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首先要找準戰位,只有自己的操作、自己的崗位『零差錯』、『零失誤』,戰位才會硬如鋼、堅如磐。」——戰位意識促使王忠心苦練成為精通多種型號、數十個專業的「操作王」。
某年秋天,戈壁,朔風勁吹,長劍倚天。
隨著一聲「點火」命令,飛彈挾雷裹電,直撲目標。數分鐘後,末區傳來精確命中目標的捷報。
慶功會上,剛從士官學校畢業的實習生王忠心出現在領獎臺上。主持人介紹其事跡:一個接觸飛彈武器才1年多的「新兵」,能擔任關鍵號位操作號手,且操作精準無誤,這在全旅尚屬先例。
現場談獲獎感言,王忠心的話質樸而深刻:「武器裝備越是現代化,越是需要操作精準。學會一般性的操作,義務兵都能做到,國家花那麼多錢培養士官骨幹,要的就是精準可靠。」
「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是周恩來總理對第二炮兵提出的特殊行動準則。25年來,為了自己的戰位能讓黨放心,王忠心把這一「行動準則」自覺細化在每一組數據、每一道口令、每一步操作中:學專業技能,如饑似渴;練操作規程,從不滿足;飛彈技術測試,極端準確。如此,在經歷的多種型號飛彈武器中,數十個專業他樣樣精通,贏得了「操作王」、「活三路」的美稱!
三級軍士長王國勝至今仍記幾年前裝備訓練的一個情景。偌大的訓練場上,數百雙目光的注視下,王忠心遞給他一根電纜讓他練習2000次插拔電纜插頭。「如此簡單的動作也要專門訓練,這哪是高科技部隊啊,該不會是故意整我的土招法吧?」王國勝嘴上不說,仍覺得情面難堪。
王忠心沒有言語,讓王國勝站在測試操作間一側,自己縱身跑向不同戰位,手腕粗的電纜插頭在他手中如仙女織布,針線飛舞,不到十分鐘,數百個電纜插頭悉數對接完畢。
「你去按照型號標準挨個檢查一下!」王忠心一聲斷喝驚醒了發呆的王國勝,連忙拿著標準參數逐對比,幾十圈查下來,服了,不同型號、不同類別、重達數十公斤的上百根電纜,普通號手整個流程跑下來耗時幾個小時也絕非易事,而這位傳說中的「操作王」僅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使數百個插頭全部精準到位,若不親眼所見,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號手操作動作要求穩、準、精、細,武藝來自千百次訓練,不管武器裝備如何升級換代,我們號手始終要確保戰位『零差錯』、『零失誤』」!
王忠心一句話讓王國勝瞬即懂得了「號手」的意義,體內陡然增加一股興奮的力量,對眼前這位傳奇人物有了真正的認同感——
難怪他與1臺儀器、1副面板、7塊儀表、30餘個開關按鈕相伴25個春秋,始終如同蜜月一般;旅裡武器裝備先後數次換型,他都是第一個通過操作認證,並為新裝備編寫了20餘套訓練教材;每次新裝備列裝前,他都加倍珍惜到廠家學習的分分秒秒,回來後廣收陡弟,使旅裡戰略人才儲備成倍遞增;歷次參與重大任務中,從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連錯一根電纜、報錯一個參數、記錯一個數據、損壞一件儀器、按錯一個按鈕……【更多】
「當兵就要勇當精兵,只有個體能力不斷升級,才能駕馭武器裝備揚威發射場。」——打贏意識迫使王忠心像「庖丁解牛」一樣研究飛彈,在大項任務中擔當「定海神針」。
王忠心所在旅裝備換型之時,「海灣戰爭」烽煙正舉。每天看到電視上飛彈呼嘯的鏡頭,昔日的「金牌操作號手」悄悄在心裡給自己打上了「?」:「高精尖」時代,邁不過去「高科技」這道橫杆,再耀眼的「金牌」也會失去光澤,如果換成自己上戰場,能把仗打成什麼樣呢?想到這些,王忠心恨不得自己駕馭的武器第二天就形成戰鬥力。
縮短武器戰鬥力生成周期,一名士兵要做的就是自身能力升級。王忠心不再滿足於當一名會操作、懂原理的號手,他更想成為能把關、善排故的技術尖子,於是著力研究飛彈的機理,涉獵整個測試控制專業。
測試控制專業主要負責對飛彈各個單元進行綜合測試,僅專業教材就有20多本,操作規程上千條,需要會操作的儀器有數十臺。在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徵途上,憨厚得近乎木訥的王忠心除了執著、堅韌,還有獨到的學習方法。面對迷宮似的電路圖,他像皰丁解牛一樣分解成若干個小電路圖,把每個小電路圖與相應儀器設備對應,再將測試流程、工作原理與細化的小電路圖串成一條線,達到了形象直觀、化繁為簡的效果。如此,王忠心成為「活電路」、「排故王」:整個飛彈控制系統電路,他能夠背下來、串起來,只要看到故障現象,腦子裡就能調出相應電路,逐一分析各個節點,最終準確定位故障。
「這就是後來被大家奉為專業學習範本的『王氏學習法』,沿用至今,人人受益,最直接的成效是縮短了全旅專業訓練周期,飛彈武器提前形成作戰能力!」。
憑藉這一手絕活,還是四級軍士長的王忠心就已進入由旅技術把關組。多年來,他先後參與處置或定位大大小小故障120餘例,無一失敗,被官兵稱為「定海神針」。
某年,某型飛彈實彈發射前需要對飛彈進行綜合整治。在一重要分系統測試中,指示燈沒有信號顯示。眼看著發射時間臨近,晚一天排除,就會耽誤發射進程,影響戰略部署。緊要關頭,王忠心受命排障,只見他打開相關的4張電路圖,快速地在圖上剔除著N種「不可能」。1個多小時後,將故障鎖定在一塊集成電路上。一查,一個電容被擊穿。換上新電容,指示燈顯示正常。此次故障排除,行如流水,一氣呵成,現場官兵把眼睛都看直了。
又一年,旅擔負上級賦予的某項任務。經過3個月的分解、修復、技術改造和分單元測試,一枚超期服役的飛彈等待最後一道綜合測試。
不料,彈體一通電,保護系統就立即跳閘。測試卡了殼,此項任務就意味著失敗。武器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急了,挑燈夜戰3天3宿也沒解決問題。參與該型武器設計的專家聞訊趕來,幾天下來還是無法確定故障點。跟在一旁當學生的王忠心也沒閒著,他根據多年來的排故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判斷。最終,大家按照王忠心的思路找到了癥結。專家們感嘆:這樣的兵專家堪稱「旅寶」。【更多】
論年齡兵齡,全旅數他最長;比專業操作,「第一把交椅」非他莫屬;新兵第一次參觀旅史館,班長都要指著他的「光榮照」津津樂道介紹「傳奇故事」……
品味王忠心的「傳奇」,不能不提他對旅人才隊伍建設所做的貢獻。
每年秋季,旅教導隊飛彈專業教室定期開講,王忠心是「鐵定」的授課人,面對剛從地方大學入伍的新學員,他從不覺疲倦,恨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全部傳授給大家。
畢業於某大學的王治基下連時,旅裡安排王忠心與他結成幫帶對子。讓自己向一個只有中專學歷的戰士拜師,儘管了解王忠心的「名望」,王治基還是半信半疑,心有不甘。
一次實裝檢測中,電腦顯示某項測試數據超標。旅裡安排王忠心組織技術人員排障,王忠心突然因「胃痛」難忍無法趕往現場,營裡只好派王治基帶隊執行任務。技術操作中,能想到的方案都試了,數據仍然不穩定。無奈之餘,王治基只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偷偷向「老師」討教,電話那頭,王忠心聽完「現象描述」後,立刻讓王治基安排7號手檢查彈上××設備靠左第三根電纜。摞下電話,王治基回到現場重新下達排障方案,一查,真是那根電纜出了問題。
現場,面對戰友的歡呼和領導讚賞,王治基心裡曖曖的,臉上辣辣的,到一個新單位突然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肯定,對一個新畢業學員來說簡直太重要了,他實在沒有勇氣「解釋」,但卻忍不住偷偷跑到一邊感激地撥通了電話:「王班長,謝謝你!」
初試身手便有驚人之舉,此事讓大家不但對王治基讚賞有加,也改變了對大學生幹部「眼高手低」的成見。後來,每當有人以此為例鼓勵新學員刻苦訓練時,王治基心裡就增加一份強大的力量,他不停地告誡自己:努力,加油,超越!
有志者,事竟成,靠著名師幫帶和自己的不懈追求,王治基的精武之路越走越寬廣,先後榮獲「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和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殊榮,還被破格提拔為旅裝備部部長。上任第一天,他早早下班,鄭重地把王忠心請到家裡吃飯,看著桌前樸實甚至有些拘謹的老班長,王治基藏了10餘年的心事迅速發酵,感情的閘門斷然失控……他說:「很對不起我曾無功受祿了你的『貢獻』……」王忠心說:「那是我故意『借』給你的,你用更大的貢獻和成就做到了有『借』有『還』,值了!」
採訪中,記者獲悉一組數字:近10年來,曾經拜王忠心為師的官兵先後有40多人進入技術尖子人才庫,6人走上旅團領導崗位,其中包括「科技練兵模範戰士」徐海波、「全國優秀大學生士兵」高明,「全軍優秀指揮軍官」董慧等謀打贏「風雲人物」。
「這是一份何其顯赫的『弟子名錄』,簡直就是一支飛彈勁旅全面形成作戰能力的人才支撐坐標!」某部隊政委穆修棟對此作了註解。
王忠心不僅致力於將自己一身本領傳授給別人,他的表率作用還帶動了整個群體。
從北京大學應徵入伍的高明最崇拜的人就是王忠心,他說:「王班長不僅教給我飛彈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我精神上的指引。他這種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把整個青春獻給一個崗位的精神,足以影響我一生。」【更多】
品讀王忠心,如同讀一本書,9100多個軍旅畫頁,頁頁藏珠璣。如若漂去華麗色彩,一張張畫頁其實只有一種永遠不褪的底色——軍人本色。這本色,也是成就他「精武成才」的主打色。
這是王忠心25年軍旅中一個普通的一天。
6點30分,起床號響起。穿衣、疊被、戴帽、整理著裝……15分鐘後,早操隊列中,王忠心轉眼便匯入直線加方塊的隊伍之中,開始新一天的連隊生活。
從早操到晚點名,從課堂到操場,連隊生活每天循環往復,既平淡又緊張。王忠心算得上旅裡的元老,倘若不是他長相顯老成,肩上扛著不能再多的「四道拐」,隊伍裡很難發現一個25年老兵的任何特質。
每年專業訓練,王忠心除擔任總教練負責全營測試控制專業教學組訓外,每年該訓練的課目一個不落,該操作到的崗位一個不少。營長呂慶坤多次勸他,這些課目你都練了數千遍,坐在現場當指揮就為連隊做了大貢獻。王忠心笑笑說:「專業技能一天不練容易手生,飛彈號位不勤操作,指揮起來心裡就沒底。當兵不訓練不操作,那還叫兵麼?」
上等兵壽偉飛對記者說:「當兵當到這樣,原本躺在床上也能睡到退休了,可王班長一把老骨頭,年齡、輩份都可以給我們當爹了,專業訓練自然不說,體能訓練當仁不讓,甚至連義務勞動也是那麼讓人可親可敬!」
接著,小壽給我們講了一個發生不久的故事。
營裡擔負駐地城市河道清淤任務,面對直往領口鑽的寒風和淤泥中不斷散發的惡臭,一些戰士明顯有些縮手縮腳。突然,「撲通」一聲,有人喊「王班長下去了」,霎時,岸上的隊伍像下餃子一樣全部跳了下去,上百人的隊伍在淤泥中幹得熱火朝天。事後有人問戰士們當時怎麼突然沒有了畏難情緒,戰士回答:就像在家幹活,長輩都下地了,誰還好意思蹲田頭。
無聲的表率,不僅帶動全旅高級士官人才群體堅守崗位履職盡責,還對本單位全體官兵形成了強有力的感染。王忠心所在旅有16名高級士官,個個表現出色。
採訪中,與他同年入伍的吳軍良說了句很能代表大家心聲的話:「老王不休息,我也還要幹。」
上級工作組來考察典型,請大家介紹王忠心,戰士們幾乎同時談起一種感受:論年齡資歷能力他都稱得上「兵王」,該他幹的他都幹了,別人覺得他可以不幹的卻還堅持幹,沒有「老兵樣」。
王忠心對此卻有不同看法:「『老兵樣』是個什麼樣?難道兵齡長一點就該閒下來歇下來,貢獻大一點就該要待遇要享受?兵就是兵,多麼光榮。非要加上個『老』字或者『王』字,時間長了容易忘了士兵的本分。」
該旅政委許保坤卻告訴記者,在王忠心的人生字典裡,沒有「懈怠」二字,只有大寫的「本色,正是這種永不懈怠的品行,讓他越活越年輕」。記者向王忠心請教「常青術」,他表述的意思是:只要一直堅持高標準,慢慢地,高標準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只要不斷創造一流業績,久而久之,爭當尖兵就會成為本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