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第25期┃讀《李鴻章傳》(4)

2021-02-11 曦潮書店

李鴻章 諡文忠

蘇東坡、歐陽修、張居正也諡號文忠

一個人死後的諡號是對其人一生的概括

一代名臣李鴻章

能否詮釋擔當「文忠」一詞

看看鬱程的解讀吧


BY曦潮線粒體 阿mao



《李鴻章傳》

作者: 梁啓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譯者: 霧滿攔江

出版年: 2013-9

頁數: 272

定價: 32.00

裝幀: 平裝

叢書: 20世紀五大傳記

ISBN: 9787543896963

簡介:

梁啓超說:「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從一個人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四十年,這樣的人物無論如何都應該被重視和銘記。

《李鴻章傳》從李鴻章的早年落拓,寫到他鎮壓太平天國,創辦洋務運動使其聲望達到頂點,再到甲午戰爭撞碎其強國夢,迅速由盛而衰,最後只能周旋於列強的外交舞臺直至死去的悲壯一生。

甲午年洋務運動的破產,讓人感到「以一人而敵一國」的無望與悲慟,梁啓超也由此發出「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的感嘆。

梁啓超把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加富爾、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較,指出李鴻章是懷著忍辱負重、死而後已之心為清政府「修修補補」的,只不過他缺少長遠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為後世立百年計。

讀《李鴻章傳》


文|鬱程 船建學院博士

PART 1.


我以為,李鴻章一心想當主考,固然有虛榮的成分在,但若說僅僅如此倒也不盡然,還有培養自己勢力的考慮,推行洋務舉步維艱啊。

李鴻章雖然名滿天下,但他的漢族身份一直被朝廷所顧忌,清末權力最大的大臣是軍機大臣,而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擔任過這個職位。就算漢人之間,一幫「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守舊派也是處處掣肘,戶部甚至上書要求十年內海軍不得增加艦炮。洋務派呢,雖然大目標一致,但平時也沒少「打架」,辛丑議和時,李鴻章數落張之洞:「香濤(張之洞字)做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耳。」張之洞反唇相譏:「少荃(李鴻章字)議和三次,遂以前輩自居乎?」被時人認為是一副妙趣天成的對聯。而李鴻章和左宗棠的矛盾更是出名,守舊派為了制衡李鴻章,甚至一度把左宗棠這位洋務派幹將推舉為舊黨領袖,可見當時鬥爭的錯綜複雜。

梁啓超在這本傳記中又說過李鴻章手下無人,只能任用一些小人。所以我認為,李鴻章應該還想借擔任主考來發掘一些有能力的下屬。因為科舉考試中擔任主考官,不但是一種榮譽,更是拓展人脈的捷徑。明清兩代的舉人、進士會將主考官稱為「座師」,而自稱「門生」,這種師生關係一建立,前輩提攜後進就方便很多。

PART 2.


全聯點出了李鴻章創建淮軍的事跡和一生牽絆,至死不休的《中俄密約》,讀來沉鬱蒼涼。開頭兩句取自太白詩,有將李鴻章比作張良的意思,相似點在於兩人都不重虛名,以身許國吧。而「回首山河非」一句,由人及國,悲而壯之,與「國破山河在」有異曲同工之處,又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恨:普天之下,已非王土,大廈傾圮,獨木難支。自李鴻章逝世,大清帝國更是日薄西山,11年後,宣統皇帝下詔退位,中國長達兩千年的皇朝統治結束了。

這輓聯,看作者,是梁啓超,他既是李鴻章的政敵,又是李鴻章的知己,維新派既反對洋務派,又繼承深化了洋務派;看內容,在當時本國人眼中,李鴻章的功績是平定太平天國,罪過是籤署各種辱國條約,而在外國人眼中,李鴻章打的是內戰,殺的是同族,並不光彩,而為清廷竭力奔走,四處斡旋,頗有大外交家風採,值得尊敬。如此糾葛紛雜,別有一番滋味,倒應了本書的開篇:「曰:有人於此,譽之者千萬,而毀之者亦千萬;譽之者達其極點,毀之者亦達其極點;今之所毀,適足與前之所譽相消,他之所譽,亦足與此之所毀相償;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謂非常人矣。」

八卦一下:有道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而輓聯由於題材的特殊性,一直富有悲壯的力量,如張充和悼沈從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陳銘樞挽陳獨秀「謗積丘山,志吞江海,下開百劫,世負斯人」,都是輓聯中的名篇。大概因為這個緣故,曾國藩雖然號稱滅了人慾,但特別喜歡寫輓聯,更絕的是,很多人還沒死,他就寫起來了,後來被一個當事人發現,鬧到絕交。

PART 3.


傳記的最後梁啓超將李鴻章與古今中外的十六位名臣逐一比較,開創傳記先河,胸襟見識一覽無遺,而這段結尾更是剖明自己為李鴻章立傳的初心,值得反覆誦讀。

不過我有一點不同意,李鴻章還是有點見識的,1896年,李鴻章接受《紐約時報》採訪,他關於教育、國家戰略資源、新聞自由的識見相當深刻。也許,很多事他不是不知道,而是限於種種條件,裝作不知道,如林賢治所說:「一面走,一面復為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所震駭,不得不回頭用腳跟給悄悄擦掉!」除了對西方的了解,他對政治局勢的把握也是異常精準——在北京大亂前就申請外調總督,在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後,牽頭進行了「東南互保」,使得中國南部免於兵禍,保存了實力——這種國家北部打仗南部中立的局面也是亙古未有。

縱觀李鴻章一生,嚴復的輓聯對他的人生困境概括的極為精準(是的,我也喜歡輓聯):「使當時盡用其謀,知成效必不止此;設晚節無以自見,則士論又當如何?」上聯寫李鴻章雖是重臣,但由於種種原因,清廷的很多決策他無法影響甚至無法參與,只能做個裱糊匠,下聯是說現在人們都罵他籤訂《辛丑條約》晚節不保,但當時北京城破,李鴻章如果愛惜名聲,不去議和,恐怕人們又要指責他執著於小我,而棄國家於不顧了。短短兩句,道盡了李鴻章進不能得君王支持盡展鴻圖,退不能明哲保身以全名節的無奈。

就用他的遺詩結尾吧: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裡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讀書樂 |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原用英文寫成為4卷28章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第4卷寫他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這本書對蘇東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 借古言今┃從蘇軾的三首詩中,領悟冰心的「讀書九字真言」
    ┃多讀書——「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此句出自於蘇軾的《柳氏二外甥求筆跡》 原文: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讀好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是蘇東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詩的開頭兩句,「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就出在這裡。「舊書」指的是經典好書,所以要「熟讀深思」。意思是一本好的書經得起千百遍的閱讀,書多讀幾遍再加上認真地思考自然就能明白其中所蘊含的的道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 陪孩子在書城讀書
    從有了孩子,逐漸養成了帶他們去書店看書的習慣,這個習慣也傳給了認識我的好多朋友。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不能天天去書城了,基本上是每周五周末如無特殊安排,必然可以在書店發現我們的身影。每天同朋友一起爬山,聊著就聊到了學生學習,除了到哪裡去上補習班了,就是又去哪裡看書了,慢慢的,朋友也在我的薰陶下影響著他們的孩子去讀書,隨著在書店見到他們的次數變多,自己也欣喜若狂。
  • 【悅讀悅美 學生篇】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今天你讀書了嗎?
    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今天,你讀書了嗎?
  • 六八學社【讀·抒】會第1期集結號
    讀·抒?讀書?也對也不對!我想讀書以言志!讀的是書,抒發的是情感!來吧!【讀·抒】會第1期來了~期待聽到您的聲音!山南海北,我們因【讀】結緣!21天一個【讀·抒】好習慣~我們一起養成!√【讀·抒】規則1-加微信號13430350808,入讀友群;2-每天自選素材讀物,讀至少100字且至少59秒的至少一條語音,發到讀友群!3-讀友群21天打卡!
  • 陪孩子讀書:教育的另外一種思考
    孩子在一邊讀書,你這個做父母的是給他加茶倒水,還是在夏天為他打蒲扇,冬天為他燒碳火?這個和體育教練一樣,體育教練一個是示範,一個是糾正,更重要的是陪著一起練。我們很多父母是讓孩子進屋去做作業,在補習學校讀書,自己在一邊看手機或者聊天,還有就是乾脆出去買菜逛街,時間差不多了,就回來接孩子。第一句話就問他:「今天學得怎樣啊?」你覺得孩子會回答你嗎?
  • 【閱讀計劃】4月,正是讀書的好時節!
    在最適合「閱讀」的季節裡,我們在這裡等你!等你一起結伴讀書!4月,「科爾沁書蟲」的月讀書計劃出爐啦.9.李曉紅《平凡的世界》第二部10.仇翠玲《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11.吳麗麗《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三體Ⅲ》《別說你懂思維導圖》,聽書《曾國藩傳》12.代燕《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13.肖惠瑩《學會提問》14.遲文志《政協委員》15藍齊兒《語言的突破》16.劉春霞《清歡》《活著》
  • 市圖書館開展「共讀一本書」讀書沙龍第十六期——《如何說孩子...
    12月20日下午滁州市圖書館聯合樊登讀書在成人部一樓多功能廳開展了「共讀一本書」讀書沙龍第十六期——《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授課老師朱敏把整本書分解為幾部分進行解說,首先圍繞「如何說」「怎麼聽」,從六個方面和讀者進行了探討,分別是: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3、代替懲罰的方法;4、鼓勵孩子自立;5、恰當地讚賞孩子;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然後朱敏老師讓讀者根據這幾個方面開始情景表演,動靜搭配讓讀者們可以把書中的技巧爛熟於心,並靈活運用。
  • 奧運英語第四期┃意想不到,來看英國衛報如何翻譯「洪荒之力」吧
    大家好,在奧運英語第四期開始之前,樂樂還有篇外話要分享!
  • 手中有書 歲月有夢——「新橋讀書人」第十四期讀寫活動成功舉辦
    而「這個創造的態度」的靈感就要來源於讀書。12月10日,臨沂新橋小學「新橋讀書人」第十四期讀寫活動在二樓會議室舉行。「新橋讀書人」全體成員歡聚一堂,與書籍對話,聆聽智慧的聲音,與書籍交流,分享讀書的喜悅。首先三位老師進行了好書推薦,與大家共同分享他們讀書的收穫,教學的感悟。
  • 讀書會第17期:【文獻賞讀】手針與假針刺及常規護理預防無先兆性發作性偏頭痛: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在這裡等你,期待你的不失約。讀書會第16期:【文獻賞讀】電針促進神經幹細胞源性神經網絡與脊髓損傷大鼠的神經整合讀書會第15期:【文獻賞讀】中樞神經系統的膽鹼能信號通過糖皮質激素信號傳遞調節來自骨髓的G-CSF介導的HSC動員讀書會第14期:【文獻賞讀】乳腺癌患者治療後疼痛發生率的系統評價讀書會第13期:【文獻賞讀】CXCL1的單克隆抗體作為一種新型治劑可抑制
  • 馬關條約全靠李鴻章,才少陪日本一億兩白銀?真相原來是這樣
    戰後談判期間,李鴻章和北京的來往電報伊藤博文一清二楚,猶如玩遊戲開了上帝視角,因此李鴻章處處受制,毫無底氣。伊藤博文其實已經從破譯的電文中,知道清朝的底牌是2億,所以故意喊價3億,李鴻章還價一億,伊藤博文做個人情讓到兩億,然後稱一個子也不能少了,最終馬關條約按滿清朝廷允許的最高價成交。李鴻章一毛錢都沒砍下來,你說他的功勞在何處?
  • 【為你讀書】「書非借不能讀」的前世今生
    【為你讀書】「書非借不能讀」的前世今生 2020-04-29 09:50:13來源: 新華網   「書非借不能讀也」,這是很多人讀書過程中的深切感受,尤其是對於一些早年經歷過艱苦歲月的年長的人,對此更是感同身受。
  • 【讀書會第118期】許紀霖、廉思說青年知識分子:天之驕子?學術民工?
    許紀霖:今天我們讀《工蜂》這本書,如果它成為禁書的話一定會更暢銷,但是我相信不會禁,它談的是我們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到這裡來談,我覺得很有意思,人民大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地方,在1987年我到人民大學進修過半年。從1987年到今天已經25年之前了,那個時候我進來的身份,我比廉思都不如,我就是你們研究的「工蜂」、「蟻族」。
  • 人物 李鴻章與上海的新式科技教育
    上海廣方言館於1863年3月底開館,幕僚馮桂芬擬訂章程12則,由名望顯著的官紳保送、經上海道面試後擇定,每次招收正附科學生40名,四年為一期。廣方言館聘請林樂知、傅蘭雅、金楷理,分別為英、法、德文教習;中文教習則有徐壽、華蘅芳等4人,分經學、史學、算學、詞章四類,另聘品學兼優的紳士為總教習。館中選派精通外國語言的委員董事4人,在每天外語教習課讀時,充當翻譯。
  • 【鴻雁傳書】第18期——你的未來,在你手中
    小學四年級到畢業,是長身體的最佳的時機,既然,你將武術作為自己一生必須堅持的一件事,就要明白「要練武,不怕苦」的道理。人生的最後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吃苦的多少。不吃讀書的苦,就得吃學藝的苦,就得吃當兵的苦的。先吃苦,會苦盡甘來。怕吃苦,叫有一天會讓自己嘗到生活的極苦。
  • 李鴻章因貪睡遲到,曾國藩說一字,嚇出李鴻章一身冷汗,再不貪睡
    曾國藩在當時是朝廷有名的大紅人,李鴻章是怎麼跟他攀上關係的呢?因為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讀書很晚,以至於到37歲才考中進士,同年考中進士的人中就有27歲的曾國藩。古時候一起考中進士,是一種很大的「天然感情」,相當於現代人所說的「一起同過窗」,古人稱之為「同年」。
  • 中堂大人李鴻章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是梁啓超給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考語,貌似有點嬌情的背後是李中堂權傾朝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繼往開來的無憾人生
  • 《讀藥》第90期、91期主題書預告及書評徵稿
    我們所產生的全部行為是:由鳳凰網讀書頻道提供備選評鑑書單,通過約稿和徵稿來稿,以網絡專題的形式每期出一本好書的各方評鑑,以及對所評書的深度解讀,輔以對作者本人的訪談,分享創作經驗。當然,我們也歡迎讀者們提前對此書提問,我們會盡力將你的疑惑轉達給作者本人,請予解答。《讀藥》選書惟一的標準是「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