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為何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who|冠狀病毒|新型冠狀...

2020-12-17 騰訊網

作者:韓威威、華平 來自:蒲公英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社交媒體推特發布了其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英文名稱:COVID-19

COVI是冠狀病毒英文縮寫

D是英文疾病一詞的首個字母

2019年代表首次發現或報導的年份

中文可以翻譯為「2019冠狀病毒病」。

命名原因

該推文表示:「根據世衛組織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之間商定的準則,我們必須找到一個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的名稱,這一名稱應易於發音,並且與該疾病有關。」

推文說:「擁有一個名稱很重要,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準確或帶有恥辱的名稱。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標準格式,可用於將來發生的任何冠狀病毒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沙伊布今天在日內瓦表示,對冠狀病毒的了解仍處於早期階段,現在還不完全清楚這一病毒的潛伏期會持續多久。參加日內瓦研究與創新論壇的專家將在今明兩天討論疫情的這一方面和其他許多問題。

nature網站的評論

對此,nature網站發表評論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正式命名,將取代過去幾周中針對該新興疾病的各種表達方式。此前的名稱中,多包含新型(Novel)的描述,但是,由於這樣的病毒還會繼續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因此這種冠狀病毒不會長期保持新穎。

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解釋說,冠狀病毒有很多,這種命名方式將為將來提及新的冠狀病毒疾病提供一種格式。她說:「病毒名稱是由國際病毒學家小組命名的,他們研究病毒分類法。」 「但最為重要的是,要為這種疾病起個所有人都使用的名字。」

此前的命名

2019年12月31日,世衛組織獲悉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若干例肺炎病例。該病毒與任何其它已知病毒不符。一周後,即2020年1月7日,中國主管部門向世衛組織確認,發現了一種新病毒。該病毒屬於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世衛組織將這一新病毒暫時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國家衛生健康委此前的命名

最近,2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暫命名事宜的通知,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

解讀: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疾病的命名

為疾病取名字是一件嚴肅而複雜的事情,而且可能會產生一定經濟和社會影響(參考:K. Fukuda et al. Namingdiseases: First do no harm. Science. 08 May 2015:Vol. 348, Issue 6235, pp. 643)。本文將簡要解讀世界衛生組織對此類疾病的命名。

關於疾病的分類和命名

世界衛生組織對新的疾病的名稱進行分類和命名。世界衛生組織管理著一系列分類性文件,包括《疾病的分類》(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ICD是發現全球健康趨勢及統計的基礎、報告疾病及健康狀況的國際標準。ICD是用於所有臨床和研究目的的診斷分類標準。ICD定義了廣泛的疾病、病症、損傷以及及其健康狀況,以全面、分級的模式進行列示,從而實現:

容易地存貯、提取和分析健康信息,基於證據作出決定;

在醫院、地區、國家之間分享和比較健康信息;以及在不同時期的相同地點之間進行數據比較。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Best Practices for the Naming of New HumanInfectious Diseases」(2015年5月),以使得疾病名稱對貿易、旅行等產生最小的不必要負面影響,並且避免對任何文化、社會、國家、地域等的冒犯。

在該指導意見中,規定了總的原則及幾種「可以」(「may」)和「不可以」(「may NOT」)的情形。

1、總的原則

總的原則包括以下方面:一般描述性屬於可以用於任何名稱中、名稱應當簡短並儘可能與ICD的Content Model Reference Guide2相一致,等等。

2、例示的可以及不可以的情形

2.1 可以的情形

(1) 一般描述性術語(臨床症狀、病例過程、受影響的病原體或病理學參考/系統);

(2) 具體描述性術語,如:年齡組、患者群體;時程、流行病學、來源;嚴重性;季節性;引發疾病的病原體及相關描述;首次發現或報導的年份;等。

2.2 不可以的情形

(1) 地理位置:城市、國家、地區、大陸;

(2) 動物或食物的物種、群體(class)

(3) 文化、群體、工業或居住的參考

(4) 引發不正當恐懼的術語

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的命名中,世界衛生組織考慮到了上述的因素。

對疾病的命名名稱較簡短,在命名中涉及年份(19)引發疾病的病原體(「CO」-冠狀病毒)。

並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推特中也提到的信息,這可能是未來對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的命名標準。

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一、從生物學分類說起

一般在生物學上,按照階元系統進行分類,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基本單元。從界到種,範圍逐步縮小。

在生物學上,一般通過雙名法(屬+種)對「種」進行命名,使得每一個「種」的名字是唯一的,不會重名。比如,人類(在分類學上稱為「智人」的種名為「Homo sapiens」。在微生物王國裡,廣為人知的釀酒酵母的種名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如果將「屬」比作一個家庭的話,「種」就像這個家庭裡的眾兄弟姐妹;從名字的角度,「屬」名就好像是「姓」(如Saccharomyces),「種」名就好像是「名」(如cerevisiae)。

二、病毒的名字是怎麼取的?

如上文提到,一般採用雙名法對「種」進行命名。然而,病毒卻屬於「不一般」的一類。

根據現有的對病毒的命名,可謂多彩紛呈、五花八門,兩個字、三個字、多個字的名字都有。就像我們生活中取名字一樣,病毒的名字也有不同的「寓意」。

下表例示了一些病毒「種」名的命名方式及其解讀:

在生物學上,一般通過雙名法(屬+種)對「種」進行命名,使得每一個「種」的名字是唯一的,不會重名。

比如,人類(在分類學上稱為「智人」的種名為「Homo sapiens」。在微生物王國裡,廣為人知的釀酒酵母的種名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如果將「屬」比作一個家庭的話,「種」就像這個家庭裡的眾兄弟姐妹;從名字的角度,「屬」名就好像是「姓」(如Saccharomyces),「種」名就好像是「名」(如cerevisiae)。

下表例示了一些病毒「種」名的命名方式及其解讀:

1、以宿主開始的命名方式

表1

2、以屬名開始的命名方式

表2

3、以地點開始的命名方式

表3

4、以疾病開始的命名方式

表4

以上命名方式為例示性而並非窮舉,在實際命名中可能會有更多種組合或者變化。

以上命名方式為例示性而並非窮舉,在實際命名中可能會有更多種組合或者變化。

三、冠狀病毒的命名方式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冠狀病毒(「Betacoronavirus」)屬,在此以「Betacoronavirus」屬的冠狀病毒命名為示例。

表5

由表5可以看出,雖同為一家的孩子,取名方式差別也很大。

人們較為熟悉的MERS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以疾病開始命名,前者同時體現了地點的屬性。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病毒的分類並非一成不變。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會根據實際,對某些病毒的分類進行調整或修正。目前ICTV的最新版與病毒分類有關的報告為2018年發布的第10版。

作者簡介

韓威威

從事生物、醫藥、化學領域智慧財產權相關工作。曾在國內頂尖的專利商標事務所擔任生物技術團隊負責人,並曾在一家歐洲企業任專利律師、在一家中德合資企業任智慧財產權與法律事務副總裁。現任高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相關焦點

  • WHO為何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作者:韓威威、華平 來自:蒲公英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社交媒體推特發布了其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英文名稱:COVID-19。
  • 從WHO給新冠命名看傳染病命名的學問
    WHO將新冠肺炎正式命名COVID-19後,目前該疫情已有3個名字。新冠疫情為何頻頻改名?WHO傳染病命名又有哪些原則?撰文/張田勘(專欄作者)編輯/吉菁菁新媒體編輯/陳炫之當地時間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corona(冠狀),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疾病),19代表年份,中文意思為「2019
  • WHO 將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 COVID-19
    2 月 11 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舉行了例行新聞通報會,會上他宣布了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的正式名稱:2019 冠狀病毒病英文縮寫 COVID
  • 名稱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被命名為「COVID-19」
    光明網訊 2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病毒」,「Vi」為「病毒」,「D」為「疾病」。至此,在中國引發大規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正式名字。
  •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出席新聞發布會。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記者表示:「我們將這個疾病命名為COVID-19。」這個名字COVID-19來源於corona(冠狀)、virus(病毒)以及disease(疾病)三個詞,而19則代表這個疾病出現的年份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在2019年12月31日上報至世界衛生組織的。
  • 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新華社記者陳俊俠攝  新華社日內瓦2月11日電(記者凌馨 劉曲)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在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譚德塞宣布,「我們現在將這一疾病命名為『COVID-19』」,它是2019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簡稱。
  • COVID-19是新冠病毒,外網新詞COVIDIOT又是什麼?
    外網熱詞 2020年2月11日 世衛組織宣布: 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 「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
  • 世衛組織命名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另有其名!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世衛組織命名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另有其名! 2020-02-14 14:55 來源:新東方英語 作者: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2月11日宣布,將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英文縮寫COVID-19 (Corona Virus
  • 剛剛,WHO正式命名新冠病毒所致疾病為COVID-19,並稱疫苗最快還需18...
    策劃&撰寫:伶軒在蔓延至25個國家,超44000個人確診後,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有了正式命名,COVID-19。北京時間2月11日晚,WHO(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冠狀病毒疾病2019),其中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 WHO給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COVID-19,這很重要
    2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現在,2019nCoV所致疾病有名字了」 | WHO官推有人會覺得,給病毒起個名字有那麼重要嗎?
  • WHO正式命名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 疫苗有望18個月內問世
    儀器信息網訊 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記者會上宣布上,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正式宣布,將可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病毒」,「Vi」為「病毒」,「D」為「疾病」。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原標題:世界衛生組織命名新冠狀病毒為「COVID-19」,新冠肺炎簡稱為NCP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新冠病毒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命名原理是什麼?
    2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狀」,「Vi」為「病毒」,「D」為「疾病」。
  • 對於COVID-19,為什麼國內沒有採用世衛組織的命名
    SARS-CoV以前的那些常見病毒都是以HCoV為前綴,加特徵碼的命名規則。HCoV是「Human Coronavirus」的縮寫,譯為「人冠狀病毒」。SARS-CoV全稱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V,譯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由於是首次出現如此嚴重的冠狀病毒,世衛組織判斷其是偶發性的(事實上SARS-CoV也沒有跨年傳播)。因此命名缺乏可擴展性。當MERS-CoV爆發時,世衛組織小幅更改了命名規則。將疾病名稱的前兩個字母改為病毒最早發現地。
  • 究竟新冠病毒是 COVID-19 還是 SARS-CoV-2?消除偏見從命名開始!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我們最該做的一件事便是消除偏見。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11 日,為期兩天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在瑞士日內瓦開幕,該論壇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傳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組織」共同舉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究竟有何含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展不僅得到了中國人民的高度重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很多國家都對這次疫情給予了高度關注,以及各種形式的援助。不過對於這種全新的病毒,我們可能習慣簡稱為「新冠」,而世衛命名新冠病毒為「COVID-19」。
  • 新冠肺炎獲正式命名COVID-19,鍾南山「希望」疫情4月左右結束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最近,新冠病毒疫情又有了新的進展。在昨晚的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上,新冠肺炎疾病被命名為「COVID-19」。同時,鍾南山接受了媒體採訪,對「最長潛伏期 24 天」、疫情高峰、何時結束、治癒率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 世衛組織將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央視新聞消息,此英文縮寫象徵著這是在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新冠狀病毒名稱又變了,新的英文名字是這個!會是最終命名嗎?
    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正式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稱保持不變。此前,我國將新冠肺炎全稱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全稱「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縮寫為「NCP」。
  • ...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 此英文...
    2020-02-12 09:18:26來源:FX168 【世衛組織回應COVID-19命名原因】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 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