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圖書館密室鎮館之寶:清朝光緒皇帝公務實錄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通訊員 侯印國

  金陵晚報見習記者 汪潔

  「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大學,探訪了這座被評價為「全球高校最美的圖書館之一」的杜廈圖書館,欣賞其珍藏的古籍善本,感受書香背後的名家故事。

  古籍館內有密室 藏在牆後連門也找不到

  「此次展出的古籍都是從你們身後那堵牆後面的密室拿出來的,裡面有普本庫、善本庫和秘本庫。」南大圖書館古籍部的李丹主任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堵牆上也是陳列古籍的書架,與該館的其他牆並無區別。門在哪兒呢?古籍部李主任賣起了關子:「這個可不能說。」「這個密室有三道門,四個人拿著不同的鑰匙,連館長都沒有全部門的鑰匙,我也只保管其中一道門的鑰匙,所以也進不去。」

  李主任還告訴記者,這個密室是專門珍藏古籍的,對牆體厚度都有要求,而且裡面是恆溫恆溼的環境,還設有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以預防緊急情況。雖然密室沒進得成,但昨天展出了部分密室裡珍藏的「鎮館之寶」,讓人大飽眼福。

  鎮館之寶有故事 七教授豁蒙樓酒後作詩

  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名家手跡。「這是我們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它背後還有一段故事。」李主任說。

  這幅真跡就是有「南雍佳話,金陵掌故」之稱的《豁蒙樓聯句》真跡。李主任向記者介紹,1902年冬張之洞來南京出任兩江總督時,為紀念其得意門生楊銳修建了豁蒙樓,現在在雞鳴寺裡。

  1929年元旦,國學大師黃侃約請中央大學六位名教授,包括陳伯弢、王伯沆等,他們相約在豁蒙樓喝酒,後來覺得要作詩盡興,於是從寺裡借來筆,每人輪流一句作了五言古詩。

  這個真跡原來是被黃侃先生的侄子,也就是武漢大學教授黃焯先生珍藏,後來,他把這幅真跡贈送給了有「近代李清照」之稱的著名女詞人沈祖棻,沈祖棻去世後,她的夫君、著名國學大師程千帆先生又將其捐贈給了南京大學。

  古籍裝幀「顏值」高 一本書套印六種顏色

  在古籍館中,記者還看到一些雕刻印刷的書籍,且這些書籍裝幀精美,具有很高的「顏值」。

  據了解,被命名為「五家評杜工部集」的就是其中之一。

  這本書就是由五位名人評語,各以紫色、藍色、紅色、黃色、綠色加以區別,加上字體本身的黑色,一共六種顏色,是套印書中顏色最多的一部古籍。

  李主任告訴記者,它是光緒年間的,距今約一百多年,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套印水平。

  記者還注意到旁邊的《西湖佳話古今遺蹟》,據李主任介紹,這部書配有三十多頁細膩美麗的版畫,包括西湖八大景圖16大幅,西湖全圖3大幅,色彩絢爛。

  皇帝公務很繁忙 公務實錄記了厚厚一本

  記者來到了一本厚厚的紅色硬裝的大書前,原來這是德宗皇帝的公務實錄,李老師說:「這是光緒二十年間的,裡面記錄的是皇帝每天做的事情。」「展出的這部才僅是一年中從正月到三月的記錄,其他月份的在書庫裡。」

  李主任還向記者專門介紹了旁邊的這部書稿,「這是慈禧太后的『御用才女』王韶的詩稿,其實也是她的日記。慈禧太后逛園子、遊玩之時都讓她陪同,方便隨時作詩。旁邊的彩箋是她請當時的名家批的注。」

  李主任表示:「她可是當時慈禧太后面向全國招的兩個陪讀之一,文採很高。」

  名家捐贈特藏 有些生前便已籤訂協議

  隨後,記者來到了名家捐贈特藏室。南京大學特藏部主任劉舒曼博士告訴記者,「南大古籍收藏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教授捐贈,如陳鍾凡、胡小石、汪闢疆、李小緣等,還有一些學者生前便與我們聯繫籤訂了捐贈協議。」

  記者了解到,「潘重規教授捐贈圖書特藏室」是較早建成的,他是南京大學的傑出校友,在紅學、敦煌學、經學、小學、域外漢學等領域學養精深。

  2007年,潘重規教授的女兒潘錦女士和女婿楊克平先生將其寓港圖書、手稿等5000餘件捐贈南京大學。其中線裝書270多種500多冊,涉及經史子集四大部類,還有潘先生多種著述的稿本及與各地學者往來的信札,是研究潘重規教授以及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的珍貴資料。

  此外,記者還看到了柴契爾夫人親筆籤名的《柴契爾夫人傳記》等特藏書籍。

相關焦點

  • 南大圖書館「鎮館之寶」首度集體亮相(圖)
    原標題:最美圖書館裡藏「最美古籍」 南大圖書館「鎮館之寶」首度集體亮相 南大圖書館為這些無價之寶建造了安保係數最高的「古籍書庫」。「書庫裡都是恆溫恆溼的,古籍都放在600個樟木書櫃中以防蟲咬。」南大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李丹博士和古籍打交道已有多年,對於古籍書庫如數家珍。「書庫分為普本庫、善本庫和密室,共有3道鎖『把守』,鑰匙則分別存放在4位圖書館工作人員處,只有4個人齊聚時,才能從古籍書庫中將這些書本拿出來。」
  • 南大圖書館昨天曬寶名人手跡古籍善本「亮瞎眼」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  為迎接世界讀書日,南京大學組織了一系列讀書活動,昨天的首場活動便是邀請媒體參觀南大仙林校區的杜廈圖書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為什麼說光緒是清朝最苦逼的一位皇帝
    清朝共歷經十一任皇帝(不包括努爾哈赤),但在這十一人中,最苦逼的一位,絕對要屬第十任皇帝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過的光緒皇帝。很多人覺得皇帝權傾天下,威震八方,怎麼可能跟苦逼聯繫到一塊兒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光緒皇帝這一生到底有多慘,才能擔當的起苦逼這兩字。
  • 瀋陽市圖書館吳廷燮寫本《明實錄》:罕見珍本 極具價值
    作為擁有110年歷史的瀋陽市圖書館,現有古籍10萬冊,古籍善本書133部3038冊。其中1部入選《國家級珍貴古籍名錄》,53部入選《遼寧省珍貴古籍名錄》。清末民初吳廷燮寫本《明實錄》,為明代史料長編,是國內尚存的唯一一部較完整的鈔本,為瀋陽市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 清朝最醜妃子的普通嫁妝,竟成為故宮鎮館之寶!
    對古玉和古董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鎮館的三件珍品:東坡肉奇石,翡翠白菜和毛公鼎。毛公鼎屬實稱得上中華文明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但要論背後的曲折故事,還要屬另一件珍寶更為傳奇。
  • 給光緒當「親爸爸」的慈禧,與清朝最後5位皇帝的關係有多複雜
    尤其是清朝最後5位皇帝,與她關係尤其密切。那麼,慈禧跟清朝最後5位皇帝有著什麼關係?他們之間存在什麼交集?一、道光與鹹豐,慈禧暫露鋒芒從清兵入關到1644年建立清朝,滿族人憑藉騎射和彎刀,打敗明朝,成為中華天子,入主中原。
  • 395片金葉子換來一套書 來重慶圖書館一睹「鎮館之寶」
    今(15)日,重慶圖書館舉辦建館70周年特藏文獻暨保護成果展,上百件珍貴古籍實物與市民見面,其中不乏「鎮館之寶」和海內外孤本古籍。記者 莢天宇 攝  「鎮館之寶」亮相 一頁價值一片金葉子  本次展出,重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亮相。它是南宋刻本《名公增修標註隋書詳節》,原文共二十卷,是對八十卷《隋書》進行刪節後的精讀本,距今已有900多年。
  •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半個多世紀以來,大克鼎始終是上海博物館的重器、鎮館之寶。西周大克鼎,又稱克鼎、膳夫克鼎 ,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出土於陝西扶風縣法門寺窖藏。通高93.1釐米,口徑75.6釐米,腹徑74.9釐米,腹深43釐米,重201.5公斤。鼎口有大型雙立耳,口沿微斂,方唇寬沿,腹略鼓而垂,稱斂口侈腹。
  • 清朝皇帝說滿語還是漢語
    清朝皇帝真的忘了自己的母語嗎? 清朝皇帝會不會滿語 上述說法並不符合清朝皇子教育模式。據《清宮上書房和皇子讀書》,滿清皇子、皇孫們每日寅時(凌晨3-5點)到上書房,雖嚴寒酷暑不輟,先學習滿洲、蒙古文字等,然後學習漢文。
  • 鮑家街43號原來是清朝醇王府 光緒皇帝的出生地
    其實這裡,是清朝眾多王府中的一個,更是出生過皇帝的王府。如今的鮑家街43號中國音樂學院所在地,是當年清朝醇親王府的南府。第一代醇親王叫做奕譞,這位王爺在清代也算是個人物,就從他的人際關係就能看出來:他的父親道光皇帝旻寧、他的哥哥鹹豐皇帝奕詝、他的侄子同治載淳、他的兒子光緒、他的孫子溥儀。仔細算了算,這清朝末年的幾個皇帝基本都跟他有關係。
  • 海南大學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四庫全書》
    海南大學圖書館鎮館之寶之一的《四庫全書》就承載了臺胞吳乾華先生對海南大學學子的殷殷期盼之情。《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分送至紫禁城文淵閣、遼寧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七處。
  • 南京大學圖書館鎮館之寶首度亮相 有三本價值千萬
    在世界讀書日前,記者走進這個全球最美的高校圖書館,探訪其珍藏的古籍善本和名人手跡,珍貴館藏令人驚嘆。價值千萬的善本就有三本南大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李丹博士介紹,南京大學圖書館是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所藏古籍主要來源於原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的藏書,經過百餘年的積累和幾代人的努力,所藏古籍的數量和質量在海內外有相當影響。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光緒皇帝沒有子嗣,即使有了珍妃也不行,慈禧竟是罪魁禍首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載湉被立為帝,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 117歲的南大圖書館,拍了部青春洋溢的微電影
    當天晚上,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的學術報告廳內,洋溢著青春的心動氣息。南京大學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南大圖書館官方微電影《那年秋天》正式首發。&nbsp&nbsp&nbsp&nbsp仙林校區高大巍峨的杜廈圖書館、楊廷寶設計的南京大學老圖書館(原金陵大學圖書館)、鼓樓校區滿地碎金的銀杏大道、圖書館內滿屋滿架的豐富藏書……這些標誌性的南大元素在片中都能一一找到。
  • 快來看重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提示:點擊上方"大足微發布"↑免費訂閱12月15日,「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圖書館展覽廳開幕。本次展覽從我市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274部珍稀古籍中精選出50餘部進行詳細介紹,同時分批次展示150部珍貴古籍原書。
  • 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光緒皇帝,大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但是一直由慈禧把持朝政,直到十八歲才開始親政,此後名義上是歸政於光緒帝,但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清朝皇帝順序和各個皇帝的詳細簡介
    清朝地圖清朝皇帝順序: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清朝各個皇帝的簡介吧。光緒代號:光緒皇帝,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
  • 謀殺光緒皇帝的幕後真兇竟然是她
    伍廷芳是朝廷高官,敢對外國人說這樣的話,其實「光緒必死於慈禧之前」在清朝末年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共識,還有一個叫惲毓鼎的,擔任的職務是翰林院侍講學士 起居注官,負責記錄皇帝日常起居飲食日常言行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也就是光緒和慈禧病逝後又過了三年,他寫了一本《崇陵傳信錄》在這本書裡頭惲毓鼎講到光緒皇帝前去請安的時候看到慈禧太后身體不好病臥在床,回去之後有一些居心不良的太監在慈禧太后的身邊說光緒的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