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西方國家集體增兵印太,地緣政治進一步惡化?

2020-12-12 張文平銳評

數百年之變局,可能剛剛拉開序幕。二戰結束之後,是兩極格局,前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2020年黑天鵝事件頻發,世界各個力量中心也在不斷演化。從最近種種跡象來看,明年將是印太地區演化年,印太地緣政治會不會進一步惡化?

當地時間12月6日,日本產經新聞消息,往年美國和日本軍事演習發生變化,法國已經和美日兩國達成意向,法國要派出軍艦前往印太地區,參加美日法三國軍事演習。很明顯,法國軍艦的加入,目的並不單純,這讓印太局勢複雜化。

其實英國也沒閒著,在拜登獲得總統大選之後,英國首相詹森立即示好,聲稱英國可以增加在北約的軍費承擔比重,提高軍費開支。而且英國的航母可以配合美國航母部署和作戰,在地中海地區,在印太地區,英國的航母要自由航行,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也可以和美國兵合一處,一起完成任務。

其實,時過境遷,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在印太地區存在感都不是很強,雖然法國曾經短暫控制過越南,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現在的印太地區,英國和法國都沒有核心利益。而現在兩個歐洲大國卻都選擇在2021年增兵印太地區。

法國派出戴高樂航空母艦,英國派出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都要在印太地區自由航行,擬和美日實施聯合演習。當然,美國小動作也不斷。當地時間12月5日,美國五角大樓表示,美國軍方要重建美國第一艦隊,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美國在太平洋部署的是第七艦隊,現在要重建的第一艦隊,部署地點就是亞太。美國海軍分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兩個軍種組成,其中海軍有六個艦隊,分別是第三艦隊、第四艦隊、第五艦隊、第六艦隊、第七艦隊和第十艦隊。掌管印太地區的是第七艦隊,其母港是日本須賀。

美國五角大樓聲稱,重建美國海軍第一艦隊,就是確保美國海軍能夠保持海上優勢,打擊潛在對手,協助第七艦隊完成工作和任務,據悉美國第一艦隊重建之後,其母港會是澳大利亞某個海灣。

美國海軍重建第一艦隊,駐紮澳大利亞,協助第七艦隊,法國派出航母來到亞太地區,英國派出航母來到印太地區,印太地區風聲鶴唳,地緣政治會持續惡化。很明顯,美英法集體行動,其航母不是來觀光旅遊的,其軍事目的昭然若揭。大國角力,軍艦僅僅是秀肌肉,雖然不代表著會爆發局部衝突,但是其背後折射很多。

拜登將在1月20日履職,上任成為美國新總統,拜登上臺之後,會改變美國外交戰略,在民主黨眼中,意識形態外交特別突出,因此可以預見,即便拜登上臺,地緣政治也不會迅速轉暖。拜登上臺之後,會迅速修復美國和盟國的關係,會重新回到歐巴馬時期,在這種情況之下,法國和英國也投桃報李。

可以預見,拜登上臺之後,美國和盟友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好,西方國家集體增兵亞太就充分說明了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會不斷惡化,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關注本號,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英法德三大強國重返印太,美國組團,軍事包圍圈初見規模
    近日德國也表達了同樣的呼聲,當地時間12月13日,德國女防長卡倫鮑爾聲稱,德國會派遣一艘軍艦前往印太地區,參加美國主導,日本和澳大利亞共同參加的多國軍事演習。問題來看,德國為什麼突然轉向,也要來蹚渾水呢?事情正在起變化,先是美國五角大樓爆出消息,重建第一艦隊,部署在太平洋地區,協助在太平洋駐紮的第七艦隊,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海軍優勢和軍事優勢。
  • 「印太」 的建構與亞洲地緣政治的張力
    顯然,「印太」概念的流行與「亞洲北約」的重啟,都是近年來亞洲地緣政治變化的結果,也是塑造未來地緣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對此,中國應該採取何種政策應對? 本文將就以上問題逐次展開討論。   一、「印太」 的概念建構與現實發展   國際政治既是權力博弈,也是概念建構間的博弈。
  • 思客丨鄭永年:地緣政治變遷和政治秩序重塑
    隨著今天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這個政治秩序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此同時,隨著地緣政治的變遷,政治秩序的重塑也變得可能。如何理解這個深刻的危機及其對政治秩序重塑的影響?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西方民主的核心在發生變化。這幾乎表現在方方面面。從國家層面看,民主很難成為多民族國家的整合力量。二戰以來,西方一直為民主能夠整合國內各民族而感到自豪。
  • 【地緣政治】關於中國臺灣地名命名的地緣政治 | 國政學人 第521期
    地緣政治將領土視為一種涉及地理想像、族裔政治認同和國家治理的多層次的東西。權力、知識和記憶通過日復一日的地緣政治展現和糾葛嵌入領土中。地名命名就是這樣一種地緣政治實踐方式,一方面使政治意義、意識形態和記憶嵌入領土,另一方面也使政權建立起空間合法性和支配地位。然而,地名命名也可能為政治霸權服務,壓制原住民的聲音和認同。
  • 葉海林:「印太」概念下的中美關係
    美國不是「印太」概念的發明者,卻是改變「印太」概念十年低迷狀態的關鍵推動者。2007年8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新德裡。在印度,安倍不但首次使用了「印太」概念,而且還明確提出「印太」概念下的主要夥伴國家就是日本、印度、美國和澳大利亞。
  • 林宏宇:東亞地緣政治博弈新態
    原標題:東亞地緣政治博弈新態 2013年底,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正式生效,並已引發一波媒體熱議。以筆者之見,中國此時設置防空識別區已成為考察當前東亞地區國際關係與大國博弈的窗口,這無疑是影響2014年東亞地緣政治博弈的一件大事。
  • 萬青松:如何對待中美印?俄羅斯自我定位「善意中立」
    同時,自中印邊境衝突數月以來,中俄印三國外長也終於在莫斯科見面。伴隨著中美博弈的挑戰性和危險性不斷升級、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中印關係正經受嚴峻考驗。而俄羅斯向印度出售武器的舉動,也讓輿論開始疑惑:身為重量級國際地緣政治玩家的俄羅斯,到底在中美、中印關係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 盧昊:日本從國際公共產品視角打造「印太」的動因分析
    日本打造「作為國際公共產品的印太」的動因當前形勢下,日本打造「作為國際公共產品的印太」,努力凸顯自身的「公益角色」及「合作姿態」,有以下具體考慮:一、降低外部阻力,拓展戰略空間由於日本的「印太構想」最初體現出鮮明的地緣政治競爭色彩
  • 大國地緣政治角力:印軍為什麼多次越境阻擾我國公路建設
    按:現在的法德已經沒有直接的地緣版圖衝突,原因很簡單,因為歐盟經濟一體化讓兩國經濟深度融合,從而極大的化解了地緣政治矛盾。中國也希望通過建設亞洲經貿一體化來化解地緣政治版圖的衝突,但是因為美國的阻擾與挑撥,至今也沒能達成東協十國+東亞三國經濟一體化的協議。
  • 「天堂很遠,中國卻很近」——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地緣政治互動...
    目錄一、中國近代地緣政治變動及其規律二、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地緣政治互動的特點三、人民:地緣政治中最能動的因素四、中國與周邊地緣政治互動棋譜中的「支軸國家」五、簡短的結語民族的崛起是人的自覺過程和歷史的自然過程的統一。
  • 當今世界上哪些國家的「地緣政治」位置最優越?
    「地緣政治」是政治地理學中的一種理論,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主要是利用該國的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來分析該國的戰略形勢和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研究一個國家的地緣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世界上的國家數量超過190個以上,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地緣政治格局,那麼,哪些國家的地緣政治比較好呢?
  • 學者:「一帶一路」應著重經濟層面 減低地緣政治色彩
    (徐穎荃攝)作者:任其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要取得成功,取決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關係基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具體項目也需要形成較為規範的規則和標準。學者建議,該倡議應著重經濟層面,減低國際地緣政治競爭的色彩,以減少美國的敵意,同時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
  • 會議通知|第二屆(2017)地緣關係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第二號通知)
    從而促使相關學科高度關注新形勢下世界格局的演化趨勢、各國家和組織的地位以及全球治理體系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政治地理學作為傳統的地理學分支,重新受到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建設政治地理學現已成為學科發展重要任務。地緣關係作為國際研究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成為各學科共同關注的焦點。
  • 索爾·科恩:古代和近代的地緣政治觀點
    用這種觀點看世界,就能在政治上促持清醒的頭腦。沒有 這種觀點,我們西方國家就有喪失分辨輕重主次能力的危險。如果我們以為,在實力鬥爭中,地球上每個部分都同等重要, 我們就會在爭取全球實力平衡的鬥爭中在經濟、精神和軍事上 弄得精疲力竭。
  • 原創 | 地緣政治版圖的變化:亞洲的天要變了!
    1  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二戰之後,以美蘇對峙為背景,全球地緣政治版圖基本形成以下的格局。中東地區美國勢力佔據絕對優勢,蘇聯也就是一度能滲透埃及,不過也沒成氣候;非洲是歐洲列強的傳統勢力範圍,蘇聯花了很大力氣才在東非拿下一塊地盤——不過非洲的戰略價值在全球地緣政治版圖中並不大。
  • 【會議簡訊】「全球能源新態勢與地緣政治大變局」研討會召開
    2020年10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主辦,世經政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世界能源研究室與《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聯合承辦的「全球能源新態勢與地緣政治大變局
  • 面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西方國家果真要站在全人類的對立面?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在全球疫情持續惡化的背景下,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只有實現疫苗的廣泛接種,才有可能真正控制住新冠疫情。而中國早在此前就公開表態稱,中國會將研發出來的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然而,那些對於中國心存嫉妒的西方國家卻又開始就疫苗問題向中國發起抹黑與污衊。而在西方各國的污衊中,總少不了「中國利用疫苗搞外交」的說辭。總結起來就是,西方國家所散播的謠言無非是出於這幾個層面。首先就是要儘可能地否定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克拉運河背後的地緣政治
    然而當你需要出錢出力,去讓一切成為現實時,地緣政治上的風險就很大了。在中國極力希望把東協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南海又存在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時,讓30%的東協成員國心生不滿(尤其馬來西亞、印尼,還是南海國家),只會局勢變得更複雜。基於上述分析,中國並非不希望有一條新的運河,為自己的海上交通線加一道保險,而是不願意像輸出高鐵那樣,由國家出面強勢推進。
  • 為一己私利,莫迪加入4國同盟,克宮警告:俄印關係或將走向終點
    在許多國際事務上,俄羅斯也常常站在印度一邊,使印度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佔有了一定的主動權,就拿克什米爾問題來說,俄羅斯更為直接了當,他認為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度內政,這是世界上唯一持這種觀點的國家。從而可看出印俄關係的基本面。
  • 美軍將B-2轟炸機部署印太,意欲何為?只因迪戈加西亞島位置關鍵
    美國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擁有隱形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其王牌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每一次軍事部署,都會引起全球矚目。根據美國《空軍時報》8月12日的報導,美國空軍在8月12日,正式將3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來自於懷特曼空軍基地)部署到位於太平洋的迪戈加西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