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筆記本》出版 帶你見證科學家們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2020-12-16 瀟湘晨報

□半島記者 孟秀麗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國科普作家傑克·查洛納撰寫的《科學家的筆記本》,通過28個在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200餘幅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展現從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至21世紀的科學發展史,見證科學家們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愛迪生與特斯拉的直流電交流電之爭,最後贏家是誰?若沒有哈伯-博施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會持續這麼久嗎?是誰為美國第一批進入亞軌道空間飛行的猴子太空人設計了壓力服和頭盔?女性科學家是否因為性別歧視而受到不平等對待?……所有這些都可以在《科學家的筆記本》中找到答案。

《科學家的筆記本》的作者傑克·查洛納與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London Science Museum)合作,帶領讀者深入探索歷史上的偉大發明是如何產生的,揭示歷史上重要創造的每一步關鍵發展,涉及數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化學、光學、航天、計算機、工程等科學領域的250位科學家,涵蓋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等,收錄200餘幅科學家的畫像、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這些圖文資料大都來自大英圖書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英國國家傳媒博物館、英國皇家海軍潛艇博物館、英國皇家協會、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紐約市博物館、奧地利國家檔案館等十餘家機構。

傑克·查洛納著有40餘部科普作品,涉及多個科學學科。作品包括《元素:構建宇宙的終極指南》《DK目擊者書:颶風和龍捲風》《DK基礎科學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1001個發明》等。他曾在倫敦科學博物館講學多年,身兼科學類圖書和電視欄目的科學顧問。

書中長長的科學家名單及發明創造清單,為讀者展現了人類在探索之路上的無數「第一」:1825年,英格蘭的「斯託克頓-達靈頓鐵路」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蒸汽火車鐵路;法國「普隆熱爾號」潛艇是世界上第一艘非人力驅動潛艇;紐約珍珠街發電站是世界上第一座發電廠;蘇聯的奧賓斯克核電站是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德國V-2是第一枚飛出太空的火箭,到達100千米外的太空……這些人類科學史上的關鍵節點,都以時間軸的形式在書中為你清晰呈現。

人類創造力大約開始於6000年前,但故事從不會結束。翻閱本書,你很快就會明白,如今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有多少是源於各行各業的各色人等的創造性思維。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翻開《科學家的筆記本》帶你探索世界上的偉大發明
    女性科學家是否因為性別歧視而受到不平等對待?……所有這些都可以在《科學家的筆記本》中找到答案。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國科普作家傑克·查洛納撰寫的《科學家的筆記本》,通過28個在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200餘幅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展現從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至21世紀的科學發展史,見證科學家們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 小「科學家」們看過來丨向達爾文學習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查爾斯·達爾文是自然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那麼假如你是達爾文,你會看到些什麼?你生活在19世紀,你坐船環遊世界,你會有許多全新的發現!對於小朋友們來說,科學家應該是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在某個危急時刻,能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打敗病毒或者是其他什麼事物的威脅的英雄,再或者就是電影中研究某種東西走火入魔的瘋子,這些印象的得來基本上都是從誇張的電影裡得來的。然而,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是這樣的呢?這本書將帶你步入一個真正的研究者——一個智力工作者的世界。
  • 書評 |《科學家如何思考》:帶領孩子走進科學家的世界
    說到自然,就想到了繪本《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1882年),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自然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是一本特別的繪本:它是大科學家達爾文的人物傳記,但又不限於此;它展示了達爾文的很多生活細節,巧妙地通過這些帶領孩子走進科學家的世界,領略科學家的思考方式,了解科學家如何發現世界、理解世界,並創建出新的科研領域的過程。
  • 那些改變世界的德國傑出科學家們
    在這個國家除了啤酒香腸之外,理工男、科學家又是另一大特產。從近代到現代,這個國家的科學家前僕後繼地和科學問題死磕著,直到世界都被他們給擰過來。「愛因斯坦」這個名字熟悉再不過了,頂著理論物理學奠基人、量子物理學教父、「可以獲三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師」等諸多桂冠,愛因斯坦是整個人類科學史中無法替代的超級明星,或許只有伽利略、牛頓等前輩可以與之比肩。
  • 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導讀: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孩子天生具有科學家的頭腦。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並不難。
  • 給孩子的硬核科普:這些瘋狂實驗,科學家們不是瘋子,而是英雄
    如果有科學家這樣對你說:實驗不會很輕鬆,可能會疼得大叫,可能會懇求我停下。但你可以確信這種痛苦不會徒勞無功,將直接對知識進步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你要做實驗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否,面對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身心的疼痛,大家肯定不想做這樣的犧牲。
  • 牛頓22歲證明廣義二項式定理,中國青年科學家又將如何改變世界
    1877 年,託馬斯愛迪生發明出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人類自此能夠記錄和回放聲音,隨後在 1879 年他又發明出了第一個能實際應用的鎢絲燈泡,徹底改變了世界的照明方式,在兩項偉大發明誕生之際,愛迪生不過 30 歲出頭。
  • 地球沒有氧氣,生物如何存活?科學家帶你揭秘!
    在早期的地球上沒有氧氣,生物是如何存活的?科學家帶你揭秘!達爾文的《生物起源》中詳細地介紹了進化論的雛形,不僅引起轟動並且遭人反對。人類自認為是世間最高級的生物,不光是發展還是智慧永遠都是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但是在外星文明存在的情況下,人類還算最高級的生物嗎?
  • 科學家發現大自然第五種力量,能將可見世界與暗物質聯繫起來
    近日,匈牙利科學家聲稱,他們發現了大自然的第五種力量,它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宇宙運行方式的理解,這是一種「將可見世界與暗物質聯繫起來」的能量。
  • 酗酒會改變機體DNA 有望幫助科學家們治療人類成癮性
    2019年3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酗酒或會引發機體基因改變,使得個體更加渴望飲酒,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飲酒和藥物濫用都會引發基因改變,從而加速機體的成癮性,並會遺傳給後代。
  • 當遺傳學遇上Excel格式化,科學家們也只能認輸
    四年前,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寫道:「對領先的基因組學期刊進行程序性掃描,結果顯示,額外的Excel基因列表的論文中,約有五分之一都存在基因名稱轉換的問題。」事實上,自2004年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寫Excel給他們帶來的各種問題。二十年來,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現象就一直困擾著基因組學雜誌。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深以為然,回首歷史,中國從近代發展到如今,那些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為科技創新而執著、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的科學家們,實在是令人尊敬。可以說,正是由於他們無私的獻身於科學才造就了今日的中國,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那麼,中國究竟有哪些科學家呢?他們的一生有何成就?
  • 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丨這本雜誌承載著那個時代科學家們的共同...
    改革君將陸續刊發「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系列文章,為您講述這些硝煙中胸懷民族大義、家國情懷的科學家的故事,展現他們為抗戰勝利所作出的犧牲與貢獻。創刊於1915年的中文《科學》雜誌,是我國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綜合性科學期刊。我國近代最重要的科學社團——中國科學社,其成立的初衷即是為了發刊《科學》,以求在中國提倡、傳播科學,發展實業。
  • 科學家們即將重新定義千克並改變我們的測量系統
    這個鉑銥合金圓筒放在三個保護玻璃鐘下,在溫度和溼度受控的環境下,在一個保險箱裡,還有六份官方副本,在塞夫爾的地下金庫裡。蓋瑟斯堡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物理學家史蒂芬·施拉姆林格說:「如果你把它扔掉,它仍然是一公斤,但是整個世界的質量都會改變。」。
  • 關於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創業,李開復給科學家們上了一課
    科學家尤其是人工智慧科學家有什麼使命有什麼機會,是不是都要出來創業還是跟著霍金一起去尋找人類的未來。第四個話題也就是李開復今天演講的主題。李開復是早期參與人工智慧的科學家之一,同時又投身創業。在人工智慧時代科學家如何投身創業這個話題上,作為「過來人」的李開復給出了以下建議:第一,創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有用的創新。
  • 如何合理控制食慾?科學家們來支招
    此外,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的另一項報告中,來自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種能夠控制食慾的關鍵大腦細胞。研究者指出,大腦的瘦素感知和體重控制需要一種特殊的名為NG2的膠質細胞,而這一研究發現或可幫助科學家們未來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來治療肥胖症患者。
  • 堪比《西部世界》!科學家賦予機器人人類肌肉 幫助了解人類如何進化
    通過更好地模仿我們的身體,生物混合機器人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多地了解我們如何移動,為什麼我們會按照我們來構建,以及如何在出現問題時修復所有這些移動部件。它還將幫助科學家了解人類如何進化以使人類身體更好。就像人體一樣,機器人通常需要一個骨架,以及移動骨架的方法。這些包括馬達和致動器,從而可以向骨架的關節傳遞旋轉或線性力。在生物混合機器人中,這種運動來自活的肌肉組織。
  • 科學家「神仙打架」大辯論:是否該鼓勵科學家創業?
    但問題是科學家應該如何去服務、認識世界。兩位辯手都談到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但是創業能不能夠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下一個階段是質辯階段,請正反雙方進入相互提問的環節。這個世界存在著的物質,數目總數超乎我們想像。如果我們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能發揮想像,研發出新材料,數目也會超乎我們想像。但是這些都不必然意味著,當你合成出一種材料的時候,非要把它應用起來。社會對有些材料是有迫切需求的,比方說半導體材料。
  • 科學家帶你進入不一樣的糖類世界
    糖玻璃(sugar glass)和太妃糖作為主要的營養物質,糖類往往用於糖果生產,而且還可以被用來做成多種食品,比如夾心糖果和太妃糖等;實際上,透過糖玻璃我們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東西,比如通過相同的原料成分製作成白煮棒棒糖以及濃鬱的篝火太妃糖,但這到底是如何製成的呢?
  • 從呆笨私生子到偉大科學家,這個孩子是怎麼逆襲的?
    有人就斷言,這個面黃肌瘦的醜孩子一定是天生的傻瓜。可這個在別人眼中的傻瓜總會纏著母親問一些大人們也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什麼彈簧有時候彈得高有時候低?為什麼肥皂泡泡飄在空中,會有很多不同的顏色?為什麼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