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管阿姨熬好了黑魚湯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22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距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周時間,南師大教科院大三女生牛玲華這兩天正想著要給宿管阿姨張琳寫封感謝信。前不久,牛玲華在南京做個小手術,術後睜開眼,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帶著飯菜來的宿管阿姨。

  這個寒假,南師大教科院大三女生牛玲華收穫了一份濃濃的溫情。此前,她預約好了醫院,準備趁寒假在南京做手術。

  了解情況後,南師大西苑15棟宿管站站長張琳破例讓家在揚州的牛玲華,在宿舍多留了兩天。「手術前,阿姨一直跟我簡訊聯繫。做手術的前一天,還問我是幾點的手術,說第二天要去看我。」牛玲華說,手術很順利,「當我醒來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宿管阿姨!」

  張琳守在牛玲華床邊,餵她喝水。更讓牛玲華感動的是,張琳帶來了黑魚湯、雞蛋糕,還給牛玲華的爸爸準備了紅燒魚。

  第二天上午,張琳又來了,帶來了西蘭花炒胡蘿蔔、排骨山藥湯和自己灌的香腸。張琳陪牛玲華聊天,攙扶著她散步,直到晚上七點才離去。

  第三天,牛玲華可以出院了,但因為傷口還沒癒合,不能穿緊身的衣服,她原來的毛衣不夠寬鬆,張琳從家裡找了件大毛衣給她穿。

  「雖然有爸爸陪床,但他年紀大了,又說方言,如果沒有阿姨在,我還要擔心他能不能打到飯菜。」牛玲華說。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輾轉聯繫了張琳,但她謝絕了採訪。她跟牛玲華說,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希望張揚。牛玲華告訴記者,她想給張琳寫封感謝信。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

相關焦點

  • 老滷麵 老滷不是開水加醬油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網老夏逛菜場工作室記者之前在一家叫春蘭的麵館吃麵時,就發現他家的老滷是用醬油加鹽滷,再加麵湯勾兌的。另外,一些打著鎮江鍋蓋面旗號的麵館也是這麼幹的。  面對魚龍混雜的老滷麵市場,我們如何鑑別真偽,吃到正宗的老滷麵呢?  我們認為,添加劑勾兌的老滷味道一定是怪怪的,而且有可能吃完之後嘴裡發苦;醬油勾兌的老滷香味不足,醬油味比較濃重。
  • 2017快報廣場舞總決賽開戰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月5日上午,在雨花臺區金地體育公園,現代快報聯合南京市雨花臺區體育局舉辦的「 健康江蘇,全民健身——2017廣場舞邀你秀」,迎來總決賽。這次活動,由金鉑利口腔冠名,南京邦德骨科醫院和壽仙谷藥業聯合協辦,衛崗乳業特別贊助。
  • 汗蒸館怪味嗆倒洗澡的小孩老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月11日,市民孫女士向現代快報熱線96060反映,年前她帶著一家人到南京市鼓樓區建寧路上的悅湯匯韓式汗蒸會館洗浴。沒想到,在工作人員清洗地面時,淋浴區充滿了刺激性的氣味,小孩和老人先後被嗆倒,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孫女士懷疑汗蒸館工作人員混用了潔廁靈和84消毒液,導致家人氯氣中毒。
  • 南通退休阿姨邊追劇邊學英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今年4月底,網上一則阿姨用英文自我介紹的視頻火了,短短幾天就收穫3萬網友的點讚,播放量更是近200萬。「活到老學到老,被阿姨激勵到!」「感覺語調很棒。」「敢說就已經很厲害了!」不少網友表示被阿姨激勵了,也要重新開始學英語。
  • 難忘的藝術之旅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4月13日下午,快報小記者工作室組織小記者參加了常州大劇院市民開放日,探秘大劇院內部,與哥倫比亞國家芭蕾舞團的舞者們面對面。  周日,我作為現代快報的一名小記者走進常州保利大劇院。走進劇院大廳,只見頭頂吊著98根LED白色吊燈,猶如跳躍的音符。接著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小劇場和大劇場。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市中醫院消化門診獲悉,不少患者用偏方「養胃」,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更不舒服了。醫生提醒市民,「偏方」不是人人皆宜。  通訊員 錢文娟 李珊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50歲的劉阿姨胃食管反流,所以平時非常注意對胃的保養。聽朋友說羊奶養胃,劉阿姨每天早晨起來空腹喝一大杯羊奶。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吐槽:一工作就要倒貼  「處在咱們這尷尬的年齡,叫人叔叔阿姨,人不樂意;小朋友叫咱叔叔阿姨,心裡要多不爽有多不爽!更尷尬的是,已經有人向咱伸手要壓歲錢了!給還是不給?這是個問題!」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年紀。上有家長老人,下有年幼弟妹。就連一年一度的壓歲錢,也都免了。
  • 打月餅的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月餅颳起了街頭風,人們更愛在大街小巷尋找好味道的手工現做月餅。講究的人家,更是自己「打月餅」。今年,蘇式「小鮮肉」悄悄風行南京。酷愛肉食、平日吃慣了金陵大肉包的南京大蘿蔔們自然不肯放過這美味。  現代快報記者尋訪蘇寧兩地,揭開「小鮮肉」走俏之謎。
  • 海底總動員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海洋生物科普講座,是我參加的一次現代快報小記者活動小朋友們,我們要保護好大海,不能隨意亂扔垃圾,不能捕殺我們的朋友——海洋寶貝,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哦。
  • 小火慢熬莧菜粥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唐蕾  莧菜最初是種野菜,因為近些年,人們食用得比較多了,於是便大批量種植起來了。不少人都知道莧菜中含有鐵元素,而且容易吸收,可以提高免疫能力,對治療貧血有一定輔助作用。其實,莧菜可遠不止這些好處,它又被稱為「長壽菜」,可想而知,是一種多麼健康的食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14年12月,居蜜再次來到南京,在玄武湖的諾那塔下,她接受了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專訪。  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居蜜:回到南京,用了30年時間  居蜜祖籍湖北武穴,是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先賢居正的孫女。居正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後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務部長,廣州大總統府參議、內務總長。
  • 世界兒歌日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星星的孩子」唱響兒歌《星光》  隨機  採訪  現代快報記者:小朋友,你們現在喜歡唱什麼歌?  漢口路小學的學生:「班上最流行的是《愛情公寓》的主題曲!」「是《爸爸去哪兒》」  快報訊(記者 郝多)昨天是春分,也是世界兒歌日。
  • 純植物染髮劑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有媒體猜測臺灣老牌藝人高凌風因染髮患上血癌去世,快報也曾報導《網上買的海娜粉染髮劑能用嗎?》,那麼,現在到處熱銷的所謂植物染髮劑,究竟安不安全?到底如何挑選染髮劑?  實習生 於方 現代快報記者 馬晶晶  儘量選擇口碑好、異味小的品牌  住在下關的郭女士是理髮店染髮的常客,因為她家族有少白頭的遺傳史。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下午,海安七星湖生態園景區澄清說,該建築是花瓣溫室,今年8月剛剛安裝好玻璃,因為周邊配套設施沒有完成,暫未能投入使用,預計年內可培育花草。  通訊員 劉文奇 現代快報記者 陳瑩   當地回應,其實是花瓣形溫室,只有120平米  海安建「山寨版」雪梨歌劇院的帖子一出,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 女星陳意涵坐月子不洗頭自嘲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於露 陳彥琳  陳意涵產後不洗頭,引發坐月子「陋習」大討論  2月14日下午,女星陳意涵發微博稱自己因坐月子,很多天沒有洗頭,頭髮十分油。並曬出了9張照片,她調皮地說道:「史上最多天沒洗頭,頭油到有點時尚~這個情人節,我跟我的小情人持續睡眠不足但快樂的體驗著……」在陳意涵發出的照片上,現代快報記者看到,陳意涵的劉海根根分明,雖然頭髮有些「油膩」,卻依舊少女感十足。  不少被勒令過不能洗頭的人感嘆,那真是一段飽受煎熬的日子。但因為長輩們苦口婆心,洗頭對產婦身體不好,也只能遵照囑咐,忍受著頭髮變成油汪汪的「油田」。
  • 找回遺忘的記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童琳 現代快報記者 黃豔    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   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之間是什麼關係?現場,王峰拋出一個問題並教大家記憶答案的方法,「其實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大家遇到的零散的知識點,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如電飯鍋的品牌『蘇泊爾』,記住這個牌子,就能記住這3個人的關係了。」
  • 五星級大廚教你做5道「洋氣菜」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連續第三年推出的「大廚教你做年夜飯」活動,昨天走進蘇寧諾富特酒店,邀請五星級酒店中餐廳大廚胡升曹,為大家現場烹飪了5道適合端上年夜飯桌的私房菜。這5道菜都很洋氣,是加入新派淮揚菜做法,改良後的創新菜。  現代快報記者 仲茜 吳頔 鍾曉敏  「2015年是羊年,除夕年夜飯我推薦大家做一道『喜氣洋洋』——酸湯肥羊鍋吧。」
  • 江南水泥廠發現老式英文打字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夢雲 文/攝 (除署名外)  整理庫房時發現一臺老式英文打字機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大量國際友人在南京見證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並救助了大量南京難民。
  • 「門外漢」寫出高校教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當時的他正在為校團委製作感動南航等多媒體宣傳資料,需要添加一些3D的元素,便試探性地去了解和學習。從那以後羅聰翼便迷上了Blender。  羅聰翼告訴記者,他以後將致力於該軟體的推廣,藉助現有的社區化資源,實行網絡上的資源共享,為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和信息分享渠道。
  • 一塊豆腐切多少刀能變成一朵菊花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岑/文 馬晶晶/攝  大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陶宗虎大師的「持鰲賞菊」一菜,菊花是豆腐切成的。一塊豆腐捧在掌心,橫切豎切共250刀,再放入水中一抖,一朵栩栩如生的白菊出現了。  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大師侯新慶,作品叫「魚子醬芙蓉魚凍」,是將豆腐打汁澆上燒好的黃魚一齊冰凍,口感糯又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