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以德須「四有」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新視角)為政以德須「四有」

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和縣委書記。「四有」不僅是一種要求,更是幹部的為官之德。

心中有黨,是一種信仰,是「官德」之根本。「人活著就是要用生命去解釋信仰」,信仰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回溯黨的歷史進程,無數的革命先烈心懷黨的信仰,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浴血奮鬥,才換來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現今,不少黨員幹部丟失了黨的信仰,忘記了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與人民公僕,在生活上、工作中貪贓枉法、行賄受賄、腐化墮落,同黨和人民漸行漸遠。當領導幹部將對黨的信仰拋之腦後的時候,需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為此,領導幹部務必堅守自己對黨的信仰,應時刻牢記「信仰」二字,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補好共產黨員的精神之鈣,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唯有如此,我們的領導幹部們才能在大是大非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頂得上。

心中有民,是一種情懷,是「官德」之源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視民為本是中國源遠流長的為官之德,漢代劉向感慨,「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縱觀歷史,當引以為用。作為領導幹部應做到「心中有民」,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是共產黨人的一種深沉的情懷。在工作上,重視百姓的訴求,輕視自己的名譽、地位、利益,在任上用好自己手中之權,為黨排憂解難,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謀好利。在生活上,要慎獨、檢點,做到乾乾淨淨為官、清清白白做人,做到「憂民之憂」、「與民同樂」,從而構建起和諧融洽的幹群關係。

心中有責,是一種擔當,是「官德」之成就。「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為官者,必為民謀事,實屬「當仁不讓」,是為官者的道德操守之一。「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的根本原因,對於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已經鮮明地告誡了我們的各級幹部要敢於擔當,肩負起為民服務之責任。試想,當領導幹部輕視為民服務之責,其結果不言而喻,將會使黨失去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動搖黨的執政根基。為此,各級幹部務必在自己的工作中擔起擔子、履好職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要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新常態穩健發展,要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積極尋找克服群眾所面臨困難的具體對策,為群眾致富搭好橋、鋪好路。

心中有戒,是一種守紀,是「官德」之保障。「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領導幹部,需做到「心中有戒」,才能保證為官之德不褪色,才能有效杜絕「權大於法」、「人情執法」等現象的出現,才能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領導幹部需在「規矩」內做事、辦事,做到「心中有戒」,方可管好自己手中之權。有些領導幹部心中無戒,導致在職期間違法亂紀,最終身敗名裂,這無疑是給我們敲響警鐘。為此,我們的領導幹部應該要學法守法懂法,做到「克己慎行」,在工作中、生活上,做到不該去的場所堅決不去,不該交往的人堅決不交,管好自己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始終以嚴格的紀律來約束自己、警醒自己。如此,我們的幹部才能經得住誘惑、守得住信念,一心為民、廉潔奉公。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官德為為官之根本,要想做好官,為民辦好事,必須要有良好的官德。廣大幹部需堅持「四有」之德,才會有一副鐵肩、一腔熱血,才會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才會成為人民擁護的好官。

相關焦點

  • 《論語》:為政以德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眾星共④之。」 【注釋】 ①為政篇:《為政篇》記述了孔子關於治理國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為政,指國君治理國家政事。【故事連結】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總結隋朝滅亡的原因為隋煬帝荒淫無度,違背君德,於是就確定了「專以仁義,誠信為治」的方針。他常說:「百姓好比是水,皇帝好比是船。水能載船,也能翻船。」
  • 《論語 為政》篇,孝道當先,為政以德,慎言謹行
    《論語》為政篇,是《學而》篇的一個延伸,本文看似講為政,其實還在說學習,同時強調孝和德在學習中的運用。文章開篇第一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才會使自己像北極星一樣,別的星辰都圍繞它。這就說明德的重要性和非凡地位,為政之人同樣也需要有諸多的美德。
  • 為政以德篇解
    這個翻譯,就是說拿道德來治理你的國家,是以德為政。蕅益大師用禪宗來解四書時也曾特別指出:為政第一篇是為政以德,而非以德為政。為政以德和以德為政。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好像是沒什麼區別。但還是有一個特別微妙的區別。首先就是說,以德為政,用道德來治理國家,特別強調德。把道德作為一個工具。
  • 【《論語》專輯】《為政以德》一
    非吾徒也2.狀語後置句:為政以德     (以德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以政道之,以刑齊之)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以德道之,以禮齊之)使民以時  (以時使民)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季氏將於顓臾有事)      而謀動幹戈於邦內 (而於邦內謀動幹戈)   季氏富於周公 (季氏比周公富
  • 為政以德:孔子治國安邦的政治綱領
    子曰:「為政以德,譬諸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在孔子看來,「為政以德」就能構建這樣的社會。「為政以德」,就是要「博施於民而濟眾」,這是他的行動準衡,也是他治國安邦的政治綱領。孔子主張以德治國,反對暴力;主張和諧,反對對抗。
  • 高二語文測試題:為政以德隨堂測試
    高二語文測試題:為政以德隨堂測試 2013-01-08 14:0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嚴以為官:為政以德居首,夙夜在公丨文化博覽
    諸如「為政以德」「民貴君輕」「民為邦本」「以人為本」「以義為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夙夜在公」「公生明,廉生威」等,不勝枚舉。這些寶貴的治理智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文章中被一再引用,並發揚光大。「三嚴三實」中強調「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對當今領導幹部為官之道提出了新要求。而這些新要求,其本質也是對傳統政治文化的一種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是一種守正出新。
  • 《倫語》為政篇01:為何要以德治國?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解析:為政篇開篇就以領導需要「德」來闡述德的重要性。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是關於領導道德品性的重要詮釋。這裡說道的「德」,並非僅指品德,畢竟思想品德不是治國的全部,所以也包含了治國的準則。如果比喻成公司管理,其實有企業文化、企業規範的部分。
  • 圍繞「四個正確對待」 常修為政之德
    圍繞「四個正確對待」 常修為政之德 這一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為領導幹部常修為政之德指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值得每一位領導幹部悉心體悟,躬行實踐。  正確對待是與非,做到是非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是領導幹部為政之德的首要課題。善不善於辨別政治上的是與非,最根本的是看心中是否有共產黨人應有的主義、原則、感情。
  • 領導幹部須恪守為政「八德」
    作者:河南省開封市委書記 吉炳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修身立德是為政之基,要求領導幹部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做官先做人,從政先立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我們黨自成立起,就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擺脫了貧窮落後的狀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特別是在當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論語為政篇》論語講師群(第17課 2.1)
    德之為言得也,德於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極,天之極也。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為政以德,則無為而天下歸之,其象如此。○程子曰:「為政以德,然後無為。」範氏曰:「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眾。」
  • 【論語】-《為政第二》
    【論語】-《為政第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孔子既然不「從政」,《論語 為政篇》在談什麼?
    《論語 為政篇》是孔子的教化理念,而非治理臣民的手段,為什麼這麼講呢?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他的言行在其身後才被弟子們整理成冊,並命名為《論語》。為政篇是其中的第二篇,它與第一篇《學而》是前後呼應的。「學而」講個人品德修養以及做學問的態度,「為政」則是在個人品德臻於完善,學問達到成熟之際的外用。
  • 中國古代為政智慧探微
    道是萬事萬物之源,也是為政之源。為政之緒萬端,一以貫之者,循道而已,其他所有活動均應循道而為。道法自然,人法天道。如果說自然之善在萬物生生卻縱橫交錯而無隔閡,那麼,國家和社會之善則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縱橫交錯而無隔閡,引導人向善。凡為政者,必本於此法而求乎斯境。所以,中國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們莫不重視為政之道。例如,荀子就強調,只有得道以為政,方能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
  • 盤活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
    12月16日,在曲阜市幹部政德教育中心,李兆祥教授娓娓道來,帶領前來參加培訓的黨員幹部穿越時光隧道,徜徉於曲阜豐富而又獨特的文化長廊之中,潛移默化涵養黨員幹部為政之德。「聽了這個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蘊含深刻的哲學道理,『修齊治平』的寶貴思想囊括豐富的道德準則。
  • 《論語》摘錄之為政篇
    2.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12.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2.9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
  • 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領導者
    一言以蔽之…為政以德厚德載物。 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一起走,親愛的秋姐,謝謝你,我愛你。
  •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這裡面揭示了中國古代怎樣的文化淵源?
    《論語》裡面有一段話講到: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孔子說,治理國家要採取德治,就像北極星一樣,它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而滿天的星辰都自覺地拱衛它。
  • 讀論語 · 為政篇 | 第十八節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為政》篇包括24章。
  • 荀子與以德治國
    其實不然,荀子是儒家,在他的觀念系統當中,「德治」並未因其「隆禮重法」而受到輕視或排斥,「務德」與「務法」一樣,同樣有其來自於人性、人情中的根據???人之「好義」,故「德治」可行而應行;人之「欲利」,故「法治」可用而必用。並且在兩者之中,荀子也和孔、孟一樣,依然是把「德治」看作是政治的靈魂、治道的基礎,主張「以德為政」(《荀子?富國》),崇尚德化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