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強國忌相鄰
阿富汗與中國新疆接壤的地區叫瓦罕走廊。這是位於帕米爾高原南端和興都庫什山脈北段之間的一個狹長的山谷。
從地圖上看,瓦罕走廊更像貧瘠的阿富汗緊緊拽住中國的一隻手。
阿富汗地圖與瓦罕走廊
(來源:騰訊網)
瓦罕走廊的存在是典型的大國地緣政治角力的結果。
1895年從中亞南下的俄國人與佔據印度的英國人在阿富汗迎頭相撞,為了避免直接發生衝突,俄英兩國私下簽署協議,在清朝屬地的瓦罕帕米爾地區上,人為地分出一條「瓦罕走廊」分給阿富汗,作為俄英兩國勢力的緩衝區。
俄英兩國用瓦罕走廊做緩衝區體現了一個地緣政治的鐵律——
強國忌相鄰!
兩個強國如果領土接壤就會爆發無法控制的衝突!
縱觀國際歷史,這個地緣政治的鐵律決定了無數重大歷史的走向。
在亞洲,當英國佔領印度之後,法國人的選擇是殖民越南,中間的泰國就是英法兩國的緩衝區,兩國都默契地不打泰國的主意,
在歐洲,德法因為相鄰多次爆發戰爭。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卻在西線靜坐觀望,原因很簡單,當時英法秉承禍水東引的政策——只要德國吞併波蘭,德國就與蘇聯接壤,兩國必然爆發戰爭。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只不過希特勒在東進之前先橫掃西歐,讓執行禍水東引的英法兩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按:現在的法德已經沒有直接的地緣版圖衝突,原因很簡單,因為歐盟經濟一體化讓兩國經濟深度融合,從而極大的化解了地緣政治矛盾。
中國也希望通過建設亞洲經貿一體化來化解地緣政治版圖的衝突,但是因為美國的阻擾與挑撥,至今也沒能達成東協十國+東亞三國經濟一體化的協議。
02印度的「大國雄心」
中國是地緣政治環境最複雜的國家。
建國之初,我們北方有一個強大的蘇聯,南方有一個野心勃勃的印度,東邊有美軍壓到鴨綠江邊,西邊的阿富汗則是大國的角力場。
所以,建國之初我們的邊境多次爆發戰爭——與美國打,與蘇聯打,與印度打,與越南打,這些戰爭極大地牽扯了我們的精力。
70年鬥轉星移,中國地緣政治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由於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中國周邊已經沒有實力相當的國家。
北邊的俄羅斯GDP只有我們的10%,而且中俄經濟互補性很強,這些年經貿關係日益緊密。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沒有南下的實力與欲望,其地緣政治版圖的發展方向在北方——也就是北冰洋方向。
只需5—10年,隨著全球變暖,北冰洋解凍,北冰洋航線將超過印度洋與太平洋航線。
南方的印度卻是一個麻煩。
這是中國周邊鄰國唯一一個沒有勘定雙方邊境的國家。
印度這個國家用一句話來描述是最貼切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這個國家從成立之初一直都有一顆滾燙的「大國雄心」,可惜老天爺不開眼,偏偏把印度放到南亞次大陸這個地緣環境非常惡劣的位置。
印度地緣環境地圖
印度三面臨海,毗鄰印度洋——呃,雖然這個大洋也叫「印度」,其實與印度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印度洋是亞洲國家的生命線,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線,幾個頭部大國都在這條大洋上較勁。
其實印度也很希望自己能對印度洋擁有影響力的,可惜爭奪海權需要強大的海軍,建設一支強大海軍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工業實力,印度兩者都不具備,只能靠一堆買來的軍艦維護自己海岸線的安全。
海上沒希望——印度要實現自己的「大國雄心」就只能在陸上想辦法。
可惜,印度地緣環境確實太差。
向北是喜馬拉雅山脈,蹲在喜馬拉雅山脈後面的是一條龍,一條經濟總量、工業實力都全面碾壓印度的巨龍。
向北是想都不用想了,不僅如此,印度還得在自己的北部邊境長期集結30萬軍隊來保衛自己的安全——呃,它的北方鄰居在邊境最多時也只有3萬軍隊。
按:印度地緣政治態勢很像歷史上的北宋,青藏高原就是居高臨下的「燕雲十六州」。
印度首都新德裡就是北宋的開封,距離「燕雲十六州」實在太近,讓印度精英寢食難安。
1962年,中印國力大致相當,我們又處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印度就想趁人之危,將青藏高原這個「燕雲十六州」搶一塊下來。
奈何印度陸軍實力與中國相比就是一個渣,中國僅僅出動幾萬邊防部隊,就將幾倍的印軍打得崩潰,解放軍兵鋒所指讓新德裡一日數驚,差點遷都。
向東是孟加拉國,窮得連褲子也沒有的國家,再向東就是一票東南亞國家,印度就算是把勢力滲透過去也沒有什麼價值,更何況北方的鄰居也是絕對不會允許印度把勢力滲透到東南亞的。
唯一的希望就是向西!
向西雖然有巴基斯坦擋住去路,不過有塊爭議的地區給印度留下一絲縫隙。
這就是克什米爾地區。
克什米爾地區(紅線包圍的白色區域)周邊地圖(來源:網易)
只要印度拿下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就能與阿富汗接壤,就能把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亞歐腹地!
印度光在南亞這個封閉大陸稱王稱霸是無法成為大國的,只有拿下克什米爾地區,讓印度能對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施加影響力,印度才能成為歐亞地區真正的大國!
克什米爾對於印度而言就是上帝之窗!這個窗口是印度在惡劣的地緣版圖中實行大國崛起的唯一機會。
所以,從建國之初,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就絕不讓步,三次印巴戰爭都是圍繞這塊地區展開。
同樣,巴基斯坦也絕對不會讓出克什米爾地區——因為失掉這塊土地,巴基斯坦就被印度切斷了與中國的聯繫,巴基斯坦就有亡國之憂。
另外,印度的地緣態勢還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這就是狹窄的西裡古裡走廊。
西裡古裡走廊示意圖(來源:荔枝網)
一旦這個西裡古裡走廊被掐斷,印度整個東北部以及印度非法佔領我們的藏南地區就成了一個孤島,屆時藏南地區就會像熟透的桃子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所以,印度對西裡古裡走廊與中國接壤的洞郎地區特別敏感。
2017年我們在這個地區中國境內修公路就讓印度如臨大敵,非法越境來阻擾我們公路施工,導致了洞郎地區中印軍事對峙,最後還是印度認慫灰溜溜撤軍。
總結一下,對於印度地緣政治態勢而言,有兩個地區最重要,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度地緣版圖發展的關鍵,而西裡古裡走廊則是印度必守的要害。
03中國的防備
對於印度在地緣政治上的野心,東方某大國是有防備的,雖然,中印邊境不是我們戰略發展方向,中國也不願意在中印邊境投入太多的力量。但是,在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上中國的布局也是對印度有所「考慮」的。
一個是建設中巴經濟走廊;
一個是拿下斯裡蘭卡兩個港口——科倫坡港、漢班託塔港99年的經營權。
這兩手棋雖然主要目的還是保衛我們印度洋生命線,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也隱隱有點在地緣政治態勢上鉗制印度的感覺。
中巴經濟走廊遏制了印度吞併克什米爾地區的野心,斯裡蘭卡的兩個港口則是印度洋的心臟。
這兩個港口加上瓜達爾港被中國掌握,未來即使中印爆發軍事衝突,以印度海軍的實力,印度在印度洋也翻不起大浪。
所以,現在中國不僅在綜合國力、軍事實力全面碾壓印度,就算是地緣政治態勢上也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印度也就只能在中印邊境上做文章。
04中印邊境衝突
最近印度面臨疫情爆發以及經濟斷崖式下跌雙重打擊,國內矛盾越來越尖銳,加上美國暗中鼓動——
對於印度而言,在中印邊境搞事,一方面可以轉移國內矛盾,另一方面又可以向美國伸手要好處,可謂一箭雙鵰。
按:本次印度搞事背後沒有美國唆使是不可能的。
中印邊境衝突一爆發,川普就迫不及待跳出來要做「調解人」,而且印度在中印邊境搞事的時間節點也很敏感,中美剛剛決定在夏威夷啟動雙邊談判,加勒萬河谷就立刻爆發激烈的衝突。
美印之間相互做戰略呼應的態勢十分明顯。
但是現在印度在中印邊境搞事與62年又有本質區別。
62年中印國力相當,那時的印度是真打算用武力搶奪中國領土,所以,當時中印邊境軍隊對峙是這樣——
62年中印軍隊刺刀對峙圖(來源:新浪網)
但是現在印度與中國國力軍力都差距巨大,如果爆發軍事衝突,印度肯定會吃大虧。
所以,現在印軍越境搞事一般都不攜帶武器,中印邊境軍隊對峙變成這樣——
中印軍隊對峙吵架(來源:搜狐網)
雙方在邊境的衝突基本就是「肢體衝突」——呃,就是打群架,即使動用「武器」也就是木棍。
印軍用這種模式搞事是一種精心算計。
首先這種模式可以管控衝突的烈度,防止雙方擦槍走火爆發直接軍事衝突。
其次雙方的衝突停留在「肢體衝突」的階段——這就剝離了我軍在軍事裝備與組織訓練的巨大優勢。
打群架一般都是人多就佔便宜,人少就吃虧。
由於中印邊境雙方地形上的差異,印軍在大多數地區具有調兵更快的優勢——所以,在邊境挑起「肢體衝突」對於印軍就是揚長避短的最好投機模式。
印軍這種模式說白一點就是——打仗我不敢,打架我很有興趣。
印軍在邊境搞事雖然直接衝突烈度不大,但是如果印度通過新聞媒體渲染一下,播放一些大軍向邊境調動的畫面,領導人再發表一點強硬講話——
就能給外界製造中印劍拔弩張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印象。
這樣印度作為地緣政治版圖上作為牽制中國的棋子的作用就能凸現出來,印度不但可以轉移國內矛盾,而且還可以向美國佬伸手要好處。
05根本解決
雖然邊境衝突烈度不大,但是印度隔三差五越境搞事也很噁心啊。
怎麼辦?
那就得加強我軍在邊境線快速投放兵力的能力!
怎麼加強?
修路!
發揮基建狂魔的優勢,在邊境有爭議地區建設高等級快速公路。
根據過去邊境的鬥爭經驗,如果在一塊印度方面具備兵力投放優勢的爭議領土上糾纏,印度人是不會後退的,即使我軍天天痛打越境印軍一頓也沒用。
2014年中印在提布列地區對峙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印軍仗著在提布列地區有兵力投放優勢,雖然多次被痛打也不退,就像牛皮糖一樣死皮賴臉不走。
最後我們也選擇在某個有兵力投放優勢的地區也那啥反擊,最後才逼迫印軍坐回談判桌,雙方各自回到最初的實際控制線。
但是這個辦法只是權宜之計,最好解決辦法還得在邊境線上建設高等級公路網,讓我軍掌握邊境線絕大多數地區兵力投放的優勢,才能最終遏制印度在邊境投機的野心。
印軍當然也明白我們在邊境修路的意圖,真讓中國在邊境完成公路網的建設,未來印軍別說打仗,就是打架也沒有機會。
所以,在一些重要地區,印軍就多次越境阻擾我們公路建設。
2017年中國在洞郎邊境修路,印軍就越境阻擾,雙方在中印邊境對峙2個多月,最後印軍認慫撤退。
我們趁機在洞郎地區完成公路營房停機坪等設施建設,從此這段邊境風平浪靜。
這一次中印邊境衝突主要是兩個地區,一個是班公湖,一個是加勒萬河谷。
(來源:搜狐網)
在班公湖地區印軍有兵力投放的優勢,所以我們在這個地區建設公路;加勒萬河谷我軍有兵力投放優勢,所以,印度人也在這個區域拼命修建公路。
最後這兩個地區衝突越境挑釁的印軍都吃了大虧。
班公湖地區印軍多人受傷,並有多人被俘。
印軍被俘畫面(來源:搜狐網)
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更慘,有多人死亡,其中3人是墜亡——呃,我猜測可能是摩託車翻車。另外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還有多人受傷後落入湖水中凍死。
這是近十幾年中印邊境衝突罕見出現人員死亡的事件。
打群架也會死人的!
我個人理解,這是一個嚴厲的警告——
不要在太平洋兩岸大國博弈時火中取慄搞政治投機!
不要把在邊境挑起衝突作為轉移國內矛盾的手段!
直把那啥惹火了,後果很嚴重!
所以,
(來源:中國青年網)
連尼泊爾都敢跳出來打落水狗了!
進退維谷的印度怎麼辦?
最後還是中國厚道,6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打了一個電話。
王毅表示,6月15日晚,印方一線邊防部隊公然打破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在加勒萬河谷現地局勢已經趨緩情況下,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甚至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地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印軍的這一冒險行徑嚴重違背兩國有關邊境問題達成的協議,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再次向印方表示強烈抗議。
我們要求印方對此開展徹底調查,嚴懲肇事責任人,嚴格管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挑釁性舉動,確保此類事件不得再發生。
印方務必不要對當前形勢做出誤判,務必不要低估中方維護領土主權的堅定意志。
蘇傑生介紹了印方的立場,並表示印方願從兩國關係大局出發,同中方落實好兩國領導人共識,通過對話和平解決邊境地區爭端,緩和邊境地區緊張局勢。
這是明顯為地區衝突降溫的表現。
碰了一鼻子灰的印度現在也只能借梯子下樓草草收兵了。
文章首發於貓哥的視界(maogeshij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