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2015-04-06 08:10 來源:澎湃新聞
日劇《代筆作家》講述的是不同生代兩個女作家的故事。與這部劇同一季的有《問題餐廳》、《和歌子酒》這些討論女性意識的劇集。在被戲稱為「女權季」的2015日劇春季檔,《代筆作家》乍看起來也很像一部女權作品。然而劇情逐漸發展下去,關於女性意識的刻畫日益淡薄。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個人成長這個永恆而又無解的話題。
川原由樹(水川麻美飾演)和遠野麗莎(中谷美紀飾演)《代筆作家》的開頭其實老套不堪。兩個女人在磅礴大雨裡互相指責繼而廝打。她們穿著一樣的白色大衣,留著一樣的短髮,甚至戴著一樣的珍珠項鍊。電視劇一開場,就幾乎展示了遠野麗莎和川原由樹最為難堪的一面。
結束撕破臉的雨夜廝打,電視劇用緩慢的語調開始了倒敘。用一句話總結,這是一個擁有一切的文壇女王和一個只有文學夢的無名小輩之間相遇、相互利用而又相互仇恨的故事。
從大江健三郎的小說到電視劇《代筆作家》,日本人對於「代筆」似乎有種執念——雖然近來現實文壇中,真正的代筆事件已經很少見到蹤影。在這部電視劇中,「代筆」的存在構成了一個隱喻:社會的認同與自我的認同。
在電視劇中,無論是代筆還是被代筆一方,都似乎是被社會的認同步步逼走到了最終的境地:懷著文學夢的土氣女青年,無法單憑作品在文學界闖出一片天地。
未婚夫並不認可文學女青年的才華,將她追求夢想的過程視為回歸家庭前最後的胡鬧。文壇女王的生活看似光鮮,但作為一個有老又有小的「夾心層」中年單身母親,她的境地頗為尷尬:兒子正值叛逆期不斷給她難堪,苛刻的母親罹患老年痴呆連女兒都認不出來。家事的煩心再加上事業的壓力,讓她日益掙扎於靈感枯竭的苦惱之中。
所有的情節看似只是縈繞在「代筆」事件前的背景,然而這些細碎的生活環環相扣,共同點燃了事件的導火索。
川原和劇中的未婚夫按照與未婚夫的約定,川原由樹就要辭掉工作回老家結婚,安心相夫教子。然而,遠野安排的一場飯局輕易摧毀了這一切。究其原因,並不在於未婚夫「直男癌」十足的表態和對答,也不在於遠野那句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的挑撥: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在副駕駛座上乖乖微笑的女孩。
真正讓這個文學女青年下定決心留下來的,是心中對自我的期許。看似幸福將至,然而那個乖乖坐副駕位置上的新娘子,並不是川原期望的自己。
在一個通身被光環籠罩的女神身邊,川原的個人成長似乎擁有一個標準化的樣本。然而比起一窮二白的文學女青年,這個看似光鮮的「女王」角色,內心更為孤獨。在無數集的結尾,她都漫步在海邊,夕陽剪下一個漂亮的側影,配上她的獨白:遠野麗莎看起來擁有一切,然而遠野麗莎討厭她自己。
遠野麗莎電視劇裡文壇女王遠野麗莎的心結幾乎可以作為心理醫生分析的標準範本。被強勢母親掌控的前半段人生、不被祝福的失敗婚姻、為了迎合市場和出版社的寫作……這一切都可以解釋遠野的心境。永遠要坐在駕駛位置以使自己「掌控人生方向盤」的隱喻,似乎比「代筆」更直白也更不高明。
挽救一切俗套的,是劇中看來最不足為道也最理所當然的部分——小說家之間的氣場。就像《交響情人夢》裡音樂家們靠音符互通心意一樣,在《代筆作家》中,也存在「只有小說家才能互相理解的事」。
這股氛圍說起來「玄」,卻使得電視劇免於淪為女王與小白兔相互撕破臉的尋常女性倫理劇。即便在川原由樹被遠野麗莎詆毀、折磨得最痛不欲生的時候,她也無法從心底真正恨遠野。因為眼前這個女人說出了她內心真實的感受:身在谷底的時候,還有另一個自己在上方看著這一切,所有的苦難都會成為日後創作裡無法估量的體驗和經歷。比起身處其中的平凡生活,對寫作者來說,寫作是一個更高、更神聖的所在,也是一片自我認同完勝社會認同的淨土。
相當理想化的是,在劇集的最後,無論是代筆者還是被代筆者,經歷了諸多的風波和較量,都迎來了自己的光明的未來。甚至一直在險惡的職場中掙扎生存的出版社編輯,也做到了「勿忘初心」。
這一大團圓的結局,也許只是電視劇送給觀眾們的一針安慰劑。畢竟像遠野麗莎一樣能戰勝一切低谷和醜聞的大贏家,在如今這個快速而健忘的時代,早已不可能存在。不過對於身處結局時刻的遠野麗莎,名和利似乎已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元素。在文學中,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inner peace」,也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愛的自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劇,代筆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