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WHO正式命名新冠病毒所致疾病為COVID-19,並稱疫苗最快還需18...

2020-12-11 騰訊網

傾聽創業故事,對接融資需求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

選擇這個名稱是為了避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動物物種和人群,符合國際避免汙名化的標準。

策劃&撰寫:伶軒

在蔓延至25個國家,超44000個人確診後,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有了正式命名,COVID-19。

北京時間2月11日晚,WHO(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冠狀病毒疾病2019),其中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譚德塞解釋,選擇這個名稱是為了避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動物物種和人群,符合國際避免汙名化的標準。

而在疫苗研製問題上,譚德塞則表示首批疫苗最快還需要18個月才能面世,目前只能通過現有方法進行防控和應對。

COVID-19有了正式命名意味著什麼?

在去年12月「武漢肺炎」這一名詞傳播的一開始,大多數人對此並不了解,僅知道這是一種發自武漢的「不明原因肺炎」,更別說相應的防控和治療了。直到今年1月7日,實驗室分離、鑑定並明確了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對此的重視才陡然提升。

1月30日,WHO給了這一病毒所致疾病臨時名稱,2019-nCoV,其中 2019代表首次出現的年份,n代表新發,CoV代表冠狀病毒,並建議將所致疾病命名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

2月8日,國家衛健委將新冠病毒感染所致肺炎暫時命名「NPC」,即「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的縮寫,卻被部分網友們戲稱為「No CP」、「你差評」等。更有甚者,在國際上很多媒體對這一病毒直稱「Wuhan Coronavirus」和「Chinese Virus」,一時間汙名化和地域歧視乍然而起。

也因此,WHO將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將有效的杜絕上述問題,也將為未來的具體防治工作和進度通報提供一些便利。不過在解決了命名問題後,更重要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疫苗什麼時候能來?

疫苗研製還需18個月,我們現在能做什麼?

18個月,這並不是一個能令人高興的時間,因為對當下的情況而言,實在是「太長了」。

不過好消息是,當前各界在抗擊疫情上均取得了一些進展。防控方面,核酸、抗體檢測試劑相繼研製成功並批量使用,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已開始批量收治患者,全國疫情整體呈下降趨勢;治療方面,COVID-19毒株成功分離、瑞德西韋正式進入III期臨床試驗、治癒出院病人越來越多等都是抗擊疫情前線傳來的好消息。

其中,瑞德西韋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原理是抑制依賴RNA的RNA合成酶(RdRp),一開始是針對伊波拉病毒所開發的。由於冠狀病毒裡同樣有RdRp,所以業內研究者推測其對冠狀病毒也有效。目前,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牽頭,吉利德提供的瑞德西韋已正式在武漢進入III期臨床試驗,試驗預期4月27日結束。如果III期臨床試驗結束,其有效性得到驗證,該藥預計也能馬上應用。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其團隊還公布了阿比朵爾、達蘆那韋兩種藥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阿比朵爾可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達蘆那韋抑制效率則達280倍。

也因此,在疫苗面世之前,做好當前的防控和治療工作仍是重中之重。與此同時,對藥物和治療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快進行。對此譚德塞也表示,「儘管疫苗研發尚需時日,但目前已經有許多可以有效防控這一病毒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當下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使用現有『武器』來對抗這一病毒,同時為長期鬥爭做準備。

星標我們,不要錯過

點擊播放 GIF 0.1M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被命名「COVID-19」,疫苗或18個月上市!
    記者連線參加了11日當天下午召開的媒體吹風會,譚德塞宣布WHO將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由於首批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才準備就緒,所以目前必須採取一切行動、使用所有可取得的武器與病毒作鬥爭,也要為長期鬥爭做好準備。
  • WHO正式命名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 疫苗有望18個月內問世
    儀器信息網訊 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會上宣布上,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正式宣布,將可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病毒」,「Vi」為「病毒」,「D」為「疾病」。
  • WHO給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COVID-19,這很重要
    2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現在,2019nCoV所致疾病有名字了」 | WHO官推有人會覺得,給病毒起個名字有那麼重要嗎?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原標題:世界衛生組織命名新冠狀病毒為「COVID-19」,新冠肺炎簡稱為NCP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新冠病毒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命名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WHO給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已經擴散至25個國家,確診4萬多人後,它終於有了一個正式的官方名字——COVID-19。2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
  • WHO 將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 COVID-19
    2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舉行了例行新聞通報會,會上他宣布了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的正式名稱:2019 冠狀病毒病英文縮寫 COVID
  • COVID-19是新冠病毒,外網新詞COVIDIOT又是什麼?
    外網熱詞 2020年2月11日 世衛組織宣布: 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 「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
  • 世衛命名新冠肺炎COVID-19 疫苗或18個月就緒
    世界衛生組織牽頭召開的全球研究創新論壇11日在日內瓦揭幕,冀望商定新冠病毒研究路線圖,同日世衛組織還宣布將新冠病毒引發疾病的英文名稱命名為「COVID-19」。雖然雲集全球400餘位(線上和線下)科學家乃至公共衛生機構和部門、新冠病毒研究捐資方等各界人士,但論壇閉門舉行,未對媒體開放。圖為論壇茶歇期間與會代表交流暢談。
  • 世衛組織將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央視新聞消息,此英文縮寫象徵著這是在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究竟有何含義?
    不過對於這種全新的病毒,我們可能習慣簡稱為「新冠」,而世衛命名新冠病毒為「COVID-19」。世衛命名新冠病毒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通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將正式被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 新冠病毒被命名為COVID-19 世衛組織給出了解釋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新冠病毒被命名為COVID-19,世衛組織給出了解釋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當地時間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
  • 由新冠病毒(COVID-19)衍生出來的新詞
    新冠病毒(COVID-19)這個詞最近我們最熟悉不過了,這是由世衛組織正式命名的,CO 代表 Corona(冠狀),VI代表Virus(病毒), D代表Disease(疾病),19 代表疾病發現的年份-2019年。
  • 新冠肺炎獲正式命名COVID-19,鍾南山「希望」疫情4月左右結束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最近,新冠病毒疫情又有了新的進展。在昨晚的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上,新冠肺炎疾病被命名為「COVID-19」。同時,鍾南山接受了媒體採訪,對「最長潛伏期 24 天」、疫情高峰、何時結束、治癒率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 究竟新冠病毒是 COVID-19 還是 SARS-CoV-2?消除偏見從命名開始!
    隨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CSG)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發表了最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的論文,將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
  • 接種過疫苗後是否還會傳播COVID-19?
    尚不清楚COVID-19疫苗是否能防止接種疫苗的人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而不會感到不適和不知不覺地將其傳播給他人。對於接種疫苗的人掩蓋其仍然很重要。On December 18,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thorized the emergency use of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
  • WHO為何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標準格式,可用於將來發生的任何冠狀病毒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沙伊布今天在日內瓦表示,對冠狀病毒的了解仍處於早期階段,現在還不完全清楚這一病毒的潛伏期會持續多久。參加日內瓦研究與創新論壇的專家將在今明兩天討論疫情的這一方面和其他許多問題。
  • 【一起來了解一下新冠疫苗的小知識吧】滅活疫苗,mRNA疫苗,病毒載體疫苗
    如果了解了人體的免疫系統,那我們來說說新冠疫苗的作用:新冠的疫苗的目的就是幫助人類,在不被感染和不生病的情況下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莫德納 (Moderna)和BioNTech 一直都是專注於腫瘤等其他疾病的藥物研發和免疫技術,大家可以想想一下用mRNA技術來預防腫瘤和癌症。
  • 從WHO給新冠命名看傳染病命名的學問
    WHO將新冠肺炎正式命名COVID-19後,目前該疫情已有3個名字。新冠疫情為何頻頻改名?WHO傳染病命名又有哪些原則?撰文/張田勘(專欄作者)編輯/吉菁菁新媒體編輯/陳炫之當地時間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狀),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年份,中文意思為「2019
  • 各國激烈競逐新冠疫苗,誰能率先勝出?
    試驗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安全、有效,受試者100%產生了抗體。 雖然結果令人鼓舞,不過我們應保持謹慎的樂觀,產生了抗體並不一定就能對感染者提供保護作用,抗體的濃度也很重要。該滅活疫苗是否能有效預防新冠病毒,仍需後續的臨床試驗進行驗證。
  • WHO為何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who|冠狀病毒|新型冠狀...
    nature網站的評論對此,nature網站發表評論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正式命名,將取代過去幾周中針對該新興疾病的各種表達方式。此前的名稱中,多包含新型(Novel)的描述,但是,由於這樣的病毒還會繼續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因此這種冠狀病毒不會長期保持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