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亞特時代晚期的英國海軍(一)

2021-01-12 掠奪者

英國海軍的風帆時代分級制度是從16世紀初開始直到19世紀中期而斯圖亞特製度(1604)是英國海軍歷史上第一個正規分級制度。英國海軍有四個等級的戰艦,最大的royal ship大約有40~50門火炮,300人以上。great ship大約40門到35門火炮,200~300人middling ship大約30~35門火炮,200~100人再下面就是small ship配置30門以下的火炮,100人以下royal ship皇家船隻,great ship大型船隻,middling ship中等船隻,small ship小型船隻

後來查理一世改成一二三四四個等級(rank)-1626再後來rank變成了rate,這就是後來一級艦等等的由來 - 1653在1660左右評定等級的標準從人數變成了火炮數量進入18世紀,皇家船這個級別變成了一級,二級艦配備90~100門火炮,大型船隻變成了三級,四級艦配備80~50門火炮,而中型艦也演變成了巡航艦-五級,六級艦配置40~20門火炮。小型船就變成了各種勤務艇,brig雙桅船,sloop單桅船,avisos通信艇我現在說的一到六級等級劃分是根據1714標準(根據1706 造艦計劃establishment)

在第一次英荷戰爭和之前,海戰主要是混戰,戰艦靠機動和火力的結合取得勝利,而組成戰列線的戰鬥的雛形才剛剛出現,其中尼德蘭設計代表的注重機動和適航性和英國代表的注重火力互相對應,而他們的設計分別代表了他們的戰術思想。第一次英荷戰爭,英國在伊莉莎白女王時期之後建造了以火力為代表的一批戰列艦,而荷蘭就算最大的戰艦也很少配備五十門以上的火炮。他們是以機動性,火船和跳幫取得勝利。由於他們要保護遠洋貿易,並且速度,適航性,機動性對他們最重要,而且尼德蘭沿海的淺灘較多,吃水不能太深,這導致了火力下降。

英軍規範戰術體系的嘗試都在議會在1648年的命令下被放棄。(海軍很大一部分忠於國王)而所有的教材只是對於航海的指示,並沒有關於戰鬥的內容而且非常抽象。當時很多軍官都對這種情況產生了抱怨,而海軍部上層也對這種無經驗和缺乏戰術指示的情況產生擔憂。荷蘭人大多數是優秀海員,但是桀驁不馴,所以很難指揮,這也是荷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之一。尼德蘭海軍並沒有編組,並以單艦為單位所以在戰術層面上更為自由,所以在早期經常可以在單艦戰鬥中擊敗英軍。並且經驗豐富的艦長們可以精確抓住時機,而英軍即缺乏經驗又缺乏戰術指導,所以很難抓住戰機的轉變(比如風力和風向變換,升降帆的時機)

雙方海軍的組織非常不同,尼德蘭分別有五個海軍部,分別是Amsterdam,Friesland,Zeeland,Rotterdam(又稱Admiralty of Mass),Noorderkwartier(又稱Admiralty of West Friesland)。每個海軍部都是直屬本省,而他們也需要靠貿易收入來自己養活自己(收稅)所以平時各個海軍部的關係並不融洽。各個海軍部只在戰時提供戰艦給國家,並且每個海軍部的指揮體系,信號都不同,而這在第一和第二次英荷戰爭都造成了很大損失和負面影響。因為各省海軍部的獨立性,在第一次英荷戰爭甚至出現了抗命的情況,這種紀律性問題直到第二次英荷戰爭才好轉。而英國的海軍組織正常了很多,行政權力-比如造艦,後勤,保養,和政策指定歸於海軍委員會(Navy board),而海軍部(Admiralty)擁有作戰和指揮權利。英國共有五個皇家造船廠,分別是Chatham, Deptford, Harwich, Portsmouth,Woolwich,這遠遠少於尼德蘭的九個(Amsterdam-包括東印度公司(VOC), Enkhizen, Harlingen, Hoorn, Medemblik, Middelburg, Rotterdam,Vlissingen),但是英國的優勢在於船廠與海軍整體的聯繫,而不是尼德蘭的獨立於國家和海軍而直屬本省海軍部的造船廠。

先,英國曾經是尼德蘭對抗西班牙的盟友,但是尼德蘭在英國內戰支持查理一世,導致克倫威爾的仇恨。而克倫威爾則選擇支持奧蘭治的威廉二世。第二,在1651年3月,因為威廉二世已死,尼德蘭試圖和共和國緩和關係,而英國派去海牙(尼德蘭政府所在地)的代表團(要求尼德蘭加入共和國)被尼德蘭人當成了侮辱,於是談判破裂。這個我就不詳細講了,不過這個事件導致了雙方嚴重誤解,並讓英國認為尼德蘭是共和國的嚴重威脅,於是最終導致了航海條例的出臺。

第三,隨著尼德蘭貿易量的增長,英國變得不滿,而隨著1651的航海條例(The Navigation Acts)-外國船隻禁止和英國殖民地貿易。其他國家的產品,必須經由英國本土,而不能直接運銷殖民地英國的商品只能由本國船隻運輸。隨著航海條例,英荷貿易爭端達到了頂端。北海是歐洲貿易的中樞之一,連結波羅的海和大西洋,並且是抵達地中海的必經之路。尤其是歐洲來自北歐和波羅的海的木材,來自北海和波羅的海的魚的重要節點。所以尼德蘭和英國為了搶奪貿易主導權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17世紀,尼德蘭的造船技術是歐洲一流,他們設計了佛魯特商船,而他們製造的船比其他國家便宜40%~50%。尼德蘭商人更是在遠東,波羅的海佔據壓倒性優勢,在西非的奴隸貿易後來居上,壓過葡萄牙人。而英國的長處在於紐芬蘭和冰島漁業,北美貿易以及衣物出口。英國從殖民地進口菸草,糖,棉花菸草,靛青,毛皮等並把它們運輸到歐洲再出口(re-export),這也是航海條例徹底固化的一條規則。小結-雖然航海條例並沒有對尼德蘭貿易造成重大影響,但是它還是英荷戰爭的主要誘因之一,因為這種政策會對尼德蘭的經濟和貿易造成巨大威脅。而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商業網絡的進步,海上貿易佔經濟比重的增加,海權思想的雛形第一次產生,而海權的重要性第一次真正顯現。

相關焦點

  • 從西方人姓名的含義切入,說說英國斯圖亞特家族和王朝的盛衰興亡
    以自己的職業作為姓名,其實是從英國開始的。泰勒是裁縫的意思,這就說明他家的祖先中很可能有裁縫,並且幹得不錯;庫克是廚師,這就說明他的祖先中很可能有廚師,並且很可能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如果名字叫做斯圖亞特,那麼這個人的祖先中就很可能有做管家的。在蘇格蘭就有一個家族叫做斯圖亞特,不管他們的祖先中有沒有人做過管家,反正後來他們成為了蘇格蘭的統治者。
  • 大事記:英國海軍的誕生、發展、鼎盛和衰落
    伊莉莎白一世斯圖亞特王朝時期1603年,詹姆斯一世繼位,結束了與西班牙的戰爭。1856年,英國發動對中國的第二次戰爭。同年,克裡米亞戰爭結束,在戰爭中首次使用地雷,產生了第一張戰事照片以及職業護士、戰事記者;這場戰爭畫下了帆船時代的句號,也開啟了海軍的汽船時代。1857年,海軍成功訓練了第一支童子軍。
  • 世界文化史:清教徒的起義,為何導致斯圖亞特王朝失敗?
    繼承王位的斯圖亞特家族比都鐸家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實際上行使的權力卻少得多。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想不僅在行動上而且在言論上都當專制的君主,但是他們卻不機智一他們的言論毀滅了自己。當然,除了他們不明智的言論之外,還有其他導致失敗的原因。斯圖亞特王朝失敗的原因:(1)雖然斯圖亞特家族是都鐸家族的血親,但他們是蘇格蘭人,因此就算是外國人。
  • 海上爭霸︱中世紀英國為什麼不重視海軍
    英國後來居上,「日不落帝國」興盛兩百多年,深刻形塑了全球政治格局與文明演進,強大的皇家海軍在這一過程中居功至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國海軍發展的歷史也源遠曲折。英國海軍的誕生英國海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維京人肆虐歐洲時期。
  • 海軍條約時代的產物,薄皮大餡的英國巡洋艦,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但在海軍條約時代,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所以重型巡洋艦也不可避免的條約化,也就有了條約型重型巡洋艦一說。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被英國水兵稱之為'白色的墳墓'和『白象』的條約型重型巡洋艦——肯特級重型巡洋艦。 一、海軍條約帶來的限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同盟國已經徹底失敗,挑戰傳統列強秩序的德國也已經遭到了削弱。
  • 英國皇家海軍的興衰浮沉
    從上古時代到中世紀,羅馬軍團、日耳曼人、北歐海盜……接踵跨過英吉利海峽踏足不列顛,在相互碰撞與融合中形成了英吉利民族。近代以前,易遭大陸方向侵襲的夢魘,為英國的對外政策烙上了深深的「大陸印記」。英國積極地介入大陸政治,在建立「跨海峽帝國」的夢想中耗費了幾乎全部熱情和精力。
  • 臺灣自由行,花蓮,斯圖亞特海洋莊園
    這一大片沙灘目前仍屬天然,沒有太多人工破壞、改變,是以多少可能會有一些流木之類的東西,但最少看起來是乾淨的、舒服的,在這沙灘上散步除了太陽太大、太直接外堪稱完美。試想牽著情人、老婆或是小孩在這散步還能不浪漫嗎?重點是這一片海只要住宿在斯圖亞特莊園,穿個褲頭、甚至光個屁股,花上三分鐘路程就可以享受到,看完這一片美麗的海岸線,我們再把鏡頭拉回主角。
  • 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官之一
    自從克倫威爾時代以來,英格蘭第一次派遣一支陸軍去歐洲大陸作戰,並且支持對抗路易十四的歐洲國家的同盟(甚至教皇也參加了,即使是私下參見的)。「威廉國王的戰爭」(也稱為「奧格斯堡同盟戰爭」)把西班牙、奧地利和歐洲的新教國家集合在一起去抑制法國國王自負的野心。在1697年締結的《裡斯維克和約》中路易十四第一次作出實質性的讓步。
  • 英國「公知」哪來的自信?中國海軍可不是吃素的
    如今,就連英國也執意來湊熱鬧。英國「公知」用軍艦威懾中國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視為「眼中釘」,最近,英國「右翼公知」穆雷喊話稱「倫敦應該就新冠疫情向中國進行索賠」。在他看來,中國應該對英國新冠疫情的發展「負責」,並表示在必要時將派出「炮艦」對中國進行威懾。
  • 問答:英國皇家海軍為什麼會有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生當船員?
    問題:英國皇家海軍為什麼會有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生當船員? 問題描述:風帆時代,軍艦上會帶一部分學徒士官生,相當於騎士(艦長)僕從,很多學徒都不滿10歲。水手也有幼童,低的剛學走路就上船了。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和英國相比,有哪些差距?
    首先,日本擊敗遠東艦隊動用的根本不是艦載機,這個無法論證你所說的日本航母及其艦載航空兵優於英國航母和英國艦載航空兵。另,選擇開放式機庫僅僅是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如果不是,為何美帝現在的航母不是開放式的?另外,如果日軍排出遠徵艦隊進入北大西洋,如同英國皇家海軍派出遠東艦隊,日軍當時有沒有任何一艘主力艦能在那種海況下保有戰鬥力?我表示強烈的懷疑。
  • 英國皇家海軍竟被清朝的尿壺打敗了?
    英國皇家海軍,簡稱為皇家海軍(英語:RoyalNavy,縮寫:RN),是英國海陸空三軍中最古老的軍種。在169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皇家海軍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並幫助英國成為十八和十九世紀最強盛的軍事及經濟強國。皇家海軍也是大英帝國將自己的影響力投送至全世界的重要工具。
  • 二戰中擁有強大海軍實力的英國和日本海軍對戰,戰鬥如此誇張
    英國海軍幹不過日本海軍,原因有二:第一,英國海軍主力從來都在歐洲戰場?第二,日本海軍戰法與眾不同!、1、英國海軍主要是封鎖型艦隊德國閃擊波蘭,點燃二戰戰火後,英國隨即對德國宣戰。和法國人躲在馬奇諾防線吹牛不同,英國海軍已經開始和德軍進行對峙。
  • 三百多年頭一回,英國皇家海軍給白金漢宮站崗
    動圖,英國皇家海軍開始給白金漢宮站崗   據英國每日郵報消息,2017年11月26日,英國皇家海軍首次參與英國白金漢宮的換崗儀式,這是357年來的第一次。
  • 「時代廣場海軍士兵親吻護士」經典照片男主角去世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還記得那張著名的「時代廣場海軍士兵親吻護士」照片嗎?它的男主角去世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當地時間2月17日,照片男主角喬治·門敦薩在羅德島一家看護中心摔倒後不幸身亡,享年95歲。門敦薩的女兒證實了這一消息。
  • 告別饑荒:近代早期英國的農業革命
    本組文章不反對使用「近代早期」概念,並分別從近代早期英國的農業革命、歐洲城市建設的角度展開論述,意在說明這段歷史的重要性。    晚近的氣候和環境史研究表明,1300—1850年間歐亞大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寒冷時期,美國地質學家弗朗索瓦·馬瑟斯將之命名為「小冰川時代」。
  • 帝國餘暉,英國皇家海軍防空傘,淺談戰後英國「郡」級防空驅逐艦
    因此,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發明了驅逐艦這一全新的艦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也擁有許多性能不錯的驅逐艦。不過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手上仍然握有包括「前衛」級戰列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等一系列主力艦在手,驅逐艦這類艦種,在此時的皇家海軍戰鬥序列中還排不上號。
  • 他不會說英語,因血緣關係繼承英國王位,卻建立英國最強大的朝代
    ,斯圖亞特王朝復闢,恢復對英國的統治,其父查理一世即英國歷史唯一一位被處死的那位國王。選帝侯是德國歷史一種特殊現象,意思是有資格選舉神聖羅馬皇帝的諸侯,這個制度建立後有7個選帝侯,任何選帝侯都有機會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所以神聖羅馬皇帝一開始不是世襲的,是選舉的。
  • 「殭屍肉」與朗姆酒:風帆時代英國水手吃什麼
    與法國、西班牙等大陸國家海軍不同,歷史上英國皇家海軍高度重視海軍基地和醫療、飲食等後勤設施的建設。為了保證木質戰艦能定期進塢修理,每徵服一個地區,往往會不惜血本地建設海軍基地、船塢和食品供應站及醫院,基地的組成部分,通常包括大型的食品生產廠和物資倉庫,保證艦隊的後勤供應。
  • 二戰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和英國皇家海軍哪個強?
    有的認為日本聯合艦隊力壓英國皇家海軍,有的認為英國皇家海軍完爆日本聯合艦隊。那麼日本和英國哪國的海軍更強?答案是英國皇家海軍略勝一籌。我們先來看一下二戰爆發時兩國的海軍力量對比。以日本最強的大和級來說,大和級的鋼鐵是用德國進口冶煉設備生產,鑽頭用的是英國貨,而英國幾乎全部是自產,日本在基礎工藝和尖端科技方面和英國的差距非常明顯。要知道,聲納、雷達、深水炸彈、航母蒸汽彈射等海軍技術都是英國人發明的。英國海軍已經普及雷達了,而日本海軍還在使用「貓眼神功」,日本海軍瞭望員固執地認為:人眼就是比雷達厲害。從戰績上來看,英國海軍比日本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