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樂器,琴瑟簫已然在列,編鐘二胡獨領風騷。

2021-01-10 華夏氏

琴,又稱瑤琴、玉琴,俗稱古琴,一種七弦無品的古老的撥弦樂器。琴,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代表著古老神秘的東方思想。

琴發明於伏羲時代,為五弦之琴,或云為神農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鑑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說文》:琴,苞犧氏所作弦樂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宮商角徵羽之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弦,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陽,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古琴,目睹了中華民族的興衰,反映了華夏傳人的安詳寂靜、灑脫自在的思想內含。在古琴曲中,有一首叫《華胥引》的名曲,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傳說黃帝夜得佳夢,夢中來到一個叫華胥國的地方。其地「國無師長」,「民無嗜欲」,其國民「美惡不萌於心,山谷不躓其步,熙樂以生。」黃帝見其國之狀況,羨慕不已。華胥國的國民所過的安祥自在的生活,正是黃帝心中的理想生活。也可以說,黃帝的華胥之夢,正是他治國的思想境界。古德先賢的理想,往往通過琴來表達。伏羲、神農、黃帝、虞舜等造琴的傳說,在琴界流傳很廣,而孔子、列子、莊子等大家也都是琴學大家。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在古琴文化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瑟,中國傳統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只有一點零星發現。文獻記載「庖羲氏」作瑟 。傳說在夏代已經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 字,上面就是「絲」字,下面是一個「木」字。瑟要用弦,那麼瑟的產生應該在蠶絲出現之後。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夠繅絲的技術才可能制出弦線。先秦前後的弦樂器就是琴和瑟。

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為圓桶行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鼓在非洲的傳統音樂以及在現代音樂中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樂器,有的樂隊完全由以鼓為主的打擊樂器組成。除了作為樂器外鼓在古代許多文明中還用來傳播信息。

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按《禮記·明堂位》的記載,在很早的傳說中,「伊耆氏」之時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於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激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相傳黃帝徵服蚩尤的涿鹿之戰中,「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徵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間的歡慶鑼鼓,雅可以進入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從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銅鼓,一直發展到種類繁多的現代鼓,鼓是最為人們喜愛和廣泛應用的樂器之一。

笙,是中國傳統古老的吹奏樂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並且對西洋樂器的發展曾經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笙屬於簧片樂器族內的吹孔簧鳴樂器類,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發音清越、高雅,音質柔和,歌唱性強,具有中國民間色彩。

1978年,中國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幾支匏笙,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笙。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稱。春秋戰國時期,笙已非常流行,它與竽並存,在當時不僅是為聲樂伴奏的主要樂器,而且也有合奏、獨奏的形式。

笙的形制多樣,音色明亮、渾厚,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民間常用於蘆笙舞伴奏和蘆笙樂隊合奏。經過 改革,已在民族樂隊中應用,可獨奏、重奏或合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

壎是閉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壎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

相傳壎起源於一種叫做"石流星"的狩獵工具。古時候,人們常常用繩子系上一個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擊打鳥獸。有的球體中間是空的,掄起來一兜風能發出聲音。後來人們覺得挺好玩,就拿來吹,於是這種石流星就慢慢地演變成了壎。最初壎大多是用石頭和骨頭製作的,後來發展成為陶製的,形狀也有多種,如扁圓形、橢圓形、球形、魚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為普遍。壎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側壁開有音孔。

壎是我國特有的開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壎的起源與中華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原始社會的壎,器形多樣,如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陶壎,呈橢圓形,只有吹孔,無音孔,距今約七千年。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音笛。

中國笛子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先輩們點燃篝火,架起獵物,圍繞捕獲的獵物邊進食邊歡騰歌舞,並且利用飛禽脛骨鑽孔吹之(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和傳遞信號),也就誕生了出土於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1977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約7000年。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禽肢骨製成),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

笛在中國古人的觀念中早已就賦予了「文化」的含義,笛文化有著將笛及笛藝術所引發的、多邊的文化、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研究,閃爍著耐人尋味的光輝。在國家和民間的文藝表演團體以及社會群眾業餘文化生活中,笛的演奏與應用佔有明顯的位置。中國的笛在中國長期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已形成固有的特徵並以中國笛文化的鮮明特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

簫的產生,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中國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現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質發聲器,考古學家稱之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現存浙江博物館)。這批骨哨是用鳥禽類中段肢骨製成的,古代人將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後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們長7釐米左右,管徑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開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幾個音來,於是就形成了骨哨。儘管考古學家們稱之為骨哨,但從它的形狀、結構和發聲原理同現代簫笛作一比較,已基本上具備了樂器的雛形。

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編鐘

編鐘,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鐘的個數也不斷增加。古代的編鐘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徵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

編鐘雖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絕不遜色於:排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鑔、小鑔、缽等民族打擊樂器,也不遜色於:定音鼓、馬林巴、鋁板琴、大軍鼓、小軍鼓等西洋打擊樂器,更不遜色於架子鼓等爵士打擊樂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擊樂界中根深蒂固。

二胡

二胡,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之一。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等。

琵琶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

大約在秦朝,開始流傳著一種圓形的、帶有長柄的樂器。因為彈奏時主要用兩種方法:向前彈出去叫「批」,向後挑起來叫「把」,所以人們就叫它「批把」。後來,為了與當時的琴、瑟等樂器在書寫上統一起來,便改稱琵琶。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魯特琴族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更傳到東亞其他地區,發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中國近代民族音樂史上有「海派」(浦東派)琵琶和「浙派」(平湖派)琵琶兩大流派。平湖派琵琶藝術對研究民族音樂史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
  • 中國古代最具代表的十大傳統樂器,其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
    在中國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彈奏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下面介紹最具代表的中國古典十大樂器。1、鼓鼓的出現比較早,大約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
  • 盤點有關十大樂器的名詩詞
    古代十大樂器一般指琵琶、二胡、編鐘、笛、簫、琴、瑟、壎、笙和鼓這十種民族樂器。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金」類:鍾 , 「土」類:壎(xun)「革」類:鼓「絲」類:琴、瑟、二胡、琵琶等「匏」類:笙 , 「竹」類:簫、笛等
  • 中國十大樂器,你知道嗎?
    門道提示:農曆四月二十九在中國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製造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而隨著樂器的出現,也造就了中國獨有的一種音樂—古典音樂。那麼今天門道君就給大家說說在樂器中最有名的十種。
  • 穿梭千年,尋覓最深處的音律——中華十大古樂器!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有琵琶、二胡、琴、瑟、壎、笙、蕭、笛,編鐘和鼓。我們重點先來說說琴和瑟,因為這兩個樂器也是我所喜愛之物。古琴,被伏羲所創,有五根弦,以細繩絲為弦,發出的音調古樸,清越,圓渾,有很強的震撼力和穿透感。古語就說到: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由此可見古琴在當時樂器中的地位。
  • 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七大樂器
    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七大樂器中國古代,有很多的發明,在娛樂方面,如樂器,象棋等,我們今天不談別的,就來說說,中國古代最具有魅力的七個樂器。琵琶彈撥樂器之王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屬於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二胡弓弦樂器二胡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
  • 古代十大樂器:看看古人用什麼演奏出美妙之聲
    1.編鐘 盛行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這與當時樂律學、聲學和青銅冶鑄技術的高度發達分不開。由於青銅鐘質料堅實和耐腐蝕,至今雖已歷經兩三千年,仍能給我們留下古代真實的音響。 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鍾樂。
  • 四大民族樂器: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出全劇終
    民族樂器是中國獨有的樂器。現一般流行的有琴、箏、簫、笛、二胡、琵琶、絲竹、嗩吶、鼓等,代表了中國民族樂器文化。一般認為,十大民族樂器為琵琶、二胡、編鐘、簫、笛、瑟、琴、壎、笙和鼓,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如今非常受歡迎的四種樂器。
  • 中國十大名曲有哪些?都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中華古韻,向有中國十大名曲一說。據說這些古代中國名曲的原始樂譜大都失傳,今天流傳的不少譜本都是後人委託之作。中國十大名曲有哪些?分別用什麼演奏的?  中華古韻,向有中國十大名曲一說。據說這些古代中國名曲的原始樂譜大都失傳,今天流傳的不少譜本都是後人委託之作。
  • 本文帶你了解,八音所對應的八個樂器
    編鐘又叫「歌鐘」,是把鍾依大小,有次序地掛在木製鍾架上。歷代的編鐘形制不一,枚數也有異。古代用於宮廷雅樂,每逢徵戰、宴享、朝聘和祭祀都要演奏編鐘。它可以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唱、舞蹈伴奏。也許是過於複雜的緣故,漢代以後編鐘的製造技藝就失傳了。
  • 悠揚動聽,打擊樂器編鐘的簡介與欣賞
    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 在古詩詞中,十大傳統樂器如何爭奇鬥豔?「上」
    在古詩詞之中,同樣有眾多關於樂器和樂聲的描述,有些樂器甚至被固定為某種意象,承載著作者的種種情感。今從一些膾炙人口的詩詞著手,淺窺十大傳統樂器在其中扮演的千般角色。琵琶琵琶是傳統的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代出現。
  • 盤點民族樂器,中國的獨特樂器,代表著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
    琴,後加至七根弦(亦稱「七弦琴」;通稱「古琴」);某些樂器的統稱,其中不包括吉他、二胡等。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和打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適於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中國傳統文化中,音樂和樂器的發展
    論語有音樂,就必然要有樂器。無論是雅樂還是俗樂,都需要用樂器進行演奏,中國古代樂器的種類很多,如今仍然在民族音樂中使用的都有數百種之多。大體說來,這些樂器可分為撥弦樂器、拉弦樂器、吹奏樂器、打擊樂器4大類。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樂器。編鐘,周代的青銅文明已達到頂峰,所有樂器都是青銅所鑄,編鐘是青銅樂器的典型。編鐘興起於西周,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音調的高低次序排列、組合而成。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音譜敲打,可演奏出美妙的樂曲。編鐘用以合樂(即諸樂合奏),是周代禮制的產物。
  • 嗩吶一出,無敵,中國樂器與西洋樂器的大比拼,被名字耽誤的電影
    《閃光少女》這所學校主要是以西洋樂器為主,很多的同學都瞧不起學中國傳統樂器的同學。最後在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比拼的那段扒哥居然看哭了。是啊,在現在很多家長都是讓孩子從小學習鋼琴,學習小提琴,難道我們中國的揚琴、二胡、古箏、中阮、嗩吶等等。這些不都是特別好的中國樂器嗎?哪一點比西洋樂器差,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自然有他的道理。現在西方文化的入侵真的太嚴重了。
  • 中國十大古樂器之瑟 《神人暢》琴瑟和鳴
    來自騰訊視頻原標題:中國十大古樂器之瑟;《神人暢》琴瑟和鳴,丁承運、傅麗娜合奏 瑟瑟,古老的漢族彈弦樂器,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另外一個推測,象琴瑟這一類樂器,可能和狩獵的弓弦有關。當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動物的皮筋條製作。在1984年複製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最粗的幾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先秦便極為盛行,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於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後世漸少使用。
  • 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你知道幾個?
    音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形式,而音樂的創作,就要用到樂器,我們知道外國有吉他,有鋼琴,這些也都是在世界比較流行的,那你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都有哪些嗎?二,二胡二胡,又叫胡琴、奚琴,是一種拉弦樂器,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家族和樂團常見的弓弦樂器之一。名曲有《二泉映月》、《賽馬》等。主要產地在江南,蘇州無錫是二胡之鄉。
  • 商角徵羽,五音傳千年,從古琴到二胡,你還知道哪些傳統樂器?
    編鐘是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
  •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始於上古皇帝時期,以骨哨、陶壎為樂器。傳至今日形成眾多樂器,也有很多名曲。中國有十大名曲一說。分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高山流水(古琴曲)高山流水覓知音,說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
  • 編鐘編磬展示樂懸制度
    編鐘編磬展示樂懸制度 2017年01月24日 11: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黃敬剛 字號 關鍵詞:曾侯乙;樂器;禮樂制度;樂懸;編鐘;樂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