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堅信「反正男生不吃虧」的父母,兒子最後虧掉良心,晚景悽涼

2020-08-07 成小羽

作者:同羽

那對堅信「反正男生不吃虧」的父母,兒子最後虧掉良心,晚景悽涼

從小到大,我在周圍的環境中,聽到很多的家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兒子不吃虧。」

這種不吃虧,可謂是表現在方方面面。

比如,如果家裡有女兒的,父母肯定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灌輸這樣一種意識:你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在學校,要是女兒談了戀愛,家長一般都會阻攔,說現在是學習的時候,不能談戀愛。

但實際上,家長擔心的更深層次的東西,我想多數人都明白是什麼。

稍微長大,父母會教育女兒,要潔身自好,要擦亮眼睛去找另一半。

家長會告訴女兒究竟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但是,你發現沒有,卻很少有家長從小開始教育自己的兒子,要尊重女生,教會他們建立正確的戀愛觀。

他們很多都認為,反正兒子是男生,最後也不吃虧。

我想說件讓我曾經特別感慨的事。

那對堅信「反正男生不吃虧」的父母,兒子最後虧掉良心,晚景悽涼

那個時候我還在上高中,鄰居有個兒子,比我小,在上初二,他有一天就帶了一個女朋友回來,在他們家裡住了一個周末。

這種情況,要是換到女兒身上,家長肯定要拿著掃帚趕人,不打一頓都算是客氣,脾氣比較好的類型。

但是,因為他們是個兒子,他們就認為無所謂。

甚至,男生的爸爸還挺自豪,到處去宣揚,自己在上初中的兒子找到了女朋友,說看來以後不用他們擔心娶媳婦之類的話。

反正他們兩夫妻,都是眉開眼笑。

就連外人聽到這件事,也是笑著打趣他:「看不出來,你兒子還挺能幹,比你有出息多了!」

在多數人默認的思維裡,都不認為他們的兒子這樣做有什麼不對,也認為這可以作為一個炫耀的資本。

而實際上,孩子還在讀初二,這種時候把女朋友帶到家裡去住合適嗎?他有承擔愛情風險的能力嗎?他明白什麼是責任嗎?

顯然,他什麼都沒有。

至於他的父母,肯定不會為那個女生考慮。他們也不是女生的父母,不會去操心女生的人生。

還是那句話,他們家是兒子,反正不吃虧。

所謂的同理心,很多時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人多數時候的下意識反應,一般考慮到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和眼前的得失。

我甚至聽到過,那種男生母親把自己兒子交了兩個女朋友,這樣的事當作「兒子能幹」的資本來向眾人炫耀。

很多家長,都認為生男孩省心,這是錯誤的。

那對堅信「反正男生不吃虧」的父母,兒子最後虧掉良心,晚景悽涼

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還有他的價值觀,最初都是在家庭裡父母賦予的。有些東西,你不教,孩子就是不明白,最後任其發展,把一些不好的行為衍生成了自我的一種習慣。

要是到了這種時候,家長再來責怪,可就沒有用了。

因為孩子的價值觀已然成型。

只管生卻不管養,是家長教育最大的失敗。

如果,你因為生了個兒子,抱著「反正他不吃虧」的念頭,不加以管束和引導正確的觀念,孩子最後虧掉的就是「良心」二字。

自私,從來都不會只表現在一個方面。

比如,一個男生,他在愛情和婚姻上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那你也不用指望他在其它的事情上有責任感。

事實是,他本來就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

我認識一對老夫妻,今年已經60多歲。他們年輕的時候很慣著自己的兒子,同樣抱著「兒子不吃虧」的想法。

他們的兒子結婚很早,妻子屬於未婚先孕,他們老兩口很高興,因著這個原因,結婚的時候省了不少錢。

結婚以後,他們也不太尊重自己的兒媳。

很多時候,明明是他們兒子的錯,兩個人還是幫著自己兒子。就連兒子把妻子打了,他們也是說:「他一直都很乖的,從來不會動手打人,一定是她先惹兒子生氣了,所以才會這樣。」

他們甚至胡攪蠻纏,幫著兒子到處說兒媳的壞話。

人,有時很矛盾。

那對堅信「反正男生不吃虧」的父母,兒子最後虧掉良心,晚景悽涼

其實這對老夫妻,多年以來在鄰裡街坊的口碑都很不錯,性格溫和,待人也有理,所以大家一開始都很相信他們說的話,認為真的是他們兒媳不好。

他們的幫親不幫理,可以說是特別明顯。

反正不管兒子犯了什麼錯,做了什麼事,他們都是替兒子找藉口,幫忙說話。

後來,他們的兒子背叛家庭,兩個人離婚,他們的兒子再婚了。

兒子的前妻帶著女兒走了,走的時候說,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因為他毀了她原本美好的人生。

他們聽聞,說前兒媳沒有良心,還編了一些兒子當初怎麼對她好之類的話,到處去編排前兒媳。

當他們能夠掙錢做事的時候,一直在補貼兒子的家用。

兒子不努力掙錢,他們順著依著,自己幫忙;兒子在感情上朝三暮四,他們在意的卻只是"男生也不吃虧「。

現在,他們老了,原本認為養兒防老,卻被兒子趕回了老家,自己住在他們買的房子裡。

換來如今這般晚景悽涼,他們自己肯定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作為父母,如果你生了一個兒子,你要從小教育他尊重女生,否則他將來害的可能是一家人。

女生的父母會教女兒,讓她們「找人要擦亮眼」,但人是會偽裝的啊,有些人就是前後兩種樣子。

所以,不管你如何教女兒擦亮眼,卻不教兒子對感情負責,始終都是徒勞。

作為父母,如果你生了一個兒子,更要教會他何為責任,把他培養成一個品格優秀的人,比什麼都重要。

這,才是晚年的一種保障。

那對堅信「反正男生不吃虧」的父母,兒子最後虧掉良心,晚景悽涼

我的小姨,她雖說沒有讀多少書,但是很明理。

她自己的婚姻不怎麼幸福,就是那種自己一個人撐起了整個家的感覺,她的老公什麼都不管,脾氣還不好。

我的小姨就經常說她婆婆的過錯,說她沒把兒子教好。

她自己也有一個兒子。她一直就管得比較嚴,教他各種道理,教他為人處世,教他談戀愛要到該到的年紀,教他尊重女生。甚至從初中開始,就教他做飯,教他在家裡要懂得幫忙。

我小姨的兒子,現在在讀研,妥妥的學霸,從小自覺性就很強,也很孝順,從來不亂花錢,去年剛開始談戀愛。

他平時的話,和他爸爸兩個樣子,他的爸爸是那種醬油瓶倒了都不會扶一下的人。

他如果做飯不去廚房幫忙,看到飯快好了,就會自覺開始收拾桌子,拿碗盛飯這些,一氣呵成,這麼多年都習慣了。

看到洗衣機裡有洗好的衣服,他不用小姨提醒,會自己去晾好。

小姨現在不像以前一樣管他了,什麼都很尊重他,因為孩子長大了。但是他那些品格早已形成,現在也不用管了。

以後的人生,她作為母親,可以完全放心讓他自己一個人走。

他的感情,小姨也很放心,說他不是那種亂來的人。

別人說小姨兒子教得好時,小姨總是笑著說:「我還不是擔心,他以後結了婚,兒媳背地裡來罵我嘛。」

我相信,小姨這樣的母親,晚年肯定也不會差。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反正男孩不吃虧!」父母對兒子早戀的放縱,害的不僅僅是兒子
    那個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家長,大孩兒上初中,小孩兒上一年級。她們一路上都在聊關於中學生早戀的話題,女孩兒的媽媽雖然大女兒才上六年級,但已經開始恐慌和擔憂孩子進入初中後早戀怎麼辦的問題了。而那個家有兩個兒子的媽媽卻大言不慚地說:「反正我們家是兒子,又不吃虧,我是不擔心兒子早戀或者夜不歸宿的。早栽秧早収谷,他早點生小孩兒,我還早點享福。」
  • 女人選擇孤獨終老不結婚,一定會晚景悽涼嗎?
    她表示,自己再也不結婚了,一個人蠻好的,不用怕失去誰,也不用等誰回家,不用受他在外面是否會愛上別人的擔心和煎熬,覺得孤獨終老也不是什麼問題。但她代表不了所有女人,也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孤獨終老不結婚也過得好。這位女士的例子,只適合那些結過婚已經有孩子的,並且有經濟基礎的。
  • 那些年拋夫棄子的女人,晚景悽涼後想投奔前夫和兒子,結果很失望
    #情感#文 | 圍城圍心不管為人夫,還是為人父母到頭來,卻晚景悽涼。她的第一段婚姻,來得有點偶然,很奇葩。當年是因為抗拒家裡人包辦婚姻,而和表妹一起兩個人離家出走。結果,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因為,走投無路,被一個好心人收留吃飯,結果,和這家人的兒子一見鍾情,又在別人的說合下,就和這個男人私定終身,一盤鞭炮,就促成了一樁婚姻。而她的表妹,又介紹給村裡的另一個男孩,只是還沒有辦婚事,就被家人找來了。
  • 孔子:不爭氣的孩子會讓父母晚景悽涼,全因為他們沒教過這個
    孔子:不爭氣的孩子會讓父母晚景悽涼,全因為他們沒教過這個文/餘生讀史現在我們把孔子奉為教育家,他是儒學的創始人。過了這麼多年他依然在教育方面傳世千年屹立不倒,有很大方面都是因為他了解人們需要怎樣的品質,應該通過怎樣的方法才可以將這些有用的東西建立起來。他自身修為高但是卻沒有狂妄自大的氣焰,對待虛心學習的人都是非常有耐心地教導。主要就是教別人如何做人,這才是孔子教育的根本。對待別人都是如此,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的教育。
  • 蔣介石的女人們,一個被炸死,一個晚景悽涼,一個死在異國他鄉
    這四個女人在蔣介石每個人生階段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是她的結局都不怎麼好,一個被日本飛機炸死,一個沒有正式名分,一個晚景悽涼,一個死在異國他鄉。一、毛福梅。毛福梅和蔣介石是老鄉,她比蔣介石大5歲,19歲的時候按照父母之命嫁給了蔣介石。毛福梅一生勤勞賢惠,辛苦持家,支持丈夫蔣介石求學從軍。
  • 晚景悽涼說玄宗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因其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次年,改立三子忠王李璵(後改名李亨)為太子。天寶十五年(756年),叛軍佔領東都洛陽,防守首都最後防線潼關的唐將哥舒翰,雖擁有近二十萬的軍隊,但因是臨時湊集來的,缺乏戰鬥力。而唐玄宗和楊國忠對哥舒翰不放心,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結果,哥舒翰在靈寶被安史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哥舒翰也做了俘虜。
  • 60歲父母哭訴:一個不爭氣的兒子,足以讓你晚景悽涼
    導語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不一定成龍成鳳,最起碼有一個好未來,不過於平庸,不曾想孩子並沒有:「長大後我就成全了你」。孩子成年,父母有點不認識自己的孩子,或叛逆,或失德,或敗家,或啃老,甚至連自己都養不活,多年前生他喜極而泣,而如今偷偷哭泣,這還是當初的那個孩子嗎?
  • 溫莎公爵為美人退位,對方卻愛上德國軍官,晚景悽涼王室不原諒
    溫莎公爵為美人退位,對方卻愛上德國軍官,晚景悽涼王室不原諒 歷史上的英國以紳士精神著稱,流傳著很多悽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其實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感情經歷堪稱傳奇,簡直顛覆了我們對英國王室的認知。
  • 83歲「醜娘」晚景悽涼:不孝兒子啃老,被罵欺騙觀眾54年
    據了解,目前張少華自己一個人蝸居在四十多平的房子裡,身邊無人陪伴,頗有點晚景悽涼的味道。在2008年的時候,已經71歲張少華憑藉《我的醜娘》一部劇,將經典的母親角色飾演的木入三分,她也因此事業更上一層樓,得到了更多演出的機會。從此之後,「醜娘」這個詞成為了張少華的代名詞。
  • 丁克族和不婚族,哪個會晚景悽涼?聽聽過來人的答案,很現實
    不婚族的人可能也會戀愛,但有的不婚族是連戀愛都不願意談的,堅定的一個人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恐婚一族越來越多,漸漸的不婚族也變得多了起來雖然說現在人們對丁克族和不婚族接受度越來越高,但是還是讓人對他們晚年的生活抱有一絲擔憂丁克族和不婚族,真的會晚景悽涼嗎?
  • 都快四十歲了,就不要像20歲一樣飄著,否則晚景悽涼
    人們常說什麼樣的年齡就應該幹什麼樣的事情,好多人都不太喜歡這句話,認為這句話禁錮了他們,阻止他們追求自我,放飛夢想。但是,如果你都快四十歲了,還和20歲一樣飄著,晚年時光就很難過了。最終他成功離婚了,但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認他了,父母也是氣得不願見他。當我問到他為什麼離婚時,他說:「我現在的妻子能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激情,之前每天過得太平靜了。」就這樣,就在他以為他找到了生活的激情的時候,將要幸福的生活下去的時候,他的生意出問題了,要賠人家五百萬,與此同時,他認為的能帶給他激情的女人把家裡值錢的東西拿走跑了。窮困潦倒的他找到自己的前妻和兒子也沒人願意幫助他。
  • 有一種痛苦叫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孩子越出息,父母晚年越悽涼
    但緊接著父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是:隨著孩子越出息,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時間會越長,晚年悽涼的景象似乎已經近在咫尺。話剛說完,鄰座老張表示:「小常兒子從小就是優等生,學習全靠自覺,一點都不讓父母操心。事實上,從兒子去國外以來,常先生和老伴一年都見不到兒子一次,兒子更表示為了事業在35歲前不考慮婚姻問題,常先生「抱孫子」的想法也擱置了。想到逢年過節家中只有自己和老伴孤零零的兩個老人,常先生不禁感慨:「年輕想讓孩子有出息,而現在孩子越有出息,自己反而越孤獨。」
  • 老人年輕時「肆意妄為」,不管孩子的感受,最後自食惡果晚景悽涼
    文|西紅柿媽媽這是李老漢在養老院的第七個年頭了,他沒有熬過最後一個冬天,因病悽涼地去世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孤寡老人,沒有孩子,因為從來也沒有人來探望過他。直到去世,他也沒有見到親人們的最後一面。其實,李老漢有5個女兒。
  • 沒有兒子只有女兒,老了會很悽涼嗎?60後父母說了掏心窩的話
    文|好孕姐現在男女平等,大家都會說「生男生女都一樣」,尤其是一些年輕小夫妻,似乎更希望生女兒。原因一是女兒貼心,更懂事;二是生女兒不用買車買房,壓力小。不過,按照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話,老了會很悽涼。
  • 宋濂是明初最著名的儒者,為何晚景如此悽涼?
    宋濂是明初最著名的儒者,為何晚景如此悽涼?對宋濂來說,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送東陽馬生序》,裡面講述了求學的艱辛,讀書的困苦,以此激勵後生向學。一是他的兒子被陷害,與胡惟庸黨案有牽連,二是他遇見了一個狠毒的朱元璋,三是他曾學過儒家,但不懂道義,不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宋濂每年都要在朱元璋眼前晃,讓朱元璋堅定了收拾他的決心。在胡惟庸一案中,其子宋慎也被捲入其中,當時宋濂已有71歲,戴著朱元璋特製的沉重的刑具,走到夔州就一病不起病死了。
  • 她為賭王拼下萬貫家財,卻難分九牛一毛,晚景悽涼無人問津
    她為賭王拼下萬貫家財,卻難分九牛一毛,晚景悽涼無人問津繼奚夢瑤誕下賭王長孫後,何猷啟又被曝出妻子已於上月產女。賭王家今年真是喜事連連,先是三房何超蓮與男友竇驍官宣戀情,接著是四房何猷君高調求婚超模女友奚夢瑤。
  • 女幼師和小男孩親嘴視頻爆火:男孩不吃虧這句話,早晚毀了孩子
    堅信「男孩不吃虧」的父母,最後很可能讓孩子在性教育上吃了虧。——虎媽作者丨滷蛋媽來源 | 男孩派.這兩天,一張圖徹底火了!想起之前,應採兒因一句「我生兒子我怕什麼,隨便啊」被罵上熱搜。「男孩兒省心」、「男孩沒事」、「男孩哪有那麼容易被性侵」,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騙局。常把「男孩不吃虧」這句話掛在嘴邊的父母,早晚會毀了你的孩子。
  • 佛說:願意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
    凡事不怕吃虧,可能會被人佔便宜,自己吃一些虧,或大或小,但終究是吃不了大虧。一個主動吃虧的人,看似失去了很多,但是他在未來得到的可能會更多。不怕吃虧,是一種做人的格局。不會為小利所誘惑,更不會為吃虧所苦惱!佛說:吃虧決不虧,惜福才有福。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平淡中的知足,平凡中的惜福,懂知足,善緣具足;懂惜福,才有福。
  • 54歲張曼玉逛地攤 身價上億卻狂買地攤貨被指晚景悽涼?|54歲|...
    54歲張曼玉逛地攤 身價上億卻狂買地攤貨被指晚景悽涼?時間:2019-05-28 12: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4歲張曼玉逛地攤 身價上億卻狂買地攤貨被指晚景悽涼?
  • 教育的反思:柴契爾夫人晚景悽涼,一對兒女為何對她卻冷若冰霜?
    就是這樣一位在愛情與事業上都非常成功的女性,卻在晚年過得如此悽涼,女兒和兒子都對她愛理不理。身為父母,最不該的就是重男輕女柴契爾夫人育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對於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她所給予的愛也是不平均的。由於過度寵溺自己的兒子,導致了兒子的蠻橫和好逸惡勞。兒子在學校裡是有名的"小霸王",老師和同學們都讓他三分。出了學校後的兒子,好逸惡勞,最後還因為犯了法律被判處三年牢獄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