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僅三分之一給予戒菸措施!CCC研究9萬患者...

2020-12-25 瀟湘名醫

吸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冠心病患者更需要戒菸。

我國一項入選92509萬例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研究顯示,我國半數男性吸菸。但總體上僅35.3%接受了戒菸幹預。

數據顯示,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有52.4%和8.0%吸菸。

在中國30個省中,女性患者的吸菸率在各省之間差異很大,浙江僅1.2%,天津達到26.4%。

圖1 按性別和年齡分列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吸菸率

女性的年齡標準化吸菸率是普通人群中5倍(12.6% vs. 2.7%),男性患者普通人群的1.3倍(63.0% vs. 47.2%)。

2014~2018年期間,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的吸菸率有所下降,男性患者從54.6%降至47.3%。女性患者從9.1%降至6.4%。

但吸菸仍然是年輕男性患者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

研究發現,對於初發急性冠脈症候群,與不吸菸者相比,吸菸者發病年齡較早。男性早5.9年。女性早2.1年。

在復發性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中,男性吸菸者發病年齡要早5.7年。女性平均發病年齡差異不大。

研究還發現,吸菸者在入院時臨床症狀多更嚴重。

與不吸菸者相比,吸菸者有較高比例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7.8% vs. 54.8%)。

多變量調整後,吸菸者入院時症狀較重,尤其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症候群。

在吸菸者中,只有35.3%在出院前接受了戒菸幹預。不同醫院接受戒菸幹預的患者比例差異很大,大約40%的醫院提供戒菸幹預的比例不足10%。

戒菸幹預中,30.8%向吸菸患者提供戒菸宣傳冊,9.1%制定了個性化戒菸計劃和0.6%處方藥物治療。

研究者表示,我國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吸菸率較高,但戒菸幹預並未廣泛採用,迫切需要加以重視。

戒菸幹預比例顯著低於出院處方阿司匹林(92.6%)、他汀(92.8%)、β受體阻滯劑(67.4%)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56.4%)等。

圖2 出院前接受戒菸幹預和二級預防藥物治療的患者比例的比較

來源:CCC-ACS Investigators. Smoking and Provision of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In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China: Findings from the 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China-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roject. Glob Heart, 2020, 15(1): 72.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抗炎越早越好!?Eur Heart J主編述評|患者|研究...
    此外,粘附分子的表達,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血栓中存在諸如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細胞等,進一步證實了炎症在其中的可能作用。199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還顯示,C反應蛋白和血清粉樣蛋白A有助於預測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
  • 急性冠脈症候群,一種不可忽視的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危害生命健康
    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幹預措施,否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響患者的遠期預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體內存在多種物質代謝紊亂的情況,比如脂質代謝紊亂、糖代謝紊亂以及尿酸代謝紊亂,相應體內存在高脂血症、糖耐量異常及高尿酸血症,嚴重者甚至合併急性痛風發作。加之人類飲食習慣不好,攝入高嘌呤食物過多,使得人們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變大。
  • 低劑量替格瑞洛更適合東亞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徐州學者Meta分析
    對於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目前的指南建議應用阿司匹林與替格瑞洛(90 mg,每日兩次)或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進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既往研究表明,在冠脈介入治療後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中,與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復發風險,但在臨床實踐中,尤其是在亞洲,替格瑞洛由於增加出血風險,其應用受限。
  • 多項研究證實:類固醇能讓新冠患者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大量的「黃金標準」臨床試驗為與COVID-19作鬥爭的重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廉價、常見藥物皮質類固醇似乎能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9月2日,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網絡版上發表了四項關於糖皮質激素和COVID-19的研究中,他們撰寫了一篇社論。其中一項研究是「薈萃分析」,即對七個不同臨床試驗的綜合結果的數據回顧。這些試驗涉及在12個國家的醫療中心接受治療的1700多名重症COVID-19患者。
  • 慢性冠脈症候群患者藥物該如何選?COMPASS研究中國主研為你解答!
    本次課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COMPASS研究中國主要研究者朱俊教授講解。 在2019 ESC大會上,慢性冠脈症候群(CCS)代替穩定型冠心病(SCAD),作為新的定義出現。大會同時發布了《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診療和管理指南》。 CCS患者存在很高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 來得急,病得重——5個「W」帶你揭秘急性冠脈症候群
    在這類疾病中,最應該警惕的,要數急性冠脈症候群(ACS),大家常說的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等,都屬於這一類型。 急性冠脈症候群,來得急,病得重,屬於臨床上的急症,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它,才能防患於未然。今天,我們就從5個「W」來一一揭秘急性冠脈症候群,包括:what(是什麼),who(誰造成),why(為什麼),where(在哪裡),when(什麼時間發生)。
  • 【心病例】一例誤診為急性冠脈症候群的空泡蝶鞍症候群及文獻複習
    一、臨床資料患者,女,46歲,以發現心肌酶顯著升高,考慮為急性冠脈症候群急診轉入我院。患者訴反覆性雙下肢水腫4年,未訴明顯的心悸、胸悶、胸痛。既往無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肌肉損傷、肝病、腎病史,未曾服用他汀類調脂藥。曾服用過呋塞米、螺內酯,無明確其他相關藥物服用史。
  • 聶紹平:2020年ESC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症候群管理指南解讀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ACS)約佔所有ACS患者的3/4。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率的升高,NSTE-ACS發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 替卡格雷治療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可顯著降低大出血和心血管事件風險
    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藥物洗脫支架治療後,目前指南推薦包含阿司匹林和一個P2Y12抑制劑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12個月,如:替卡格雷
  • 專家科普: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一些事兒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胸痛加劇或靜息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ACS的高危因素已經發生冠狀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發生ACS風險極高,其他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高齡等。
  • 這個急性心梗評分即將被省去?JAMA發布最新研究
    在今年8月發布的《2020歐洲心臟心臟協會(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M-ACS)管理指南》中,GRACE評分被從I類推薦降至IIa。指南中的各類評分標準,其目的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判斷病人的病情進展,根據評分等級進行臨床決策,以此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的「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正式項目啟動,符合相應醫學條件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被納為項目援助對象。據統計,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達2.9億,平均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 新冠致使三分之一老年患者出現精神錯亂,死亡風險增加24%
    譫妄是老年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常見症狀,65歲以上感染者約佔三分之一。 研究人員說,譫妄對老年人尤其有害,會增加他們患上嚴重疾病和死亡的可能性。一項全美範圍的研究觀察了817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老年患者,其中226人(28%)被診斷為精神錯亂。這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8歲,其中84%(37%)神志不清的患者沒有任何典型的Covid症狀——比如發燒或呼吸急促。84名譫妄患者在醫院死亡,科學家說,譫妄增加了24%的死亡風險,增加了67%的ICU住院的可能性。
  • 研究:新冠患者中風機率是流感患者的8倍,輕症或無症狀年輕患者也常...
    研究:新冠患者中風機率是流感患者的8倍,輕症或無症狀年輕患者也常中招  olivia chan • 2020-07-06
  • 首份新冠針對52名危重患者特徵研究發布
    當地時間2月2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機構在《柳葉刀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發表了一項針對52名危重症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5歲且患有基礎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老年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風險。這項研究涉及的52名危重症患者患者中,32名(61.5%)在入住重症監護室(ICU)後28天內死亡。
  • 中國患者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新選擇 突破性新型降脂藥物波立達...
    據統計,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高達2.9億,平均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升高被確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發病因素之一,尤其對於那些1年內罹患過心血管疾病的極高危患者,若未能有效幹預,可能會引起復發,威脅健康和生命。 數據顯示,在極高危患者群體中,80%患者通過現有治療無法充分控制其LDL-C水平 ,這意味著這類患者亟需創新治療措施。
  • ...流行性感冒|國家衛健委|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乙型流感病毒|醫用...
    在今年9月底,國家衛健委下發的《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中也還提到,要充分發揮發熱門診「哨點」作用,規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工作流程,強化呼吸、兒科診療能力,支持同時開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種病原的檢測,做好鑑別診斷,確保 及時採取針對性防控措施。嚴禁醫療機構內發生醫療感染《通知》中明確要求,要嚴格禁止醫療機構內發生感染。
  • 面對1例30歲急性胸痛患者,基層醫生如何接診?
    對於基層醫生,急性胸痛患者問診應迅速、思路清晰,重點排查致命性胸痛,包括急性冠脈症候群、主動脈夾層、心臟壓塞、心臟擠壓傷(衝擊傷)、急性肺栓塞、張力性氣胸等。有研究發現,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大冠狀動脈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醫生在接診患者時需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原則,還應重點關注患者的生活方式,了解吸菸、飲酒、飲食、運動、睡眠、心理及家庭支持、經濟狀況等家庭社會背景因素。個人史問診結果患者吸菸史10年,每日20支,未戒菸。
  • 此類患者,基本無需放支架!哈醫大二院于波團隊研究
    那麼對於冠狀動脈內侵蝕性斑塊所致血栓的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不置入支架,採用抗栓治療方案,患者長期轉歸如何?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于波團隊報告的EROSION研究4年隨訪結果,再次肯定了對於這類患者抗栓不置入支架的安全性,而且第一個月抗栓治療反應好,則隨後4年裡基本不需要放支架。
  • 疫情加病情,慢阻肺患者怎樣預防急性加重?
    前言我國慢阻肺患病形勢嚴峻,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而呼吸道感染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最常見的誘因, 急性加重不僅會為患者帶來眾多不利影響,同時增加了其求醫需求。慢阻肺患者在積極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同時,需進一步注意藥物的使用,減少誘發因素的接觸。四慢阻肺患者應怎樣預防急性加重?一.規範使用藥物備齊藥物並規律使用,是預防急性加重最有效的核心措施。