京大學的傑出校友,在紅學、敦煌學、經學、小學、域外漢學等領域學養精深。
2007年,潘重規教授的女兒潘錦女士和女婿楊克平先生將其寓港圖書、手稿等5000餘件捐贈南京大學。其中線裝書270多種500多冊,涉及經史子集四大部類,還有潘先生多種著述的稿本及與各地學者往來的信札,是研究潘重規教授以及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的珍貴資料。
此外,記者還看到了柴契爾夫人親筆籤名的《柴契爾夫人傳記》等特藏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