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 在家旅行之三十五
在參觀易縣博物館時
有一個場面驚得我目瞪口呆,一時說不出話來
沒想到易縣也出土了象徵天子禮儀的「九鼎八簋」
九鼎八簋在櫥窗擺成兩排,氣勢非凡
十分震撼,真是一種天子氣派
雖然不是青銅器,而是經過修復後的陶器
但如此大體量的陶器在2000年前能燒制出來
陳列在一起,也是一種超排場的陣勢
鼎原來只是一種做飯用的炊具
後來演變成為國家重要的禮器
簋原來是盛放食物的容器
與鼎組合,用於祭祀禮儀
傳說夏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
自此,鼎就從一般的炊器提升為傳國重器
西周禮制規定,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
西周時期的鼎和簋大都是青銅器
而易縣燕下都出土的九鼎八簋卻是陶器
周滅商後,武王分封叔叔召公奭(音試)在薊地(北京)建燕國
召公奭需要留在都城鎬京輔佐周王室,無法前往薊地就封
於是派長子克管理薊地
燕成為被分封的周皇室宗親中堅持到戰國時期的唯一大國
作為皇室近支的燕國一直秉承周禮
在祭祀、喪葬、朝聘、徵伐、宴饗、婚冠等重大活動中
依禮行事,並使用相應等級的禮器
有說戰國時禮崩樂壞,諸侯國多有僭越
「禮樂徵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徵伐自諸侯出」
公元前323年
魏相公孫衍發起燕、趙、中山、魏、韓「五國相王」以抗秦
燕侯自此稱王后,才開始享天子禮制
或許是由於青銅器過於貴重,或許是製造世藝的繁雜
戰國時期,貴族墓葬中仿銅陶禮器取代了青銅禮器
「九鼎八簋」就屬於這種仿銅陶禮器
也代表了戰國時期燕國的禮制
在「五國相王」之前,早有一眾國家自立為王
燕國不是最早稱王的,就像劉備比曹丕晚稱王一樣
都是被歷史承認的史實,不應該被簡單地認為是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