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試題
課程代碼:0038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數學所描述的是客觀事物的( )
A.數量特徵 B.本質屬性
C.相互關係 D.存在形式
2.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數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在體操活動中,要能夠準確站位和運動,需要運用的知識是( )
A.加減運算 B.空間方位
C.集合 D.排序
3.兒童的一一對應觀念形成於( )
A.小班前期 B.小班中期
C.中班前期 D.中班後期
4.兒童思維的邏輯結構始於( )
A.動作 B.教學
C.遊戲 D.生活
5.從任何一個角度提出數學教育目標,其歸宿都需落實到( )
A.教學活動 B.教師觀念
C.兒童發展 D.社會進步
6.在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中起發展思維作用的核心因素是( )
A.數量關係 B.數學概念
C.數學方法 D.數學知識
7.「認識和書寫阿拉伯數字,認識一些數字符號,如加號、減號、等號等」這一教學活動適於採用的活動組織形式是( )
A.集體與小組結合 B.小組活動
C.集體活動 D.遊戲活動
8.以下選項中,不屬於數學操作活動要素的是( )
A.目標 B.材料
C.規則 D.結果
9.幼兒從不能說出一組實物的總數,到能夠說出總數,這說明兒童已初步形成了數概念中的( )
A.對應關係 B.序列關係
C.等量關係 D.包含關係
10.幼兒能夠進行多角度(多重)分類的年齡為( )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11.按物體的某種特徵,多級次的將物體連續分類的方法是( )
A.層級分類 B.多重分類
C.多角度分類 D.按物體一個特徵分類
12.幼兒計數能力的發展順序是( )
A.口頭數數——說出總數——按物計數——按數取物
B.口頭數數——按物計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
C.按物計數——口頭數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
D.按物計數——口頭數數——按數取物——說出總數
13.以下選項中,屬於大班認識10以內基數教育要求的是( )
A.會按實物範例和指定的數(5以內)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B.會正確點數10以內的實物,並能說出總數
C.會10以內數的倒著數,能注意生活中運用順、倒數的有關事例
D.認識阿拉伯數字1~10
14.在數的組成的教學中,幼兒首先需要的是( )
A.教師講解、示範 B.分合實物的操作經驗
C.形成數的組成的表象 D.形成數的組成的概念
15.幼兒掌握加減運算的工具和基礎是( )
A.算式題 B.實物加減
C.口述應用題 D.數的組成
16.幼兒通過擲骰子列算式,學習加減法的方式屬於( )
A.自編應用題 B.教師口述應用題
C.日常生活情境 D.遊戲形式
17.幼兒認識立體圖形的難易順序是( )
A.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 B.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
C.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D.球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18.在認識「三角形」的活動中,老師使用不同顏色、大小的三角形,並用不同方式擺放,其目的在於( )
A.對圖形進行比較 B.滲透圖形守恆教育
C.讓幼兒感知圖形之間的關係 D.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19.研究表明,兒童能夠理解測量,並對測量表現出很大興趣的年齡是( )
A.3~4歲 B.4~5歲
C.5~6歲 D.6~7歲
20.適宜進行量的守恆教育的年齡班是( )
A.學前班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21.在學前期,兒童辨別左右時主要以( )
A.自身為中心 B.參照物為中心
C.天地為中心 D.方向為中心
22.兒童感知和理解時間概念的基礎是( )
A.教學活動 B.智力發展
C.遊戲活動 D.生活經驗
23.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評價中工作量最大,技術性最強的步驟是( )
A.確定評價目的 B.設計評價方案
C.收集評價資料 D.處理評價結果
24.通過評價來了解一所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是否「達標」,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何等,這體現了教育評價的( )
A.鑑別作用 B.診斷作用
C.改進作用 D.導向作用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5.兒童的活動過程就是和環境之間的主動的相互作用過程。這一過程包括( )
A.和學習材料的相互作用 B.和教師的相互作用
C.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D.和數學知識的相互作用
E.和活動場所的相互作用
26.制定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目標和內容的主要依據有( )
A.教育目的 B.教師
C.兒童 D.社會
E.學科
27.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常用方法有( )
A.操作法 B.演示、講解法
C.遊戲法 D.發現法
E.觀察、比較法
28.以下選項中,屬於中班分類教育要求的是( )
A.學習與分類有關的詞語,如「不同」、「相同」等等
B.學習按物體的數量進行分類
C.學習概括物體(或圖形)的兩個特徵
D.學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
E.學習並掌握有關的詞語,「分成」、「分開」、「合起來」
29.學前兒童的排序活動可分為( )
A.按規則排序 B.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
C.按數量和數排序 D.按差異排序
E.按面積與體積排序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0.簡述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31.簡述數學教育總目標所表達的思想。
32.學前兒童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是什麼?
33.指導學前兒童空間概念教育的要點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4.為什麼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要注意啟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35.舉例說明學前兒童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教育的指導要點。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6.幼兒園教師介紹:小班兒童40名,年齡4、5歲,已經學會數數,其中50%可數到40,另外20%也可數到20;中班近40名,年齡4、5歲,絕大多數能數到100,而且學會了10以內的數的組成……
調查者親自對這些兒童進行了實際考察,他們拿著玩具娃娃,一個一個地去詢問小班兒童:『娃娃有幾隻眼睛?』『娃娃有幾個耳朵?』『娃娃有幾個鼻子?』結果80%以上的兒童不能回答。他們又依次詢問中班兒童:『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兒童的回答都是正確的。當拿著兩個玩具娃娃去問他們:『兩個娃娃分作兩起,可以分成幾個和幾個?』多數兒童的回答是『兩個娃娃可以分成兩個和兩個。』拿三個玩具娃娃去問同樣的問題,所得到的也是這樣一類回答……」
閱讀上述案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導致幼兒園教師和調查人員形成不同判斷的原因是什麼?
(2)衡量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發展的指標是什麼?
37.實驗者向兒童呈現兩隻盒子,一隻盛有許多珠子,讓兒童往另外一個空盒子裡放珠子,問兒童一直放下去,兩隻盒子裡的珠子會不會一樣多,兒童不能確認。他先回答不會,因為「它裡面的珠子很少」。當主試問如果一直放下去呢,他說會比前面的盒子多了,而不知道肯定會有一個相等的時候。
閱讀上述案例,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這一現象反映了幼兒的什麼特點?
(2)比較兩組物體數量關係的教育有何意義?
六、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0分)
38.按照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設計的要求,設計一個「將實物或形體分成相等的2份」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