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老師談「能否遲交作業」辯論:盼理解規則意識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大二學生晚交作業寫論文論證合理性 老師寫法學專業文章予以回應

  師生法學辯論「能否遲交作業」走紅

  馬寅翔副教授在給大二學生上刑法學的相關課程

  「如果你能找一兩個角度,論證你遲交作業的合理性,我就接受你的作業。」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同學因故未及時上交作業,寫文論證「遲交作業的合理性」,沒想到其授課老師——法律學院副教授馬寅翔寫了一篇《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來回應許同學,師生之間一來一回的精彩「辯論」走紅網絡。最終,馬寅翔老師接受了這份遲交的作業,他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之所以如此「回復」,是希望學生能夠理解規則意識,將所學法律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學生錯過交作業時間

  想請老師「共擔風險」

  許同學在華東政法大學讀大二,今年是她第一次選修馬寅翔老師的刑法案例課。許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馬老師的課安排在15日晚上,連著四節。馬老師在第一節課開始時說課間交作業,「我開始以為老師會在某個課間再說一次,然後大家統一上交」。

  沒想到,接下來的幾個課間,馬老師都沒提到交作業的事。下課後,許同學和其他同學一起離開,「我想著可能下次課再交」。許同學說,直到和其他同學討論下次作業時,她才知道原來在她去衛生間的一個課間,其他同學都已經上交了作業。

  據許同學介紹,馬老師刑法案例課成績是由幾次平時作業的平均分產生,因此,一次不交作業會影響到最後的成績。發現只有自己沒交作業後,18日,許同學在課程群裡詢問馬老師能否遲交,馬老師回復因為已經多次提醒所以無法遲交。許同學解釋:「我們對課間交作業這個表述存在分歧,針對這樣的重大誤解,可不可以共同承擔風險?」

  學生寫論文論證「合理性」

  老師以法學專業知識回復

  在許同學提出「風險共擔」後,馬寅翔在微信群中回覆:「全班192名同學,獨獨你要誤解我,從發生概率來看,顯系過於異常,屬於異常介入因素,足以排除你遲交作業的合理性,所以,讓我背這個大鍋,『臣妾做不到啊』。」不過馬寅翔隨後提到,如果許同學能夠找角度論證自己遲交的合理性,他就接受許同學的作業。

  許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這份作業自己確實用心寫了,只是因為去了一趟衛生間就交不了,「有點心疼,想再垂死掙扎一下」。為了寫好這篇文章,許同學也詢問了其他同學,大家給她提供了不少角度,最後她用三個多小時寫完了這篇《論遲交作業之合理性》。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許同學從民法、刑法等多個角度論述自己遲交作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並提交多個證據,找到多位同學幫她作證。當晚10點左右,馬寅翔老師在群中回復一篇《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用刑法中歸入分析法論證補交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能否接受許同學的作業,並在最後得出結論,「就補交作業行為而言,在客觀上不具有形式合理性,但在實質上並不違背公平原則,因此,該份作業補交視為有效,本次成績不受任何影響」。

  師生爭辯走紅網絡獲點讚

  網友評論「事雖小,理不輕」

  師生就遲交作業的精彩爭論很快走紅網絡,網友們紛紛為這生動的法學課堂點讚。有網友評論:「非常好,這才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思考方式」。還有網友評論:「事雖小,理不輕,作為法科學生,對規則應抱有足夠的敬意。」

  許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看到馬老師回復自己時特別緊張,「手都是抖的」。因為馬寅翔回復的前半部分論證的都是遲交作業不具有形式合理性,「像中學查成績似的,不知道結果會怎樣」。當發現馬老師不僅接受了自己的作業,並且不扣任何評分,許同學覺得特別驚喜,也被馬老師的用心打動。

師生在微信上討論能不能遲交作業

  對話

  馬寅翔:出難題是考驗 給回復是尊重

  執教四年來,馬寅翔說自己的教學理念就是師生間平等對話。這次許同學面對老師拋出的難題,不僅沒退縮反而認真地從專業角度作出論證,作為老師,他有責任給同學做出回復,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例子,提高學生的規則意識,學會把法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

  北青報:為什麼會想讓學生找角度論證遲交作業的合理性?

  馬寅翔:這個同學不是說一開始沒寫,後來想補寫一個交上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肯定不符合要求。但這個同學之前也說她已經寫完了作業並且帶到教室,只是因為疏忽沒有交,我想這也是情有可原,就想給她一個機會讓她為自己晚交作業提出一些正當理由,也能考察她是不是能把所學內容運用到為自己辯護上。

  北青報:有想過這位同學會這麼回復嗎?

  馬寅翔:我一開始設想過會有兩種結果。第一就是我把問題拋出來之後學生可能覺得自己不佔理,也就自動放棄了。但這個同學韌性還比較強,我拋出一個難題後她還是接招了,只是我沒想到她會寫得這麼長。

  北青報:為什麼會用法學的方式再回復這位同學?

  馬寅翔:因為她當時也是發在有三百多個同學的大群裡,而且寫得很長,我覺得這個事處理不妥當的話可能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思考之後,我覺得不如用我上課講過的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則來解釋這個問題,也是以這種方式把法律知識活學活用到生活中。當然出發點還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最後也做出了對學生有利的處理,現在看來絕大多數也都能表示理解。

  北青報:有人認為補交作業這麼一個小事,雙方是不是有必要寫這麼長的文章來論述?

  馬寅翔: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學過程中一個常見的過程,老師也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考查學生對某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老師回應學生也是出於尊重學生。許同學的文章寫得很長,而且從形式上來看還是比較專業,這種情況下如果簡單一兩句話打發她,是對學生的不尊重,也沒辦法讓其他同學理解我為什麼又接受了她的作業。

  北青報:除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嗎?

  馬寅翔:除了考查同學對知識的掌握,我覺得這樣回復也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我在回覆中也明確指出了,這個同學沒有注重對提交時間這樣一個規則的遵守,哪怕你寫得再好,但是沒有按時提交,從程序、行為規則來說也是一種違背。本身我們就是教授法學的,而法治的核心就是規則之制,這樣也能讓學生明白,規則是如何在我們生活中得到貫徹,以及如何利用規則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我覺得這比在課堂上講那些離學生很遠的案例效果要好。

  北青報: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會堅持這樣的做法嗎?

  馬寅翔:我一直堅持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對話的,但是具體形式的話可能不一定會採取這種文字化的表達。我的教學理念就是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就出現的爭議問題做一些平等的對話,以期合理地解決。

  北青報: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出現了一些網絡流行語,是有意這麼做的嗎?

  馬寅翔:現在很多大一、大二的學生都接近00後了,他們的生活本身也比較娛樂化,如果用我當學生時候老師那套教學方法來教現在的學生,效果可能不是那麼好。因此,我就想找到和學生之間的共同語言,後來我發現引入一些網絡流行語,是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是可以把原先比較枯燥的知識用有趣一些的方式傳授給他們。這次回復之前,也專門選了一首歌發給學生,前面嚴肅的論證過後,我也加了分割線寫了一些相對抒情的內容。

  本組文/本報記者 李濤 實習生 張月朦

相關焦點

  • 評論:與學生辯論"遲交作業"的老師是好樣的
    一位同學未及時上交作業,認為自己和老師對交作業規則理解不同,對於「重大誤解」的後果,希望老師「共同承擔」。馬寅翔回復:「如果你能找一兩個角度,論證你遲交作業的合理性,我就接受你的作業。」這位同學寫文章論證「遲交作業的合理性」,馬寅翔則以一篇《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回應,一來一回的精彩「辯論」走紅網絡。最終,馬寅翔接受了這份遲交的作業。   事兒大嗎?不大。
  • 華政教師以論文與遲交作業學生辯論:培養規則意識並善用規則
    為論證遲交作業是否合理,華東政法大學一堆師生先後拋出一篇「論文」,他們運用法學專業知識,還進行了舉證。此事由學校傳至媒體,引網友「沸騰」。不少網友為此事體現的師生平等交流點讚,也有讀者說雖看不懂,但喜歡這種學術氛圍。
  • 為了證明遲交作業的合理性,她寫了一篇論文……
    大部分學生黨有時候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忘記或遲交作業,一般來說只要及時補交就沒問題了,而在華東政法大學遲交作業的代價可能是一篇論文。許同學說,直到和其他同學討論下次作業時,她才知道原來在她去衛生間的一個課間,其他同學都已經上交了作業。馬老師刑法案例課成績是由幾次平時作業的平均分產生,因此,一次不交作業會影響到最後的成績。發現只有自己沒交作業後,許同學在課程群裡詢問馬老師能否遲交。
  • 遲交作業怎麼辦?看一場師生辯論引發的朋友圈「風波」!
    一名學生因為沒能及時交上作業,寫了篇《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看完「辯護詞」,不想老師回了一份《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雖然是一份遲交的作業,但卻是一次幽默的法學思維實踐——  事情經過交作業,一方面是校教務處之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以此培養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供老師考察學生有無認真學習的依據參考。因此,若遲交作業而不違背交作業的目的,實質上並沒有構成法益的侵害。以張明楷教授在《刑法與法益侵害說》一文中的觀點,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因此不侵犯法益即無犯罪。
  • 遲交作業「論文對話」 在哪裡打動了我們
    這對師生在關於遲交作業的「一唱一和」中,實際上是把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了現實生活中,使得專業知識得到活學活用,也使得師生的分歧變成了充滿學術味的辯論,因此「 紅遍」 網絡。學生遲交作業很常見,老師如果追究下來,常常會鬧得師生雙方都不愉快。
  • 大學生寫《論遲交作業合理性》,老師反手回了一篇論文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因為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向老師解釋錯過交作業的原因並希望補交。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為此,這位同學寫了篇《 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 》,不想老師回了一份《 關於 「 遲交作業案 」 的歸入法分析 》,引起網友熱議。
  • 大學生「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 」解釋遲交作業引熱議
    ­  大學生遲交作業寫論文「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 」解釋引熱議  錯過上交作業的時間該怎麼辦?補交作業會有怎樣的擔憂?這些看似每個學生都會遇到的「一般問題」,卻在華東政法大學有了不同的解答。­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因為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向老師解釋錯過交作業的原因並希望補交。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
  • 大學生寫文:論遲交作業合理性,老師反手回復一篇論文,在下輸了
    錯過上交作業的時間該怎麼辦?補交作業會有怎樣的擔憂?這些看似每個學生都會遇到的「一般問題」,卻在華東政法大學有了不同的解答。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因為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向老師解釋錯過交作業的原因並希望補交。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
  • 大學生寫《論遲交作業合理性》,老師反手回一篇論文被網友爆贊!是在下輸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因為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向老師解釋錯過交作業的原因並希望補交。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為此,這位同學寫了篇《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 》,不想老師反手就回了一份《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 》,引起網友熱議。
  • 「新聞隨筆」「遲交作業」成論文,也是面向社會的一堂課
    作者:王鐘的近日,華東政法學院一名學生為了補交作業,運用法律專業知識寫了篇《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不想任課教師、法律學院副教授馬寅翔回了一份《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師生之間一來一回的精彩辯論內容,從師生互動的微信群中流傳出來以後,引起網友熱議。據報導,該學生並非有意遲交作業,而是按時完成作業之後,因為個人疏忽漏交了。照理說,這不過是教學中經常發生的「小事」,任課教師也完全可以視情況直接作出裁決。但是,這位馬寅翔老師並沒有草率決定,而是給學生出了一道難題——如果學生能在學理上論證遲交作業的合理性,他就接受這份作業。
  • 80後「青椒」與遲交作業同學的對話整出了兩篇...
    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為此,這位同學寫了篇《 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 》,不想老師回了一份《 關於 「 遲交作業案 」 的歸入法分析 》,引起網友熱議。交作業,一方面是校教務處之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以此培養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供老師考察學生有無認真學習的依據參考。因此,若遲交作業而不違背交作業的目的,實質上並沒有構成法益的侵害。以張明楷教授在《刑法與法益侵害說》一文中的觀點,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因此不侵犯法益即無犯罪。
  • 大學生遲交作業找理由,政法大學老師的反駁瞬間圈粉!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的一名學生因為沒有趕上老師收作業而沒有及時上交作業,事後被老師拒收,這位學生很不服,向老師解釋了沒趕上交作業的理由。學生說自己因為下課去廁所才沒有趕上收作業的時間,而且有人可以為自己證明;更重要的是,自己沒趕上交作業,是因為老師在課間才說收作業時間,所以造成這樣誤會的責任,應該由兩人共同承擔。
  • 因遲交作業引發論文之辯 不妨看成一次平等對話
    事情是這樣的:肖楠同學稱因課間上了次廁所不知道同學已把作業交了,問馬老師能否下次補交,老師回答抱歉;她就提出交作業時不在場,師生應風險共擔,老師要求她論證自己遲交作業之合理性;肖楠真寫了《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然後老師以《關於遲交作業案的歸入法分析》進行了回復。
  • 大學生寫《論遲交作業合理性》 老師反手回了一篇
    (原標題:大學生寫《論遲交作業合理性》 老師反手回了一篇) 近日,
  • 錢江晚報:師生互動,一次規則和公平的示範課
    高校校園頻頻傳出的新聞,給人這樣的印象:維護規則和紀律、維護教師尊嚴、師生間平等相待,這些好像很難同時做到,很難兼顧。不是某位老師言行失當,就是哪個學生舉止太出格;或者是某項規定不盡合理。但是,發生在華東政法大學的一次因交作業引起的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卻令人深有感觸、深長思之。
  • 讓學生論證遲交作業合理性,這名80後副教授還和學生聊動畫
    讓學生論證遲交作業合理性,這名80後副教授還和學生聊動畫 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2018-10-24 07:53 來源:
  • 大學生遲交作業,80後教師回復引發「論文戰」刷爆朋友圈!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因為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向老師解釋錯過交作業的原因並希望補交。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為此,這位同學寫了篇《 論推遲作業之合理性 》,不料老師回了一份《 關於 「 遲交作業案 」 的歸入法分析 》,引起網友熱議。
  • 法科生寫了篇論文「說理」,然而他遇到了一位更認真的法學老師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因為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向老師解釋錯過交作業的原因並希望補交。老師則表示,可以論證遲交作業的正當性。交作業,一方面是校教務處之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以此培養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供老師考察學生有無認真學習的依據參考。因此,若遲交作業而不違背交作業的目的,實質上並沒有構成法益的侵害。以張明楷教授在《刑法與法益侵害說》一文中的觀點,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因此不侵犯法益即無犯罪。
  • 澳一名泰國留學生遲交作業 被罰款數百澳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7月2日報導,近期,澳大利亞墨爾本聖心國際學院(Sacred Heart International College)的部分國際學生被告知,若他們遲交作業,將會被處以幾百澳元的罰款。
  • 從教師晚10點催交作業遭學生投訴"擾民",談教師催交作業原因
    據媒體報導,河南內鄉某中學初二年級英語老師,3月底一天晚上10點,釘釘電話,要求學生及時交作業。學生一怒之下,通過網絡向副市長舉報,舉報老師嚴重擾民。內鄉縣委立即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公布。有憤怒的老師發表意見,表示心寒,以後再也不管學生了,學生愛學不學;有家長指責議論教育局為什麼只發文批評,卻不處罰當事教師;還有更多的家長直呼被那個不學無術的&34;捆綁了,自己的孩子以後老師都不敢嚴管了,要譴責那個&34;……總之,人們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這件事發表了意見。小編不想簡單判斷孰是孰非,只是想深入地探索一下,這位老師為什麼會晚上催交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