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為什麼會讀書?又或者你為什麼會讀這本書?
內向其實並不會對一個人的存在感造成多大的損害,真正讓一個人存在感淡薄的,是平庸。
我們大部分人在最初買一本書,讀一本書的時候,都有明確目標,比如「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本書很流行」「學習需要不得不讀」這就是每個人讀書的最初「目標」。
可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卻會讓「目標」模糊化,那麼怎麼才能保持最初的目標呢?根據《實用性閱讀指南》中的方法:「不管讀什麼書,都要帶著主動意識去閱讀,這樣你會更加專注,因此你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穫。」我們不妨做個實驗,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周圍有多少紅色的物體,在心裡數一數,當你睜開眼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世界裡只有這些紅色物體,這就是主動意識,讀書也這樣,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後,再去閱讀,這樣你才能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你的才能支撐不起你的野心時,你應該靜下心來學習。
其實,有時候也會問自己,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用處呢?其實,當你擁有這個思想的時候,你其實就已經落了下成,因為關鍵原因不在於「讀了多少本書」而是在於「你有過多少行動」。
比如,我最初在讀書的時候,光想著多讀書,讀的書越多越好,讀完這本就換下一本,最後什麼也沒留下,這樣可不行,因為讀書就是為了應用,即使,你只讀過一本書,但是你要是能把這本書讀透,並且把你所學到了轉換成了實際行動,那麼你就沒白讀。
你想得到你從未擁有的東西,就要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把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呢?其實,方法很簡單,比如:一邊讀書一邊做讀書筆記,試圖掌握一本書的結構層次,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設立行動目標等等。
我們要記住書,就在那裡。我們並不孤單,當我們心憂難安,面對突如其來的孤獨而不堪承受的時候,當我們悲苦無助,不甘軟弱無力的掙扎而咬牙痛恨的時候,請記住,書中有重塑人生的力量。
讀書讀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提升一個人氣場的。但這不是書本的作用,是思考的作用;又或者這不是思考的作用,是主見的作用。胸中有丘壑之人,總是格外清楚自己該作何選擇,怎樣去做。這種隱然的自信,就是一種氣場。它意味著你即使不跟隨眾人也不會惴惴不安。而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
▼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