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有著數百年建都史、上千年建城史悠久歷史的文化之城、全國「文化中心」成城市功能定位之一。另一方面,是高院、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業雲集的北京,把科技創新、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城市功能的另一定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認識到科技與文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繫,掀起科技與文化雙輪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浪潮,從近幾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密集調研「三城一區」、多次就科技與文化雙輪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發表重要指示當中得到充分體現。每一次的科技進步,總能在文化方面有所體現。科技與文化,無論是從歷史的「淵源」還是現實的「關係」來看都密不可分。如果說文化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的話,科技則賦予文化新的表現形式,讓文化更具活力,在傳播、走出去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續至今當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根中國人內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基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為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營養,成為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支撐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做到古為今用、守正開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這樣實現傳統與現代、繼承與超越、民族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這樣的歷史性問題。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時代,受創造力不足、人才培養斷層、缺少優質文化內容供給、傳播方式乏善可陳等的影響,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優秀文化越來越難以進入大眾的視野,網際網路空間充斥了大量低俗文化內容,眾多優質、優秀的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卻得不到充分發掘、潛力得不到充分等,已經成為當下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制約文化、文化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以故宮為例:高達93%的比例是珍貴文物故宮的文物藏品中,現在故宮的文物展品僅佔其總數的2%,其大量珍貴文物藏品未有展出機會。36.7萬件瓷器,其中24萬件封存,以目前的速度這些瓷器要900多年才能展完!
QQ音樂與故宮博物院、騰訊NextIdea聯合舉辦的「古畫會唱歌」音樂創新大賽,流量歌手易烊千璽將北宋少年畫家王希孟創作的畫卷作品《千裡江山圖》演繹為音樂唱作,通過現代音樂表達出傳統文化的藝術生命力;通過VR等新技術的應用,打開故宮博物院官網、在「故宮名畫記」「數字多寶閣」「數字故宮建築」等頁面下,觀眾可以欣賞到數十億級像素超高清影像下的珍貴繪畫藏品、360°「觸摸」三維數據支持下的文物、身臨其境體驗「全景故宮」……
昔日「沉睡」深宮的5.2萬餘件文物被數位化技術「激活」,觀眾足不出戶便可「暢遊」故宮;運用數字視覺創意,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公司的《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冰嬉圖》等創意作品走紅世界;2019年8月,海澱文促中心、天貓、中創文旅攜「三山五園」光影藝術展首次海外巡展,虛擬3D全息幻影成像演繹著頤和園的「春夏秋冬」,獲法國圖爾市副市長由衷點讚……
除此之外,北京字節跳動公司旗下被形容為手機閱讀新聞首選的今日頭條資訊平臺和讓年輕人刷不停的抖音短視頻平臺,之所以能日吸引活躍用戶近5億,成功之處在於其充分利用了個性化推薦引擎等技術,不斷創新傳播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大眾文化和草根文化有了全新的展現平臺。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另一方面、科技則賦予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新的表現形式、新的活力,成為文化、文化事業傳承和創新甚至走出去的助推力。科技與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北京這些科技企業不斷嘗試、不斷推陳出新的作品當中得到充分體現。
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不再是躺在庫房裡、書本上的東西,而是藉助AR、AI、動漫、漫畫、遊戲等走進年輕人的世界,成為年輕人生活甚至喜愛的一部分。緊隨科技發展,充分認識到網際網路時代包括文化傳播在內的「交互性」這樣的特點,打破口口相授、口書相授、物人相授這樣的傳統傳播、傳承方式,以科技的發展帶動文化、文化事業的發展,讓科技賦予文化新的表現方式、傳播形式,把「科技中心」和「文化中心」作為城市功能定位的古都北京在這方面的有益探索,證明了實施科技與文化雙輪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與文化比翼齊飛切實可行!
文/袁鐵軍
圖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