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所在省份實行文理分科,還是將來高考實行「3+1+2」模式,都是執行平行志願報考,只不過在報考院校數量不同罷了,像浙江省可以填寫20多個志願,河北新高考據說可以填寫99個志願,但不論填多少志願,平行志願的好處就在於錄取流程更便捷了,考生不容易滑檔或落榜了,即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考生的升學率!
平行志願遵循「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報考錄取原則,一般一批次可填寫6個志願,二批次可填寫10個志願遵循,志願報考時會分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第三志願,所以對家長和考生來說,填寫志願是相對容易的!
一般填寫志願可按「衝」、「保」、「穩」的原則,老師舉例說明:
假設一名學生考了600分,填寫了6個高考志願,順序是第一志願A大學、第二志願B大學、第三志願C大學、第四志願D大學一直到第六志願F大學!
平行志願檢索流程是「高分優先」,以報考志願順序為主,當檢索到600分時,就先檢索A大學是否招滿,如果沒有招滿,則學生被提檔,後面報考志願BCD等大學志願全部作廢,如果A大學招生滿了,說明600分沒有達到A大學的提檔線,則進行B大學檢索,以此類推,直到此批次檢索完畢,如果本批次你沒有被提檔,則進入下一批次錄取流程,即是從一本到二本,從二本到大專,說明你報考志願招生分數過高,你滑檔了!
這就是說高考平行志願每批次有且只有一次提檔機會,一旦提檔,本批次後面高考志願全部作廢,哪怕你提檔後被退檔了,也不能被本批次其它高校錄取,只能進入下一批次招生流程中!
從高考平行志願錄取流程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所填寫志願中你只能被一所大學錄取,而我們要填寫6到10個志願,這就會有「發揮」的餘地了,比如你可以填寫5個衝的院校,只填一個保的院校,反正只要確保被錄取就行了,這就是 填寫「衝」院校學生的心理,可稱為「撿漏」,像今年河南理科考生527分上211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515分上211院校大連海事大學及安徽文科578分上廈門大學、廣西理科531分上南開大學等等都是「撿漏」,都是把第一志願或前幾個志願填寫了「衝」院校,成功撿漏!
這幾個案例可謂是「高考最幸運的考生」,撿漏成功,屬於極少數,概率太小了,那麼針對高考平行志願,我們該如何填寫「衝」的院校呢?老師主要講解三點:
(1)填寫「衝」的院校的學生更要認清自己
一般學生是比較看重專業,希望能被報考的專業錄取,將來好就業;而填寫「衝」院校的學生喜歡冒險,不是太在乎專業,而是更關注院校的名氣,院校的地理位置等,並且一般被「衝」院校錄取的考生,專業多半是調劑的專業,比較冷門,所以在填寫「衝」院校時,要認清自己,你是追求專業還是追求院校名氣等!
(2)填寫「衝」的院校不要盲目,而要根據數據
有人填寫「衝」的院校確實比較盲目,就像531分上南開,521分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放到其它學生身上是不敢報考的,所以每年「撿漏」情況有但比較少,所以老師建議想填「衝」的院校當然可以,但要根據數據!
一般填寫志願時我們會看高考成績省排名,例子以中等生為主啊,比如你考了550分,省排名是26000名,那麼你就可以把近三年招生分數排名在28000名~24000名的院校都可以作為「衝」的院校,將會有很大機率被錄取,而如果你直接把省位次15000名招生的高校作為「衝」院校很可能落榜,所以在填寫「衝」院校時不要盲目,要根據數據!
(3)「衝」院校可以多填,但至少有2個「保」的院校志願
不論平行志願如何填寫,你要確保自己能被錄取,否則填得再好不過是一場空,所以在填寫志願時,老師一般建議至少有2個「保」的院校,這個「保」不僅保院校更是保專業,避免滑檔!
平行志願填寫並不麻煩,只要根據高考數據認真填寫,一般考生都能被錄取的,可能會在「衝」、「穩」、「保」志願的個數上會有爭議,但這都不是事,如果你對「衝」院校感興趣的話,一批次志願最多填3個,二批次志願最多填4個吧,這樣平行志願才填的更保險,當然這只是老師的建議!希望這篇文篇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