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佳人》賞析,杜甫少有專詠美人的詩,而這一首感人至深

2020-12-25 青青詩文

記錄平凡生活細節,專注文化領域解說,從文化視角剖析社會現象。敬請關注宜人小站。

唐詩《佳人》賞析

近讀《唐詩三百首》,翻開《佳人》一篇我頗感意外,沒想到杜甫會寫出如此纏綿悱惻的詩句。

詩聖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由於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加上戰亂流離,他的詩作具有沉鬱的特點。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的傳世之作包括三吏、三別等,大都是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這篇《佳人》是一首什麼樣的作品呢?

1. 美人之作

開門見山第一句:絕代有佳人。《佳人》的主角是一位貌美的女子,一位冠蓋當代、舉世無雙的美女。

隋唐時期,雍容富態、健康自然、雍容富態、健康自然是當時社會公認的美女標準。

這首詩作由於篇幅所限,關於佳人容貌的描寫是最後四句: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這是一幅動人的畫面:這位佳人在深山幽谷之中,沒有沉迷於採摘鮮花裝束她的鬢髮,而是盡情採摘代表忠貞的翠柏枝葉。天色已近黃昏,她孤苦伶仃地斜倚在青竹上休息,晚風乍起,她那翠綠色的薄衣衫已經抵禦不了陣陣寒意。

這幾句不僅細緻刻畫了佳人體態美中透漏著的儀態美,而且以翠袖、修竹比喻佳人高潔的情操。那種不勝清寒、孤寂無依的幽姿高致使佳人的形象更加豐滿了。

2. 情愛之作

佳人是一位棄婦。負心人無義絕情,佳人被無情拋棄。詩中描寫道: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唐代婚姻已經有了開放風氣,男女擇偶相對自由,子女未徵得家長同意,已經建立婚姻關係的法律予以認可,只有未成年而不從尊長者才算違律。

唐代同時也是一個一夫多妻制的社會,姬妾人數眾多,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文武百官,多則數百人,少者數十人,連一般士人百姓也有三妻四妾。

既然唐朝實行的一夫多妻制,何以佳人殘被遺棄呢?通篇詩作下來,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答案,佳人是一位孤高而貞潔的女子。唐朝時期婦人為夫所愛,世人便認為她是清的;而為夫所棄,世人便認為她是濁的。

這是一個唐朝版的小三鬥敗原配的故事,原配容不下小三,殘被遺棄。

3. 哲理之作

詩中名句多為世人引用,皆因其中飽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一: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兩句詩因為臺灣歌手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一歌而被世人所傳唱,歌詞改編成了:「由來只為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後來臺灣歌手庾澄慶也在他的《新人笑》歌曲中引用:只見新人笑,哪聽舊人哭,愛恨嗔痴一瞬間,仿佛才發現。

其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泉水在山間石上流,水是清的;一流出山,泥沙混雜,水就濁了。在舊時比喻仕子,未到官場還是一派正氣;一入官場便利令智昏同流合汙。現在也比喻學生在校時,還很單純,進入社會以後就會沾染很多不良習氣。前年看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劇中的紀檢高官田國富在對白中引用了這句詩,也是十分貼切的。

4. 現實之作

該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季,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五年。當時杜甫棄官,為生計所迫,攜帶妻子,翻山來到邊遠的秦州,在那裡負薪採橡慄,自給度日。

詩聖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最後卻落得棄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關山難越、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仍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

詩中的佳人: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戰火連天的年代,自己的兄弟慘遭殺戮,連連骸骨都沒能收進墳墓,再加上被丈夫遺棄,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無奈堅強地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

佳人的經歷,引發了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隨即寫下了這首《佳人》。

杜甫很少寫專詠美人的詩歌,《佳人》卻以其格調之高而成為詠美人的名篇。

杜甫的主要情懷是憂國憂民,而以一位佳人的悲慘經歷反襯當時社會的黑暗,其藝術感更為強烈,當時的大唐社會居然連一位才貌俱全的絕代美女都容納不下。

在現在的文壇,我們見慣了長篇宏論的文章,讀來其實寡然無味。而從小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寫起,往往能起到滴水見陽光效果,而這類文章更加感人至深。

《佳人》原作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相關焦點

  • 一首詩寫盡了佳人的脫俗和清雅,杜甫《佳人》深度翻譯和賞析
    再比如《搗衣》一詩,顯然也是杜甫與一個浣衣的婦女河邊交談的記錄,那個婦女顯然也有讓詩人感動不已的地方,比如她對自己遠去丈夫的牽掛,她給自己的丈夫做棉衣的痴情(有些牽強的學問家可能又要說這其實暗示著杜甫的忠君思想了)。
  •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精讀《唐詩三百首》之杜甫《佳人》
    通釋這首詩,寫於乾元二年(759),此時已是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五年,杜甫不得已辭掉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為生計所迫,來到了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竭忠盡力,然竟淪落到棄官漂泊的窘境。這首詩正寫於這樣的情境之下,因此,對於此詩的作意,清人黃生認為:「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
  • 杜甫《佳人》賞析 寫實與寫意的結合
    杜甫《佳人》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年),詩人從洛陽回華州,不久之後棄官移家。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①,零落依草木。⑦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卻單薄。夕陽之下,她倚靠著長長的青竹。賞析詩中描寫的絕世佳人是虛構的形象,用以比喻安史之亂中詩人自己不幸的境況與堅貞的心志。
  •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常思報答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這首滿懷深情的贈別詩,知遇之恩,湧泉相報談到「詩聖」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憂國憂民的情懷,無比為人稱道。他的詩多以記錄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變化,表述了儒家仁愛精神以及強烈的患憂意識,後人稱讚其詩為「詩史。」
  • 唐詩閒讀:「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今天接著讀杜甫的詩。早年張藝謀先生曾拍過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十面埋伏》,中間有一段章子怡主演的歌舞,歌中唱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是漢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一首小詩,讚頌的是一位舉世無雙的絕色美女。一位絕世獨立的,與外界不產生聯繫的美女總是讓人浮想聯翩的,她從哪兒來,她的家人是誰,她成親了沒有,她在這裡做什麼……
  • 晚年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盡人生悽苦!
    而就詩歌來說,僅僅在唐詩中,關於嶽陽樓的經典詩篇就不勝枚舉。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李白的「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嶽陽樓》,便是一首關於嶽陽樓的經典唐詩。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晚年登上嶽陽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據記載,當時的杜甫已經五十七歲,距他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文/顧無【引觴漫談】最近特別喜歡杜甫的詩,買回來中華書局的《李太白全集》幾乎沒怎麼看,全在鑽研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還有他特別著名的幾首七律組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這些詩篇後續都會出賞析與大家一起分享
  • 南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用這些詩來形容李子柒,詩美景美人更美
    今日筆者以這些美麗的詩句,來描述這位勤勞美麗的女子,詩美景美人也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南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看到李子柒在深山中的畫面就立馬想到兩首佳人詩,杜甫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和《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 杜甫詩八首課後談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有三首杜甫的詩,分別是《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有四首杜甫的詩,分別是《蜀相》《旅夜書懷》《閣夜》《登嶽陽樓》。這七首詩都屬於杜甫晚期的作品,並且在時間上跨度不大,比較接近。所以在上選修部分的時候,就思考能不能把這七首詩放到一起作為一個專題來學習,一方面溫故知新,另一方面加深對晚期杜詩整體的認識。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賞析一】近日,看了杜甫《贈衛八處士》一詩,筆者甚為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感到由衷佩服。故寫以下拙文,在和眾人共賞一番詩聖的大作。首先,我認為杜甫的詩是由心而發,它絕對不是無病呻吟,為寫詩而寫詩。此詩雖120字,但它卻以極其簡練的語言,給我們刻畫了一幅朋友相聚時的動人圖畫,流露出作者珍惜友誼的真實情感,和對今後再次相聚的渴望。完全說明了杜甫的這篇佳作,確實來自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它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把生活中發生的點滴事物通過以詩的形式,進行了升華。
  • 杜甫的《佳人》告訴我們:別人的老婆都是好的!
    」這是一首故事詩,杜甫寫的是一個「幽居空谷」的「佳人」身世以及她晚景悽涼的生活。全詩沒有一個「美」字,但卻讓人處處感到主角的美:佳人、摘花、翠袖、日暮倚修竹……「佳人」,大概有四種釋義,兩種對女性,兩種可男可女。後者不用說了,單說前者。
  • 讀杜甫《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學寫作
    美人在骨不在皮,畫人畫皮難畫骨!自古以來,吟詠美人的詩作就有很多,而杜甫的《佳人》卻因其格調高雅,成為名篇!《佳人》作於759年秋季,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五年。詩人刻畫了一個貴族夫人因戰亂而命運悲慘,卻終不改其志的美人形象。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形容她的一生: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 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冬至的前一天,杜甫寫了一首快樂的鄉愁詩
    ——唐.杜甫 《 小至》時光溯洄,千年前,漂泊異鄉的大詩人杜甫在冬至節的前一天寫下了這首《小至》的七律,詩人雖然在詩中感慨身世飄零時光易老,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頹廢之感,始終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基調貫穿全篇,堪稱是一首快樂的鄉愁詩。
  • 杜甫一首思念弟弟的唐詩,其中有描寫月亮的精彩詩句
    從杜甫的詩歌當中可以了解當時發生的歷史事實,這是杜甫詩作非常重要的特點。而且也正是因為杜甫唐詩這一特點的存在,使得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尤其是安史之亂的爆發,杜甫也在戰亂中流離失所,對於最普通人生活有真切的感知。兵荒馬亂的歲月,最刻骨銘心的莫過於對於親人的擔憂,杜甫也不例外。我們今日所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思念弟弟的唐詩,其中有描寫月亮的精彩詩句,堪稱杜甫最精彩的思鄉詩。且看: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 杜甫七律閣夜賞析 淺說詩聖這首詩中的兩種詩病
    前言有人問,怎樣賞析杜甫的唐詩《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分析一首詩,一般都要了解背景、主題、典故....除此以外,老街的習慣還要確定是什麼詩體,如果是格律詩,就看其平仄、對仗、黏連、押韻,這四項是格律詩的基本要求,為了符合規則需要遣詞造句、輾轉騰挪,最見作者功力。
  • 唐詩中最經典的一首中秋詩,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因而,在古詩詞中,唐代以前完全沒有描寫中秋節的古詩,而唐詩中的中秋之作也極少。即便是李百杜甫,也只有望月思鄉之作,卻無中秋思鄉之作!只因在唐代,中秋節尚未盛行,人們有八月十五日望月相思的寄託,卻無明確的中秋節日概念!
  • 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唐詩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其興盛經歷了漫長的積累。李白杜甫出現在唐朝絕非偶然,但是卻也是多少代詩人們的積澱後的結果。我們今日談論唐詩,談論李杜,只不過是摘取了文學史上最燦爛的花朵。而它的蛻變過程,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新生一樣,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波折。
  • 杜甫罵人的一首詩,竟然成為千古名篇,不愧為詩聖
    經過漢魏六朝的發展,最終孕育出了詩歌的巔峰——唐詩。唐詩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雖然唐人想要擺脫六朝的脂粉綺麗的風格,但是擺脫起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此初唐的詩歌,還帶有六朝的氣息,經過了四傑、沈宋、陳子昂等人的努力,到了盛唐,已經走向了建安雄渾蒼井的詩風,哪怕是閨怨詩,也有一種悲而不傷的情節在裡面。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但世事偏有意外,有這樣一首詩,竟可以模仿杜甫模仿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以至於後來人們在編寫杜甫文集的時候,不假思索的便將這首詩編入其中。可是後來經過史學家考證,這首詩原來並非是杜甫所寫,可不是杜甫,怎麼會有一個無名之士有這樣的才氣和情懷,可以模仿到如此地步。其實,此人並不是無名小卒,有如此才氣的自然不會默默無聞,他便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