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洋奶粉比廣州便宜30%以上

2020-12-19 中國網絡電視臺

香港洋奶粉比廣州便宜30%以上

  因為香港對奶粉實施零關稅以及人民幣兌港幣的匯率問題,香港的奶粉普遍比內地的奶粉便宜一大截。近日記者走訪兩地奶粉市場發現,在國內倍受追捧的惠氏、美贊臣、雀巢等奶粉品牌,同樣的產品在兩地之間的價差達50元左右,部分品牌的某些產品,價差竟然超過了100元。

  雀巢能恩價差超百元

  6月份,記者走訪了香港一家百佳超市,發現惠氏四個階段奶粉的價格分別在162.9~258港幣之間,而在廣州三元裡的卜蜂蓮花,上述四款產品的售價在175~248元人民幣之間,這四款產品兩地的價差在32~39元之間。

  記者看到,價差最大的莫過於雀巢超級能恩三個階段的奶粉,其中1階段的奶粉在香港百佳超市賣243港幣,而在廣州新港西的好又多超市竟賣310元人民幣,價差超過110元人民幣,其他兩階段奶粉,兩地的價差也超過100元。

  廣州市民林先生也告訴記者,他家的寶寶之前吃的是在廣州買的超級能恩3段,但後來他在香港發現同樣的產品只需要160港幣,價差之大讓他震驚。

  三大原因導致價差30%

  惠氏公共事務總監席慶表示,在香港銷售的惠氏產品是由惠氏香港分公司獨立運作,包裝及所執行的標準都和國內的不大一樣,國內的產品是按照國內標準執行,而香港本身並沒有自己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是按照國際食品法典來執行。至於價格為何有差距,席慶表示,一罐奶粉的成本構成很複雜,包括了原料、生產、運輸、配方研發、營銷成本、廣告等。

  施恩奶粉市場總監黃小勇在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的奶粉比中國便宜30%~60%,香港的奶粉也比內地便宜30%以上。同樣的產品在內地和香港存在價差,原因首先是關稅不同:歐洲奶粉進口到國內,一般是10%~17%的關稅,紐西蘭奶粉進口至國內,則是15%的關稅,香港是自由貿易港,沒有任何稅收,所以香港銷售的洋奶粉便宜一大截。據悉,光是關稅這一塊,就佔了洋奶粉在國內銷售的10%的成本。第二個原因是運輸成本,香港是彈丸之地,奶粉從海關進口後,很快就分進店裡,當中的路途很短,而國內物流成本高昂。物流成本佔據了洋奶粉在國內銷售的10%的成本。第三個原因就是,經銷商的利益要求不一樣,香港的營商環境比較發達成熟,經銷商賺10個點就可以滿足,而國內的經銷商要賺20個點才夠。上述三大原因導致洋奶粉價格在內地比香港貴30%以上。

相關焦點

  •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 國產奶粉仍受冷落
    在市內一家超市,惠氏1段1600g嬰幼兒奶粉賣到417元。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 攝  廣州部分洋奶粉開始降價啦。近日,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前日惠氏發布公告稱,將調低奶粉售價。記者昨日走訪廣州的超市及母嬰店發現,有超市的惠氏奶粉已經開始降價,但多數超市和母嬰店還維持原價。經濟專家分析,此次發改委向洋奶粉「開刀」,意在緩解香港「限奶令」帶來的壓力。部分洋奶粉妥協也僅為「示好」,在未減關稅、消費稅的情況下,預計洋奶粉降幅不大。而相較之下,國內奶企或將受到降價衝擊,銷售「雪上加霜」。
  • 國產奶粉比麵粉還便宜,民國父母為什麼選擇貴20倍的洋奶粉?
    1805年,法國人帕芒蒂倫瓦爾德建立了一個奶粉工廠,正式生產奶粉。此後奶粉席捲全球,成為炙手可熱的產品。由於奶粉基本都是給嬰兒喝的,所以奶粉的質量問題也成為眾多父母關注的對象。其實,在民國時期就有奶粉,只不過那時不叫奶粉,而叫「代乳粉」或者「乳粉」,但是其中的成分和做法與現在差不多。由於奶粉的需求量太大,不少國外的生產商紛紛來到中國銷售他們的奶粉。尤其是英國和美國的奶粉生產商,商鋪更是遍布全國。與此同時,國內的不少商人也看到了商機,一下子都加入製造奶粉的行列裡來。
  • 【洋奶粉】洋奶粉價格_洋奶粉漲價 - 太平洋親子網
    2015-04-24 血拼自貿區 洋奶粉選購小指南 距離南沙自貿區正式掛牌開業已有近一周的時間了,各位廣州爸媽們有沒有前去「試水」呢?根據介紹,南沙自貿區的商品價格普遍比商場便宜三成左右,同時自貿區內所有商品受南...
  • 嬰幼兒奶粉投訴6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崇拜會終結嗎
    百元洋奶粉毛利潤15%~20%  200元以上洋奶粉毛利潤60%  之前曾有業內人士分析洋奶粉價高的原因:一罐洋奶粉進入中國,除了需要繳納10%的關稅、10%的質檢等海關費用、17%的增值稅外,還有10%的總代理費用,10%~20%的渠道費用,20%~30%的經營成本費用。
  • 市場調查稱200元以上「洋奶粉」毛利潤60%
    業界不少人士認為:「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在中國進入了高增長狂漲價的「快車道」,在年年漲價的「趁火打劫」之下,洋奶粉卻出現越來越多的質量問題。在政府連環重拳整治下,部分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國市場,洋奶粉將迎來洗牌。
  • 洋奶粉漲價仍受歡迎 成乳品新國標最大受益者
    面對眾多洋奶粉漲價10%,民眾依然堅定地選擇洋奶粉,這份「果斷」令人深思……三大推手助洋奶粉價格齊漲7月3日,廣州多家商場均向記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開始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有部分商場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著漲。但是,即使洋奶粉漲價,很多消費者也不願意轉向國內奶粉。
  • 盤點洋奶粉市場亂象 多花錢真能買來放心?(圖)
    洋奶粉質量問題頻出,高價未能買來放心  據國際金融報13日報導,近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簡稱「香港食環署」)發布,包括明治、和光堂、森永3個品牌的4款日本嬰兒配方奶粉中驗出碘含量較低,香港食環署呼籲家長停止讓嬰兒飲用。 此前,日本嬰兒奶粉品牌和光堂、森永奶粉因碘含量偏低登上黑榜。
  • 消費者迷戀洋奶粉圖放心 國產進口無太多區別
    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台州某超市把國產奶粉的合格證、贈品等一一擺出來。顏敏丹攝  7月28日,本報推出了《「洋奶粉」雖提價,台州消費者仍熱捧》一文,對台州市民熱衷「洋奶粉」一事進行了報導。有讀者打電話詢問:除了信任洋品牌,是不是因為喝進口奶粉的小孩,長大後比喝國產奶粉的更健康聰明啊?
  • 內地洋奶粉漲價已成慣例 配方升級關稅等成幌子
    不過在「洋奶粉」價格一再邁升的情況下,新快報記者對比國外各大超市官方網站卻發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甚至在 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同一品牌的價格竟然都要比內地低。內地「洋奶粉」每年都在漲港版奶粉一直是中國內地消費者青睞的對象,除了由於因分裝點不同別具「洋」優勢外,價格優勢也不可忽略。
  • 內地洋奶粉售價比英國貴一倍 專家稱關稅是藉口-搜狐新聞
    不過在「洋奶粉」價格一再邁升的情況下,新快報記者對比國外各大超市官方網站卻發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甚至在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同一品牌的價格竟然都要比內地低。新快報記者對比香港主流奶粉品牌,包括美贊臣、雅培、惠氏、美素佳兒和能恩的價格發現,內地奶粉價格普遍比香港價格貴50元左右,如雅培同屬Similac 品牌下愛心美與喜康寶900克罐裝產品,香港超市價格為276港元,折合人民幣224.19元,國內售價261元,比香港貴了36.81元。
  • 雅培奶粉頻遭曝光 被指最不靠譜「洋奶粉」
    近期,雅培奶粉頻頻曝光在媒體的聚焦鏡下,「雅培奶粉驚現半截保險套」、「雅培幼兒奶粉黑色小蟲蠕動」、「雅培再曝『早熟門』 女嬰乳房現卵泡」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標題嚇壞了消費者。  作為擁有了上百年歷史的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雅培公司,一直是洋奶粉的代表,是眾多中國父母給孩子購買奶粉的優先選擇之一。然而,洋奶粉也有不靠譜的時候,在過去的幾年間雅培奶粉品牌爆出「質量門」。  2002年雅培曾爆出奶粉在生產線被含細小鐵質微粒的潤滑油汙染,雖然當時受牽連的不止雅培一家,但雅培仍遭受短期之內銷量大幅下滑的結局。
  • 香港曝「最差洋奶粉」雅培濟南熱銷
    研究報告:雅培心美力一段不達標,食用過多或致營養不良  雅培回應:被檢奶粉不在內地銷售,系有人故意損害其聲譽  雅培奶粉最近麻煩不斷,剛剛被曝奶粉中發現「保險套」,其又被一份研究報告指為「最差洋奶粉」。
  • 「高價回收洋奶粉罐」到底有沒有
    高價回收奶粉罐,被疑用於造假的消息在昆明一些「媽媽」群裡引起熱議。記者走訪昆明市多家廢舊品回收站及大中型超市,發現昆明確有人「高價」回收奶粉罐,但市民大多不願意賣。(《生活新報》3月30日)國內的「奶粉危機」已非今日始,自從三聚氰胺、性早熟、皮革奶等事件發生後,國產奶粉的信任度跌入低谷。據悉,不少城市的國產奶粉銷量僅為進口奶粉的1/3,甚至還不到。
  • 內地洋奶粉售價全球最高 部分價格系原產地4倍
    高端「洋奶粉」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去香港等地購買的「港版」奶粉是否真的比「行貨」奶粉價平質高?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發現雖然進口奶粉存有過關等成本,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令價格連連翻番的地步。而國外原裝進口奶粉價格在國內定高價,更多是受消費心理影響。
  • 在網上代購「洋奶粉」花冤枉錢?配方註冊制讓國產奶粉迎春天
    我們都知道,每個成年人體內含水量約佔身體的60%~70%,如果是嬰幼兒,可以達到75%以上,水是維持人體器官正常運作的重要物質。成年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是幾天不喝水就會危害到生命。然而,對於嬰幼兒來說,光有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有母乳。
  • 洋奶粉進口渠道調查:進口價七十多零售三四百
    據了解,一罐洋奶粉從海外工廠進入中國的零售門店終端,需要經過至少四個環節:首先是中國區的總代理,然後是省級經銷商,再是區縣的分銷商,最後才到零售門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在中國的範圍內,香港的價格要比內地便宜上30%~40%。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就是因為香港地區小,不需要什麼省級經銷商、分銷商,只有一個總代理,然後直接鋪貨到惠康、萬寧這類門店。
  • 香港奶粉限購令實施 內地客買奶粉「轉戰」臺灣
    近日,不斷有媒體報導大陸遊客赴臺採購奶粉的情況。記者上午從多家旅行社了解到,香港限購奶粉政策出臺後,確實有不少赴臺遊客「捎帶著」購買奶粉。不過臺灣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臺灣奶粉供應充足,不會像香港那樣限購。
  • 洋奶粉誰主沉浮
    洋奶粉誰主沉浮  美系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在中國市場影響力最大,約佔45%份額,其次是歐洲品牌。紐西蘭則佔據我國乳製品原料進口大額市場。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武|北京報導  2013年10月24日,日本明治乳業宣布旗下「珍愛系列」奶粉暫時退出中國市場。  正在廣東進行市場調研的普天盛道企業策劃公司總經理雷永軍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從調研情況來看,洋奶粉的市場佔有率恐怕比預期的還要高。」  之後,雷永軍準備繼續開拔去江蘇、浙江、上海。
  • 澳大利亞洋奶粉,從民國開始就賣得火
    早年的奶粉大多叫乳粉、代乳粉、母味粉,成分與現下大同小異,用牛奶製成,附帶少許添加劑和營養素。1910年5月6日的廣州《國事報》上就開始出現進口牛奶的廣告,後來的奶粉廣告競爭更是激烈。2011年環境經濟雜誌曾刊登過一篇文章《民國毒奶粉》,其中寫道:1925年10月5號《廣州民國日報》第八版有「生隆昌牌」奶粉的標價,1斤奶粉價格比1斤麵粉還便宜1分毫洋(民國前期廣東通行的貨幣,比大洋購買力稍低),要說那是優質牛奶做的,誰都不會信。
  • 天價「洋奶粉」質量問題頻出
    ……   面對種種質量問題,部分洋品牌的態度卻不誠懇,或遮掩或否認,甚至核輻射超標的明治奶粉不願召回代購產品。  現階段,中國中產以上的白領階層,對國產嬰幼兒乳製品的質量普遍存在諸多質疑,原裝進口的「高端洋奶粉」已成為國內不少媽媽的首選。   就目前來看,「洋奶粉」經過多次漲價,部分品牌奶粉價格為國外官網售價的4倍。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進口奶粉存有過關等成本,但遠沒有達到令價格連連翻番的地步。消費者對國內的乳製品的不信任,給「洋奶粉」的價格上漲提供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