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因為家庭出現變故,我無奈之下,停薪留職辦起了輔導班。這一幹就是十年。
如今雖已重返教育崗位,我還是想把輔導班那些事兒,分享給各位父母,以免大家在輔導孩子的路上掉進一個又一個「坑」裡。
各位父母,首先要對輔導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然,我在這裡說的主要是文化課輔導。
輔導的含義就是輔助教導。課外輔導只是學校課堂的補充,千萬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於輔導班。
雖然那時候我做輔導,但是我經常給家長說,如果孩子能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根本不需要上輔導班。
學校課堂和輔導班就好比正餐和加餐的關係,如果處理得好,就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如果處理不好,本末倒置,把「零食」當做「主食」,就會「營養不良」,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所以,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加強學校課堂的學習,認真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對於疑難問題反覆練習,熟練掌握,才能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現在的中小學生幾乎進入了一個「全民補習」的時代。
但是,沒有一個孩子願意上輔導班,大都是迫於家長的壓力和學習的壓力。
家長讓孩子補習功課也是迫於升學的壓力,想給孩子一個好前程。
關於孩子要不要上輔導班,這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
有的孩子完全沒有必要上輔導班,有的孩子卻是需要輔導的,但一定要科學輔導。
張小涵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數英三科都在100分以上。父母感到很滿意,就放鬆了對小涵的督促。
到了八年級下學期,小涵的語文、英語還能保持90分,但是數學成績卻直線下降,有一次月考竟然只考了55分,離及格線都差得很遠,造成嚴重的偏科。
小涵的數學成績讓她的媽媽大吃一驚,趕忙送到我這裡輔導。
經過詢問,我得知小涵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七年級數學比較簡單,有的班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而八年級下學期卻是初中數學最難的部分,有的孩子越來越聽不懂,作業更不會做,學習成績能好嗎?
2、多數女孩到了八九年級,由於生理和智力等原因,大多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形象思維能力佔優勢,而邏輯思維能力越來越不如男孩,導致數學成績下降。
當然,這都是客觀原因,主觀上還是自己努力不夠,做題練習較少。
小涵經過三個多月的輔導,解決了大量疑難問題,加上數學老師又教給她一些學習方法,小涵上數學課能聽懂了,學習勁頭也恢復了。期末考試終於過了及格線。
像小涵這樣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及早發現,沒能及時輔導功課,那麼,她今後的數學成績就可想而知了。
究竟哪些孩子需要輔導呢?
尤其是偏科的學生,必須及時進行輔導。一旦錯過時機,孩子的這門功課就算「廢了」。
有個木桶理論是這樣的:
一隻水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如果把木桶比做學習,那麼「短板」實際上就是「偏科」!
你看,偏科的影響有多大!決定了孩子的總成績!
而有一些孩子根本沒有必要輔導功課。
比如,成績上等的孩子,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還是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吧。
現在,就連幼小銜接班都非常火爆,難道幼兒園三年白學了嗎?還需要再補習?這真是父母盲目給孩子補課的一種怪相。
還有一類孩子也沒必要再輔導了。
幾年前,上八年級的吳曉偉在我們那裡上晚輔導,曉偉老實聽話,放學後來到輔導班就開始做作業,但從來不問老師問題。
曉偉的成績非常穩定,也不偏科,每門功課都在30-50分之間,輔導了一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依然沒有變化。
一次,他的爸爸來接他,我直截了當地給曉偉的爸爸說:「下學期就別讓孩子來輔導了,孩子的成績很難再提高。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短處,曉偉學習上可能不行,他一定有其它擅長的地方。其實,上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還是等孩子畢業後學點手藝吧。」
像曉偉這一類孩子在各個班級都有幾個,屬於學習障礙,理解和記憶能力差,對學習沒有興趣,輔導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如今,各類輔導機構越來越多,令父母們眼花繚亂,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大體分為三類:
優點:收費低、班額少、較用心。缺點:環境一般,有的服務不到位。
優點:環境好,服務比較到位。缺點:收費高,有的班額較多。
優點:老師對孩子熟悉。缺點:有的班額較多,不能保證效果。
輔導機構的老師也主要有三類:學校在職老師,大學生,退休教師。
普通輔導機構和加盟輔導機構的老師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既有在職教師,也有大學生。只是加盟輔導機構的大學生經過系統培訓。
小學輔導老師一般是大學生,初中輔導一般是在職教師,高中課程只有在職教師才能輔導。
父母幫孩子選擇輔導機構,要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和孩子的意願。
父母對輔導機構及輔導老師一定要有所了解,主要是看其對孩子是否用心、負責。課後要經常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問一下孩子的感受,聽明白了嗎?和學校老師講的有區別嗎?
如果父母不管不問,任憑孩子選擇,孩子有可能就是換一個地方睡覺、玩手機,或者是找幾個要好的小夥伴一起玩樂。
特別是一對一輔導,需要孩子選擇老師,適合孩子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孩子喜歡這個老師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如果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可以要求輔導機構調換,這是輔導機構相比公辦學校的一個優勢。
這裡主要說說關於老師辦班的問題。
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允許教師有償補課,更不允許教師辦輔導班。但是,有的地方管理不嚴格,「民不告,官不究。」
大部分辦輔導班的老師是學校聘用的代課教師,他們工資低,只有通過辦班補貼家用,或達到心理平衡。
還有一部分教師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偷偷摸摸輔導學生賺外快。
自己老師辦班招生非常有利,一句話頂得上輔導機構一萬張宣傳單,有的地方大部分生源都被他們拉去了,輔導機構只能招一些他們不要的學生。
老師辦班如果是小班教學,效果當然不錯。如果是三、五十人的大班那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效果。
所以,父母不要以為到老師辦的輔導班補習,就可以放心不管。
對於那些只是想賺錢的老師,如果你礙於情面把孩子送去,一旦孩子錯過了輔導時機,後悔就晚了。
近幾年,校外輔導機構在辦學方式上不斷創新,積極探索適合孩子的輔導方式。
輔導機構的班型主要有這幾種:
優點:能解決當天課堂上的疑難問題。缺點:不主動問老師的孩子難以提升成績。
優點:有針對性,能解決一周的疑難問題。缺點:時間短,僅適合成績中等以上的學生。
優點:能基本解決一周的疑難問題。缺點:老師照顧不到所有學生,學習效果差。
優點:個性化輔導,針對性強,一般可以快速提升學習成績。
缺點:費用高,孩子太累,時間長有恐懼感。
優點:兩個孩子可以互相促進,效果較好。缺點:很難找到兩個成績和智力相當的學生。
對於這些班型,又該如何選擇呢?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成績、學習時間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輔導方式。這幾種方式可以互相搭配。
比如:
我在辦學過程中發現,一對一輔導雖然很有效果,但有的孩子卻反映說,一對一太單調,時間太長,壓力大,甚至會做噩夢。並且費用高,一般的家庭承受不起。
多數孩子和家長比較喜歡一對二輔導,兩個孩子有問有答,互相比著學習,氣氛比較好。
於是,我在當地重點推出一對二輔導,並以此為特色進行招生。最多的時候一個周末達到五十多對。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父母幫助孩子輔導功課,要堅持兩個原則:
1、哪裡不好輔導哪裡。
哪科成績不好輔導哪科,某一學科哪一章節不會輔導哪裡。不能不加選擇地盲目輔導。
2.補習功課要趁早。
一旦發現孩子需要輔導,就要及時補上,不僅能儘快提高成績,而且花錢少。
如果耽擱了,不僅花費多,而且輔導效果不明顯。
有的父母臨近中考了,才想起來給孩子輔導,那就為時已晚了。
父母幫孩子輔導功課,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孩子確實需要輔導,就要耐心引導孩子,或者讓輔導班的老師給孩子做工作,讓孩子體驗一下,而不要強迫孩子。
2.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如果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再好的老師也難以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
所以,好的輔導老師第一節課不是教學,而是和孩子談心,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這樣,孩子才願意接受老師的輔導。
3、不要經常更換輔導班。
一般來說,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至少需要三個月,有的甚至需要一學期。
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輔導班一兩個月,就希望能提高孩子的成績,這是不可能的。
你想啊,孩子在學校一周都沒學會,你想在輔導班通過幾個小時學會,那可能嗎?
如果孩子長時間輔導效果還不明顯,先弄清楚是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還是輔導老師的原因。然後再考慮更換輔導班。
對有些孩子來說,課外輔導確實能幫助孩子快速達到自己的目標。但並不是對所有的孩子起作用。
如果把學習比作渡河,而輔導就像坐船。
有的人遊泳技術高超,體力充沛,有明確的目標,可以自己遊過去;
有的人遊不過去,也不願意花錢坐船,只能原地徘徊;
有的人坐船,能快速有效地到達對岸;
有的人坐船,不會很好利用船槳,也只會原地打轉。
各位父母一定記住:課外輔導只是一種工具和途徑,成績的提升還要依靠孩子自身的能力。
有學習能力的孩子,即使不輔導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課外輔導只是加快了孩子成績提升的進程。
我是@秋水說育兒,歡迎關注我,持續分享國學親子教育經驗與適合寶媽成長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