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人盡皆知的英雄,在人們的眼中,他從來都是忠義和驍勇善戰的代名詞,其實他作為統帥,其能力也同樣是不能小覷的。如果說在前期他更多的是憑藉個人武力的話,那麼在多次歷練之後,也逐漸成長為一個能統帥三軍的將帥之才。
《三國志》的記載: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
在這個過程當中,劉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劉備當時憑藉自己的實力,一舉拿下了益州,但荊州卻缺乏一個可靠人選來看守。隨後就委派關羽去鎮守。在關羽鎮守的那幾年裡,他逐漸收斂了自己以前的那種衝動和莽撞,不光使荊州地區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而且還為此地儲備了大量的可用人才和馬匹糧草。人們總是記得關羽失荊州,卻不提關羽治荊州。這也沒錯,荊州的確是在關羽手上被人奪走的,但是當初關羽治理荊州也同樣是卓有成效。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由於關羽的慧眼識珠,有個叫楊儀的謀士,被他送到益州。關羽請劉備考核他。果然,楊儀不僅順利通過劉備的考核,而且諸葛亮也對此人青睞有佳,並委以重任。
此時的楊儀風頭正盛,卻得罪了大將魏延,魏延不僅在政見上和楊儀有很大的分歧,而且他的出現,讓魏延臉上無光。因為當時魏延同樣受到劉備的賞識,但自從楊儀出現後,風頭逐漸就被這個後來者搶走,魏延的關注度大不如以前。在劉備和諸葛亮二人的雙重加持下。楊儀的政治地位和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說起來楊儀自身的家世也頗為雄厚,在當時也是荊州的名門望族之一,而當時劉備和諸葛亮身處荊州,也少不了這些大家族的鼎力資助。楊儀在此期間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憑藉出色的糧草籌措能力,為蜀漢行軍作戰募集到了充足的糧草。但是楊儀的缺點也同樣致命,由於自身氣量狹窄,一直將自己政見不和的魏延視為眼中釘,所以在諸葛亮辭世之後就設法殺死了魏延。使得蜀漢從此失去一員猛將。而自己則在劉禪登基之後,也逐漸受到冷遇,最後落得被拋棄的下場。
總結:
至此可以看出,楊儀的個人能力是不能忽視的,但縱觀他的人生,主要是由於自身的氣量不夠,而無法做出明智的選擇,從此本是順風順水的命運,也走到了盡頭,再也無力回天。所以我們每個人除了要增強自己的真才實幹之外,還應該有容人的雅量,在命運的關鍵的節點上,廣結善緣,不要輕易與他人交惡,才能讓自己的基業常青。
參考文獻:
《三國志》
《讀通鑑論》
《魏略》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少雄無雙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