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視角)為政以德須「四有」
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和縣委書記。「四有」不僅是一種要求,更是幹部的為官之德。
心中有黨,是一種信仰,是「官德」之根本。「人活著就是要用生命去解釋信仰」,信仰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回溯黨的歷史進程,無數的革命先烈心懷黨的信仰,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浴血奮鬥,才換來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現今,不少黨員幹部丟失了黨的信仰,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與人民公僕,在生活上、工作中貪贓枉法、行賄受賄、腐化墮落,同黨和人民漸行漸遠。當領導幹部將對黨的信仰拋之腦後的時候,需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為此,領導幹部務必堅守自己對黨的信仰,應時刻牢記「信仰」二字,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補好共產黨員的精神之鈣,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唯有如此,我們的領導幹部們才能在大是大非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頂得上。
心中有民,是一種情懷,是「官德」之源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視民為本是中國源遠流長的為官之德,漢代劉向感慨,「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縱觀歷史,當引以為用。作為領導幹部應做到「心中有民」,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是共產黨人的一種深沉的情懷。在工作上,重視百姓的訴求,輕視自己的名譽、地位、利益,在任上用好自己手中之權,為黨排憂解難,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謀好利。在生活上,要慎獨、檢點,做到乾乾淨淨為官、清清白白做人,做到「憂民之憂」、「與民同樂」,從而構建起和諧融洽的幹群關係。
心中有責,是一種擔當,是「官德」之成就。「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為官者,必為民謀事,實屬「當仁不讓」,是為官者的道德操守之一。「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對於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已經鮮明地告誡了我們的各級幹部要敢於擔當,肩負起為民服務之責任。試想,當領導幹部輕視為民服務之責,其結果不言而喻,將會使黨失去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動搖黨的執政根基。為此,各級幹部務必在自己的工作中擔起擔子、履好職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要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新常態穩健發展,要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積極尋找克服群眾所面臨困難的具體對策,為群眾致富搭好橋、鋪好路。
心中有戒,是一種守紀,是「官德」之保障。「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領導幹部,需做到「心中有戒」,才能保證為官之德不褪色,才能有效杜絕「權大於法」、「人情執法」等現象的出現,才能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領導幹部需在「規矩」內做事、辦事,做到「心中有戒」,方可管好自己手中之權。有些領導幹部心中無戒,導致在職期間違法亂紀,最終身敗名裂,這無疑是給我們敲響警鐘。為此,我們的領導幹部應該要學法守法懂法,做到「克己慎行」,在工作中、生活上,做到不該去的場所堅決不去,不該交往的人堅決不交,管好自己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始終以嚴格的紀律來約束自己、警醒自己。如此,我們的幹部才能經得住誘惑、守得住信念,一心為民、廉潔奉公。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官德為為官之根本,要想做好官,為民辦好事,必須要有良好的官德。廣大幹部需堅持「四有」之德,才會有一副鐵肩、一腔熱血,才會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會成為人民擁護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